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rehensible Input 的策略
Comprehensible Input的理论说,老师必须提供比学生能力高一个级别的内容,如此可以自然地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学生必须听到、听懂并了解老师要传达的主要讯息,但要留一点儿挑战的空间让他们去预测、揣摩、实验.....
——Jessy Tu
我们在当大学生或在研究生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作业来了,幸运遇到好一点儿的、有组织性的讲师,他会负责任地把要求列出来告诉我们作业是什么;遇到浑水摸鱼或不怎么样的讲师,那真是随他心情了!虽然作业上面清楚列出了写作要求,可是我们还是搞不清楚老师要问什么,因为太多专有名词和术语让我们云里雾里,大家在下面你问我、我问你,就是没有一个人敢去问老师,回家后这种不知所措让你很焦虑,因为不交作业毕不了业。
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感觉会跟上面的情况很相似,当他们不熟悉一门新的科目或语言的时候,老师给了大量陌生的概念,学生就不能理解,没有理解怎么学习呢?语言学习不外乎接受讯息,转换知识,并以适当内容相呼应才能有效沟通。要沟通就需要能理解听到的、收到的讯息,不然就不能有相对应的Output(说或写的回应)。
在外语习得理论中,不能不提到Dr. Stephen Krashen最先提出的Comprehensible Input理论。
这个理论说老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必须比学生能力所及再高一个级数,如此学生才能自然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当学生能听到、听懂并了解老师要传达的主要讯息的时候,如果老师能给一点儿挑战,让他们去预测、揣摩、实验,这样学生可以学得更好。
语言老师都知道Comprehensible input (CI), 但CI有哪些策略?怎样使我们在授课、给指示的时候更有效率,让学生学习效果更好?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老师有没有教过,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老师的教案写得再好,学生上完课没有学会,这个老师对这些学生而言就不是一个好老师。
今天跟老师们列出一些 CI 策略,提供给老师们一个参考,我们可以因此随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在课程中利用这些方法,让学生跟着队伍里。语言老师不能不注意自己在教室中使用了多少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CI 在沉浸式的教学中额外重要,因为大量的汉语输入,可能让学生听不懂,干脆把耳朵关掉了。
1
语 速 正 常
语速要慢一点儿,但不是太慢,是正常语速;咬字要清楚,声调要清晰,让学生可以懂。必要的时候,在白板上写下特殊的,比较重要的词汇让学生看得见,增加一次印象。
2
重 复 指 示
3
示 范
如果要学生造句,老师就先造一、两个句子;如果是要学生写一张明信片,就拿收到过的明信片示范给学生看它有哪些基本格式,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写祝语,这样方便学生模仿,进而习得需要的知识。
不管老师示范的是过程还是别的学生做好的成品,对所有学生都是很大的帮助。
4
解 释 说 明
老师教完了一个概念,让学生进一步说明,解释(elaborate)。老师可以根据主题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什么时候?谁?如果….等问题,并鼓励学生使用新学到的生词,结构,概念从简单的句子,慢慢串联出更完整的概念做回答。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确认他们刚学习的知识。
5
肢体语言的运用
运用身体语言,实物、图画、表格、海报,毕竟一张图画胜过1000个字的描述。对老外说月饼,说得如何生动,都不如直接把月饼放在他们眼前。没有真的月饼,也要从google上找出最好的月饼照片让学生有个概念。如果是高阶班级,看一篇文章,指着标题,看插图和插图旁的句子都能有效教学生怎么入手。
6
知 识 连 结
连结曾有的知识,透过讨论,连结背景知识,再提出问题衍生更多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理清了,更可以帮助学生预测结果,进入情况。
7
不同方式的呈现
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呈现他们的认知与理解。如果老师给大篇幅文章会产生太大压力,不妨将它们裁小块一点,分组理解,互相解释也是一个好法子。有的老师把一个个段落分别裁成不同大小的纸片,学生去讨论一张张的内容,它们可以透过动手而将难点各个击破,成就感也相对提高。研究证明当老师在同样的主题上以不同活动入手(学生就同样的内容,有听、说、读、写的活动),反复操作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接触、讨论,最后可以自然地成为他们的知识。
8
注意词汇的使用
对于非母语的学生应该避免使用没有学过的成语、俚语或俏皮话。用也很好, 他们学第二语言,是该了解文化,但老师教过了,再用它才有意义,不然随便丢一个出来,即使他们听懂每一个字,也不会有任何认知,反而增加挫败感。
9
重复学过的生词
教过的词语不妨立刻去使用,即使出现了Chinglish(即一个句子中夹杂英文)。虽然有的老师不太同意这种说法,但如果要等每个字都学过了才说,那真的要等到猴年马月了。例如,“我们Turn到第20页。”(虽然学生只学了我们、20)可是因为有肢体语言,有书,还指着页数,学生就容易跟上,假以时日,老师的指示就变成了-”把书翻到第20页“了。
10
联 想 记 忆
鼓励学生猜测常见的象形字、会意字、外来词汇的词义,而不要一直翻译,例如比萨饼(Pizza),同时呈现其他类似的词汇如可口可乐(Coco-Cola),馄饨(wonton)。如果是已经教过的词,例如学了春天的春,卷卷头发的卷,放在一起,就让学生去理解或解释春卷这个词。老师必须发挥想像力让学生可以增加联想、记忆。解释蠢蛋的蠢,想想春天里的两条虫,笨笨地跑出来,能不被鸟儿吃了吗?所以很蠢!
11
长 句 裁 短
句子不要长,一个长句子,试着把它裁成短句,对程度较弱的学生是比较可以承担的挑战,效果会更好。给学生的字也不要太小, 密密麻麻的对学生容易产生恐惧感( 想想我们自己看英文字/书的感觉)。
试着用笔画出不同词组, 或让学生根据生词性质,圈起来也行,用荧光笔上色也行,把大观念分成小概念去串连一个意思都是方法,不过也要记得这些是过度期,慢慢还是要将较长,或比较复杂的句子介绍给学生。
10
善 用 图 表
善用图表,组织图,对高班学生来说更能让它们将想法归类好。例如一篇关于使用社交媒体的文章,如果老师给一张如上的组织图,他们能更专心去找重点。
13
有 声 辅 助
有声辅助:用课本的CD,或用Quizlet把整个句子打上去,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句子里听到生词;用网上不同的app去把文字档的内容念出来,或者为学生录音。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学生如果需要帮助,他们可以反复去跟进。
14
寻求第一语言的辅助
必要的时候,如果学生已经在自己的母语知道了老师要教的主题,不妨让他们用自己母语去网上搜寻同样的概念。例如光合作用,如果一个韩国学生不管学过光合作用与否,能用自己的母语了解光合作用,进到汉语教室再来学同样的内容会快很多。
■ ■ ■
学生如果没有办法理解就没法专心,任何人在学习的过程都很容易将新知识连结原本知道的内容,但如果老师效率不好,就会平白浪费了这个可以让学习运作的机会。
提供给老师们参考,上过课后反思自己的流程,假以时日每个老师都可以成为大师的!
— THE END —
■ ■ ■
关 | 于 | 本 | 文
作者:Jessy Tu
公众号:JessyTu老师加油站(ID:jessytulaoshi)
精 | 选 | 文 | 章
♢ 分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