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调研】霸凌,孤独症儿童不可避免的黑色童年?
青衫写在前面:
我的被霸凌经历始于我只上过几天的幼儿园,当时老师们因为我不午睡、不敢用厕所等行为对我恶语相向,甚至推搡。霸凌“陪伴”了我几乎所有的学校生涯,而我,只是众多孤独症谱系儿童被霸凌的一个缩影。
青衫两年前写的的个人故事:学校教我的第一件事:人性本恶
本文核心:
在1167名6至15岁的孤独症谱系儿童中,有63%曾在生活中的某时受到霸凌;
最常见的霸凌类型有:“被嘲弄、取笑或取乐”(73%);“被故意忽视或故意排挤”(51%);“被取坏的绰号”(47%)。近30%被欺负的儿童曾被推、打或踢过。此外,有53%的儿童被刺激而反击或崩溃;
共患有多动症、抑郁、焦虑或对抗性违抗障碍(ODD)的儿童比没有这些情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欺负;
笨拙、卫生状况不佳等行为会增加孤独症谱系儿童被霸凌的风险;
在希望与其他孩子互动的孤独症谱系孩子中,57%受到霸凌,而只有25%喜欢单独玩耍。34%愿意交友玩耍,但只有在其他孩子接近时才会这样做;
孤独症谱系儿童可能既是霸凌者又是受害者。
本文转载自互动孤独症网络(IAN),原作者康妮·安德森博士,发表于2012年3月26日,最后修订于2014年10月7日。
有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儿童尤其容易受到霸凌。互动孤独症网络目前正在分享一项全国调查的关于孤独症儿童霸凌经历的初步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被霸凌的比例很高,并且经常被恶意的同龄人故意“触发”而进而崩溃或产生攻击性的爆发(互动孤独症网络的最后研究报告于2014年5月发表在“孤独症”杂志)。
霸凌及其后果
第一批霸凌研究者之一的丹·奥尔维斯把霸凌定义为:“攻击性行为或故意的为害,这种伤害在有权力失衡特征的人际关系中‘重复和超时’施加(给患者)。”他进一步指出,受害者很少做出任何事情来挑起这些霸凌行为,这些霸凌是虐待的一种表现形式。
奥尔维斯在上世纪90年代对霸凌行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从那时起,人们看待霸凌行为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霸凌不再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可以被安全忽略的,不可避免的童年生涯部分。相反,它已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肇事者和旁观者都有影响。
有证据表明,受害者和霸凌者都有健康问题增加的风险,如头痛和胃痛,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杀。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霸凌形式增加了这些担忧:网络霸凌。这是通过短信或Facebook等社交网站这些新技术实施的霸凌行为。这是特别有害的,因为它允许霸凌者随时接触受害者,即使他们“安全的”在自己的家中。
然而,最能提高人们对霸凌及其后果的认识的,是美国特勤局和教育部对学校袭击进行的背景调查,比如哥伦比亚高中大屠杀。近四分之三的学校袭击者在采取极端报复行动之前,都是同龄人霸凌或虐待的受害者。
调查:孤独症谱系儿童霸凌及学校经历
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而在社会理解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儿童,尤其有可能受到霸凌吗?几项研究提供了一些证据证明情况确实如此。
2011年秋季,对这一问题的关心使得互动孤独症网络小组与约翰·霍普金斯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博士生本杰明·扎布洛茨基,和预防青年暴力中心副主任、约翰·霍普金斯预防和早期干预中心副主任、欺凌问题专家凯瑟琳·布拉德肖博士合作,开展了一项关于孤独症谱系儿童霸凌经历的调查。
互动孤独症网络的调查考察了霸凌的几个方面,包括孩子是否曾经被欺负过;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是否曾被欺负过;或者是否曾经表现地像霸凌施虐者。根据之前的家庭报告,孤独症儿童的同龄人知道如何“按下他们的按钮”来激怒他,调查还询问孩子是否曾被故意触发进入崩溃或攻击行为。
此外,调查还涵盖了孩子所上的学校类型、孩子表现出的行为(例如摇摆、拍手、没完没了地谈论一个最喜欢的话题),以及孩子是否有任何共患疾病,如焦虑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我们目前正在准备一些科学论文,讨论关于霸凌和孤独症谱系儿童的多个复杂问题。不过,目前我们很高兴与各个家庭分享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
请注意:这些调查结果是初步的。
互动孤独症网络提供的分析是初步的。他们依据的是居住在美国的孤独症谱系儿童的父母选择参加而在互联网上提交的信息。它们可能不能推广到更多受孤独症谱系障碍影响的家庭。这些数据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也就是说,研究人员受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评估)或者发表在科学期刊上。互动孤独症网络将参与研究的家庭视为研究伙伴,并分享这些初步信息,以感谢他们并表明他们持续参与的重要性。
有多少孩子被霸凌?
