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专栏 | 发起人说:协作共学小组的经验之路(第三集)
本文是善导公益发展“O计划专栏”的第8篇文章
我们在如何发起和运作共学小组的问题上,抽取部分的案例,期待能从发起人的视角,呈现真实的小组经历、以及故事背后宝贵的反思。
更多详见:
第一集《O专栏 | 八卦下:那些协作共学小组现在都怎么样了?》(北京的发芽小组、广州的凿孔共学小组、以及北京的同行者计划)
第二集《O专栏 | 发起人说:协作共学小组的经验之路(第二集)》(杭州的夸克小组)
本集将为大家呈现北京Peer小组的经验分享!(一不小心做成了连载……)
案例四:北京的帝都Peer小组
采访者:跟进协作者JOJO
受访者:小弯--北京的帝都Peer小组发起人之一
帝都Peer小组共有三位发起人,小弯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机构的秘书长和秘书长助理,小组成员以机构内部同事为主要组成,共学的实践场景与机构工作结合较为紧密,如运用于机构日常会议和乡村教育项目;后北京发芽小组后合并至Peer小组。
JOJO:你们当时发起共学小组的原因?
小弯:我们机构这两年一直在探讨和协作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希望能通过这个计划和国内更多小伙伴一起学习协作,将来能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相关项目内。
协作对我们的用处还比较广,首先是日常工作中团队需要进行许多会议。此外我们机构每年有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是组织全球高校大学生进行支教,大学生将以团队的方式去到乡镇初高中,协作是每个人必备的技巧,我们需要和大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使团队更好地合作,在和志愿者沟通、教案分享方面也有用。
JOJO:可以分享一下共学小组的现状吗?
小弯:由于7-9月份机构所有人都不在北京,没有怎么开展活动。小组中途和银杏的伙伴融合在一起,所以大家也需要协调适应,现在整体的进度只进行到一半,设计了8节课,进行了4次共学,下周将进行第5次。以后将每月进行2次共学。
JOJO:当初设计8节课的逻辑和目标是什么?
小弯:当时想着和工作的结合,7月份是我们暑期项目的开始,9月份还有一个长期项目会针对不同群体,所以以这两个时间节点来设计一步步加深的课程,刚开始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然后是课程里一些技能的使用,最后结合案例做分析。所以7-9月份我们虽然没有和银杏的伙伴按照课程设计进行学习,但是也有根据教案和前期学习的经验单独进行了两次培训,在我们的项目里使用到。
我们现在共学的一个难点是各自机构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机构当初的设计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工作进度、方式来进行的,我们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但是整体的方向是共用的,设计修改后也有很多好处。
JOJO:银杏的新伙伴进入时,你们有怎样的讨论?
小弯:比较好的是银杏伙伴进入很早,第二次共学就是一起学习的,但实际上相互认识的工作坊就是第一次,因为前期是我们在进行小组契约的制订、小组成员的确定,所以相当于我们一开始就是一起学习。
JOJO:你们在小组招募和启动、包括制定小组契约,是怎样的过程?
小弯:发起人都是我们机构的,当时我们机构老大想的也是可以借着这个计划给团队更多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想着针对机构人员进行内部学习,招募对象是机构内全职、兼职、实习生、义工,很快就完成招募,然后开始小组学习,大家的时间比较容易凑到一起。
我们单独开了一次会议来制订小组契约,方式是每个人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全组投票,之后每次共学之前都会重复一遍契约,包括契约里写的协作仪式。教材里写到,每次我们开始协作时,都要设计一个固定的仪式来显示协作的开始和结束,于是我们和银杏的伙伴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仪式,我们都会站起来围成一个圈,将拳头放到一起围成一个“O”的样子,大家说”协作begin”之类的话打打气,之后每人一句,轮流着共读一次契约内容,这让大家加深对契约的记忆。
JOJO:小组里有秘书长,也有实习生,权利关系如何平衡?
小弯:平时我们的工作中没有秘书长、实习生这种分别,但是我们也知道有些工作伙伴会强势一些,有些弱势一些,所以我们在契约里写了“不要把办公室的权利结构带到协作里面”,协作时无论是谁,只要试图压制别人,我们就会提醒他“契约契约”。所以没有出现有人被压制的情况。
JOJO:在小组运营里,你负责统筹和协调,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其他伙伴分享,帮助共学小组更好运作的吗?
小弯:我们在开始时就商量好小组每个成员都最少要当一次协作者,负责一次共学,形式、内容、方向都自己定,课表出来后每个人都会填自己对哪一节的内容最感兴趣,所以之后每一次共学都能对应到相应负责人身上,保证共学能顺利运行。
在材料收集上,在契约里要求每个协作者都要提前一天把教案和材料发给发起人,这保证了材料的完整收集。
在时间协调上,我们每次会请协作者收集有空的时间(一个人将负责机构整体商量)发到群里,由大家投票决定,加上我们选择的时间都是工作日晚上,大部分人都是有空的。
每次收集的材料都会上传到百度云和tower,把链接发到群里,没有到场的伙伴就自行进行阅读,同时下一次的共学开始时都会对上一次的内容进行复盘,复盘形式包括组内分享、协作者分享、绘画,帮助上次没有到场的伙伴快速回忆上次内容。
JOJO:你们每次如何支持协作者独立带领课程?
