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为一条17公里的高速公路桥隧命名,就可以搞出这么大动作,这山上山下的差距可真不是几百米。
晨风中,两辆墨绿色“北京吉普”出了焦作城区,向着西北方向疾驶,层峦起伏的太行山南端渐渐地高大了、清晰了。
汽车与忙碌的公路建设者擦肩而过,随即隐现在峰回路转之间,时而车速不减地随着盘山小路起落,时而在峡谷干涸的乱石滩上颠簸。车内,伙伴们不再说话,都在剧烈晃动中尽力保持身体平衡,我一边注视前方变幻多端的景色,一边思索此行不同寻常的使命……
2002年7月中旬的北京,热。已是中年的我,时任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一天外出回来,听说河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副处长庞恩国已接连两次来电话找我,赶紧与他通话。事由是:焦作市境内,跨省的山地高速公路临近竣工,沿途若干桥梁、隧道亟需命名,市地名管理部门受公路局委托具体承办,转请省民政厅予以支持,并代为邀请民政部的地名学者前来参加策划、论证。次日,经所领导同意,我带领本部门同事朱昌春匆匆登上南去列车。夜深了,周围的乘客都已熟睡,一个个问题还在我的脑海萦绕——不就是一段高速公路的交通设施命名嘛,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吗?为此而急切希望我等务必前往,应该事出有因,或许是他们遇上大的难处?桥梁、隧道命名素由交通部门主办,地名业务部门倒也需要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参与此类命名,在我20年专业经历中还是头一次,又是代表国家级科研单位,自己的能力、经验够用吗?凌晨,在郑州会合专此等候的庞恩国,一同驱车向北过黄河,再沿高速公路西去,不到一小时就抵达豫北的地级市、“煤城”焦作。在宾馆安顿停当,见国家、省、市三方有关人员聚齐,工作立即开始。据介绍:河南省焦作市至山西省晋城市的“焦晋高速公路”,为郑州、太原两省会之间高速公路的中段,长49千米,其中山西省境内的32千米已竣工。焦作市境内的17千米,批准投资8.5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千米5000万元,预计开挖土石370万立方米,构建桥梁42座(内大桥19座)、隧道12条,施工难度居世界第三。这条穿行于太行山的“旅游路”“文化走廊”和“风景线”,2000年2月开工,拟定2002年10月完成,其建设进展以至桥梁、隧道命名备受社会各方关注。在宾馆客房里,看着床铺上摊开的焦晋高速公路图表,听着市区划地名办公室主任赵东明、副主任程安平的汇报,我隐隐感到事情果然不简单,甚至有些棘手:——17千米路段不算长,但山地间的桥梁、隧道紧密相连,数量多、密度大且往返线路分设,以双桥、双隧道并行的“复线”形式区别于一般公路。——沿线周边尽是高山深谷,村落稀疏、规模也小,已有的原生地名本来不多,除去些粗俗不堪借用的,相对诸多命名对象更显得“僧多粥少”。——工程之大之险在省内史无前例,交通部门提出撇开当地“小、少、土”的原生地名,代之以“大气”的、体现工程气势与工人气概的新地名。——特定环境中,这些桥梁、隧道究竟如何命名?当局者也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用豪言壮语的,用名胜古迹的,用历史名人的,用知名企业的,……——我等工作时间仅有三两天,任务却是策划、提出不少于三套命名方案,随即由本市各界代表参加的论证会通过,然后提交市领导层批准。我等初来乍到,一时只能是耳闻目睹,初步了解事情的“皮毛”,谈不出什么具体意见。随之,与大家商定明天一早进山,亲自到施工现场观察山川形势、到沿线民间体验风土人情。
