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交技能干预:解决孤独症的核心问题

Yolanda Li 青衫Aspie 2022-10-20

本文核心:


  • 每个孤独症谱系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长处和需求;

  • 孤独症谱系可以类比为“社交盲”;

  • 社交技能培训可能要贯穿整个童年和成年早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所差异;

  • 有些观点认为孤独症谱系人群缺乏与人交流的愿望,这其实是种错误的刻板印象。实际上许多孤独症谱系的孩子渴望获得社会的接纳、渴望与人沟通;

  • 早期强化行为干预,包括ABA,可以是社交干预技术的重要基础;

  • 社交干预的一些方式:社交故事与漫画、“潜规则”课程、社交剧本、视频、软件、社交技能小组等等;

  • 社交技能干预的基本要素和成功策略(详见下文);

  •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尊感、多与不同人互动、在多种场合练习至关重要。


本文转载自互动孤独症网络(IAN),作者:Teresa J. Foden,Connie Anderson, Ph.D.,发表于2009年1月16日,最新修订于2011年2月16日。



每个孤独症谱系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长处和需求。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家人需要面临从各种方法中组合出一套个性化干预方案的挑战,范围包括从语言疗法到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从药物治疗到特殊饮食等一系列方法。


对很多家庭来说,社交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干预方法之一。缺乏直觉性的社交技巧是孤独症谱系的典型特征。针对这样的特征,社交训练一般是孤独症干预的关键构成部分。


那么,"社交技能训练" 包含什么内容呢?其具体的目标是什么?迄今已有哪些研究能够验证其有效性呢?



“社交盲”


孤独症谱系的社会功能受损的情况比较复杂。即使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也很难向身边的人解释他们存在的社交缺陷。一般来说,人们都是无意识地去处理社交线索、理解别人的意图,以及选择如何回应。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如果缺少这些能力,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试着想象另一种残疾,比如失明。这样可能会更加容易理解。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如果自己失明了会有怎样的体验。那么如果是社交上的“失明”,会怎么样呢


想象一下,假如我们得刻意地去学习其他人早就明白的社交规则、识别自己和别人复杂的情绪。即便这样,在感到同情、尴尬、或者嫉妒等情绪的时候,我们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反应。


想象一下,在人际交流中,我们不得不费力去分辨对方知道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在想什么, 以及他/她会做出什么反应。而不管我们学会了多少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面对的社交情境却越来越复杂。


可以说,这样的体验,就是社交“失明”。这是孤独症谱系的真实体验。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家长、老师、医生们该如何帮助孤独症谱系的孩子呢?其中一个方法是进行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自我的多面性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归纳为“教一个人如何驾驭社会现实”--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目标,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们对社交功能习得与发展的一般过程仍然缺乏了解,对孤独症谱系人群的社交功能发育不良的机制更加知之甚少。研究人员暂时还只能通过外在症状来研究孤独症。


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是建立症状清单, 来描述孤独症谱系人群的社交功能受损情况。这个清单包括:回避视线接触;对发起社交互动缺乏兴趣;对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缺少理解;倾向于以字面意思来理解修辞,如比喻和讽刺等


怎么进行社交技能培训呢?可以把社交技能分解成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然后循序渐进地传授每个小部分。然而,社交功能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复杂,一项看似简单的技能可能包含着多种技巧,传授起来并不简单。在特定场景中学会的技巧,也很难被孤独症谱系人士拿到新的社交场景中去用。


比如向别人问好的社交技巧,就像Myles and Simpson (2001)说的那样:


“‘问候’好像是一种是简单的社交技能。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这个人们习以为常的技能,其实是极其复杂的。在教室里问候朋友的方式不同于在商场相遇时的问候方式。第一次看到朋友与30分钟后再见面时问候的方式不同。另外,面对老师和同伴的时候,问候使用的语言和动作也不同......问候其实很复杂,就像其他大多数社交技能一样。”