首先,我们问父母,他们的孩子是否曾被欺负过。在1167名6至15岁的孤独症谱系儿童中,有63%曾在生活中的某时受到霸凌。(图一)
图1
对于父母照顾子女在家上学6%的儿童,这一比率几乎相同。根据父母的话,很有些孩子因为过去的霸凌而在家上学。一位母亲说:“在三年级,他被临床诊断为抑郁症(他一直很焦虑)。我把我的儿子从公立学校拉出来,今年在家给他上课。他现在做得更好了,因为他没有因为‘怪异’行为被不断的叫名字和挑出来!”
对于在6岁到15岁的1079名不在家庭学校里的儿童里,有39%的孩子在过去一个月被欺负。为了了解这些孩子的经历如何(与没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同龄人相比),我们询问了他们未受影响的兄弟姐妹的霸凌经历。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在795个正常发育的兄弟姐妹中(6岁到15岁), 12%的人被欺负。换言之,孤独症谱系儿童被欺负的几率比未受孤独症影响的兄弟姐妹高出三倍(图2)。
图2
有些人可能认为孤独症谱系儿童的兄弟姐妹并不完全是“典型发育的”,并且可能因为他们的孤独症兄弟姐妹受到霸凌。很容易想象这样恶意嘲弄的情况:“你的兄弟很奇怪,为什么他会那样摆弄他的手?”这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负面后果。不幸的是,我们没有在无孤独症谱系存在的家庭中完全典型的儿童的信息,所以无法将孤独症谱系儿童及其兄弟姐妹与上述群体进行比较。
调查中,父母可以从孩子可能遭受的霸凌类型中选择“所有符合的”。最常见霸凌类型有:“被嘲弄、取笑或取乐”(73%);“被故意忽视或故意排挤”(51%);“被取坏的绰号”(47%)。近30%被欺负的儿童曾被推、打或踢过。此外,有53%的儿童被刺激而反击或崩溃。(请看下面关于霸凌和霸凌受害者的章节。)
霸凌的潜在风险因素
霸凌发生在各个年级,但最糟糕的时期是5年级到8年级(图3)。在过去的一个月里,42%到49%的5到8年级孤独症谱系儿童受到过霸凌。考虑到中学生普遍存在社交困难和校园霸凌,这并不令人惊讶。同样有趣的是,(霸凌现象)达到顶峰的五年级和八年级,都是过渡到新学校的前一年“统治学校”的年份。这难道是在霸凌者最大胆、最拼命地争夺“社会地位”的时候吗?