我等分乘两辆墨绿色“北京吉普”,径直来到焦晋高速公路“焦作段”北端、山谷间那座连接晋(山西)豫(河南)两省的“晋豫大桥”——几年后再到此处,本已问世的桥名变成“省界大桥”,或许是两省“别称”的前后次序怎么摆放都不合适。由此向北,即已建成通车的山西省境内“晋城段”:路面整洁,隧道幽深,地名标志醒目,在蓝天、青山衬映下颇为壮观;第一对复线隧道的出口上端,名称分别标识为:韩家寨隧道①、韩家寨隧道②。这时,一个念头闪过:焦晋高速公路地跨两省,但毕竟是同一条路,两边的命名风格理应一致。我提议,到山西省境走一走,看看人家的桥梁、隧道是怎样命名的,知己知彼嘛。我等乘车出此省、入彼省,在行进中依次记录途经的桥梁、隧道名称:韩家寨隧道、谷坨稍大桥、天子岭隧道、石涧沟大桥、小南寨隧道、干棚大桥、寺阴隧道、北石瓮隧道、东石瓮隧道、东石瓮大桥,在通过焦晋高速公路上最长的牛郎河隧道(长3800米)后折返。山西方面完全取自原生地名的命名风格,给我等以启发与警示,迫使大家用心思索“河南方面该怎么办?”上午的烈日下,焦作段工地尚在紧张施工,我等只能“弃”车步行。在市公路局赵处长——皮肤晒得黑红、对工程细节都了如指掌的中年汉子陪同下,我等迎着工人们关注的目光,走过几座桥、几条隧道,察看着、询问着、议论着、思考着,连同周围的山峰、峡谷、村落。该看的都看了,似乎意犹未尽,还不能形成清晰、完整的思路。有人建议返回,借用驻军的大比例尺地图,获取该公路沿线更多的已有地名;程安平则提出:就此前往邻近的村庄,直接向村民了解详细情况。来到就近的黄塘村,在一间闷热的房屋里见到三位村干部,年岁恰巧是老、中、青。大家围着一张空床铺,看着地形图,由熟悉此处地形、方言的赵处长和赵东明、程安平提问,中心内容是:公路沿线的山峰、沟谷、河滩、洞穴,还有哪些一般地图未能标注的地名,不管它多么渺小、粗俗。得知我等从市区、省会乃至北京而来是为此地桥梁、隧道取名的,村干部们热心地回想着、相互提示着,尽其所知作答。我等兴奋地一一记录在案,顾不得汗水已浸透衣衫。回到焦作住地,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汤武华已从外地赶来,随即就具体的命名事宜展开热烈讨论。渐渐的,原有的认识分歧化解了,“以当地原生地名为主,派生桥梁、隧道名称”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总体设计上,命名风格还是应当“写实”的,用字、组词注意体现山地环境;工程建设中的桥梁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4级,现归并为桥梁通名的两个层次:小桥、中桥合称“桥”,大桥、特大桥合称“大桥”;因山间环境闭塞、双向道路并行,区分复线桥梁、隧道不以“左、右”或“东、西”,宜用序数编号;相连的桥梁、隧道可采用同一专名,减轻整体的命名强度……借用的原生地名,有的可完整挪用,如:孤山,本系独立、明显、远近知名的自然地理实体,用来命名邻近的桥梁、隧道相当贴切;马鞍桥、西花园等地名也是这样。有的结构复杂些,借用时可予简化。如:焦作段最长隧道(698米)附近有“灵岩寺”,可省略“寺”而称作“灵岩隧道”,避免新、旧通名“寺、隧道”重复;地处“西黄塘洼”的大桥,可简称“西塘大桥”。寓意粗俗或谐音易生歧义的原生地名,借用时应加以改造。如:羊圈,可保留“羊”的读音并突出山地特征,改以“阳岗”命名桥梁、隧道;村名“黄塘”,谐音为“荒唐”不雅,可依“黄”之色泽改作“金塘”。实在没有合适的原生地名可用,就只能根据当地特征另外取名了。如:焦作段最长的大桥拟名“飞虹大桥”,另外命名一座跨越深谷的“空谷大桥”。
桥梁、隧道命名的首选方案成形后,还要抓紧准备第二套、第三套方案,提供论证会筛选、市领导层定夺。尽管这些“预备队”可能是“备”而不用,但制作上并不比按照一般命名规律设计轻松。焦作市方圆4000多平方千米,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山,自古地灵人杰,不乏今日用于命名的素材:山川秀美,这里有国家级“云台山”和省级青天河、神农坛、青龙峡等4个风景名胜区;人才辈出,这里养育了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朱载堉等历史名家;典故神奇,这里是女娲补天、黄帝祈天、武王伐纣、“竹林七贤”的发生地……然而,远程高速公路毕竟不同于一般城市街道,来不得异地命名“泰山路”“西藏路”之类的“张冠李戴”,从车窗一掠而过的地名标识极易造成误导。