这些技能建立在其他技能的基础之上,其中不少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孤独症谱系个体可能需要在整个儿童期和成年阶段, 一层一层地进行社交技能培训,从基本技能到更高层次的技能,最终发展出成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用到的复杂的技能网络。


显然, 社交技能培训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差异。一个4岁的孤独症谱系儿童可能只需要学习基本的社会规则,例如分享玩具。几年后,他或她可能更关心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进行第一次约会,或者发展恋爱关系。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社交技能对于求学、工作、日常人际关系、建立和维系友情和爱情都至关重要。掌握社交技能,不仅关乎个人成就,也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有些观点认为孤独症谱系人群缺乏与人交流的愿望,这其实是种错误的刻板印象。实际上许多孤独症谱系的孩子渴望获得社会的接纳、渴望与人沟通。有些高功能的孩子可能早在小学就表达出孤独感,往往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与人的“隔离感”才会加强。


干预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如何进行干预呢?


社交技能治疗的“自助餐”


尽管面临很多困难,医生、教师和孤独症干预的研究人士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旨在改善孤独症谱系社交功能的技术。不过,在讨论这些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种干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是其他技术的重要基础:早期强化行为干预


早期强化行为干预,如应用行为分析 (ABA),往往用于帮助年幼的儿童发育,特别是社会和语言/交流功能的发育。这类方法基于神经生物学的理念,认为人的大脑结构和经验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在婴儿期和幼儿期。


如果说孤独症谱系个体的脑在发育过程中,有某些基本功能的发展出现了偏差导致社交功能和体验受到影响,那么这个过程反过来也是存在的:如果关键的社会体验没有发生, 大脑的持续发育将受到负面影响


当一个孤独症谱系婴儿注意不到人的面孔和声音,或不与父母的目光对视,其神经系统的发育迟滞将进一步加重。亲子互动带来的信息  "输入 " 和  "输出 " 都不足,使得脑在生理上已经准备好进行社交功能发育时,却无法接收到社交活动相应的刺激。


在《早期行为干预、大脑可塑性、以及预防孤独症谱系障碍》这本书中, 作者 Geraldine Dawson描述了早期强化行为干预是怎样 "引导大脑和行为的发展回到正常的路径”的。


例如,如果一个孤独症谱系幼儿对社交活动完全不感兴趣,宁愿看无生命的物体也不愿意和人沟通,应用行为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注视别人的面孔,从中感受快乐或寻求奖励。孩子的社交行为越受奖励,他们越容易发展出更多的基本的社会技能,比如目光对视、与他人共同的关注某样东西等等,这些基本技能将为各种类型的社交技能训练建立基础。


学校和诊所提供的社交技能训练项目恐怕还远远不够,在这里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干预方法。


社交故事和漫画:利用故事和图画来建立社交认知


社交故事是与孤独症谱系孩子的个人经历有关的小故事,旨在帮助他们理解社交情境。故事描述社交活动的场合,以孩子自己和其他人的感觉和/或想法作为关键元素。


社交故事情节中包含可能出现的社交行为,以帮助孩子理解社交场景或应付压力场合。比如说,一个孤独症谱系孩子被邀请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在聚会上,他/她打开了生日女孩的一个礼物,随后引发了一些不快。在聚会之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写一个社交故事。


故事场景可以这样设置:孤独症谱系孩子撕开了别人生日礼物的包装纸。这个时候,过生日的女孩可能在想什么?其他孩子可能在想什么? 当时孤独症孩子自己在想什么?


