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7%,近四成2021年以来新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明显下滑

投行实务观 投行实务观 2023-06-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截至上周五(2月24日),A股市场共有268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的业绩预告,其中2021年和2022年上市的公司中共有361家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

然而笔者经查阅发现,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的这361家上市公司中,业绩下降的不在少数。


总体情况

这361家披露了业绩预告的新晋上市公司中,业绩较往年明显下降(此处选取的明显下滑以净利润下滑30%为限,且多年亏损的科创板公司未统计在明显下滑范围内)的企业共133家,具体上市年份分布如下:

 

如上所示,2021年上市的195家公司中,2022年业绩明显下滑的有96家,占比高达49.23%;就是说近1半的2021年新晋上市公司出现业绩明显下滑情况,同比之下2022年上市的166家公司中,业绩较2021年明显下滑的只有37家,占比仅为22.29%。似乎从上表来看,2022年上市的公司“质地”要好?实则不然。公司2022年刚上市,很多企业再怎么任性也想保住当年的业绩,而且新上市公司一般还在自身行业的上涨或平稳周期中,笔者认为恐怕到时候看2023年的业绩情况,2022年上市的公司业绩明显下滑的公司数量比例要明显攀升。

话说回来,目前下滑的家数占比如此之高,是否表明整体经济状况确实不如意,是否对目前在审企业,监管机构会多些利润方面的宽容呢?

2021年和2022年上市的公司中业绩明显下滑的各板块家数分布情况如下:

 

如上所示,2021年和2022年创业板板块都是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占比比较大的板块,两年中北交所的业绩变脸比例似乎都是最低的。

笔者认为创业板业绩变脸情况较多,原因与其在审周期较长,对企业业绩可持续性的考验更久不无关系。很多企业可能刚刚获批上市,其产业的高峰期即已过去。


保荐机构排名情况

我们按照2021年和2022年各保荐机构保荐的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比例来进行排序,其中披露了业绩预告的公司数量作为分母,业绩明显下降的上市公司数量作为分子,具体情况如下:

 

注:联合保荐承销项目,各保荐机构项目数均加1,因此总数超361家和133家。

如上表所示,有9家券商保荐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是保荐的公司均已业绩明显下降,业绩下降的家数占比为100%。

另有9家券商保荐的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家数占比超过50%,其中海通证券公布业绩预告的新上市公司有24家,其中有12家业绩明显变脸。

值得一提的是,三中一华保荐的新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业绩变脸的比例倒是不高,笔者认为这与上述券商的项目质地相对不错不无关系。比如中金公司,由该公司保荐的上市公司中有21家已披露业绩预告,只有4家公司业绩存在明显变脸情况,比例只有不到20%。


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情况

2021年和2022年两年中,各审计机构审计新上市公司中业绩变脸比例排序情况如下:

 

如上表所示,大型会所中,大信会计师审计的10家新上市公司中竟有7家已业绩变脸,比例高达70%,这一点咱也不敢确定具体原因是啥,反正就感觉事出反常必有妖吧;其次大华会计师和信永中和的客户业绩变脸比例也有50%。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也不是保驾护航的定海针,普华永道审计的10家客户中,有4家业绩已明显变脸,占比40%。

倒是天健、容诚和立信这IPO三大所的客户业绩变脸比例都低于40%,毕竟上述三家会所的客户数量多,基数大相对能将比例拉低吧。


行业分布情况

2021年和2022年新上市公司中业绩变脸的发行人的行业分布情况如下:

 

如上图所示,不知是否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产业周期已下行?该行业2021年和2022年上市已披露业绩预告的11家新晋上市公司中,竟有8家公司的业绩已出现明显下滑,占比高达73%。

看到此,笔者不禁为目前仍在审的该行业的拟上市公司感到担心,如果是整个行业的周期性问题,那目前在审公司的业绩能维持住吗?

目前该行业的部分在审企业列示如下:

 


此外,专业技术服务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绩变脸比例也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被爆业绩造假的泽达易盛即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关于泽达易盛,笔者曾做过分析,具体可见:

泽达易盛怎么造假的,会把保荐机构东兴证券拉下水吗?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业绩变脸比例在40%以上,不过幸运的是上市公司的基数大,比例没有显得那么高,不过此前业绩暴雷、造假的紫晶存储即属于该行业,关于紫晶存储,笔者同样做过分析,具体可见:

交易所问了7轮,却被证监会查出财务造假,某顶级机构会凉吗?

那些比较离谱的企业

除了上述总体分析外,我们再来看看一些笔者认为业绩相当离谱的38家公司,具体如下:

 

如上表所示,上述38家企业业绩变脸的幅度简直超乎想象。

如中信证券保荐的中微半导,2022年上市,其中2021年净利润5个多亿,2022年业绩预告只有6500万,业绩大降90%以上。再比如中信证券保荐的电气风电,还是普华永道审计的,2022年上市,2021年净利润还有4个亿,2022年业绩预告直接干亏损了。值得一提的是,电气风电老牌上市公司上海电气的子公司,上海电气一直是普华永道审计的,去年已经爆出一个大雷了,现在电气风电业绩也巨幅下降了。

此外,中信建投保荐的江波龙,2022年创业板上市,安永审计的,2021年净利润9个亿,2022年业绩预告5000多万,搞啥呢???又是中信建投和安永合作的,思特威,2022年上市,2021年净利润近4个亿,2022年业绩预告直接是亏损的???

笔者不确定上述企业的业绩下滑,到底是纯粹的产业周期波动影响,还是真的上市时财务方面有猫腻、有隐秘的角落,毕竟尚未做过仔细分析,笔者不敢断言,不过。。。

不过除了上述企业外,还有笔者此前分析过的致远新能,2021年上市,当年业绩较上年大降90%,然后2022年直接亏损了,具体可见:

某前投行人士保荐项目,上市当年营业利润较上年下降90%,收入下降70%】。

还有中自科技,2021年上市,2020年还有2个多亿净利润,2021年上市当年直接亏损,具体可见:

中自科技:上市当年就亏损,有无财务造假?】。

总结

从上述分析其实也可以看出来上市有多不容易,除了像泽达易盛那样的恶意造假上市的情况外,一般一个企业往往趁产业高峰期来筹备上市,可有时可能还未等到上市成功,产业高峰期即已过去,业绩也开始下行,企业心里也苦啊。最后企业上市可能成功了,但是因为业绩下行,股价起不来,投资者生气、愤怒,中介机构也压力山大,企业自己也心里有苦说不出。


获取原始数据,欢迎点击在看+业绩汇总

获取原始数据,欢迎点击在看+业绩汇总

获取原始数据,欢迎点击在看+业绩汇总


往期文章

1、罕见!喜还是忧?某创业板公司被证监会连问两轮注册阶段问询问题

2、最新!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对经销模式核查要求全面细化,越来越卷

3、会计监管动态:关于总额法、净额法及联合体总承包业务

4、又一财务造假,看来取消投行连坐处罚机制,大概率是要对某头部投行网开一面

5、IPO上市有多难,发行人10年来换了6套中介机构团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