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PO案例】财务造假?突击确认收入?这家拟IPO企业可以被现场检查下

投行实务观 投行实务观 2023-06-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3年3月17日,深交所上市委将审议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汕头超声”)的上市申请,公司的中介机构团队和基本财务状况如下:




由上表可知,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居然呈现的是逐年下滑的态势,对一个规模本身就不大的拟IPO企业来说,这着实有点太尴尬了。

事实上,投行实务观(touhangswg)发现报告期内汕头超声存在核心产品量价齐跌、产能利用率下滑,其主营业务收入也跟着往下跌,按照此前的标准,该公司不符合创业板属性评价推荐指引的规定条件等诸多问题。




经销为主,依赖单一产品,营收净利下滑

汕头超声是一家专业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公司具体产品和报告期内产品收入情况如下:



也就是说公司是做大型设备的,做大型专用设备的企业,笔者一直秉持一个观点就是,产业高峰期可能十年内就一两年属于业绩高涨期,高涨期过后业绩一般都是会下滑比较厉害。毕竟,做大型设备,客户的设备不可能年年更新换代,或者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客户年年更新换代,很多都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情,干过去这一票,可能这一客户多年后才会二次采购。

那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倘若这些做大型设备的专用设备制造业拟上市公司,抓不住这产业上涨的几年周期,那上市机会可能就稍纵即逝了。

如上表所示,汕头超声目前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收入和利润依赖超声产品。报告期内,超声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77%、87.45%、88.58%和88.65%。2019年-2021年及2022上半年,汕头超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36亿元、3.22亿元、2.84亿元和1.33亿元,关键是公司销售的这几款超声产品,报告期内收入几乎是全线下行,没有哪个能带来惊喜的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不同销售模式的收入及占比情况如下:


从销售价格来看,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销售平均单价也是在逐年下降:

当然,产品价格下降不排除有产品结构变动的影响,但是也确实反映出公司产品销售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

对于经销模式面临的风险,公司表示,公司产品的目标客户数量多、分布广泛,经销模式可以拓宽公司的销售渠道,增强市场推广能力,从而达到短时间内扩大销售、快速占领市场的目的。若出现与主要经销商合作关系不稳定等情形,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品牌及市场形象等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核心产品量价齐跌,产能利用率下降

如果只是产品销售端简单的收入和单价数据看不出来公司目前的状况的话,我们再结合公司的产销量数据来看。



如前图所示,很明显,报告期初发行人产品产量高于销量、报告期内销量又高过产量,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数据可谓是比较低了,说明发行人报告期内存货存在不少长库龄的库存商品。对于长库龄库存商品,公司其实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并不大:


公司解释为公司产品一般市场生命周期较长,部分主要产品在售期间超过 5 年。问题是,公司产品报告期内结转的也不多啊,尤其是前两年基本没咋消化,真正消化反而是在报告期最后一年,公司存货跌价计提的比例真的够吗?




不符合创业板推荐指引,提前确认收入?

按照2019年至2022年1-6月的数据来分析,汕头超声是不符合创业板推荐指引规定的发行上市条件的,笔者此前曾在文章中分析过,具体可见:

46家在审企业不符合创业板推荐规定?有的已提交注册1年多


当时公司不符合创业板推荐指引规定主要是由于公司营收不足3亿元且营收增长率不足20%,然而,若结合近日公司招股书(上会稿)披露的2022年全年审阅数据来看,公司多年下滑的营收又开始神奇的增长了,营收超过3亿元了,瞬间满足创业板推荐指引规定了,哎,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


就笔者来看,发行人最后一期营收神奇般的爆发增长,一改往年的颓势,产品价格也上来了,销量也增长了,再结合前文笔者提及发行人以经销为主的特性,笔者真是觉得这公司似乎是有猫腻的

所以从前面分析来看,起码该公司是有虚增收入、财务造假的动机的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可以对该公司进行专项现场检查,公司有无通过经销商消化库存的情况呢,只要现场检查过后确认无虚增收入,即可以确认其现阶段算是符合创业板推荐指引规定的条件。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是逐年在下降的,不知道倘若把审阅报告数据更新为审计报告后,公司存货情况如何,经销商处的存货情况又如何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个猜测,不构成实际的判断,具体情况如何要等发行人年报数据真正更新后才能做判断。

不过有一点,对于经销为主的发行人,监管机构在此前发布的新规中提及了经销模式的核查要点,笔者此前曾做过分析,具体可见:

最新!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对经销模式核查要求全面细化,越来越卷




总结:

这项目最后命运会如何,监管机构对该项目态度如何,笔者倒是蛮好奇的,我们拭目以待。笔者倒是想到该项目的一种可能命运,就是即便交易所给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议,但是项目有可能久久不能提交注册,或者说提交了注册后,证监会久久得不到注册生效(核准发行)的文件。毕竟监管机构可能还是会想看看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可持续性。


往期文章

1、泓淋电力:老板是股神?证监会老早给批文了,发行人到现在才发行,真淡定

2、又一IPO终止,或因不符合创业板新规,2月以来已终止17家,其中…

3、又一IPO撤回,保荐人和发行人谁该来背锅?

4、46家在审企业不符合创业板推荐规定?有的已提交注册1年多

5、最新!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对经销模式核查要求全面细化,越来越卷

6、37%,近四成2021年以来新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明显下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