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绪自由好难:成年人,你不要把崩溃藏起来

UM心理主笔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1-15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那些不怕“犯错”的人,内心都是怎样的?(点击)

 作者/徐冠群

最近《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


正方的观点是“要藏”,臧洪飞那句“走半生,归来不发一言”,道出了成年人的不易,而他的持方,也赢得了现场更多观众的认同。


反方认为:不要藏。因为“在这个社会,藏比较正常。”


但我想说的是,藏才不正常。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看到这么多人选择“要藏”,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深感心理工作、情绪自由好难好难。

 


1

任何崩溃,都不该被藏起来


程序/APP崩溃要不要藏起来?交通崩溃要不要藏起来?身体免疫系统崩溃要不要藏起来?大坝崩溃要不要藏起来?现金流崩溃要不要藏起来?


我想不出任何一个词和“崩溃”组合在一起时,需要被藏起来,那为什么成年人的崩溃要藏起来?


我唯一想到可能的解释是:


前述种种都是系统的崩溃,人们很容易理解,系统的崩溃如果藏起来,只会掩盖本已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修复,而当一次次的崩溃被藏起来,终有一天会导致系统彻底的崩溃与毁灭


但说到“人的崩溃”时,通常是指“情绪的崩溃”,人们会理所当然认为,情绪崩溃等同于脆弱、无用、需要自己调节和消化;尤其当前缀是“成年人”时,脆弱的情绪,甚至是任何脆弱,都不被允许。


我感到愤怒与悲凉。是谁在不能允许脆弱?又是谁,曾经被这样要求过、被拒绝过,然后生长出厚厚的盔甲与假面,转而又认同了这样的霸道,并以此要求自己和他人呢?


任何崩溃都不该被藏起来,人的情感崩溃尤其不该被隐藏,恰恰是因为已经被藏得太久了,藏到人们几乎认为它没有发生过。


 


2


1 情绪崩溃,是一种信号


崩溃听起来很可怕,但情绪崩溃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出问题了,请正视它,而非忽视它。

从心理学角度讲,情绪具备信号的功能,从未有过一种情绪是毫无道理的。

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在提示我们,去看看我们如何被当下的处境所影响,就像看到蛇的恐惧、心跳加快,提示着危险,让我们不要靠近赶紧走开。

崩溃,大概包含着痛苦、绝望,也许还包含生气、害怕、厌恶……是在提示我们,当下承受不住了,需要让这根绷紧的皮筋缓一缓,看看我们真正的渴望、需求、能力边界在哪里,然后再看看怎么办。而不是藏起来、假装它们不存在,试试皮筋什么时候绷断。

就像程序的崩溃,本身就是个信号,表明出问题了,于是弹出对话框,让把崩溃信息发送给开发者,以便能修复这些个崩溃。都藏起来了,还怎么修复呢?

2 情绪具备人际沟通的功能

愤怒让人有力量去战斗、对攻击者展现出威胁;难过激发他人的滋养和帮助;高兴也让他人感到愉悦和安全……人与生俱来就具备释放和接收情绪讯号,并以此引导社交行为的能力。

如果你随时随地都是一个强者、只能允许自己做一个强者,他人如何知道真实的你有怎样的脆弱与柔软,如何让另一个人靠近呢?

所以崩溃,不必对自己藏起来,也不要对别人藏起来。


3

崩溃其实藏不住


更重要的是,崩溃/情绪根本藏不住,就像老弗爷说的:“你所压抑的一切,最终都将以更加丑陋的姿态表现出来。”

你也许只能藏起崩溃不当场发作,但无法藏起来那些挫败、无力、愤怒、厌恶、无意义感……藏不了一举一动的冷漠疏离、消极敷衍、和意难平。

这跟一个人是不是脆弱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负责情绪感受的大脑部位(边缘系统),在负责理性的脑区发育成熟之前,就已经发育出来了,情绪是一种生理反应,极其迅速,比理性快速得多。

所以,如同人不能控制心跳、肠胃的蠕动一样,情绪的生理反应无法被“控制”、被消除。

那如果是出于对所爱之人的保护,要藏起崩溃吗?