图三
数据显示,在普通公立学校就读的儿童比其他学校的儿童更频繁地受到霸凌。目前在正规公立学校受到霸凌的孤独症谱系儿童比例为43%,普通私立学校为28%,特殊教育公立学校为30%,特殊教育私立学校为18%(图4)。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环境越小越受保护,霸凌发生的频率就越小。
图4
我们还检查了按孤独症谱系诊断类型分类的当前霸凌率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将诊断分为三类: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其他孤独症,它们包括非特定的广泛发育障碍(PDD-NOS)和一般的广泛发育障碍(PDD)或孤独症症谱系障碍(ASD)。我们发现61%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目前被欺负,而孤独症儿童中有28%被欺负,其他孤独症儿童中有37%受到欺负(图5)。
图5
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才能看出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是有更多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出现在普通公立学校的教室里(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情况与更多的霸凌有关),还是因为其他与阿斯伯格综合征有关的因素?人们已经注意到,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有正常智商至高智商,但在社会理解方面与其他孤独症儿童有同样的问题,他们是“完美的目标”。苏珊·卡特(Susan Carter)在2009年对34名阿斯伯格综合征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65%的青少年受到欺凌,她指出: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他们就读的学校面临着无数的挑战。许多人将永远没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才能,因为他们被误解了,而且往往因为他们口才好,学业好,而且显得太聪明而得不到帮助。事实上,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存在严重的社会缺陷和感官敏感,被同龄人取笑、孤立和排斥。”
另一个可能增加所有孤独症儿童霸凌风险的因素是共患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发现,根据父母的报告,患有多动症、抑郁、焦虑或对抗性违抗障碍(ODD)的儿童比没有这些情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欺负。这与其他发现注意力不足或其他精神健康问题增加孤独症儿童霸凌风险的研究是一致的。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孤独症的儿童是否因霸凌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因为他们有这些条件而更有可能成为受害者。一项针对荷兰1118名正常发育儿童的研究发现,霸凌行为的受害者出现了精神健康问题和头痛等身体疾病,但同时也发现焦虑和抑郁的儿童更有可能首先受到欺负。我们还不知道孤独症谱系儿童是否也是如此。研究将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相同儿童的数据,以确定这一点。
我们向父母询问孤独症谱系儿童的常见行为,看看这些行为是否与成为霸凌行为的受害者密切相关。刻板行为较多的儿童,如拍打或旋转,被欺负的可能性较小。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是因为他们更有可能患上更严重的孤独症,从而处于更隐蔽的学校环境中,还是因为这种残疾状况的外在迹象使其他儿童更不可能成为他们的受害者。与被欺负的可能性增加有关的行为和特征包括:
· 笨拙
· 卫生状况不佳
· 严格遵守规则(当其他孩子不遵守成人规则时)
· 即使是在其他人感到无聊或烦恼的时候也继续谈论一个最受欢迎的话题
· 时常崩溃
· 僵化或死板
可悲的是,想和其他孩子交流的孤独症谱系孩子却经常被欺负,因此很难交到朋友。其中,57%的儿童受到霸凌,而只有25%的儿童喜欢单独玩耍,34%的儿童愿意交友玩耍,但只有在其他孩子接近时才会这样做。一个轻微的亮点是,那些学会交友的孩子被欺负的比率较低:34%。
霸凌者和“受害者”
孤独症谱系儿童也可能表现为霸凌者,或至少被视为霸凌者。事实上,20%的父母告诉我们他们的孩子曾经欺负过别人,而正常发育的兄弟姐妹只有8%。
这些儿童中的大多数都是霸凌的受害者-那些曾经被欺负过,也曾欺负过别人的儿童(图6)。霸凌研究人员之前已经注意到,有行为、情感或发育问题的儿童可能既表现为霸凌者又表现为受害者。与更被动的受害者不同,霸凌受害者侮辱他们的折磨者,或试图反击,却通常只会使情况更糟。他们经常“捣乱和冲动,缺乏社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6
考虑到孤独症谱系儿童在社交理解上的不足,他们的“欺负”可能不同于正常发育的儿童。根据研究,正常发育的儿童通常利用攻击来提高和维持同龄人群体中的社会地位。一些“欺负”别人的孤独症谱系孩子的父母指出,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与成为赢者无关:
“我儿子没有意识到他在霸凌。他试图让其他孩子注意到他,所以他这样做 的方式是抓住他们的球跑远,或者当他们说停下来的时候‘当着他们的面’(故意拿着球)。”
“他有非常固定的行为准则,希望大家都能遵守。当他觉得别人轻蔑或违反规则时,他看不出自己是如何霸凌人的。”
