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话◇杨岫岩:已经很忌口,痛风仍反复发作?看病百次不如先看此文

2017-07-18 喜歡就點- 致中文化

杨岫岩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风湿免疫病专科工作十多年,对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经典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力求最合理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对疑难风湿免疫病,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炎症和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人祖祖辈辈以谷类食物为主,适应了这种代谢习惯,到了我们这一代,尤其近20年间,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肉类成了主食。大量吃肉使得祖先遗传给我们“代谢习惯”没法适应。

来源:中山一院官方微信

作者: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 案例:10年痛风成胖子 | 


38岁的罗先生年纪轻轻却已有10年痛风史,尿酸长期处于600~700umol/L之间,“降不下来,平时一两个月就要发作一次,去年11月以来,基本每个月都有20天以上脚踝关节有疼痛感,影响走路。”


罗先生很郁闷,痛风甚至让他成了家庭生活的缺席者,“全家好容易一起高高兴兴旅游或出行,我却犯了痛风,只能躺在旅馆,让老婆孩子单独溜达。不痛的时候,走远路也吃力,陪小孩上游乐园都‘拖后腿’。”


而且痛风和肥胖成了恶性循环,一痛风就没法锻炼,宅在家里,身高173厘米的他,体重已经190多斤。


| 原理:祖先遗传给我们对“肉食为主”的代谢不适应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痛风是中国的罕见病。”杨岫岩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的“开科元老”,与痛风打交道30年,见证着我国的痛风由罕见病逐渐演变为常见病多发病。


他解释,中国人祖祖辈辈以谷类食物为主,自从人类起源至今的中国人适应了以谷类食物为主的代谢习惯,到了我们这一代,尤其近20年间,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肉类成了主食。大量吃肉使得祖先遗传给我们“代谢习惯”没法适应,没能这么快跟上食物结构的“潮流”。这种代谢不适应,导致肉类蛋白中所含的高嘌呤,代谢形成的尿酸超过了身体的排泄能力,就出现了血尿酸增高。


简单的中学化学就能解释痛风的原理:血液中尿酸浓度高,超过溶液的饱和度,就析出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在显微镜下可看见,那可是一根根“小银针”,细长、锋利、白色透明,“小银针”刺激关节滑膜,诱发炎症,关节就会红、肿、热、痛,这就是痛风。


痛风反复发作,尿酸盐就会大量沉积,凝结成团,形成痛风石。杨岫岩说,痛风石小如芝麻,大如鸡蛋,往往经久不愈,可侵蚀骨质、关节软骨。有的老患者痛风部位的骨头,竟会被痛风石给“掏空”。


| 半数男白领,尿酸都偏高 | 


单位一体检,男同事们就“哀鸿遍野”——尿酸超标!杨岫岩介绍,数据显示城市白领男性,一半的人尿酸偏高。虽然,不少人尿酸每次都偏高,但不一定会痛风,但“尿酸长期超过400umol/L,1%的人会转为痛风,超过500umol/L,8%会转变为痛风,超过600umol/L,10%会痛风。”


杨岫岩建议,“如果从来没有痛风过,尿酸500umol/L多并不不建议用药,适当控制饮食就可以了,但如果超过600umol/L,建议适当用药了。”


和医生“深聊”一次,有助于患者全面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从而遵循有效的自我疾病管理。


然而,和医生“深聊”估计在现行的就医模式下还难以实现,关于痛风,你还要了解这些问题:


| 已经很“忌口”了,痛风仍反复发作? | 


饱受痛风折磨后,许多人痛下决心,拒绝一切肉食、海鲜等,甚至完全素食。但痛风还是反复发作,不禁吐槽:为啥已经如此“忌口”还反复发作?


杨岫岩解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痛风的形成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管住嘴,只能控制某一阶段的痛风发作。


痛风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


(1)高尿酸血症而无尿酸盐沉积;

(2)有尿酸盐沉积但无痛风症状;

(3)间歇性痛风;

(4)慢性痛风。


人们只有在痛风第一阶段,即“高尿酸血症而无尿酸盐沉积”阶段,才可以通过控制饮食,使血尿酸控制在正常值上限420umol/L以下,才可能起到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


而在后面三个阶段,因为已经有大量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腔内,此时试图通过控制饮食来降低血尿酸很困难。因为已经沉积在体内的尿酸盐就像一个“尿酸池”,可以不断地向血液中释放尿酸。此时就需要借助降尿酸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血尿酸。这就是痛风病人问“我已经很严格忌口了,为什么痛风还是反复发作?”的原因所在。


| 忌口不如戒酒 | 


杨岫岩认为,完全靠控制饮食来降低尿酸“性价比”不高,“饮食结构的转变有利于营养的摄入,让人们体质增强和寿命增加。而且再怎么忌口也不可能回到1970年代以前,每月就半斤肉、半斤油的饮食状态,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杨岫岩建议,痛风病人与其“戒食”不如“戒酒”。酒精对痛风的影响要大于肉类对痛风的影响,痛风病人要尽量少喝酒,特别是白酒和啤酒。


