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叶:当群主答应引进机器人的时候,这是一场灾难

2015-12-25 笔记侠 笔记侠



本期讲者:秋叶,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畅销书《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作者, PPT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达人之一


关键词:社群质量 转化能力 社群文化

60秒快报①我宁愿在一个小群里做分享,也不愿意在几百个大群里,社群的质量和规模是相反的,大部分有影响力的社群,能量并没有达到期望,群分享很快会是“一阵风”。所有的问题都在于:如果你没有好产品和服务作为纽带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拉多少人都只是一个短期行为;②自嗨的百群分享模式,是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社群的商业价值不是以规模判断,而是以能够形成的商业购买力,取决于群的导流和转化能力;③如果我们真想学习和成长的话,并不需要加入很多的微信群,反而应该找一些和你一样的人,建立一个小的群,大家形成一个良性的氛围,共同促进,这就够了。当群主答应引进机器人的时候,这是一场灾难,没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遵守的文化,没有一起输出有意思的东西,没有人在组织管理和运营,这根本不是一个社群。


笔记图谱:这是笔记侠在2015年为秋叶做的第二篇笔记,如果你想看第一篇关于如何更好读书的笔记,可以点击查阅

秋叶大叔:你只是爱“看”书,不是“读”书




笔记|笔记侠 陈亦楠 编辑|笔记侠 Even 活动 2015年12月21日 社群管理工具Group+秋叶线上分享“社群运营”的演讲整理,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首发完整版笔记。


我写了《社群营销》一书,最近连续做了多期分享,在网上也招了几万名学员,又把他们组建了群,通过群带动更多学员报名,很多人想听一听我在社群运营积累的经验,希望能够启发大家。





好大喜功、随性加人的百群在线分享,牛逼?还不如真正高质、同频互动的单一群分享,实在!


最近很多群组织微信分享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请一个牛人分享,同步直播,直播至少百群。1个群至少100人,100个群就是万人在线直播,牛不牛逼?

怎样做多群分享呢?用机器人小助手的技术,把分享者在群里发的语音同步到其它群。这次在Group+的分享,我明确提出不要机器人,宁可在一个小群,哪怕只来两三百人,然后在分享过程中,就大家的具体问题作一些交流。我为什么不愿意做多群同步?


因为我认为:把社群拉起来的百群在线分享模式,根本不是真正的社群,谁愿意参加没有参与感的节目?你会仅仅因为我是牛人,愿意在一个我不存在的群听半小时语音?这根本不符合互联网逻辑。

如果你有两个选择,你愿意选择哪一个?一,组织百群群在线分享,每个群有500个人;二,组织300个人的小群分享,但这300个人都很愿意参与这个分享。大多数人选择小群,因为小群有参与感,核心人物在群里,大家更愿意和核心人物作交流。

事实上,现在网上所有玩社群的人,喜欢把规模搞大,不做小群分享,这是中国人做社区运营的劣根性。中国人喜欢在事情都没搞清楚之前,盲目地把规模搞大。中国经济就是这样,追求铺摊子、上GDP。现在麻烦了,煤炭、钢铁等大量的东西卖不掉,连中央都承认我们未来的任务是去产能,对群而言也是一样的。



我要告诉给位的是:群不能讲究数量,质量最重要。


有多少人有能力一口气建100个群或200个群,还保证有质量的?非常少。关于社群,我最重要的判断是:要一开始应该追求群的质量,群的质量往往是以牺牲规模为代价的。

你可以一开始建一个小群,慢慢培养群文化,即群规。群成员一起找到共同目标,一起做有价值的输出,然后吸引更多人加入小群,慢慢地变大。变大到一定阶段,开始培养像你一样能运营小群的人,把它分裂为两三个群,形成良性循环。每个小群管理者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回报可能不是金钱上的,但至少有动力维护这个群,带着大家玩。

这是非常具备挑战性的工作,很少人意识到这一点,基本都是急功近利,一口气建了很多群。我们现在在线学习的学员已经到达3万人了,没有建很多社群,一共才12个左右,我们用的是QQ群,这样规模可以大一点。




为什么不急着群扩张呢?实际上我们对六七个群的活跃度保持在非常低的状态。为什么?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同时维护6-8个高度活跃的群,我们只能保证当前3个群在比较高的活跃度,已经非常理想了。

如果用这种方式运营社群,你老板接受吗?运营主管接受吗?你告诉他们要花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把社区内运营你到期待的质量,他们会觉得这是互联网的风口,一个风口能把猪吹起来,一定是你很无能,对不对?