最后,描述一下,在这种场合,可取的行为都有哪些。写故事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社交洞察力,帮助指导他/她未来的社交行为


社交漫画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社交对话,以帮助孩子学习社交规则。画面中的话语气泡可以相互碰撞或重叠,以展示对话内容或者人物的想法。


例如,一个孤独症谱系孩子听到同伴说“你抓不到我”,他/她可能会感到受冒犯,感到生气,漫画中可以显示,对方可能并没有表达拒绝和否定,只是在试图跟孤独症谱系孩子玩“你追我跑”的游戏。


“秘密课程”:直接讲授社交“潜规则”


“秘密课程”是一个比喻,指大多数人天生直觉上就能理解的,大家都应该知道的社交规则。然而,孤独症谱系人士却没能自然地学会,所以需要明确地把这些规则教给他们。如果孩子不懂这些规则,可能会面临难以融入社会的困难。


例如,多数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都能理解,教室里如果有人先占了一个座位,就不能在坐在上面了。但是孤独症谱系孩子可能会忽略占座的信号----比如椅子后背上搭着一件外套、或座位上放着一本书。如果孩子被误会“偷了”别人座位,他/她自己可能会感到困惑,也会影响他/她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


在《“秘密课程” 》这本书中, 作者概述了不同的培训方法, 并且列举了许多不成文的社会规则,从比较浅显的,比如只有过生日的人才可以打开礼物, 到更复杂的,比如一个人对你态度很好不代表他/她就是你 "最好的朋友"。


社交剧本:用剧本的形式描述常见的社交情境


通过剧本上呈现的对话内容,孤独症谱系孩子可以学习发起对话或者提问。 例如,“你今天荡秋千玩得开心吗?”最开始时,孩子可以用卡片来提醒自己,照着上面的内容把问题读出来, 慢慢熟练以后,可以尝试自发地使用这个问题来开启一段对话。


计算机和其他技术:

用视频、软件或虚拟现实来教授复杂社交技能, 例如面部表情和声音语调的认知


视频可以用多种方式, 比如让孩子看自己完成一个社交任务或表演一个社会情境,然后一起分析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的。因为可以播放慢动作或者暂停画面,视频特别合适于帮助孤独症谱系儿童理解肢体语言。在学习了问候客人的各个组成技巧之后,孩子可以通过视频来学习如何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组合使用这些技巧。


英国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系列动画片--“运输者”,用来教学龄前的孤独症谱系儿童识别面部表情。另外有个名为“心灵阅读:识别情绪的互动指南”的计算机程序,用来帮助可以自主使用计算机的儿童学习识别和理解情绪。(详见链接:https://iancommunity.org/cs/therapies_treatments/transporters_article)。


与此同时,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研究人员成功地开发了一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社交技能训练计划, 叫做 “面孔助手”, 可以帮助孤独症谱系孩子提高识别情绪和社交互动的能力,并且帮助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识别面部表情(在这个程序中,  模拟真人的动画人物与孩子们互动, 一起玩各种技巧型的游戏)。


另外,德克萨斯州的研究人员也在尝试使用虚拟现实来设计社交互动程序,帮助高功能孤独症人士学习社交技能,甚至社交互动机器人也正在设计之中。


社交技能小组:为孤独症谱系孩子提供了与伙伴们进行定期社交活动的机会


有些小组仅由孤独症谱系儿童组成,也有些小组由孤独症谱系儿童和正常儿童(发育程度典型的儿童)共同参与。通常,小组内会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包括本文中讨论的方法。


好的消息是:有许多社交技能干预方法可供尝试。

坏的消息是:至今为止,对这些治疗方法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还是很有限的。


社交技能训练: 有限的研究


孤独症干预方法研究人员常常会忽视对社交技能训练,不过确实有一些证据表明,这些干预方法正在被普遍使用。研究者Green和同事们对孤独症谱系儿童家长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他们发现,“社交故事”是第五大最常用的干预方法。


IAN自己的网络研究调查发现,有14% 参与调查的家庭正在使用社交技能小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干预;如果只看8-12岁年龄组的数据,这个比例提高到20%以上;只看阿斯伯格儿童的话,这个比例提高到25%以上。


