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财务造假,某头部券商的项目

投行实务观 投行实务观 2023-06-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笔者此前曾就全面注册制后取消投行连坐机制问题,发布过相关文章,具体可见:

又一财务造假,看来取消投行连坐处罚机制,大概率是要对某头部投行网开一面

近日某头部券商保荐的项目又发生了一起财务造假。


力源科技财务造假


6月9日晚间,科创板公司力源科技(688565)发布关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力源科技2021年度通过提前确认项目进度的方式虚增收入、利润,其中虚增收入1.03亿元、虚增利润2,700万元,分别占当期收入和利润的比例为24.71%和68.23%:

 

而2021年年报,是力源科技上市后的首份年度报告!这样的操作是不是很熟悉,是的,估计会有读者想到泽达易盛和紫晶存储两兄弟。

力源科技是中信证券保荐于2020年6月向科创板递交的申报材料,2021年5月13日即实现了科创板上市的一家企业:

 

 

 

公司在IPO审核期间(2017-2020年)和上市以来(2021-至今)的业绩情况分别如上所示,好吧,这业绩真是泾渭分明,上市就变脸,不带任何含糊的,问题是公司从申报到上市,总共都不到1年,也就是说公司的业绩连四年都持续不了?还是说在审期间,力源科技的业绩真实性其实也有水分呢,监管机构没说,笔者也没证据做无端猜测。

查阅力源科技招股书,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保荐承销费约收了3200万元左右,但按照科创板股票跟投机制,中信证券跟投了约1,255.91万元的股票,至少要锁定2年,眼看已经到了解限售的期限了,而力源科技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如下: 

好吧,无论中信证券抛不抛掉那些股票,跟投的股票账面上确实是浮亏了,谁承想上市第一年力源科技就业绩造假呢,监管机构制定的科创板这一保荐机构跟投所承做的股票2年的机制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作为会计师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除了2022年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余年份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佳驰电子:被现场检查的原因


除了被曝出财务造假的力源科技,这两天科创板拟IPO企业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驰电子”)有点引起笔者的兴趣,佳驰电子于2022年6月17日申报上交所科创板。2022年7月15日公司在2022年第三批现场检查中被抽中:

 

 


公司主营国防高技术武器装备隐身化、民用电子信息产品集成化电磁兼容的关键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实控人为邓龙江,值得一提的是邓龙江先生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但公司的董事长却另有其人,为人力资源专业的姚瑶女士,姚女士在公司仅间接持股200余万股。而身为实控人的邓龙江先生在任董事、首席科学家,且在公司并不领取薪酬,奇怪的操作。

关于佳驰电子被抽中现场检查,一方面是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运气”不好,不过查阅发行人第一版招股说明书,笔者也是发现公司被抽中多少有点“合乎情理”。

报告期内,佳驰电子的财务状况如下:

 

如上所示,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可谓是如火箭般串升,毕竟没有哪个企业不想趁着自己行情好有业绩的时候抓紧上市,毕竟是机不可失啊。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综合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对比情况如下:

 




 

如上所示,发行人毛利率可谓是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似乎显示佳驰电子的产品优势明显,产品溢价能力极强;但是报告期内发行人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研发费用率却又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反常的现象,恐怕是发行人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一大因素。再叠加报告期内,发行人急速串升的业绩水平,发行人被抽中现场检查也就有些“合乎情理”了。

监管机构在审核过程中也对发行人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业绩是否可持续及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进行了关注。

对于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发行人解释为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不同所致,不过发行人许是明白自己的高毛利率水平多少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招股书及问询回复内一再提及了公司未来会面临毛利率显著下滑的风险。

对于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发行人解释为华秦科技和中简科技的存货周转率较高,导致行业平均值有所拉升,剔除该两家公司后,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是与行业平均水平很接近的。

股份支付导致发行人修改财务报表。报告期内,发行人将股份支付一次性确认进入2020年的管理费用,导致发行人2020年净利润为负,该年度出现大额非经常性损益。后经监管问询,发行人将上述费用直接修改计入了2021年,导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7,449.53万元、13,464.79万元和16,717.33万元。

说实话,一个制造业企业搞了80%的毛利率,在原材料价格上升的背景下,毛利率还稳步提升,这样的公司笔者真是不太理解,哪个审核员看了不心慌啊,监管机构不多问问才怪呢。不过目前反馈意见内披露的该公司现场检查的情况主要是一些程序性问题,倒是尚未涉及什么实质问题,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多少为企业的财务真实性多了一层背书。


某企业惨淡的股票走势,中一签亏1.2万


说了股票发行审核,我们再来看看二级市场刚刚上市的科创板新股双元科技(688623),该公司主营生产过程检测系统的,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就这么一家做大型设备的企业,你觉得它应该估值多少呢,最后公司发行定价125.88元/股,对应市盈率是超过57倍!

 

就一个做大型设备的企业,竟然直接搞120多元的定价,57倍的市盈率,说实话,这有点太高了。不过二级市场也的确直接给出了自己的反应,第一天就直接跌破了,第二天继续下挫,目前该股票只有96元了

 

这个项目,保荐机构民生证券收了1.71亿元,跟投了6000万元的股票,最后6000万元股票解禁抛售时能剩多少价值,我们再看吧。笔者感觉这股票应该不太能再回到发行价以上了,就是苦了上市第一天打新接盘的投资者们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价格可是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通过在二级市场询价后确定的发行价格,也就是问过机构投资者后给出的定价,就是确实没想到发行第一天就破发罢了,监管机构也是在着力建设一个买定离手、买家自负的交易环境

说到这,笔者此前cue的盛邦网络也得到证监会的批文了,这只股票定价会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了:

 

总结


说实话,科创板这么个硬科技板块的定位,与众不同的科创板属性评价条件,就意味着能满足该板块条件的企业本就是形形色色的,但既然设定了条条框框,总有企业就会满足这个条件,总有企业能获得高定价,咱眼红也没用。该板块就是高定价、高超募,超大额募集资金、中介机构、还有有眼光的投资者就是能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监管机构设定了一个保荐机构的跟投机制来予以制约,这无疑是相当不错的一个制度,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科创板IPO时无休止的高定价,这么一个制度对保荐机构的真实收益影响到底咋样,我们后续文章中会进行具体分析,敬请期待。期待资本市场未来越来越好!


往期文章

1、魔幻的股票,魔幻的估值

2、某IPO,满足发行条件,但吃相实在太太太难看

3、世道变了,证监会注册阶段好像基本不下问题了

4、裁员、年终奖大缩水,投行好像又到了产能过剩期?

5、瑟瑟发抖的四月,几乎每天一家上市公司被立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行实务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