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共体怎样让看病从“有”到“优”

李宝华 李梦玉 当代江西 2024-05-12

湘东区着眼于医疗资源均等化、普惠化,在医共体内部以驻点帮扶、坐诊带教、巡回医疗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需求末端。


17分钟!这是萍乡市湘东区一名急性脑卒中患者从进入湘东区人民医院大门到使用溶栓药物抢救的用时,远低于60分钟的国家标准水平。在这场生命“接力赛”中,紧密的上下协作是为患者赢得“黄金时间”的关键。
萍乡市湘东区如何打通生命救治的“高速公路”,在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中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又如何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萍乡市湘东区总医院影像科医生正在影像认定。李梦玉/摄

整合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去年3月,55岁的彭红艳因突发心肌梗死,从腊市镇卫生院转入区人民医院做心脏支架植入手术。5天后,在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她转入户籍所在地腊市镇卫生院接受康复训练和常规复诊,和她一同“转”来的还有后续详尽的诊疗方案。这“一上一下”,为彭红艳节约了几千元的医药费。
大病进城区,康复回乡镇,既节约治疗成本,也提高医疗效率。这种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协作“双向转诊”模式的推行,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
湘东区位于赣湘边界,距离长沙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过去,大病治不了,小病看不好,老百姓一病就往外跑,县域就诊率不足50%。
湘东区总医院党委副书记、区医院党委书记肖旭坦言:“湘东人口密度较高,医疗服务需求大,但原来区级医院力量分散,底子很薄,仅有的2辆救护车都‘服役’了10余年,全区连一名正高职称医师都没有,骨科脊椎等常规手术都得请区外专家主刀,说出去丢人呐。”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此后,全国各地都在摸索探路,湘东该如何找到“过河的桥和船”?
2022年4月,湘东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医共体管委会,整合3家区级医院、10家乡镇卫生院和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总医院,医共体内部实行统一管理运作,按需调配资源。

在萍乡市湘东区总医院,医生正查看健康湘东医疗服务监管大屏。李梦玉/摄

走进湘东区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医务人员正将最新一批化验标本送入检验设备。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大部分样本都在这里集中检验,中心平均每天能完成上千份样本的检验,检验结果各成员单位均可互认。
除了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健康管理都实现了互认共享。“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资源共享中心,把医疗服务水平提上来,重复投入的成本降下去。”肖旭说。
而在相距不远的区中医院儿童康复科的训练室内,数十名孤独症儿童在医师的引导下玩拍皮球、滑滑梯,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和社交能力训练。
“儿童康复是区中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医共体组建以来,全区各家医院的儿童康复治疗资源全部整合到这里。”湘东区中医院党支部书记巫蓓说。目前该院已开展孤独症儿童诊疗530多人次。
建设医共体后,区级医院住院治疗人数同比增长23.52%,平均住院日从11.6天降至8.1天。“一举实现了数量和效率的根本性扭转,这是很不容易的。”肖旭感叹道。
集中做大、分级诊疗、减少重复,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各具特色的治病平台,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上下协作、余缺互济,谁的活儿谁干,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萍乡市湘东区人民医院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萍乡市湘东区人民医院供图

