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小石先生《中国文学史讲稿》出版

问学君 程门问学 2024-02-05


胡小石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史家,他早在1928年就出版了一部《中国文学史》,虽是根据学生课堂笔记整理成书,但当时仍“为学术界所重视,公认其篇幅不长而颇具卓识”(吴白匋语)。


胡云翼曾把此书与胡适的《白话文学史》相提并论,他说:“最近十余年来,文学史的专著乃风起云涌的出版,据我所知,已有下列二十种之多……实有多数不能令我们充分满意……严格点说来,我们认为满意较多的实只有吾家教授胡小石的《中国文学史》及吾家博士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并评价胡小石的《中国文学史》“叙述周密,持论平允”(胡云翼《新著中国文学史》自序)


《中国文学史》初版


然而,两位胡先生的文学史的命运却相去天壤。胡小石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出版90余年来,仅再版过一次,收在1991年出版的《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中,今天已很难获得。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焄就曾感慨,此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杨焄《文学史中的学术史》)


最近,这部经典著作终于又有了单行本。



《中国文学史讲稿》

胡小石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版



《中国文学史讲稿》在收入《胡小石论文集续编》时,胡小石先生弟子吴白匋先生曾撰有一《后记》,对此书的来龙去脉说得最清楚:


  //  

先师胡小石先生先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主讲中国文学史,极受诸生爱戴。一九二八年春,以同门苏拯兄笔记,题名《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凡十一章,付上海人文出版社排印发行,书既出,为学术界所重视,公认其篇幅不长而颇具卓识。


根据清焦循《易余籥录》“一代有一代所胜”之说,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历叙《诗经》、楚辞、汉赋、汉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唐律体诗、唐五代词诸体之源流正变,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阐明各种旧说,不少创见,方便后学甚大。其定史观,则取达尔文《进化论》;其定文学范畴,则以我国固有之“言志”说、“缘情”说结合外来之“纯文学”理论。以治学方法论,师严格区别治史、学文为两途,谓治文学史属于科学范围,必须实事求是,无征不信,通过具体深入分析、归纳而得结论,不得以个人爱憎为去取,亦不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炫世骇俗。盖师在清末,肄业两江师范农博科,专攻生物学;民国初年在上海,从史学家沈曾植先生受业三年,是以能融合清儒考据与西方科学方法于一炉焉。


《讲稿》虽属草创,实为后进开一途径,新中国成立前继出之文学史,若冯沅君、陆侃如合编之《中国诗史》、刘大杰之《中国文学发展史》,其体例实受先师启发,明眼人加以对比,自能辨之,二君固皆铸同门先进也。


忆一九四二年,师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讲中国文学史竟,铸因进言座前曰:“何不将《上编》以后讲稿付印,俾成全书?”师曰:“元人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小说,与各种俗文学,目前均有专家研究,成绩斐然,余实无多发明,口述做介绍则可,汇录成书则不可。”先师毕生治学,文必己出,如无真知灼见,从不剿袭雷同,笔诸简端。其律己严谨也若此。


一九六二年初,师归道山,南京大学成立遗著整理委员会,其中一项为重印《文学史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前重要资料,供海内治文学史者参考。今之《上编》系用一九二八年排印本,保存原貌。此外,另由同门金启华兄整理四十年代诸生零星笔记,增补“宋代文学”一章,前后共十二章。其元、明、清部分,虽亦有零星笔记存在,遵师遗教,不再整理增补。


一九八四年春,门人吴徵铸识



《胡小石论文集续编》


此次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讲稿》即以收入《胡小石论文集续编》的版本为底本,较民国初版多有“宋代文学”一章。


《中国文学史讲稿》目录




第一章 通论

第二章 上古文学

第三章 周代文学

第四章 秦代文学

第五章 汉代文学

第六章 魏晋文学

第七章 南朝文学

第八章 北朝文学

第九章 隋代文学

第十章 唐代文学

第十一章 五代文学

第十二章 宋代文学

后记 /吴白匋


附录

南京大学教授胡先生墓志 /曾昭燏


正如吴白匋先生在《后记》中所说,本书是以“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说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主要发展线索的。周勋初先生曾撰写《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说的重要历史意义》一文,认为焦循提出的这一著名论点“综合了历代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的看法,符合中国文学的实际”,胡小石先生首先在中国文学史的讲授中引入此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


周勋初先生认为:


胡先生在文学史研究工作中的贡献之一就在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别开来。但他并不完全依赖西洋学说或是日本学者的文学史著述去建构他的文学史体系。他从我国渊远流长的学术传统中寻求依据,吸收清代朴学中扬州学派的研究成果,从而建立起了一种符合中国文学史实际的文学史体系。而他在讲授文学史时重鉴赏,讲个人的创作经验,继承了以往文学批评的传统,有别于国外学者的同类著述。


可见这部文学史之独特。它对后来撰写文学史的学者影响很大,相信也能让你受益。




【问学书屋 · 今日推荐】


《中国文学史讲稿》

胡小石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版
点击书影进入问学书屋购买



《胡小石文史论丛》

周勋初 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点击书影进入问学书屋购买



【相关阅读】
胡小石: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有所不为,有所为——让毕飞宇钦佩的三位先生

王伯沆胡小石吴梅汪辟疆汪东黄侃……常任侠回忆中央大学名师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一):愿夏庐与愿夏庐诗词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二):愿夏庐诗词的感情色彩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三):愿夏庐诗词的艺术特色
刘重喜:胡小石《书与阿庆》诗轴
胡小石临楼兰残纸,程千帆题跋
程千帆先生尘封40年校雠学讲义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胡小石先生《中国文学史讲稿》出版

问学君 程门问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