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支持青年研究人员,改革资助体系是关键
►图源:Pixabay.com
撰文 | 王 烁
责编 | 陈晓雪
● ● ●
5月18日,《科学》杂志发表了由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化学家布鲁斯•阿尔伯茨(Bruce Alberts)、马克思普朗克所细胞生物学家托尼•海曼(Tony Hyman)、前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分子生物学家雪莉•蒂尔曼(Shirley M. Tilghman)等人联合撰写的政策评论文章:“生物医学青年学者还需更多支持”。文章指出,美国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正面临人员老化、年轻学者潜力得不到发掘等问题,对此阿尔伯茨等人呼吁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改变目前的资助体系,切实鼓励年轻学者进行创新研究,为美国生命科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在过去几年里,阿尔伯茨等人一直关注着生物医学领域青年学者的生存处境。他们发现青年学者缺乏充分的资金支持:与1980年相比,2015年37岁以下申请到国立卫生研究院R01基金(研究计划基金,资助科学家个人的研究项目,是NIH资助的主要方式)人员的数量从原来的2500人下降到了500人,而66岁以上的受资助人员占比呈随时间上升趋势(图2)。“美国科学界在自我更新方面令人相当失望。”阿尔伯茨等人在文中写道。
►图1:1980年和2015年受R01基金资助的科学家的年龄分布,图源:Science
►图2:受R01基金资助的36岁以下和66岁以上学者占百分比随时间变化图(时间单位:年)图源:Science
此外,青年学者对生物医学领域真正有挑战性的课题似乎已经不感兴趣。文章指出,青年学者为了获得资助,不得不选择自己导师研究范围内的课题,因为目前资助体系过于保守,倾向拨款给有大量前期研究且未来可期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是直接针对人类疾病的短期研究。而纵观历史,阿尔伯茨等人认为,针对简单结构生物体(酵母,细菌等)的基础研究对生物医学发展更为重要。
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文章建议美国还需要向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取经。早在2007年,欧洲研究理事会就设立了多项资助基金,专门支持处于研究初期的青年学者。这样的措施确实行之有效,欧洲研究理事会最新评估结果显示,参与评估的199项课题中,43项被认为有“科学突破性”,99项被认为有“重大进展”。
事实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领导层为发掘下一代有潜力的生物医学家,也有过诸多尝试。例如像创新基金(DP2)这样针对“早期研究者”(ESIs)的项目,其申请者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十年且未曾受到主流基金的资助。虽然DP2在资助规模上比欧盟小,但国立卫生研究院最近的评估结果显示,受DP2资助的课题在创新性和影响力方面与受R01资助的传统课题相比有了明显进步。
为了进一步支持青年研究人员,文中给出了三条针对性建议。第一是广泛推行DP2资助机制。但目前的机制还需稍作改善:其一是要允许博士后期间申请DP2;此外还需缩小申请人员取得博士学位后的年限——从现在的毕业后10年内改为2到7年内。第二是由国立卫生研究院设立课题进行“招标”(RFAs)。这种“自上而下”的立项形式可以吸引年轻人从事更有意义的课题。第三是在资助评审时对“早期研究人员”(ESIs)设立“专区”,减小竞争压力,从而提高申请成功率。
“我们的建议如果得到正确施行,将大大提高40岁以下受资助研究者的比例,从而支持他们的研究,如此才能使生物医学研究生生不息。”文章最后写道。
参考文献:
1. B. Alberts, et al. Improving support for young biomedical scientists. Science, 2018.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gi/doi/10.1126/science.aar8405
2.吕立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资助生物医学研究的机制及管理模式[J]. 中国科学基金, 2001, 15(4): 239-242.
制版编辑:黄玉莹 |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知识分子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