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财务造假,看来取消投行连坐处罚机制,大概率是要对某头部投行网开一面

投行实务观 投行实务观 2023-06-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段时间,老牌上市公司新研股份(SZ:300159)发布<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的公告>,公告内称公司因涉嫌违规被立案调查,而且公司前任前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人也被证监会判令市场禁入: 

公告内提及了新研股份2015年收购的子公司明日宇航自2015年至2019年间,持续通过虚构业务和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进行财务造假,累计虚增33.46亿元收入、虚增13.11亿元净利润。

新研股份2005年成立,2011年实现上市,也算是老牌上市公司了,此次财务造假系由2015年收购明日宇航所引起的,此次财务造假虚增金额之高,涉及年份之久也是令投资者相当关注的。彼时的财务顾问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排名数一数二的头部券商,不知此次新研股份的财务造假事件对券商届的NO.1领头羊有没有影响。

 

此前,作为新研股份审计师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被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

 

查阅公开数据,新研股份自2015年以来曾经在资本市场多次进行融资,具体情况如下:

 

 

如上所示,中信证券除担任新研股份并购的财务顾问,还为其定向发行股票做过承销;此后2017年年中东兴证券和中信建投曾联合主承销过新研股份的公司债。

如果说中信证券算是应当在此次新研股份财务造假中首当其冲的,被调查有无失责的券商的话,不知道此后东兴证券和中信建投为新研股份做债券承销时也未关注到发行人财务造假算不算失责,毕竟发行人自2015年至2019年都在造假,2017年发行公司债正好也在此期间。

不过公司债项目本身工作量也小,尽调也不一定会那么仔细,要是两家投行因此也被定性为一个尽调不充分,那就亏大了。而且投行毕竟是项目制的,没有项目就没有收入,项目暴雷的事遇到了也是倒霉、无奈。

关注本公众号的读者可能对东兴证券和中信建投有印象,此前笔者曾发布过头部券商中信建投因紫晶存储财务造假事件受影响的文章,具体可见:

交易所问了7轮,却被证监会查出财务造假,某顶级机构会凉吗?

以及中信建投保荐的生泰尔被疑似督导出财务造假而撤材料的事,具体可见:

不幸中的万幸,那个被督导出造假的项目、保代和会计师都被罚了

此外,还有前文提及的泽达易盛财务造假,该项目的保荐机构恰好是前文提及的东兴证券,具体可见:

泽达易盛怎么造假的,会把保荐机构东兴证券拉下水吗?

就中信建投来说,这已经算是其近半年来连续三次被牵扯到财务造假相关案件中了,要照之前的保荐制度来说,笔者不禁要为其捏一把冷汗了。没办法,也是建投项目太多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不过有一点比较好,就是此前证监会发布首发股票相关办法,将保荐机构连坐的制度改了:

2月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对发行保荐相关制度修改的一点为:因为一个IPO项目出问题遭遇立案调查,导致券商其他所有的IPO、再融资等项目全部暂停的现象或不再出现。

笔者通过对比2020年7月发布的《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2021年12月发布的《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发现在“注册程序”章节,删除了因IPO等处于证监会立案调查阶段、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导致其他IPO等投行业务中止审核或发行注册程序的条款。具体对比如下:

 

  

如上所示,相比于原管理办法,新颁布的管理办法里修订了保荐人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期间在会项目等中止的规定,而修改为只有保荐机构因证监会明确限制业务活动且尚未解除时才会中止相应的上市审核程序。

此项修订无疑是大大减轻了保荐机构因某一项目被处罚导致其他在会项目等一并受到牵连的影响。至于本次监管修订该制度的时机是不是就要对头部券商网开一面,就是仁者见仁了。

毕竟中信和建投在会项目太多了,不乏是大型国企、央企的上市融资项目,真停了资格,那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新研股份的财务造假案具体后续会如何认定相关机构的责任,我们持续关注。


往期文章

1、交易所问了7轮,却被证监会查出财务造假,某顶级机构会凉吗?

2、不幸中的万幸,那个被督导出造假的项目、保代和会计师都被罚了

3、泽达易盛怎么造假的,会把保荐机构东兴证券拉下水吗?

4、这么规范?某IPO现场检查利润表实质就改了管理费用一个科目?

5、某头部券商IPO项目披露现场检查情况,实控人那里有猫腻

6、最新!主板首发条件对比,各板块最新首发条件对比

7、IPO上市有多难,发行人10年来换了6套中介机构团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