显然, 社交干预的使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和/或更高功能的儿童。


对社交技能训练有效性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跟医院和学校里进行的其他心理、行为和教育方面的干预方法一样,社交技能培训的评估与对药物效果评估有所不同 (也许更复杂)。然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毕竟孤独症谱系的核心特征目前只能以社交心理、行为和教育方面的干预方法来应对,医疗或生物治疗的作用十分有限。


到目前为止,许多社交技能培训的研究都是根据临床医生、教育工作者或其他实践者的观察做出的。他们对少数儿童实施特定的社交技能训练,然后评估这些训练是否带来了社交技能的提高。有些研究人员将这些研究的成果综合分析,以便找出共同的问题或局限,挑出有希望发挥效应的干预方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


更大规模社交技能训练的效用并不总是令人鼓舞。例如,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回顾了55项以学校环境为基础的社交技能训练研究之后,发现这些项目只取得了极小的效果。“元分析的结果让人沮丧,” 首席研究员 Scott Bellini说,“但是从这些研究中,我们确实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有了一些了解。”


现有主要社交训练方案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低剂量”的问题,即社交技能训练的总时长太短。对比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及类似的早期干预方法中建议的干预强度,社交技能训练的强度也需要提高。


另一项明显的问题是,需要在自然的社交场景中为孩子提供干预, 这意味着训练应该真实地发生在教室里,而不是假装在教室里,自然环境中的干预似乎更有效。还有一点要确认的是,每次干预需要按照预期方案进行,如果做不到的话,则可能由于执行不力而造成干预效果不佳,不一定是干预方案的设计存在问题。


社交技能训练研究本身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对实际的干预目标缺乏的公认的定义。需要训练哪些社交技能,这些技能的定义和特点如何?如何测量?与哪些孩子匹配, 需要孩子具有何等水平的社交能力和需求?样本量往往很小,有时候评估者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希望会影响他们的评估。


评估研究也很少使用对照组,以便研究人员可以区分社交技能的改善是否确实来自干预,还是源于孩子自然地发育和成熟。同时,很少有人跟进干预的效果,无论是短期的或长期的,以评估习得的社交技能是否能够保留下去。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研究者们已经找出一些社交技能训练有效性的因素。例如,在综合评估了五项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者Krasny和同事为社交技能训练项目总结了以下  "基本要素 ":


  • 化抽象为具体

  • 提供框架和可预测性规律

  • 提供结构化的语言支持(简化语言,并且根据语言水平对孩子进行分组教育)

  • 提供多次多样的学习机会

  • 包含其他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鼓励合作和交流,让孩子可以结对或者分组一起完成)

  •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尊感

  • 选择合适的训练目标(比如与孤独症核心特征相关的目标)

  • 方案设计循序渐进

  • 提供机会,使孩子们可以在训练之外的场合使用学到社交技能


研究者Williams White和她的团队也做了类似的研究,综合评估了14个研究项目后,总结出一系列有成效的干预策略


  • 提高社交动机(培养自我意识和自尊感,为孩子提供温暖欢乐的成长环境)

  • 增加直觉性的社交认识(明确社交规则,比如要与他人保持一臂远的社交距离)

  • 学习得体的社交回应方式(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 减少干扰行为(强化积极行为,比如可以通过行为日志和奖励小星星的方式进行强化)

  • 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社交技能,比如与同伴共同参与训练、用不同的训练老师、让家长参与训练、在真实社交场景中训练、布置社交“作业”等等


通过此类研究,一些共通的因素似乎得以浮现出来。其中之一是需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感,这两个因素都与社交动机和社交意识有紧密的联系,更不用说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需要让孩子有机会跟不同的人接触和互动,接触到的对象越多样化越好。一对一的直接教学或治疗是社交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社交技能需要在实际的情境中去实践,无论这个情境是构建出来的,还是现成存在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让孩子在训练以外的场合去使用社交技能。孤独症谱系个体倾向于把学到的技能拘泥在特定的社交场景中,觉察不到在其他相似场景也同样可以使用。要确保孩子在诊所或学校之外能经常使用习得的社交技能,这是一个训练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望今后,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社交技能训练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的建议:目前已经存在一些有效的技术和工具还需要完善;此外,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即编写说明手册,具体解释如何执行社交技能培训计划、以及如何培训教师、治疗师、家长和临床医生。与药物治疗不同,社交技能训练这样的社会心理训练,需要制定详细计划,以便传达给实施人员, 并可以用标准的方式反复实施。