小弯:1)我们机构有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相关的培训,银杏的伙伴也有参与很多培训、做相关工作,所以大家对这件事情是有一定经验的。
2)在选择课程的协作者时,不熟悉的伙伴会搭配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伙伴,同时提醒,尽量让经验比较少的伙伴带领整个过程,经验丰富的伙伴会协助到课程设计。比如上次有个伙伴在带领活动方面没有很多经验,就让另一个经验丰富的伙伴加入、进行协作,不熟的伙伴则主要负责带领,效果也很好。
3)尽量把经验不多的伙伴排到中间部分的课程,刚开始可以看别人带,也不用负责主要的复盘工作,压力就会小一些。
4)大家对协作者制度都很认可,因为有制定契约,而且每次共学都有“洗脑”式的读契约流程,大家也会知道要轮流做协作者,不能只听别人分享。
5)而现场除了协作者的其他分工上,一个协作者会主要带领协作,另一个协作者会在现场进行拍照、记录、观察现场。考虑到精力问题,和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协作,他们的时间是对半的,前45分钟A做协作者,B做记录,后45分钟则调换职责。
6)复盘完成后大家会讨论这次共学的风格、优缺点、下一次发起的时间,给大家一些基本内容。现场会给协作者反馈。
JOJO:过程中有遇到什么挑战吗?
小弯:中途我们机构的伙伴不在,银杏的伙伴没办法继续进行下去。回来之后面临寒暑假的人员变动,我们机构会有伙伴离开和进入,在内容、人员熟悉方面可能会有挑战。两个机构的工作内容不一样,情景设计要考虑双方需求,后期还需要修改。
另外,两边的工作方式不一样,银杏的伙伴比较温和,比较注重细节,在工具的制作方面非常细致。两方可以互相学习不同的工作方式。我们机构的讨论方式比较“残暴”,喜欢直击重点,然后慢慢展开研讨。银杏的伙伴从外向内进行分析一些现象,慢慢进入原因。双方发现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东西产生,很有趣。两家机构隔得不远,每次去不同机构参加活动,也有不同体验。
在课程启动方面,教案非常详细,每节一个知识点不断深挖,但是我们只有8节课,需要把好多东西搭建在一起使用,所以觉得我们有时候只是了解到表面的东西,也没办法在实际运用。比如上一次工作坊讲到问题分类,事实性问题、反问、设问,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学会区分有哪些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在会议中发问的时候要想一想要什么样的结果、要怎么提问,做完工作坊后大家都能对已有的问题进行分类,但是在下一次提的时候大家还是很难提前去预设好自己的问题是分好类的,要从哪一类中挑选问题来发问。
两个小时内没法对一个东西进行深入、反复的讨论,另外,教材告诉我们如何分类问题,但是没有教我们提前分好类、再问出来(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比如我们知道问题是有预设性问题、事实性问题,但是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教材有时候停留在技术的探讨上,所以教材如果完全依据教案来上的话,在课程推进上可能会有问题。
JOJO:后期会有什么调整?
小弯:首先,和银杏的伙伴讨论时,我们选择的情景会偏向真实的工作场景,例如公益、教育,用更贴合我们的情景去套教案上的知识点。另外在平时的会议中会思考上一次学了什么,在会议中能否有所应用。
JOJO:作为发起人,这个角色给你带来什么思考?
小弯:在切换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方面对我影响蛮大,刚开始只在自己机构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时间、地点、讨论方式,不会有过多其他的思考,但是银杏伙伴加入之后,每次都要提醒自己,作为发起人,要考虑每个人的需求,例如时间段,还有不同人的参与、课程的搭配,都是需要提前和发起人一起商量的。然后是资源的运用,如何让大家节省交通、时间成本以便更快地见面,这些细节方面给我很大的提升。还有每次共学的时间都和善导的会议冲撞,导致我们无法参加善导的会议(伙伴都很失望,大家都觉得又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在思考究竟是为什么。如何更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
JOJO:作为发起人,你有什么话能分享给明年的发起人?
小弯:最想说的话,协作真的会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情景里,有一个机会能让大家一起学习是很难得的,因为平时大家不会把这个看作很重要的东西,但当一群人都在一起使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思考它的现象、原因和如何使用,所以通过这个计划能了解很多。就像我的一个同事所说,经过这个计划可能我们不是很明白如何协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协作者”三个字。大家都会开始思考我刚刚是不是一个好的协作者,这个很重要。
JOJO:你们对下一阶段或者结束之后有什么想象吗?
小弯:结束之后的计划会和我们的项目安排差不多,我们会总结出三四个成型的教案,然后运用到之后的培训中,给大家分享,讨论一些基础的内容,比如参与式决策、什么是协作、协作的一些基本运用。我们会有下一阶段的读书会。
有一个参加者说每一次来参加工作坊之前都很痛苦,因为路程比较遥远,但是每一次结束之后都感觉自己有提升,很开心。
JOJO:12月有交流大会,如果有这样的线下交流,你们会有什么期待和需要?
小弯:其他小组如何完成整个计划的经验分享很重要。我们感觉善导一直在冥冥之中引导我们,我们却从来没有见过面,这种凝聚力的养成我也觉得很重要,想知道是如何戳到我们的点,帮助全国各地的组织运行下去。协作里有些东西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倾听、发问,如何在生活中引起我们的重视、使用,这一点也是希望能听到更多分享。
感谢宝贵的经验分享!
重磅活动来袭
12月15日-16日在广州将举办一场全国协作者交流大会。善导将与一些拥有丰富经验的伙伴、组成超过10人的协作者团队,共同设计、带领这2天的100人盛会。
而17日我们将会另开O计划专场,特别欢迎各位O计划共学小组的伙伴参与。
期望更多的伙伴能联结在一起,共同创造协作的无穷可能!
活动现正开放报名! (欢迎点击了解更多)
文字:嬷嬷
访谈整理:嬷嬷/至立/萌龙
编辑排版:嬷嬷
配图:北京Peer小组的伙伴们(提供者:小弯)、道道
更多O计划专栏文章
O专栏 | 确认过眼神,你也是对协作满是好奇却一脸懵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