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山千古】剑气横秋英雄泪 弦断知音少

河上花 槛外记 2023-11-30

     喜欢就点上方 ▲ 槛外记 订阅




剑气横秋英雄泪

文/河上花 (图 网络)


历来谈词,有婉约、豪放之分。说到豪放词,往往想到“苏辛”二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词旷放不羁,辛词豪壮深沉。苏东坡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乐观旷达的文人学士,而辛弃疾则是慷慨悲歌的末路英雄。



因父早亡,辛弃疾自幼遵祖父教诲,身在金却时时不忘家国。祖父去世,他不愿为金效命,参加了义军并劝其“决策南向”,与南宋大军汇合共同抗金。南下期间,义军首领耿京遭叛贼杀害。北归途中的他闻悉,惊怒之下,只身带五十名骑兵,长驱数百里,直闯济州五万人的金营,将叛贼生擒出营,并号召耿京旧部反正。随后渡淮河,将叛贼押至建康斩首。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因此名重一时,“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可谓年少英豪,勇谋皆备。他在《鹧鸪天》中写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杀气凛然而出。

 

南归后,怀抱复国热望、建功立业理想的辛弃疾充满信心,他不顾自己位卑言轻,直言进谏抗金谋略。可惜当权者始终没有坚定的抗金决心,更没有长期斗争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远见,他的一腔报国热忱和精心设计的平戎大计《十论》与《九议》都付之东流。“归正人”(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的身份也限制了他的仕途发展。曾经高歌“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的辛弃疾,壮志难酬。



乾道八年(1172),任滁州知州,开始了他第二个十年的仕宦生涯。在滁州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弊政,轻徭薄赋,练兵屯田。滁州从一个残破凋敝的城市,逐渐成为“商旅毕集、人情愉愉”之地。可见其理政才能决非纸上谈兵。后又临危受命,担任江西提刑,率领诸军征讨作乱的茶商。他应急治乱、突出的军事才能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尽管如此,在第二个十年间,辛弃疾仍未被派往抗金前线,更多地是解决一些民政问题。期间屡任湖南、湖北、江西等安抚使,关心百姓,锐意吏治,颇有建树,但这始终无法消除他抗金复国的强烈渴望。他在湖南创置了“飞虎军”,在他的精心训练下,飞虎军名震四方。《宋史·辛弃疾传》记载:“(飞虎)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的锐意进取和大胆革新却为当时朝庭所不容,终于在淳熙八年(1181)受到了革职处分而退隐田园。


此后的十几年光阴中,虽间有任用,但辛弃疾多半过着游山玩水、诗酒风流的隐居生活。“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想起这几句时,常常感叹稼轩是怎样的一种潇洒和孤独啊!


辛弃疾唯一传世书法作品:去国帖(局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一阕《破阵子》境界雄阔,笔下有笼盖一切之魄。千载后,读来依旧使人壮怀激烈,立有慷慨之气。此词乃是辛弃疾写给友人陈亮的。陈亮,即陈同父(又称同甫),一位才华横溢又任性的奇男子。《宋史》记载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陈亮主抗战,因此屡遭迫害,曾三次被诬入狱。与辛弃疾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交往甚密,常有诗词唱和。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陈亮冒着大风雪跋涉800余里,与辛弃疾于风雪之中,鹅湖相会。纵论天下,筹谋北伐。第十一天,陈亮回去了。陈亮走后,辛弃疾觉得余兴未尽,第二天驾车抄近路想把陈亮追回来。不料,这一天又降大雪,辛弃疾追至芦溪河渡口的鸬鹚林,天色已晚,雪深泥滑,车马无法前行,只得借宿一户人家,半夜听到邻人笛声,于是在长笛悲歌的雪夜,写下了这阙《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箫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而这个夜晚,陈亮在别处也辗转难眠,写信向辛弃疾索词。回家后,竟真的收到了《贺新郎》,可谓心有灵犀。陈亮当即将那夜在途中的书信和自己依辛词原韵所和之词一并寄给辛弃疾,其词曰: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二人互和,传为佳话。辛弃疾也因此写出了千古传唱之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只是“夜夜龙泉壁上鸣”,剑气充塞于鞘,如英雄之志难伸。想稼轩挑灯看剑之时,心中又会生出多少感慨!他自嘲“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但却时时未忘一扫胡尘的志向,即使酒醉时,依然“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与陈亮聚会,慷慨长歌“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即使至暮年,也仍然矢志不渝,“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嘉泰年间(1203年),辛弃疾曾经出山,担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并积极备战。当时主战派势头较强,但他认为,北伐前南宋必须进行充分准备,绝不能仓促用兵。但朝庭却不予理睬。不久后,他受到弹劾再次赋闲。千百年来,“朕即国家”,而皇帝往往靠不住,谏言之路又被溜须宵小堵塞,志士的悲哀常常在此。 

 

开禧二年(1206),南宋正式北伐,不出辛弃疾所料,各路军队一败涂地,不得不向金国求和。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在对国事的忧虑和激愤之中,辛弃疾抱恨而殁。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之墓


正所谓“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辛弃疾一生的凌云壮志郁郁而不得伸。垂暮之年依旧有“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的赤子之心。可叹江山千古,弦断知音少。易水萧萧的西风里,又有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戊戌年五月







某些时候

人生总有这样的场景

窗前,看花,赏云

惦念远方,有一点轻愁

与岁月同老的心

一饮而尽的酒

以及对坐无知己的孤寂



【 品茶赏读  围炉夜话】


【都是夜归人】戒不掉的许美静

【我不是归人】萧红:与文字一起脱轨的人生

【十二月令与花神】小坐红尘百年里 替花愁

【赌书泼茶】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塔莎•杜朵】诗意地栖居 优雅地老去——如一泓静水

【千万绪,低低语】如果你叩我的门

【秋之芒草】你是不能不飘荡的风 我是芒草走不动

【待有诗情怡倦眼】《两地书》中的“小闲事”

【叹红楼忆潇湘】美人自古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如果是在古代】你会是那个永远的宁采臣吗

【日子里的静水微澜】——读雨云《温暖的味道》




半生浮华悲喜  一卷清词酒话

公众号ID:kanwaiji 

布衣女子,独立隐者,谋生亦谋爱。


          

    可长按此码关注                       扫描二维码或

                                                     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