——不要藏。你以为藏起来,别人就感受不到吗?亲近的人,恰恰是最能体会到你细微情绪变化的人。

真正有力量的,不是你一个人藏起脆弱、独立支撑,营造出岁月静好的假象。

而是我们都知道生活的艰辛,我知道你愿意为我遮风挡雨,我也愿意在某些时刻hold住你的脆弱;我知道作为父母你们原来不是超人,但你们为生活努力的样子,会成为日后我也能够用勤勉去面对生活的心理原型。

不是虚幻的、拥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才能鼓舞人,而是每个有脆弱、有退缩,但仍然没放弃的平凡人在鼓舞人。

我们都知道,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4

崩溃要藏,本身就是悖论



当我们认为“崩溃需要藏起来”的时候,恰恰没搞清楚崩溃是怎么来的

崩溃从来不是单一事件发生,就崩溃了,往往是许许多多的小事叠加再叠加,一再地被藏起来,最后由一根稻草给压崩的。

每当习惯性地独自藏起每一次挫败、不舒服、不自在的时候,就是在为崩溃、为彻底的崩溃积累弹药——这样的崩溃当然越来越让人感到害怕、不敢去崩溃。

不断地藏,正是造成崩溃的原因。

可奇妙的是,如果在情绪没那么猛烈时,就能够或多或少被释放、被看到、被分担,崩溃反而不那么容易发生。

就像蓄水的池子,如果平时就能往外倾泻,这倾泻并没有那么大的毁灭性,也让真正的洪峰到来时,有更多的空间去容纳,避免最终的崩溃。


5

不得不藏的崩溃,何处安放?


有时候,藏与不藏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不得不藏。

比如在飞机故障、重大灾难面前,如同弗洛伊德所说,人们需要有情感隔离的能力,因为在当时需要藏起崩溃和脆弱,才能客观理智地应对。

但在事后,英雄机长刘传健经历过半年的康复,通过身体、心理测试过后,才能复飞;灾难中的援助人员也需要接受心理援助和干预,来“代谢”掉当时不能崩溃、但已实实在在造成的情绪冲击。

哪怕当时需要藏起崩溃、挺过去,也千万别忽略崩溃给我们的信号,还是要回过头来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有时候,某些情境不允许我们无所顾忌地把崩溃付诸行动,或者说,崩溃的确会带来严重后果的。

例如:工作中的崩溃,可能会影响职业发展,甚至失去工作;生活中的某些崩溃会吓到孩子、失去重要的关系、牵连他人……

从现实层面,崩溃当然会有后果,但崩溃造成的后果,也是可以经得起破裂与修复的。

我想告诉你,在我们所经历的绝大部分情形下,即使崩了,也没有关系——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和他人有心理复原力、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相信某些关系能够在负面情绪中存活下来,还会那么担心崩溃吗?

“成年人”的意思,不是要人前人后“假装”成一个无坚不摧、抗压能力一流的人,“成年人”是可以承认脆弱、允许犯错,同时也相信自己有力量、能够再站起来的人。允许自己脆弱,也才能允许他人的脆弱。



6

崩溃的“感受”vs崩溃的“行为”


崩溃之所以让人害怕,有些人害怕去体验脆弱、挫败、无力的感受,对此有强烈的羞耻感,于是不允许自己崩溃;有些人一想到崩溃,就会联想到冲动的行为会带来破坏性的、无法挽回的后果,于是不敢崩溃。

感受上的崩溃是正常而普遍的,需要被确认和接纳,崩溃≠脆弱;需要改变的,是崩溃时带来伤害的行为方式。

区分主观感受上的“崩溃、绝望、无力感”vs 表达这些感受的方式、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令人可怕的”崩溃。

比如:感到崩溃时,有时候主要的感受是脆弱、无助,行为可能表现为痛哭、人际孤立回避;

有时候主要体会到委屈,行为可能是强烈的抱怨;

有时候主要感到威胁、愤怒,行为可能表现为当场发作、与人对抗;

有时候是又愤怒又害怕,行为是把气撒在家人身上;

有些人酗酒、危险行为;有些人采取极端行为自残或自杀……

恰当地“不藏起崩溃”,首先是让自己崩溃的感受、以及应对崩溃的方式被看到,才能有意识地调整行为,而非消除感受(我们已经知道,情绪感受不可能被消除)。

勇敢地面对崩溃、寻找社会支持,永远是应对崩溃最美好的方式。也许需要冒一点不被理解的风险,但也许能够收获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资源,还有珍贵的、在崩溃中互相支持的情感链接。

就像刘擎教授在节目里说的:“藏只有一种方式,而不藏有很多种方式,包括找亲朋好友分享交流,这就是不藏。”

* 如果你或身边人的崩溃发生得过于频繁、或者你已经意识到行为、情绪有些失控,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作者:徐冠群,文学硕士/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高校实习咨询师,现居成都。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董洁叫儿子“爸爸”:这种亲子关系,有毒

2021-02-05

“玩”症状,化痛苦为财富

2021-02-05

大大方方去恨,才能坦坦荡荡去爱

2021-02-04

“新型婚姻关系”刺痛无数夫妻:床上室友,床下网友

2021-02-02

失去的父爱,如何影响一个女孩的创造力?

2021-02-02

为什么生了孩子,我没有以前自由了?

2021-02-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