查看原文
其他

◇杂谈◇孔子心得:出言不慎是祸根

2017-04-16 喜歡就點- 致中文化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心理和谐是心理成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


东汉末年,宦官“十常侍”专权,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等人密谋铲除宦官,由于机事不密,何进反被宦官所杀。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易经》,在熟读《易经》后,写下了许多解释《易经》的名句,其中有提到如何做人和修身养性的问题。在解释《易经》第六十卦“节”卦时,孔子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在将近五十岁时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将近五十岁学习《易经》的故事,司马迁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详细的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当时的书,用漆写在竹 简上,以皮带串订,称作“韦编”,孔子反复阅读《易经》,串订的皮带断了三次。


孔子在熟读《易经》后,写下了许多解释《易经》的名句,其中有提到如何做人和修身养性的问题。《易经》第六十卦 “节”卦“初九”的爻辞是:“不出户庭,无咎”。意思是“不出门庭,不会有过失”。孔子在《易经·系辞上传》引申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祸乱之所以发生,往往是有人出言不慎导致的。君王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有才能的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会招来灾祸,甚至有可能丧失生命;机密的大事不慎密,就会造成灾祸,所以君子应言语慎密,不可以随便发言。


孔子所言不虚,在中国历史上,因“君不密”而“失臣”和“臣不密”而“失身”的事情屡有发生。


| 汉灵帝不慎,议郎蔡邕被奸臣害 |

东汉末年,外戚当道,宦官专权,灾异频发。汉灵帝刘宏深感忧虑,下诏问君臣有何对策,议郎蔡邕上表直指天下不宁 是外戚当道和宦官专权所致。他说皇帝的乳母赵娆和外戚霍玉、程大人等人招权纳贿,提醒汉灵帝应“高为堤防”,又说太尉张颢、光禄勋伟璋、长水校尉赵玹、屯 骑校尉盖升等人贪污受贿,非但不能重用,还应加以贬斥。蔡邕同时还向汉灵帝推荐可以重用的大臣,他说廷尉郭禧“纯厚老实”,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故 太尉刘宠“忠实守正”,这些人“宜为谋主”,每逢大事应咨询他们的意见。在这份密奏中,蔡邕不忘提醒汉灵帝:“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 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


汉灵帝看了这份痛陈时弊的奏章,忍不住连声叹息,因为他觉得像蔡邕这样敢直言的大臣实在太少。看完之后,汉灵帝 没有把蔡邕的奏章放在秘密之处就去更衣,结果给宦官曹节偷看了。这样一来可不得了,曹节马上把蔡邕写的情况告诉其他宦官,事情很快就泄露出去,被蔡邕提到 过的奸臣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想尽一切办法陷害蔡邕。不久,蔡邕便遭飞来横祸,被仇家诬以“议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判处死刑,在得到其他大臣相救后才 “减死一等”,被发配“朔方”。在发配“朔方”的路上,仇家仍穷追不舍,派刺客在路上刺杀蔡邕,幸好当时的刺客良智未泯,他们被蔡邕的人格所感动,谁也不 肯去刺杀蔡邕,才使蔡邕逃过了这场大难。


以上为“君不密则失臣”的故事,下面讲一个“臣不密则失身”的真实事例。


| 宋申锡泄密,被贬开州牵连百人 |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两大难题。唐宪宗和唐敬宗甚至被宦官秘密杀害,到唐文宗李昂上台后,杀害两任皇帝的凶手仍活跃在皇帝身边。宦官王守澄等人尤其专横跋扈,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招权纳贿,肆无忌惮。


为了铲除这些为非作歹的宦官,唐文宗曾与翰林学士宋申锡秘密商量,宋申锡提出“逐个击破,渐除其逼”的策略,唐文宗觉得宋申锡“沉厚忠谨”,可以托付大事,便提升宋申锡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提升宋申锡为“同平章事”,即宰相的职位。


宋申锡出任宰相后,提拔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还把与皇帝密谋诛杀宦官的事件告诉了王璠。没想到王璠不够慎重, 把秘密泄露出去,被王守澄等人知道了。王守澄、郑注等人马上想方设法陷害宋申锡,他们叫神策都虞候豆卢著诬告宋申锡密谋造反,企图立漳王李凑为皇帝。王守 澄亲自把诬告信交给唐文宗,唐文宗不知是诈,信以为真,十分愤怒,贬漳王李凑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受牵连者近百人,后来宋申锡死于贬所。


