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桷树金融·观点】孙海容:为固收“吹哨人”插上科技的翅膀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黄桷树金融 2022-08-05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导读:2003年,孙海容被派去筹备平安的内部信用评级业务。孙海容以高标准搭建了平安资管的内部信评体系,与外部评级相比,平安资管的内部评级接近钟形正态分布,更能揭示风险。早在2010年,平安资管就引入了计算机赋能,有了第一代量化评级模型。之后,孙海容团队开发构建了KYZ Credit平台,开创AI+HI的研究模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意味着“信评+”时代的到来,它不是来取代分析师的,反而可以让分析师变得更为优秀。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以下正文,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将与您一起分享,也期待您在我们这篇公众号文章后留言,参与我们对于该主题的进一步讨论!


独立,内部评信的平安基因


2003年,一纸调令,原本在平安集团从事资金管理工作的孙海容,被派去筹备平安的内部信用评级业务。
在当时,或许整个业界并没有太多人会看到“内部信评”的真实意义。毕竟,当时发行债券被视为对“好孩子”的褒奖,往往有银行担保兜底。“违约”二字,对当时的债券市场,甚至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中国平安的基因决定了平安人做事从来就是未雨绸缪、及早布局的——毕竟任何一个熟知金融发展史的人都明白,债券行业终究会有违约的一天,而那时信用评级的意义就会立刻凸显。
此时,因为对平安集团业务熟悉,并持有CPA证书,对财务也足够熟悉的孙海容,被集团委以重任,立刻就投入到构建平安独立信评体系的任务中去。
从一开始,孙海容选择的就是对标标普、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的理念和方法体系,以高标准来搭建平安资管的内部信评体系。所以设立之初,孙海容对债券梳理制定了从AAA到D共22个评级符号体系,而在当时外部评级往往只有五六个分类。“也就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是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同一种语言和讲话方式。同时在分析框架的细节上,例如分析指标构建中,我们又注意与国内会计准则、监管政策的相适性,并考虑国内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这样我们的整套框架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与国际接轨又有本土化因素,能敏锐洞察国内企业的运营情况。”孙海容表示。

当然,对于信用评级,高标准决不仅仅取决于评级分类的数量,某种程度上“独立性”胜于一切。
平安资管在成立信评团队之初,就明确了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和公司文化上保证其独立性。“在组织结构上,信评团队与投资团队并列,分析师和投资经理之间互相尊重、畅所欲言,两者不是谁压倒谁的关系,分析师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独立提交自己的分析意见,而不顾虑职责以外的因素;在制度建设上,研究工作严格遵循防火墙制度和各种流程规定,保证工作的高标准;在公司文化上,不以行政干预信评研究的传统从早期信评团队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并形成公司的共识。这就是为什么平安资管的信评能敢于揭示真相,恪守职业规范。”
结构、制度、文化,这一层层“保护”,确保了信评团队可以不受外部干预对债券进行评级,也唯有如此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遴选出“高危”的债券品种,为投资经理提前“吹哨”预警。
下图是平安资管内部评级和与外部第三方评级的分布对照,可以清晰的看到外部评级大多集中在AAA、AA等优秀评级,而平安资管的内部评级则集中在BB、BB-、B+等评级中,接近钟形正态分布。哪个更能揭示风险,一目了然。


来源:平安资管


事实上,本该客观独立的第三方评级,长期因“拿钱办事”的“不独立结果”而深受市场质疑。2008年一场次贷危机更是将这种质疑推上了高点,甚至于持有穆迪的巴菲特也因投资穆迪被传票强制出庭作证。
至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出现首只违约债券后,更是将独立信评的意义不断推高——而在机构投资人中,2003年最早建立内部信评团队的平安资管,早已兵强马壮。
目前平安资管的信评团队一共35人,是国内最大的信评团队之一。其中50%的分析师具有5年以上信评专业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团队的核心骨干资深且稳定,平均经验15年以上。分析师全部具有重点大学硕士以上学历,近35%的成员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近65%的成员拥有CFA、CPA、FRM等资格证书。


科技,为信评赋能


当然,一支高标准建立的信评团队,也体现在债券品种的覆盖上——只有足够的覆盖度,才能为投资经理更好的预警和掘金。
孙海容带领的平安资管内部评级,已达成对全市场信用债的完整覆盖。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6万多只债券信用评级,涉及近7000个发行主体,并且覆盖了近600家金融机构。
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评级工作量,固然少不了信评分析师的日夜奋战,但这背后同样少不了科技的加持。

孙海容透露,早在2010年,平安资管就引入计算机赋能,有了第一代量化评级模型——那一年,还没有现象级的余额宝,也没有战胜柯洁的阿尔法狗,科技的潜力,并没被太多金融人认识到。而正是利用这十年时间,平安资管的信评量化模型不断迭代,科技释放出的产能,让传统信评分析师的职能角色不断延展。“平安资管信评的职能范围是与时俱进的,合理的人手配置、公司的资源投入,以及丰富的业务场景,让我们可以突破传统角色,肩负起风控、研究、平台三位一体的职责。目前我们承担的工作除了个券评级和预警的角色,还包括信用定价、信用策略、荐券、行业景气轮动、行业利差研究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又把多年积累的经验赋能到机器,与我们KYZ科技团队一起开发构建KYZ Credit平台,开创AI+HI的研究模式,这应该是又一次领行业之先。”
对于科技赋能的威力,孙海容举了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以往信评分析师要做一些定价的分析,往往耗时漫长,甚至习惯了下班前打开Excel计算,等第二天再来查看结果。但是有了工程师团队的专业助力,这种计算结果是“秒出”。
当然,科技赋能的场景,绝不仅限于此。孙海容概括了六大加持