我也做不到靠所谓风口爆发,但是我知道,如果你能把群运营质量做到一个基本标准,大家也能在基本标准里接受你的服务,认可你的产品,大家就能在群里循环购买,或达到口碑效应。



社群的质量和规模是成反比的。很多人建社群,认为它可以更快、更好地在互联网上传播,但是规模和质量成反比,你要克制建大群的冲动。如果我维护2-3个群,就可以投入更多资源,为成员服务,引导他们互动。在群生命周期里面,争取让群成员成为用户,用户质量也比较高。


百群规模很有能量?或许然并卵?!可能变成鸡肋群。没有产品或服务,失去了转化能力,社群的商业价值又何在?

想明白这个问题后,自然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建几个小群,我们就会有活跃度和回报呢?错,很多人建几个小群,也没有办法保证高质量的输出。于是,很多社群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个策略:邀请各种大咖分享,甚至坚持每周邀请一个,然后把微信号后台的粉丝建成一个又一个微信群。秋叶大叔的微信号快50万粉丝了,从来没有主动地建立过一个粉丝微信群。

不过我建了QQ学员群,他们全部是学员,我们要为学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服务,学员有问题可以小窗答疑,这个答疑可以是我安排的老师帮你解决问题。如果不是学员,根本就不会让你进到群里来,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和服务的承诺。我反对免费拉人建群,然后做付费转化的想法,小创业者还是优先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干干净净的传统生意好。


我自己不建微信群,但我经常到很多其它的微信群里分享。我答应做分享的原因很简单,同时基于四点:

第一,上万阅读量的曝光对品牌传播是有价值的,我答应分享,就去掉成本了(如果要建一个500人微信群,要靠微信公众号一篇阅读量达到10000次的,才能邀约满,能做到的并不多,运营者要做很多工作和邀请);

第二,我自己养不起人做群(通过二维码建群只能自动加入100人,超过100人就需要小编手工拉群,需要花掉一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别人请我分享,我就让他们帮忙做;

第三,如果分享质量足够高,真正能够启发到别人,很多人就能成为你微信号的订阅者,甚至马上成为你产品的购买者;


第四,分享后,十有八九的群变成鸡肋群,活跃日益降低,只能发发软文广告,群维护起来没有价值。


很多社群组织者感觉自己很有能量。什么叫能量?说白了,就是粉丝在你的号召之下,愿意购买某种产品(不管这个产品是你的还是别人的)。如果拥有这个能量,社群是有质量的。如果几万人的群只是放着,根本没有转化能力,你只是自嗨,是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很多人不明白这点,依然满足于大量建群、引发人分享,价值很低。




一个社群的商业价值,不是以规模判断,是以能够形成的商业购买力规模判断。这个商业价值要评判非常简单,请先回答这两个问题:

第一,当你建了一个群,你们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遵守的文化吗?能够一起输出有意思的东西吗?有人在组织管理和运营吗?如果统统没有,这不是一个社群,只是大家在一起,顶多算抱团取暖,仅此而已;

第二,你们有产品吗?如果没有产品,运营靠什么转化和支持?今天是我网上做的第38场分享会。不客气地讲,在网上做社群分享,我应该是在国内最有经验的人之一。我借此观察了在国内号称很有影响力的社群,大部分社群的能量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只是把很多人拉在一起做成很大的规模,在商业转化上,大家都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我能帮助大家学习和进步,大家也能购卖产品和服务,让我能够持续地赚到钱,然后才有可能提供有品质的后续产品和服务,这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对社群成员来讲,更多地是在小范围内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前进。


群分享将成为“一阵风”,最核心的是你有没有好产品和好服务。求思想、爱学习的人,建立小群即可共同进步



在《社群营销》里,建议群不要超过40人,如果你真的想进入一个能够帮助你进步、帮助你成长的群,能够有三四十人活跃的尽量带动大家,这已经非常优秀了。如果你听过100场群分享,还在原地踏步,很快会对群分享感到厌倦,觉得没多大用。互联网变化很快,很快又会出现一个新的玩法,大家又跑过去追新的玩法,群分享很快会是“一阵风”。所有的问题都在于:如果你没有好产品和服务作为纽带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拉多少人都只是一个短期行为。

我不做社群运营,更愿意到别人的社群里面分享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也希望引起别人的思考,所有愿意思考和愿意学习的人,最终还是关注我的公众号、微博、书、在线课程,关注我能够给大家提供的其它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和我的核心小伙伴不断地产生非常好玩的东西,吸引有意思的人和我们一起形成良性的文化。


提问环节


1、刷屏是否有效,如何区分?是否要考虑时间(工作日、周末)?



