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下放” 特派员“上岗”
”
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武宁县成功入围名单。为推进“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去年,武宁探索从县直机关退职干部中优选两批共30名“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下乡驻村指导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
日前,第三批16名特派员又带着项目下沉一线,帮助村党组织厘清思路、精准施策,推动“输智”和“造血”双向提振,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这些特派员都是干啥的?他们为乡村带来了哪些改变?
一
大洞乡鲁桥村,是赣鄂边界上一个红色资源丰富的村落,全村520户2050人。村集体产业主要是21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一个手工制作车间。
武宁像这样人口数量的村子不在少数,但鲁桥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
2023年5月,鲁桥村召开党员大会和村“两委”会议专题研究,广泛征询村民代表意见建议,大家普遍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需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因地制宜布局生态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为此,乡党委书记黄颋带领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南昌邀请了企业代表来村里考察洽谈。通过收益与风险研判,确定实施“联村发展”机制,即鲁桥村和毗邻的畈上村联合引进企业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企业自主经营,村委会负责协调配合运营。
企业方则表示,村里需要搭建好30亩种植大棚并做好基地“三通一平”后才会进场。
鲁桥村、畈上村精心编制羊肚菌种植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按照“村级自荐申报、乡镇初审论证、县级择优推荐、市级审批实施”的程序实施。经争取,该项目顺利通过申报审批,获得财政扶持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搭建大棚及种植基地。
在解决“钱”的问题同时,武宁县委还选派了一批“人才”下乡。驻鲁桥村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葛明,原为县住建局副局长,是一名业务骨干,擅长建筑领域技能。驻畈上村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李育青,曾担任县文广新旅局副局长,熟悉项目运营管理。
他们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打包租赁给投资企业,预计每年可产生收益10万元,其中大棚租金固定收益6万元/年,经营性收入分红2万元/年。经营性收入的来源是,基础设施折合资金形式入股,企业占股50%,两个村集体分别占股25%。为防范风险,租金实行押一付一。如企业退出经营,固定资产大棚等将由两个村集体所有。
二
产业项目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契合当地实际的乡村产业的带动,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武宁在全县推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提质培优”示范创建行动,整合项目资金800万元,扶持乡村产业项目发展。并选派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担任“项目经理人”,采取双向选择的模式,实行项目与特派员“1+1”责任捆绑。
现年54岁的李烈明,原任职于武宁县医疗保障局,是土生土长的船滩镇辽田村人。今年6月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主动请缨下乡担任特派员。听闻辽田的“雷竹+苗圃基地产业项目”入围财政扶持项目试点,他第一时间找到组织申请分配回家乡。
辽田村曾因大理石矿的开采而辉煌一时,采矿为村集体带来每年10万到20万元不等的收益。这几年,因矿山停采,当地村民收入锐减,加上前期修建文化广场和村级道路,村集体负债高达100余万元。
李烈明盘算,在辽田村四、五、六、七组沿河林地实施退林还林,建设苗木基地,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切实解决百姓就业,有个三五年,村集体和村民们收入就能打个“翻身仗”。
前期,该项目采取村民入股的方式已筹集350余万元,而作为试点村获得的财政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将用于购买苗木和雷竹。
项目由专业团队进行运营,村里负责协调推进。预期项目启动后的第二年实现盈利,年收入可达100万元。村集体占股40%,项目负责人占股50%,项目团队占股10%,盈利按照占股比例进行分配,扶持资金预计产生收益5万元。所有的设备财产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
辽田村党支部书记吴金淼兴奋地说,有了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的加入,特别是带着项目来到村里,辽田这片土地更有发展前景了。
俯瞰武宁县城。
三
让弱村变强,让强村更强,这是武宁派出乡村特派员的初衷。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融合、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集体发展与群众致富融合,是洞坪村迈出的“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
地处武宁县罗坪镇的洞坪,濒临美丽的庐山西海,是全县人口最多的村,耕地面积3010亩(其中水田2810亩),山林6.7万亩,全村党员171人。
村党组织于2020年7月成立村集体全资所有的洞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菌菇种植和深加工基地、“稻+”模式现代农业、苗圃培育基地、竹制品加工及制造基地、有机果园林下经济基地、民宿农旅等产业。2022年,洞坪村集体经济收益71.8万元,带动村民就业2900余人次,发放工资31万元。
洞坪村的发展壮大,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李选平功不可没。一年多来,他先后到市农业农村局等县直相关单位争取项目资金,配合村“两委”建成洞坪村三产融合产业园。
2023年8月,来自县应急管理局的退职党员领导干部祝鹏,与洞坪有了一份“三年之约”。 作为派驻洞坪村的乡村特派员,祝鹏将在这里服务三年。有了三年任期的保障,“特派员”就能放开手脚大展身手。
实行“三年任期制”,表明乡村振兴特派员不是来镀金的,更不是来走过场“混日子”的,而是带着富民强村的责任来的。
针对规划在建的生态循环水产养殖产业项目,洞坪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召开党委会研究讨论,一致同意发展。随后,武宁县扶持洞坪村5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该村建设鱼菌共养基地项目。
“生态循环水养殖”生态系统是利用高密度养殖鱼的排泄物经过有益菌分解后净化水体,干净的水体再进入圈养大桶,从而达到养鱼不换水的生态循环效应。出品的鱼产品洁净无污染,鱼吃起来没有任何鱼腥味,鱼肉鲜美紧致,水体干净的高密度养殖环境可以提高产量与出品质量。
项目规划建设在村产业园内,建设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50万元。目前,项目以设施设备入股合作的方式,由福建客商独立运营,合作年限为10年,已带动18户脱贫户、40多户村民就业,预计2024年开始盈利,年固定收益28万元。
带着项目来、带着责任去、带着感情扶,乡村振兴特派员,是一项制度、一条举措,更是一份信任、一种信心,他们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汇智聚力,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