训练计划在小规模试点中调试之后,就可以进入随机对照试验阶段了。随机对照是科学研究的黄金标准,通过随机对照,可以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以及比较实施干预与不实施干预的效果。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100名8到10岁的高功能的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只参与正规的学校课程,另外一组除了参与正规课程,还参与一个社交技能训练小组, 每天小组都集中训练,坚持数周或数月。相关的教师或治疗师将接受培训,按照手册中所规定的方式实施社交技能训练计划 (这样, 训练者的个人差异不会干扰研究效果)。研究人员将设计评估社交技能的标准,用于对两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测量,这些标准可能包括孩子主动开启社交互动的次数, 孩子能够轮流交谈的次数 (而不是进行太长的独白),孩子表现出的孤独感、不良行为、或生活满意度。这个研究旨在评估接受特殊训练的孩子是否比没有接受训练的同伴表现更好。


一旦研究被证明是有效的,下一个挑战是将其推广到更广泛的社区,并确保其成果能够在正规公立学校或当地诊所中有效地使用,毕竟在其他场合,研究人员无法监督训练项目得到准确地实施。


学术界本身非常了解下一步需要采取哪些行动,我们有理由希望,未来我们会对社交技能训练有更确切地理解--哪些训练计划,以何种方式实施,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到孤独症谱系人士。现在,家长、老师和治疗师都依赖于现有的知识和训练体系, 希望自己采用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很快就会有更多的信息和训练方法开发出来,为他们提供更多指引,以继续给予孤独症谱系孩子更好的干预。


欢迎留言或邮件告诉青衫想看到的内容

孤独者联盟家长群现在启用




如需参考文献,请看原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翻译| Yolanda Li

审校| 青衫


青衫期待你的加入!志愿者请看:青衫招志愿者啦!

欢迎邮件qingshan_aspie@126.com


热点资源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不知孤独的孤独者|孤独症的那些事儿

孤独症谱系障碍资源【资源】深入了解孤独症最新进展和观点的网站

首个中文阿斯伯格自我筛查工具【首个中文阿斯伯格自我筛查工具】你在不在孤独症谱系中呢?及答疑:对aspie-quiz常见问题的解答

想对孩子进行详细筛查【资源】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大全

青衫在线孤独商测试(成人/儿童):【孤独症谱系最权威自诊工具】孤独商在线测试!


您可能感兴趣:

ICD11取消阿斯伯格!孤独症分类改动全解读

【完全调研】霸凌,孤独症儿童不可避免的黑色童年?

孤独症骄傲日,你“出柜”了么?

孤独症患者找工作,天方夜谭?

霸凌、孤立、失去机会,这些无端的痛苦只因缺少一份诊断!

孤独的旅途:抚养孤独症儿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过度适应」之痛

我,只是有点不同的正常人

【近日孤独症谱系科研资讯】


转载由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KKI)许可。原文为https://iancommunity.org/cs/what_do_we_know/social_skills_interventions。翻译由Yolanda Li完成,青衫审校,未经KKI验证。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of 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 (KKI), Baltimore, MD, USA. This information appeared originally at https://iancommunity.org/cs/what_do_we_know/social_skills_interventions. The translation was done by Yolanda Li and reviewed by Qingshan which was not verified by KKI.


中文转载请联系青衫:qingshan_aspie@126.com。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原文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青衫。


欢迎留言、邮件交流,也欢迎加入“孤独者联盟”——孤独症谱系障碍互助会入会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