| 贺若敦“刺舌出血”诫子慎言|

一般人遇到对自己不公的事,往往免不了会有怨言。但在官场上,怨言说出口后,只会对自己更加不利。


南北朝时北周的军司马贺若敦,认为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不亚于任何人,眼看与自己同时出道的人都当上大将军了,自 己仍任军司马一职,难免憋了一肚子气。在与陈朝军队交战的湘州之役中,贺若敦全军而返,他以为会受赏,但被上头责以“失地无功”,将他除名为民,忍不住对上面派来的使者口出怨言,结果惹怒了上级,“征还,逼令自杀。”在临死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吾志平江南,今而不果,汝必成吾志。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说完用锥“刺弼舌出血以诫之”。只可惜贺若弼并没有吸取父亲的教训,在灭陈的战役中,贺若弼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结束后贺若弼与韩擒虎在隋文帝面前 争功,隋文帝对两人都予以重赏。后来,杨素、高颎等人出任宰相,贺若弼仍停留在领军大将军的职位上,他又觉得不公平,“形于言色,由是坐免官,怨望愈 甚”,终于惹来牢狱之灾,虽然隋文帝免了他的罪,不久后又恢复了他的爵位,但从此以后再也不任用他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编辑整理:致中文化。





◇杂谈◇雄安新区背后玄机,中国和世界正迎来千年变局!

◇杂谈◇人民的名义——君子有“三戒”—戒色、戒斗、戒贪!

◇杂谈◇请叫张择端广告大咖,他在《清明上河图》植入硬广42处!

◇杂谈◇董卿:10年后,我只要一个院子、一台机器、一本书

◇杂谈◇美国科学家震惊发现:人不会真正死亡!

◇杂谈◇梁冬:为什么国医大师给我开的方子,有时效果并不明显?

◇杂谈◇为什么西方人制定出来的血糖、血脂、血压的指标要套到中医里

◇杂谈◇梁冬:印度让我知道为什么要活着,要做什么

◇杂谈◇为什么中国成了糖尿病王国?

◇杂谈◇邓铁涛:你们的屁股一定要坐在中医那里,屁股是指挥脑袋的

◇杂谈◇韩国总统无一善终的惊人风水秘密,国旗和总统府都是煞!

◇杂谈◇白岩松:大家都这么恨医生,还要医生这个职业干什么

◇杂谈◇中国人喝粥能否长寿?哈佛15年研究揭开两千年的秘密

◇杂谈◇梁冬:我为什么离开百度,传播中医文化

◇杂谈◇一位医生痛述:西医是怎样用“体检”把正常人“干掉”的?

◇杂谈◇塑化剂的危害,知道真相的你,眼泪会掉下来

◇杂谈◇老子、孔子、慧能,儒释道三圣塑造中国文化

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来可以解锁这么多神话知识

◇杂谈◇白岩松:医生是替扭曲的制度背黑锅!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医护必须高尚?

◇杂谈◇本命年为什么要穿"红色"?

◇杂谈◇樊代明:说医学就是科学,我坚决反对

◇杂谈◇曹洪欣:我为什么要力挺中医

◇杂谈◇余秋雨:在国外开了那么多孔子学院,还不如去开中医诊所

鸡年当然要看鸡!各种各样的鸡!祝你吉祥如意!鸡年大吉!!!

◇杂谈◇中国人的年俗大全,你都知道吗?(精美收藏!)

◇杂谈◇这个承认收红包的东北医生,为什么一夜之间红遍中国?

◇杂谈◇梁冬:亲爱的,世上只有你自己

◇杂谈◇薛仁明:中国百年来最大的迷信,是中医教育西医化

◇杂谈◇蔡志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梁冬: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靠什么建成一家价值上亿的养老院? | 正安

梁冬:四十岁才能明白的道理,你现在明白了吗? | 正安

◇杂谈◇何亮亮:中医是最典型的“私人定制”

◇杂谈◇梁冬:之所以出现亚健康,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心灵、离开原本很远

梁冬:欢喜的秘密

梁冬:为自己解套

梁冬:我所拜会过的八位老先生,让我见证什么叫生命力

◇雜談◇梁冬:為什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很少有變態自殺的?

梁冬:认识论有多重要?在一切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之上 | 正安

白岩松:你为什么总是不高兴?

白岩松:最高明的药方是希望

◇雜談◇星雲大師:我和糖尿病鬥爭50年

◇杂谈◇孔子与早期儒学

◇雜談◇儒家養生理論——修身養性 治國安邦

◇雜談◇《論語》中的心理和諧之道





【拾方手藝人】小兒布袋 | 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 童心,即一念真心 ]¥QfWjkSMXDE¥





——寻根文化太美

扫描上图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中医”“国学”即可获取中医、国学资料各一套

——感恩诸位一同学习与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