红酒可以小酌一杯,但也不能饮用过量,过量的红酒对痛风病人同样有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痛风患者可以毫无节制地大口吃肉。需要适当控制肉类、内脏、贝类海鲜的摄入量。


| 血尿酸降到360umol/L,才不会反复发作 | 


在血液检测中,普通男性尿酸正常范围的上限是420umol/L,导致很多痛风患者就把该值作为自己降尿酸的目标,认为把尿酸降到420umol/L就万事大吉。杨岫岩指出,这也是痛风患者的普遍误区。


他解释,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值是400umol/L左右,在420umol/L这个最高正常值时,尿酸在血液中已经是处在饱和状态了。所以在痛风的系统治疗中,患者不能仅满足于降到“正常值”,而是要降到“目标值”。


“近年来医学的很大进步是确定了痛风患者控制尿酸的‘目标值’。痛风病人要注意,有痛风石的,血尿酸要控制到300umol/L以下;无痛风石的要控制在360umol/L以下,才能有效防止痛风的复发。”


| 终身服药 | 


很多痛风患者都在痛风发作时吃药,在疼痛缓解后就觉得自己“没问题”了,于是不知不觉就自行停药,直到下次发作再吃,陷入循环。或者血尿酸降下来了就停药,等到下次检查,尿酸又高了,忧心忡忡。


杨岫岩提醒,痛风必须终身服药。可以根据自身的血尿酸情况调整药量。一般在降低到目标值后,可以适当减量,让血尿酸长期维持在目标值。


吃药的同时,定期检查并实时了解自己的血尿酸情况,防止痛风的反复发作。


| 药分两类,按需选择 | 


杨岫岩教授介绍,根据降尿酸的原理不同,痛风药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促尿酸排泄的药物,让尿酸通过尿液排出,如苯溴马龙。但是,肾功能不好,有肾结石的患者要慎用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要配合吃苏打片,因为在碱性环境下,尿酸盐溶解度高,不易形成结晶。多喝水多排尿也可以减轻尿酸盐在肾脏形成结晶。


另一类是抑制尿酸形成的药物,这类药有2种,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别嘌呤醇价格非常便宜,降尿酸的效果也不错,但是要注意的是,2%的人在服用时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停药,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过敏症状,包括剥脱性皮炎和多脏器损害,甚至休克、死亡。首次服用时,一天只吃一粒,并密切观察皮肤有无不适,连续服用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再逐渐提高到常规剂量。非布司他作用强,副作用小,缺点是比较昂贵。


病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类药物服用。特别严重的病人,也可“双管齐下”,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 怎么运动?饭后走路半小时 | 


杨岫岩教授提醒,不少痛风患者还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富贵病,需要多运动,但是爆发式的运动可能导致痛风症状的加剧。痛风患者要注意形成持之以恒的,规律性的运动习惯。


“走路是帮助代谢的最好方式”,他指出,“如果锻炼的目的是强壮身体,就白天运动;如果是以减肥、控制尿酸血糖血脂为目的的运动,则最好是晚饭后,走半小时到1小时”,速度以赴美女约会的“赶路”速度为益,“走完之后,不要再吃东西,只能喝水,不要喝饮料,不要吃有能量的东西。”


因为吃进去的晚餐,睡觉之前不能基本消耗掉的话,多余的肉类蛋白质会变成氨基酸,再变成尿素氮排掉,米饭面等主食的碳水化合物,会变成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


| 为何女性不易得痛风? |


相信大家也都发现了,身边的痛风患者都是男性居多,很少见到女性患有痛风。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降尿酸作用,可促进尿酸排出体外。所以女性的痛风多发生在在绝经期之后。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中山一院官方微信、院长在线。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編輯整理:致中文化。





◇医话◇王鸿谟:眉毛决定寿命长短?出现这个信号,可能是大病征兆!

◇医话◇徐文兵 :中医判断生死的标准是什么?魂!睡觉时谁在照顾你?魄!

◇医话◇余浩:爸妈这么多年的痛,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

◇医话◇董洪涛:夏季如何养心

◇医话◇余应伟:夏季冷饮,怎么吃才有益健康?

◇医话◇身体10个迹象,证明你可能大病来临!男性特别注意第6点

◇医话◇刘希彦:夏季养生,是一场西瓜和姜枣茶的战争

◇医话◇徐嘉:糖尿病就是一个可逆转的疾病!只要你调整饮食

◇医话◇王建业:很多“病”其实不是病,只是老了,别把衰老当病治

◇医话◇刘力红:你夏天瞎开空调"欠"下的病,冬天能不还?

◇医话◇多喝牛奶无益健康,牛奶的阴寒正在消耗我们的阳气

◇医话◇摧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慈爱之名请他吃冰淇淋!