秋叶:第一,只要刷屏,都让人讨厌,关键在于是否提供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现在很多群是死群,你分享啥,人家都屏蔽了。我建议等群活跃的时候,找到合适话题切入和引导,转化成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植入。

2. 功能丰富的QQ群是否更符合社群的线上体现形式?有没有其它更合适的社群组织形式?

秋叶:第一,微信群不如QQ群功能强,这是事实,但不等于功能强就好运营,不会沉寂;第二,群活跃度在于有没有系统组织和运营,这是关键;第三,如果一个群没有人付费或其它回报,谁有耐心长期组织和运营?不让群主有回报的社群,群主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3、一个管理员可以管理多少人、多少个群?社群超过100人时粘性下降,应该多以100人为单位建群,还是500人建群?目前有什么样的社群管理软件值得推荐使用?

秋叶:看人吧,我个人认为即便专职管理,同时能服务的群很难超过3个,我自己是4个就会出问题。至于是100人群还是500人群,我倾向于廉价产品500人群,可以用廉价产品促销,贵重产品100人群,高端产品要给客户品质服务,往往人杂反而影响质量。我对目前的社群管理软件都不是很看好,还不如group+这种功能型表单平台。社群管理软件都是制造骚扰的。当群主答应引进机器人的时候,这是一场灾难,我是绝对不做这样的事情的,我爱我的粉丝。


4、您认为社群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秋叶:我对自己用工匠态度期许,有业界良心的产品、课程和书,都对得起标价。我不断升级和改进我的产品和服务,用诚意回报我的用户,微信、微博都坚持分享原创、分享干货,业内像我这样的人很少。我不认为我有今天成绩是因为社群,根本原因一定是我在努力服务好客户,当然这需要不断完善的,我们也不能一次做到OK。

5、社群如何更有效、更落地地变现?




秋叶:你得先有一个好产品。

6、有没有低成本提升用户忠诚度的方法?

秋叶:这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你跟用户之间的落差很大,你很有才,他很佩服你。举个例子,基本上每个人在微博或者微信上给我交作业,我都会回复,看起来这个成本很低,但是我的时间很宝贵的,如果花在别的地方,我的回报率是很高的。


我要强调,你不要谈低成本这个概念,你的思维应该是:我获得我的用户,我付出这么多成本,我的回报是否满意?如果你满意就OK。

顺便给大家看几个表情包,是我们在内部社群运营尝试的手法,我们让小伙伴给社群成员画独家表情包,我相信,如果未来的社群有自己专属的表情包,他会增加对这个社群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做低成本运营的尝试。当然了,因为我们研究出了一套方法,所以每个人都学得会做表情包,如果你们感兴趣,一定要关注我们的微信,很快会推出这个表情包教程。

7、依靠个人建立的社群,如何刺激社群内用户自发产生或分享内容?有奖励和无奖励的方式都可以普及一下?


秋叶:你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小伙伴陈慧敏做的社群“better me”,她正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超越我的运营。另外你们看过我的《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就知道了。


想看更多社群管理知识?点击以下相关笔记:

谢晶:看一个社群好不好,首要看什么?

季烨:社群时代,敢于做第一、甘于做之一

外滩私董会创始人宋岩:私董会有三个屁股不好摸



打赏不归笔记侠,归笔记达人,代谢


笔记君:首先你得有一个好产品,才能让你的社群活起来~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傅盛余晨龚焱徐新阎焱俞敏洪李丰蔡文胜段永朝罗振宇吴声伊光旭李欣频王东岳...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宗毅丨吴晓波丨张邦鑫丨赵迎光丨张怡筠...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混沌研习社|创业邦|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广州创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