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四本可以镇宅的艺术巨著
编:先知书店
歌德说:“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
王尔德说:“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艺术,可以使人超然于日常生活的琐屑局限之上,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又可以使人重返现实世界,以更高的美学视野来重塑现实世界,提升生命的质量。
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的方式有很多,无疑,跑跑博物馆,看看好的作品,是个亲近艺术的好办法。可即使有钱,有闲的人也毕竟少数,谁能逛遍这世上所有的博物馆?
因此,拥有几套家庭艺术藏书就成了满足日常艺术审美需要的最佳选择。然而很多人欣赏艺术图书往往苦于开本较小,大师们的画卷不能完全展示细节,美则美矣,观看起来总觉得美中有不足,心中总会隐隐有些遗憾。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精选了四本可以“镇宅”的艺术巨著,这四本书完全弥补了上述遗憾。之所以可以“镇宅”,首先是因为它们开本足够大,大师们的名作大画幅展现,画面细节一览无遗,让人直呼“过瘾”;其次也因为他们书页足够厚,内容足够多,不是可以单手去“拿”,而是需要双手去“搬”的书。这四本“厚重”的艺术巨著,其中任何一本摆在家里,都必定会增添一份浓郁的艺术氛围,尽显格调与品质:

-1-
《艺术博物馆》
这本《艺术博物馆》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出版社——英国百年老牌:费顿出版社——花了13年打造的经典艺术大书。
书中有3000多幅高品质的彩色图片,囊括了全世界近3000件知名艺术品,由100余位艺术专家精选、编排和解说,一流的艺术更需要一流的工艺,4开超大开本,高水准制作,足足992页,重约9公斤!高水准的制作,使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珍品很多都不见于网络,甚至可以说,世界上大概只有费顿才有实力搜罗这些来自全世界的公共和私人收藏。
从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书中作品的时间跨度有32000年之久,一直绵延到现代艺术,有了这样一本书,足不出户,就可以沉浸艺术之中,等于拥有了一件可以传家的艺术珍宝。
在这个《艺术博物馆》里,读者可以自由选择欣赏的对象,看得可能比在博物馆里还要更清楚!
英国费顿出版社的巧妙匠心还在于,以博物馆的方式呈现世界艺术通史。翻开这部大书,如同走进一座博物馆。不同展馆对应各时代和地域的艺术,其内再细分为一系列展厅,各展厅相对独立并有机关联,通过提示(交叉索引)可找到相关展厅的内容。
经过合理编排设计,再配以经过专业校色的大尺寸高清图片,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细节,营造接近实体博物馆的观看体验。有了这样一本书,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可以随时参观的私家艺术博物馆,在艺术中感受美与自由。
因此这是一件可以传家的艺术珍宝。足不出户,纸上游览全球数百家艺术博物馆。

-2-
《神圣艺术》
印刷精美,文字精当,篇幅巨大,这本超大开本、重达10公斤的大书,厚达8.5厘米,宽30厘米,长34.5厘米,囊括了自公元300年至今完整的基督教建筑及绘画艺术,是一部基督教艺术的百科全书。


翻开这本书,关于基督教艺术的一切便跃然眼前。


介绍基督教艺术的书籍有很多,然而大多不是艺术通识类的部分提及,就是选取个别题材的介绍。全面、完整地介绍基督教艺术的书籍其实非常少见,因为它过于庞大,一本书实在难以描绘清楚。

然而这本《神圣艺术》却历经25年,耗资1000万欧元,汇集100位知名学者,与欧洲100个大教堂及学术机构跨界合作,由全欧知名摄影师团队历时10年精心拍摄,最终完整再现了2000年基督教的恢宏历程。这是一本令人屏息的基督教艺术巨著!

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中已经积淀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深深地渗透于西方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意识之中。因此,基督教艺术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审美,更体现在其包含的思想观念上。故而,了解基督教艺术,也是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一把钥匙。而本书则堪称一部基督教艺术的“宝典”。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细节放大”。对于巨幅艺术品,本书先展现其全貌,而后针对精彩的细部尽可能放大;而对于一些举世闻名的教堂建筑,摄影师则选取独特的拍摄角度,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前人无法知晓的精彩。

《神圣艺术》给了那些对西方历史、文化史、宗教史不够了解的人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去深入体会。《华尔街周刊》评论说:“对于那些会为教堂驻足的人们而言,《神圣艺术》无疑是上帝的礼物。”

对于对基督教艺术感兴趣的书友来说,这是一本不可错过之书。


-3-
《卢浮宫》
这本《卢浮宫》将带领您悠游世界最伟大的博物馆。本书历时十年打磨,全球30种文字发行,卢浮宫5任馆长联合编辑,超大开本巨幅呈现,重达7.5公斤重磅之作,打开一座365天只为您一个人开放的卢浮宫。
世界的艺术中心在法国,法国的艺术中心在卢浮宫。
卢浮宫堪称世界艺术殿堂之巅,每年近千万人参观。然而,许多多次去过卢浮宫的读者,还是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卢浮宫》则弥补了读者的诸多遗憾。这一次,彻底读懂卢浮宫之美。