◇医话◇曲黎敏:怎样久坐才不会害了你

◇医话◇樊正伦:夏天就应该“热”着过

◇医话◇原来这些都是病态面容,你关注到了吗?

◇医话◇一门三代名医,为什么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丨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家训

◇医话◇刘希彦:万病皆生于瘀,你身体的潜在瘀毒怎么自查?

◇医话◇田原对话大医李可:总是伤阳气的生活

◇医话◇刘希彦:以养生为目的的运动,不要照搬西方人大汗出大强度,戕性害命

◇医话◇董洪涛: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董洪涛博士谈肿瘤

◇医话◇倪海厦论糖尿病:谎话说了五十年,结果是越治越坏

◇医话◇上海滩名医陈存仁:少食多餐,其实错了

◇医话◇胡大一:今天的医学问题出在目的上,而不是手段和方法

◇医话◇徐文兵:这十个饮食"好"习惯,有些连牲口都不如,自我伤害

◇医话◇万病的根源:腹部积聚

◇医话◇很多病都是小时候埋下的,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医话◇权威心脏专家胡大一:正确认识冠心病,千万别做过度治疗

◇医话◇刘希彦:两把钥匙打开一切疾病的锁

◇医话◇高雪:你为什么肠胃差、总过敏、睡眠糟、爱抑郁……

◇医话◇长期不感冒=身体好?为你解读感冒的真相

◇医话◇刘希彦:为何不孕不育越来越多?

◇医话◇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可是现代人80%阳气不足

◇医话◇刘希彦:最健脾胃的原来如此廉价

◇医话◇刘巧平:姑娘们,请把你们的裤腿放下来,这种“美丽”后患无穷

◇医话◇闵仲生:“过敏季”来了,多吃这些食物能增加“防御能力”

◇医话◇刘希彦:有些习惯很多人都认为是“好习惯”,但正是这些“好习惯”会慢慢毁掉你的健康

◇医话◇田合禄:你完全可以让自己的“运气”更好丨田原对话医易学教授田合禄

◇医话◇耗尽你阳气的正是这些所谓的时尚:露脚、露腰、露脐⋯⋯诸阳之末被毁,命门真火殆尽

◇医话◇姐妹们,你真了解剖腹产的伤害吗丨田原对话八百年王氏女科世家

◇医话◇徐文兵:现在女人摧残自己最常见的,不是减肥,是高跟鞋

◇医话◇李辛:生病不一定是坏事,这叫里病出表,排出身体垃圾

◇医话◇李辛:大病是吃出来的吗?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

◇医话◇罗大伦:令人难以置信的唱歌治病

◇医话◇王陇德院士:你自以为是的这十大好习惯,正在摧毁你的健康

◇医话◇刘力红:医学只能解决10%的健康问题,剩下的只能靠我们自己

◇医话◇"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肝不会喊痛,但肝痛的时候往往就是大问题

◇医话◇余浩:从因果报应角度看,生病是最好的药

◇医话◇潘德孚:西方医学为什么不讲养生?

为什么说“寒从脚底生”以及几种预防脚部生寒的方法!

◇医话◇李辛:用好人体的防御体系,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医话◇刘力红:中医强调平衡,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

◇医话◇徐文兵:不知魂魄,何谈中医

◇医话◇失眠,是身体在告诉我们什么?

◇医话◇武国忠:"阴气"偷走了我们几十年的生命

◇医话◇余浩: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医话◇罗大伦:为什么现代女性健康会出现这么多复杂问题?

血管就是这么一天一天被堵死的,这个进程我们现在才知道!

◇医话◇颜芳:会养生的中医为什么总让你少吃寒凉的东西?

◇医话◇余浩:当我们遇到治不了的病时怎么办?

◇医话◇潘毅:我命由我不由天?至少部分可以自控,尤其是在肾

◇医话◇刘力红:冬三月要养藏,否则阳气受伤害而百病生

养生到底要养生什么?(深度剖析,您值得收藏的好文!)

◇医话◇刘力红:偏离中正,生命的大厦必然倾斜坍塌

◇医话◇余浩:如果连小病小痛都没有,你的身体就像战场上的炮灰

◇医话◇委屈的身体: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不良情绪

◇医话◇李辛:很多人都在补肾,其实所谓的肾虚只是一个假象

◇医话◇徐文兵:牛奶就是牛血,是阴寒的东西

◇醫話◇ 林李之見:癌症並不可怕,你的觀念才讓它面目猙獰

◇医话◇余浩:前半生拼命赚钱,后半生拼命治病,值吗?

◇醫話◇李辛:生病也不一定都是壞事,是在提示你讓生活停下來






 拾方 · 良品 

蕲艾泡脚包

温度,与你相伴

[ 长按二维码 进行购买 ]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购买「蕲艾泡脚包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