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泰街掌故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长沙的老街老巷子很多,名字很好听,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文化内涵。不少街道街名相似位置相近,便冠以方位加以区别。如犁头前街、犁头后街;左太清宫、右太清宫;上黎家坡、下黎家坡、民主东街、民主西街等等。但是三条连在一起的街道都以“三”字开头的就不多见了。三泰街、三兴街、三王街这三条街道就是非常有特色例子。三条街道还被列入了《长沙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它们的历史起源我不了解,还是请有关专家去论证。但是由于我生在三兴街,又在相连的福源巷生活了几十年,只想在“城市记忆”这个平台上把我对这三条街的一些零星记忆留下来。还特别欢迎这三条街的芳邻和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回忆,把更多古城长沙的故事留给后人。
三泰街,南北走向,北起五一路,街口较宽,一个斜坡往上。90年代以前西侧一线石材店,东侧为省政府第二招待所。斜坡结束街道趋平也变得窄一些,一直到药王街和西牌楼口,总长不过200米。
东边有三条巷子,第一条通往三泰街小学,第二条看不太出,从一家小食杂铺旁边进去,叫彭家试馆,相传此处曾建彭氏祠堂,清代改为试馆,湘军名将彭玉麟曾为试馆作序。第三条通向西区文化馆,这个文化馆另一处在药王街。两处后面是不是相通我不知道。这条巷子曾经叫滇黔别径,是否过去是云南贵州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待考证。
文化馆巷子口往南有一栋较高的楼房原来也是十几户门面房,70年代由政府征收,修建成西区武装部的驻地,现在又改为民用,但仍有一部分称为武装部宿舍。右边只有一条街叫高井街,通向集体商场,现在叫新胜村。
1936年长沙地图中,标记有三泰街、高井街、滇黔别径
毛主席的同学录通讯地址写在三泰街
∨
50年代初三泰街与附近的药王街、西牌楼等街道一样是长沙市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主要业态是经营玻璃制镜和石头制品。
2010年,湖南省汝城县文物普查队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开国领袖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的编印一本同学录。其中在毛泽东名下的通讯地址栏中印有“省城三泰街彭福泰或湘潭三义井毛福昌”等字。
该同学录为纸本石印,封面上印有《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三年职教员学生一览表》。 图源/湖南日报
这个彭福泰是个什么商家?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家玻璃铺。我曾在第一师范陈列馆陈列的文物中看到过毛泽东学籍表中所填的担保商铺是“彭福泰玻璃号”。当然这个彭福泰的业别还应进一步考证,但足可以证明毛主席当年与三泰街有着密切的联系,街道上一定留有伟人青年时代的足迹。
曾是长沙玻璃制镜主要集散地
∨
三泰街的玻璃铺以前有很多家。1985年我去湖北老家,一个老人给我说,解放前他曾在三泰街玻璃铺当过学徒,还问我三泰街玻璃铺现在生意怎么样?一时我实在不好回答,因为当时三泰街玻璃业已经凋零。
三泰街搞玻璃制镜的历史可追溯到1892年。那年湖北人汤光明从上海学得日本烤光制镜技术后,在长沙三泰街开设云记制镜作坊,开始生产烤光镜。以后又有车花艺人孙汉臣、许老五、黄彩霞等人开设几家画工作坊从事玻璃制镜的加工业务。
经过几十年发展,到长沙解放时,长沙从事玻璃制镜业的店家达80余家,三泰街就成了玻璃制镜主要集散地。1956年三泰街、三兴街、三王街几十户玻璃制镜户组成长沙玻璃制镜生产合作社。1965年更名为长沙玻璃制镜厂。
长沙工农牌镜子,长沙玻璃制镜厂产品