书中收录590幅精美图片,包括300余幅典藏绘画作品,200余座雕塑及手工艺作品,从宫殿建筑、绘画、雕塑、展室设计、花园和遗迹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卢浮宫的两种身份:宫殿和博物馆。
精美至此,只为让广大读者享受到身临其境的震撼与惊喜。

由卢浮宫企划,具有代表性的孤本《卢浮宫》全面介绍了卢浮宫历史、文化、建筑变革以及传世藏品来历,这本精美大画册由法国艺术史学家、卢浮宫历史研究部门的创始人热那维·布列-布提写就。国际中文版由法国卢浮宫官方授权,让读者可一次尽览卢浮宫风采。

览全书,卢浮宫已经不再只是艺术殿堂的代名词,而是一座365天只为读者一个人开放的“艺术博物馆”。即使它本身,也已经不能称之为书,而是一件精湛的艺术品了。

许多去过卢浮宫的读者购买后,反馈都是“惊喜”、“震撼”、“后悔买晚了”、“弥补了没看够的遗憾。”
 
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艺术典藏之作,更是一部可以传家的“镇宅之宝”

-4-
《凡·高:追梦赤子心》
这本《凡·高:追梦赤子心》厚达7厘米、宽约30厘米、长约40厘米、重达8公斤,这本艺术巨作完整描写了凡·高坎坷而短暂的一生,包含了凡·高几乎所有著名画作,超大画面完美呈现了凡·高画作里灵魂的燃烧。
了解凡·高的一生和他不朽的画作,这一本书就够了。这是一套迄今最全的凡·高艺术合集。
如果我们不曾拥有凡·高,我们会失去 1900 次观赏时间美景的机会。在凡·高的作品中,我 们极少见到静物,他的画风景和人物各占其半,所有的对象在他的笔下有了第二次生命。

在世人眼中,凡·高是一个被高度符号化的人,即使不知道凡·高的名字,也会知道《向日葵》《鸢尾花》或《星月夜》那几幅总是不知道在哪里看过却难以忘怀的画作。

这本《凡·高:追梦赤子心》评述细腻、旁征博引,细节呈现凡·高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凡·高短暂、窘迫、痛苦的一生,像在用生命之药填充的烟花,漂泊、坎坷、赤诚,凡·高一生颠沛流离,生命的精华全都沉淀在了他的画作里....通过本书,读者可全面了解他那些色彩浓烈、生命涌动的画作。

为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凡·高:追梦赤子心》采取了一系列的顶级工艺: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专家团队与印刷团队共同校色;开巨幅页面,印制精美,极度还原作品原貌;印刷企业曾获印刷行业大奖,班尼奖(被称为“印刷界奥斯卡”);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印制、175克欧洲进口哑粉纸、大豆环保油墨四色印刷、内页无反光,真实还原艺术珍品色彩与细节,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看起来凸凹不平、浓烈的油彩。

凡·高的一生就是艺术,读他的人生故事,欣赏他的画作,总是可以使人莫名感动。凡·高的信件里如孩子般纯真的话语,他的画作里那清晰的一笔一触,都是凡·高对这个世界真诚的印记......若干书页翻下来,仿佛生命变会得纯粹。

就让我们在这部巨作中寻找美,寻找生命的秘密,寻找那个人人都知道,人人又都不完全认识的伟大灵魂。

......
以上四本大书皆是可以镇宅的艺术瑰宝。但是,这样四本“巨无霸”,一般的书架恐难以承受其“厚重”;书中堪比艺术原作、精美印制的细节,一般的书架也能以承担随时翻阅欣赏、展现其魅力的需求。为此,我们特别推荐一款专为“大书”设计,同时还能充当家庭陈列作用的美国红橡木定制艺术书架。
这是一款符合多种场景需求的特制书架。

◎独特的设计

书架采用传统的榫卯工艺制成,造型简洁优雅,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完美融合的作品。

主体呈11度倾角,经多次试验,属于人体最佳视觉角度,让阅读过程更加舒适。书架下方自带斜度挡板,有效避免书籍掉落。

无论是大本精装艺术书,还是同等规格的其他书籍,这座书架都能牢牢接住它们的重量。放在家里,就是私人艺术陈列馆;放在单位,又是公司格调的象征。

◎自然木材,放心涂料

书架采用美国优质红橡木,无任何人造贴皮,纹理清晰自然,木质温润细腻。制作过程确保使用整板红橡木直拼,没有碎料拼接。红橡木的材料决定了这款书架承重好,坚固耐用的特点。书架不会因为天气潮湿和寒冷而变形,具有极强稳定性。另外,书架还选取环保水性漆,有效防止了开裂变形的情况。

◎多场景使用

书架占地0.4平米,相当于一张椅子的大小,可以随意安放。除了能作为书籍陈列架之外,还可以作为乐谱架、艺术品陈列架使用,适合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天然的木材与环保的漆艺,让小孩接触也没有健康危害。

这款书架属于独家定制十分稀缺,无论是收藏还是送人,都很合适。
四本艺术大书,本本皆是精品;一个红木书架,托起艺术之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用艺术巨著和艺术书架,点亮自己的书房。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张维迎振聋发聩的10个观点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