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何成洲 | 表演性理论与文艺批评


跨文化系列讲座

第111讲


惊蛰起,万物生。2023年3月6日,我们在独属初春的暖意中,迎来了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的“跨文化系列讲座”第111讲。本次讲座在线上举行,主题为“表演性理论与文艺批评”,主讲人为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主持人为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教授,与谈人为南京大学戴从容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都岚岚教授。

讲座内容

讲座围绕着表演、表演性(Performativity)、表演与表演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研究与表演性之间的关系这几个核心问题展开。

首先,何成洲老师借用烟火表演、911事件现场、男扮女装的性别表演等图片引题,讲解了何谓“表演”。对于“表演”,何老师有如下的几个基本观察:社会越来越表演化,数字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表演的现象千差万别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戏剧影视表演、庆典仪式、性别和社会身份等;表演研究涉及不同的学科,促进了人文主义的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基于以上观察,何老师总结道:“表演是21世纪的一个关键词”。之后,何老师指出表演与表演性之间的关系:表演具有表演性,但是表演性不局限于表演。

表演性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涉及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是当下文艺批评的一个关键词,代表文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就其概念谱系而言,涉及到语言哲学、剧场研究、性别与社会身份研究等多个领域。在语言哲学领域,可以追溯至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在《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中提及的“语言游戏”,奥斯汀(J. L. Austin)对语言的分类,以及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对语言引用性与可重复性的界定;在剧场研究领域,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的表演研究与费舍尔·李希特(Fischer Richter)对表演性美学的探讨推动了表演性理论的发展;在社会学领域,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性别表演性理论,巴拉德(Karen Barad)的新物质主义观以及“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均与表演性有关联。

基于以上讲解,何老师提纲挈领地总结了西方表演性理论的三大范式与六大方向,三大范式为语言学转向、社会文化转向以及后人类转向,六大方向为语言学的施行性理论、表演研究的表演性理论、性别与文化研究的表演性、社会学理论与表演性、新物质主义与表演性以及文学研究与表演性。其中,文学研究与表演性的关系是何老师随后讲座的重点。针对如何开展文学的表演性研究,何老师就研究对象、研究概念与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并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例,展开说明。

最后,何老师评价了这种新的文学理论批评方向,他指出,文化和历史语境阐释的传统范式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现阶段需要对它们有所反思,进一步挖掘文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从当下性角度探讨文学之用,强调文学的行动力、生成性、能动性与积极作用。


与谈环节

戴从容老师首先高度认可文学理论的表演性转向,认为这是切合时代现象的批评理论。戴老师指出,传统只局限于文本的文学研究,其研究对象有时会过于单一,应扩大文学的研究对象。因为文学的跨媒介表演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表演性理论恰好可以解释此种现象。戴老师还结合乔伊斯的作品研究做了精彩阐发。她提醒我们,文学的表演性理论不仅会改变文学研究的角度,甚至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文学的定义。

都岚岚老师首先谈到了巴拉德的新物质主义观点与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之间的关联。巴特勒强调性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仪式与表演中逐渐形成的。简言之,是话语建构的结果。而巴拉德的新物质主义观点指出了身体物质的能动性,物质与话语建构互为补充。另外,都老师谈到了她在本场讲座中受到的启发——从事件的角度看待世界文学,看待中国文学在接受世界文学影响时产生的创造性变异,以及看待科幻小说的电影改编过程。


互动环节

提问与回答环节中,何老师回答了performativity中文译名的使用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 杨祎辰)、posthuman performativity的翻译问题(上海交通大学 黄晓琪)、戏剧作品表演性研究的维度问题(中国矿业大学 李淑玲)以及文学作为一种表演—行动(作者视野),其被接受后的观看—影响效果(读者)如何从表演性角度进行研究的问题(北京语言大学 胡彬彬),与讲座的听众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最后,陈戎女教授总结了本场讲座的内容,并建议同学们去阅读何老师2022年7月出版的新书《表演性理论:文学与艺术研究的新方向》,去感受书中丰富且生动的例证对表演性理论的证明。

何成洲:《表演性理论:文学与艺术研究的新方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7月

春天伊始,本次讲座为听众带来的既是知识,也是思想的启迪。由于讲座的主题新颖,吸引了来自国内各地的听众,腾讯会议的网络研讨会达到了上限300人。很多未能入会听讲的听众,希望能够借助本篇讲座回顾,了解何成洲教授的讲座要旨。


往辑文章


【讲座回顾】陈奇佳 | 现代悲剧的文体风格摭谈

【征稿启事】|《当代比较文学》征稿

【辑刊书讯】|《当代比较文学》第十辑

【当代比较文学】汉斯·布鲁门伯格 胡继华 | “摹仿自然”——论人类创造性观念的前史(上)

【当代比较文学】汉斯·布鲁门伯格 胡继华 | “摹仿自然”——论人类创造性观念的前史(下)

【当代比较文学】戴锦华|凝视·舞台与屏幕:现代性的扩张与溃散(上)

【当代比较文学】戴锦华|凝视·舞台与屏幕:现代性的扩张与溃散(下)

【当代比较文学】李湛 | 1935年梅兰芳剧团访苏总结讨论会——历史谜团与解析

【当代比较文学】“梅兰芳剧团访苏总结讨论会”记录


文字整理 | 程晨

编辑 | 滕芷萱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所
http://bjs.blc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