三泰街小学巷口对面的那个铺面就是玻璃制镜厂的门市部,而制镜厂车间搬离了三泰街。这个门市部当年是服务很完备的一家商店,既有成品销售又能临时划配,既有透明玻璃又有玻璃镜子。售货员师傅一把带金刚石的玻璃刀,一把尺子,划起玻璃来随心所欲。
我最看不懂的是玻璃铺打算盘,划一块玻璃当年就几角钱。可是营业员却把算盘拨得啪啦啪啦响,算盘子可以拨到占满十几桥(又叫档),老半天再回归到一两位数,收几角钱。我自以为小学时珠算学得不错,还跟父亲学过分斤拆两,会背一退六二五的我,始终看不懂他们打的算盘。后来问了一下在玻璃业工作过的老师傅,他说同样一块玻璃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既要算面积,又要估计划去部分玻璃后造成的损耗,考虑剩下的玻璃做什么用怎么卖,因此算起来比较麻烦。
有百年以上的石板、石笔销售史
∨
三泰街另一个主要生意就是卖磨刀石。50年代,三泰街有十几家磨刀石铺子。磨刀石不怕雨淋,很多石头都堆在门外,一条街看上去好像全是石头。过去的磨刀石与现在由磨料制成的双面磨刀石有很大的差别,全是天然的石头切割而成,20-30公分长,5-6公分宽,厚薄就很不一样了,厚的有几十公分厚,报的只有几公分。
磨刀石按材料质分有砂岩、页岩、粉石、大理石等等,按工艺分就有粗磨石、细磨石、精磨石、开刃石、抛光石等等,按用途分就是磨菜刀、剪刀、剃刀、开山(木工斧头)等都有专用的磨刀石。粗磨用的石头很厚很大一块,一般为红色,细磨和精磨的石头小一些,一般为灰色和绿色,所以石头店也显得色彩纷呈。那个时代铁匠、木匠、裁缝、屠夫、剃头师傅,农村磨镰刀都要用磨刀石,磨刀石行业的生意十分红火。
除了磨刀石之外,三泰街也是石板、石笔的集散地,有不少石笔石板的销售商家。石板和石笔是过去小学生发蒙必用的学习工具。用纸张比较贵,而石板可写了擦,擦了又写,十分方便。手提石板上学可能是40岁以上的人们难忘的启蒙记忆。
石板一般长20公分左右,宽12公分左右,厚0.5到0.8公分左右。有的有木框,有的没有。我小学时不喜欢有木框的,写字时“搁”手。石板较重,还怕擦掉石板上写好的作业,不能放在书包里,只好提着上学。一人提一块石板上学是当年小学的一道风景线。
石笔约10公分长,一般是方形,边长0.5分左右,弄不好就断了,小孩常常是用短短的石笔头写字。
冬天天冷,嘴巴里哈出的气在冰冷的石板上易凝成水,石板写不显;夏天手上有汗,沾湿了石板,也写不显,这可能是每个小学生都经历过的烦恼。擦石板要用石板擦,搞不赢就用手擦,搞一手是灰,一模鼻子,就成灰鼻子了。有的孩子卫生习惯不好用袖子擦,袖子就成了抹布,又脏又破。
石板、石笔
据史料记载,石板石笔在三泰街销售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石料多由桃江县采集而来。桃江许家洲有一种沉积岩,是一层层的石片,加工后就成了小学生的石板。三泰街的石料铺不少是前店后厂,生产销售一条龙,批零兼营。据“史春和石料店”的邓娭毑回忆,50年代最辉煌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一箱石板(5打六十块),还要向文化用品公司供货。
公私合营后三泰街石头店铺主要集中在五一路进三泰街西侧一线,归口百货业管理,生意依然很红火。1959年商业部门大搞岗位技能比赛,在百货业当营业员的母亲也临时抽调到三泰街石料店帮忙捆扎磨刀石。由于磨料、磨具科技的发展,原生态的磨刀石市场日渐萎缩。石板石笔也被渐渐地铅笔钢笔和课本代替。
到改革开放初,三泰街再兴经商高潮时,大部分石头店就改做石碑了,还主要是墓碑 。一条街上十几家石碑店的门前和店内堆满了各式各样已刻好及尚未刻字的墓碑,看起来有些瘆人,但销售旺盛,尤其是清明时节。后来随着丧葬制度的规范,墓碑的刻制大都归到了墓园之中,三泰街的石头业也就默默地退却了。
除了玻璃铺和磨刀石铺外还有几家小小的南杂铺子和其他行业的铺子。彭家试馆巷口的小南杂店是同学陈仲文姑妈家开的,一直做了很多年。困难时期在三泰街与西牌楼的拐角上开有一家售酒的铺子,居然凭粮票卖酒,一两酒收二两粮票。这么苛刻的价格,生意还非常好。我们当年年龄尚小的一代人对此十分不理解。
僻静的高井街,繁荣的“新胜村”与“马保韩”
∨
与三泰街相连的高井街是一条僻静的街道,有一些公馆和商号(即旅社),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附近的居民也只将它看成到集体商场去的通道。现在街道已基本上被五一新干线等高楼占据,只剩下一条小巷子和一个公厕。