“我们的孩子想要什么就会去要什么。他可能从另一个孩子那里拿走一件东西,或者在不高兴的时候尖叫,但他不会做出任何有目的残忍行为。”
孤独症谱系个体通常没有社交意识来在社交场合保持沉默甚至撒谎。不幸的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完全诚实却被视为霸凌。(想象一个非常诚实的孩子说:“你真的很胖”,或者“我不喜欢你,我不想坐在你旁边。”)父母报告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交误解。例如,一个孤独症谱系孩子可能会相信一个偶然撞到她的同龄人是故意这样做的,然后就大发雷霆。此外,一些家长指出,儿童只有在受到霸凌之后才会开始霸凌(别人)。
其中一个中心问题是许多孤独症谱系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或崩溃,这都是很容易诱发的。父母们被问到,是否有另一个孩子知道孤独症谱系孩子有什么不喜欢的,并曾经使用过这些知识故意来触发一次攻击性行为或崩溃。52%的父母说“是”。
在某些情况下,欺负者会让孤独症谱系孩子情绪崩溃。“孩子们常常试图打搅她,因为当她生气和哭泣时,他们觉得很有趣。她过于情绪化,他们似乎从中得到了乐趣,”一位母亲分享到。
在某些情况下,霸凌行为引起了更多的侵略性的崩溃,对最初被欺负的孩子产生了直接的后果。一位家长说,“我很高兴你问“其他孩子知道如何‘按按钮’”。我的孤独症谱系儿子身上发生了这样的事…在一群聪明孩子中间有坏处也有好处-孩子们更聪明,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原谅很多不寻常的行为,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知道如何诱导出他们想要的行为。对我的儿子来说,打的行为是永远不被允许的,但是孩子们会一直挑动他,直到他反弹出来,而且他的目标经常是老师!当孩子们和他闹翻时,他的压力就会增加,那么,如果老师训斥他,他就会失去控制、抓挠、拉衣服和头发,并试图咬老师。”
霸凌与孤独症谱系:一个紧迫的问题
霸凌在孤独症谱系儿童的生活中极为常见,其发生率远高于其正常发育中的兄弟姐妹。教育工作者、提供者、倡导者和家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准备好进行干预。
孤独症谱系儿童已经在多种方面上易受伤害。当不得不面对取笑、嘲弄、排斥或其他形式的怨恨,一个已经在努力应付的孩子可能会完全无法发挥、保持正常。如果一个孩子很焦虑,或者有自我控制的问题,或者在被欺负之前无法集中注意力,想象一下,当霸凌加上来时,这些之前存在的问题会多么的不可应付。
最残酷的事实是,霸凌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孤独症谱系儿童的能力,而他们已经失去了社交能力,使无法与社会世界交流。“这个恶霸把我儿子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一位把孩子从学校退学的母亲说。“他每天放学回家都哭,乞求再也不回去上学了。”另一个人说,“这对我女儿信任同龄人和发展新关系的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显然,人们迫切需要提高认识、改变学校政策、并为家庭和儿童提供处理霸凌问题的有效策略,无论儿童是霸凌者、受害者还是霸凌兼受害者。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将有助于这些努力。
如需参考文献,请看原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翻译| 兴弘
审校| 青衫
青衫期待你的加入!志愿者请看:青衫招志愿者啦!
欢迎邮件qingshan_aspie@126.com
热点资源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不知孤独的孤独者|孤独症的那些事儿
孤独症谱系障碍资源:【资源】深入了解孤独症最新进展和观点的网站
首个中文阿斯伯格自我筛查工具:【首个中文阿斯伯格自我筛查工具】你在不在孤独症谱系中呢?及答疑:对aspie-quiz常见问题的解答
想对孩子进行详细筛查:【资源】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大全
您可能感兴趣:
转载由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KKI)许可。原文为https://www.iancommunity.org/cs/ian_research_reports/ian_research_report_bullying。编译由兴弘完成,未经KKI验证。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of 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 (KKI), Baltimore, MD, USA. This information appeared originally at https://www.iancommunity.org/cs/ian_research_reports/ian_research_report_bullying. The translation was done by Xinghong and was not verified by KKI.
中文转载请联系青衫:qingshan_aspie@126.com。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原文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青衫。
欢迎留言、邮件交流,也欢迎加入“孤独者联盟”——孤独症谱系障碍互助会入会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