培养队伍:治好病还要留住人
走进麻山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住院楼宽敞明净,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一家乡镇卫生院。
2023年,该卫生院门诊诊疗量达7万余人次。“周边乡镇的患者也慕名前来,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该院院长袁梓萍说。不仅是麻山镇中心卫生院,医共体成立以来的短短两年间,湘东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整体升级,软硬件焕然一新。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核心还在于医疗服务队伍建设。过去,乡村两级医务人员长期短缺,医疗技术落后。
为破解这一困局,湘东区着眼于医疗资源均等化、普惠化,在医共体内部以驻点帮扶、坐诊带教、巡回医疗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需求末端。
2022年8月,湘东区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谭斌下沉到腊市镇卫生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技术帮扶,成为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医师姚航的新“老师”。
“我每天在谭医生后面跟诊,边听边学,慢慢弄懂了很多关键技术的操作要领。”姚航说。在谭医生手把手地带教下,如今,热敏灸、雷火灸、刺血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都成了他的拿手活。
那年秋天,腊市镇炉前村村民王徳羚颈部顽固性筋膜炎的老毛病又犯了,姚航用新学到的热敏灸加新医正骨疗法,间断为她治疗两三次后,逐步消除了患者的病痛。
这一年,姚航不仅收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面锦旗,还凭借优异的表现,被总医院优先选派到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
与他一同迎来事业丰收的还有同科室的巫萍。早在2013年,巫萍就通过了职称资格考试和副高资格评审,但由于医院高级职称职数限制,她一等就是10年。“以前,职务晋升不畅让很多医务工作者被迫出走,人才外流严重。”湘东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汤如龙说。
医共体成立后,实行职称评聘分层打包制,将全区职数合并统一使用,让职称在一口池里“流动”起来。得益于这项改革,去年3月,巫萍终于等来了副主任医师的聘书。
“我们一面增强基层医疗队伍的归属感,一面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将‘游击队’收编为‘正规军’。”汤如龙说。稳住队伍、提升能力,让看病“最后一公里”真正畅通起来。
在湘东区麻山镇中心卫生院,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李梦玉/摄
破解困局:让急救真的能“救急”
在萍乡市湘东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2.73%。被称为“最快杀手”的卒中、胸痛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体,其发生率、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心梗的救治有“黄金10分钟”的说法,对病人来说,与死神的赛跑必须争分夺秒。怎么让老百姓提高预防意识,“救”在家门口?织好“心电一张网”,就是湘东区给出的特色“解法”。
1月4日19时25分,在湘东区东桥镇中心卫生院,区乡两级“心电一张网”医生工作站出现危急值提示,值班医师王威迅速打开心电图,发现提示下壁导联弓背抬高,立即审核分级为危急。与此同时,他在总医院胸痛中心微信交流群与湘东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龚艳华沟通病情。
19时27分,“血压太高,现在使用降压药!从病史上看怀疑急性心梗”“0.63肌钙”“家属已同意!并已服下心梗一包药 ”“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已出车,正在路上”。19时40分,上车即入院,血常规检查、心电图分析、手术知情同意签字、走绿色通道……
跑赢了,又抢回一条命!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自湘东区启动医共体建设、实现区乡急救网络全覆盖后,截至目前已处理此类急诊741起。“我们在区乡两级搭建了‘心电一张网’,网络版心电图机能实时上传心电图并对危急心电图及时预警。同时,区胸痛中心工作人员下沉到乡镇加强培训,提升心电图读图能力。”湘东区总医院科教中心主任邹扬丹介绍道。
实施“心电一张网”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村民心血管疾病预防意识的显著增强。
“我就去隔壁遛个弯,想着测一下血压,没想到一测就180,给我吓了一跳,赶紧跑去医院开药。”下埠镇村民黄秋文十分庆幸地说道。

在湘东区总医院下埠村慢病管理工作室,医生正为村民检测血压。李梦玉/摄
原来,总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创新性实施区—乡—村并延伸到村民小组长和村民的慢病五级网格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对慢病患者实现智能管理。蓝牙血压计放在村民小组长家里,趁着村民来聚会聊天,小组长引导他们不时测测血压,既不费力又不费时的操作逐渐成了村民们的“指定动作”。
“那天有一名患者主动打了我们家庭医生的电话,说自己胸闷、气虚、喘不上气,像平常宣讲里讲到的心衰症状。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经过诊断迅速为他呼叫120,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峡山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欧狄华感慨道。
走到该中心大厅,一块硕大的家庭医生签约展板和来来往往的人群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很多老人家啊,总是觉得病能拖就拖,往往小病变慢病、慢病变急病。我们1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会引导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前来就医。”欧狄华补充道。
早期识别急危重病、做好院前救治、健全急病“快”救体系,让急救真的能“救急”,让慢病解决在前头,让群众就医更有“医靠”。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邓小平的“第二落”“第二起”
完整社区原来长这样
寻味安远国字号“地标美食”
荷尔蒙爆棚的非遗舞蹈
经典款赣味美食,你吃过多少

传统集市凭啥“圈”住人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