高井街曾有一家颇有名气的以治疗疔疮称著的中医诊所,招牌叫“马保韩”,医师是回族人。他家有两个女孩和我小学同学,一个叫马健美,一个叫马忠玉,年龄一般大,身材一般高,都长得很漂亮。但她们不是姊妹关系,马健美是姑姑,马忠玉是侄女。小学生不理解,在称谓时常常闹出笑话。
治疗疔疮在中医界算是 独门绝技。疔疮,疮形如粟,坚硬根深,有如钉丁之状,故称“疔”。这种病分类很多,名称各异,如,生在颜面的人中疔,生于手足的蛇头疔等等。且病情发展迅速,一旦“疔疮走黄”,变成全身性疾病就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疔疮治疗倍受人们重视,疔疮专家也颇有名望。
《疔疮论》
其实用现代医学来解释,疔疮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疔疮走黄就是病原菌进入血液,形成败毒症或脓毒血症,危及生命。在抗生素高度发展的今天,治疗也不是那么难了。
高井街斜坡往下就到了集体商场,现在叫“新胜村”。“村”里有两条东西向通向太平街口的小巷子,巷子里全是各式各样的小商家。而集体商场过去是与太平街融为一体的三条正规商业街,清一色的二层楼房,基本上一样宽的铺面,显得十分规整。
几十间铺面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如同学柯国安家开的瓦货店,卖水缸篜钵;同学符国安家开的伞铺,卖阳伞雨伞。这些商家原来都是大西门正街、皇仓街等街道上的商户,建设五一路时被拆迁,由政府统一安置到此,各行各业一起经商,故取名为“集体商场”。50年代时还十分繁荣。
1986年三泰街一带地图
三泰街小学前身是私立初小,一年级学费“9万”
∨
三泰街街口东侧,省政府第二招待所南边的巷子里就是三泰街小学。1956年以前这所小学叫康乐小学,是一所私立的初级小学。它有两张门,三泰街是一张,怡长街观音井还有一张。
1954年时,私立学校学费很贵,一年级都要9万元(旧币),不少住在附近的小孩都舍近求远跑到公立的福源巷小学读书。同学盛润泉住在观音井康乐小学门口,也到公立的福源巷小学来读书。
1956年康乐小学改为公立的三泰街小学后,学费统一了,学校也发展为完全小学。我在东风钢厂的同事,后来成长为长沙市劳动局副局长,住在三泰街的李金鑫就曾经是三泰街小学的学生。
1982年学校布点调整,三泰街小学停办,改成了长沙市西区教师进修学校。
伴随五一路、太平街成长
∨
一晃几十年过去,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三泰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附近的五一路、解放路、太平街等商圈的兴旺,三泰街也成了一条有现代气息的商业街道。北头的五一路口一边一栋商业大楼,东边是景江东方大厦,西边是五一新干线。从街口到街尾,两边商铺鳞次栉比,小吃店、饭店、服装店、五金电器店、日用杂货店、化妆用品店应有尽有。
今日三泰街地图
原武装部用房的地方建起了高楼,开设了希尔曼酒店。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一家叫“振兴玻璃”的小玻璃铺顽强地延续着三泰街的老传统。集体商场在五一路拓宽后变成了两条半街,半条街在五一路边形成一线特色小吃街,这线门面前有一个有名的特色雕塑——“月亮粑粑”。
靠内的两条街即新胜村,成了太平老街的另类打卡地,闹中取静,古香古色,令人遐想。一家接一家的小酒吧、小茶馆、小花艺店,装修时尚,提供一些特色服务,卖一些奇特的工艺品。特别另类的是开了好几家纹身馆,也叫“刺青”店,我们老人对此特别不理解。最近我去了那边几次,没见它们开过门,是生意清淡还是业务保密我们不得而知。
三泰街南口 摄影/洪心怡
(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往期精选
长期征稿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请发送到citymemory@csjyds.com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