1)海量数据信息的抓取和高效清洗处理;

2)基础性的、流程性的、可重复的工作,由分析师转移至AI和系统;

3)评级结果的相互校验;

4)舆情信息的高频动态观察预警;

5)信用定价的准确程度提高;

6)工作效率提升和更灵活友好的工作操作平台,等等。


这些,伴随KYZ Credit智能平台的诞生都“梦想照进现实”。
KYZ Credit是平安资管KYZ智能债券一体化投资平台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包含三大核心功能——智慧信评、智慧预警、智慧定价,下层又包括10多个细分功能模块,如地域画像、企业画像、债券画像、量化评级、违约预警、行业景气、行业利差、信用定价、内部收益率曲线、市场情绪热度、信用策略等,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数据、模型、工具、观点四位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全面支持产业债、城投债、可转债、ABS等研究。
“KYZ Credit大体可以等效于市场上一个中等水平分析师的能力”,孙海容这样评价这套系统的智能程度。她也给出了这样一组对比数据:
“我们研究过国际评级机构的案例,HI 与AI评级在两级级差之内的达到80%。平安资管KYZ量化评级模型与分析师评级结果零级差达到80%,一级级差达到90%,两级级差达到95%。”她解释道,一般来说,两级级差都属于正常可接受的范围,基本不影响实质信用风险衡量和投资决策。而KYZ达到95%的两级极差,远高于行业水平,模型精度可见一斑。

未来:信评+

当机器智能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分析师之时,对人类分析师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孙海容看来,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绝不意味着人类信评分析师再无用武之地,反而是意味着“信评+”时代的到来。加号之后是分析师角色和业务边界的更多可能性和选择性。


“人工智能,让你的能力更强,让你的视野更宽,让你站的角度会更高”。在孙海容看来,有了人工智能,许多琐碎的事情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这意味着分析师可以更专注于市场本质的东西,向更高水平的分析能力发起冲击,随后再将这些成果赋能给机器,形成一个良性的人机合一、人机共舞局面。

“模型不是来取代分析师的,相反它可以让优秀的分析师更加优秀,让普通分析师变成优秀分析师,甚至由传统信评分析师向信用策略分析师、构架分析师转型。”孙海容如是说。


事实上,时下仍在全球蔓延的这场百年罕见的新冠疫情,对于每一个债券投资人,包括信评分析师,以及对于KYZ Credit,都恰是一次有意义的实战考验。


孙海容指出,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基于可以接收到的所有信息和数据。针对舆情等高频数据,疫情影响的数据已经纳入模型计算,市场价格变化的跟踪也是实时入模。而低频数据,例如财务数据,由于报表周期的原因,入模还需要等企业公告年报。“此次新冠疫情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除了常规建模方法外,我们也会在疫情影响的逐步体现的过程中,提升我们AI模型对黑天鹅事件的分析水平。”


在孙海容看来,在这样的前提下,信评分析师的自身研判,就变得更为重要。她认为,国家对冲此次新冠疫情的各项政策在陆续出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大部分企业将能够渡过此次冲击。虽然今年一些主体和债券评级被下调的现象会有增加,但整体而言对新冠疫情引致的信用级别的变化她并不很悲观。“作为信评分析师,需要关注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例如餐饮、文体、外贸、旅游、航空运输、汽车等,要关注相关企业现金流的消耗情况。如果海外疫情持续时间长,随着时间推移,下半年的信用风险会升高。从中长期来看,疫情过后的经济重建可能带来机会,尤其是那些复苏快的行业和企业,有可能在新冠疫情过后获得更大的发展,例如通信、医药、高端制造等。所以我们在注意规避短期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如果说,新冠疫情对于信评分析师更多是短期经济波动的问题。那么孙海容所带领的信评团队在历时17年发展之后,她下一个发展方向是什么?

“信用衍生品”——对于未来十年信评风口何在,孙海容毫不犹豫的给出了答案。“我相信十年之后会有很多信用衍生产品出来,例如各种各样的CDS。实际上随着信用衍生市场的发展,对于信用衍生分析研究能力的培育,需要更多的模型、更多的算法算力支撑,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的KYZ Credit平台上,服务这些产品的模型会更加的丰富,我们也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去努力的”。


(来源:平安资管   选编: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黄桷树金融•观点】戴颖杰:新冠疫情下融资租赁业务的危与机

【黄桷树金融•观点】黄英君:疫情下重庆企业复工复产与金融支持路径优化

【黄桷树金融•观点】刘理:疫情下重庆银行业发展的“危”与“机”

【黄桷树金融·观点】杜世奇:保险业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和担当

【黄桷树金融•观点】黄英君: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支持“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保险要补短板促创新

【黄桷树金融•观点】高善文:新冠疫情下的全球金融动荡

【黄桷树金融•观点】巴曙松:针对抗疫需求,完善金融服务功能

【黄桷树金融•观点】任泽平: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黄桷树金融•荐读】全国首单地方AMC不良ABS产品成功发行

【黄桷树金融•观点】黄奇帆: 疫情下对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的建议

注:本文章和图片为黄桷树金融工作室从网络中精心挑选,仅供交流学术,分享心得,非商业用途,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若有版权争议,敬请谅解,同时可联系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黄桷树金融”,我们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投稿邮箱:huangjsj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