试想,若在焦晋高速公路上猛然出现一条“云台山隧道”,人们会以为“云台山”胜境近在眼前;再冒出个“女娲桥”“司马懿大桥”,非让过客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不可。庞恩国到底是河南大学中文科班出身,煞费苦心忙到半夜,为7条隧道又设计了一套命名方案——以焦作市市区和所辖4县、代管2县级市名称的首字,结合该高速公路途经的地理环境而成,即:焦(作)晋(城)~焦作市区、沁园~沁阳市、温岭~温县、孟关~孟州市、修谷~修武县、武峡~武陟县、博山~博爱县。我笑道,要是焦作市行政区划调整,划出、划进个把县市就麻烦了。类似的桥梁命名方案,也有取自焦作市境内词义较好的镇名,如:月山、紫陵、龙源、柏香、祥云、岸上、九里山、柏山、大虹桥、温泉等。集思广益之下,由赵东明执笔,还以数字1—17之“用途”为17座桥梁拟名,如“一”称“开元”、“二”作“双星”、“四”为“四通”……“决战”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论证会由市民政局、公路局召开,赵东明主持,包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的各界人士会聚一堂,审查焦晋高速公路焦作段的桥梁、隧道命名方案。结果会怎样呢?我有些自信,也有些不安。市公路局刘副局长介绍工程建设情况之后,我结合实地考察阐述本次地名规划的原则立场:焦晋高速公路不仅施工难度大,桥梁、隧道的命名难度也属少有。作为新生的、主要为派生的人文地名,基本的命名原则是尽量与当地原生地名一致。首先,新地名要体现“焦作”特色,辩证地看待原生地名的“大与小”“雅与俗”,不贪图“放之四海而皆准”或“标语口号”式的“美名”;其次,既为两省共建一路,交通设施命名应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对方的命名风格是“写实”,总不能一出省界就变成“虚无缥缈”吧?第三,命名需顾及日后长远的稳定性,个人、时尚、企业、产品的兴衰沉浮犹如潮涨潮落,不宜用来冠名经久不变的地理实体。由此拟定的命名方案,以当地原生地名为基础,方法上以派生、改造为主,重新起名为辅。听罢程安平汇报的首选方案,绝大多数与会者表示赞同,也对某些细节提出修改意见,如:沿线的满山红叶并非枫树,“红枫桥”可改为“红峰桥”;羊圈,可改作“羊泉”“羊岗”,不一定两个字都改(阳岗);“飞虹大桥”为9孔,而其复线桥仅3孔,不宜统称“飞虹”。对于备用的命名方案,大家就未再讨论了。
“这是科学的力量!”我的百感交集凝聚成这样一句话。会场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众人簇拥着当地著名的老书法家挥毫泼墨,词句是我临场草拟的——
原载民政部《行政区划与地名》2002年第4期,2015年收入作者自著《天地经纬——地名纵横谈》。“地名笔谈”刊发前,作者审订全文并配图,谨此致谢。
作者简介
商伟凡,地名学者,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国家《地名志》学术顾问,央视与民政部《中国地名大会》首季总顾问,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从事国家地名工作至今。参加相隔30年的两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编纂,全国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及第10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曾任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副所长、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专业方向为地名应用与地名标准化,著有《天地经纬——地名纵横谈》。
抗战中的晋豫一地委记略:两处省界大变化
大同市乡级区划调整通告
漫话山河——兼话河山与江山
长治市各县乡级行政区划调整通告(附无形美图)
2020年晋城市乡镇撤并方案审视
湖南:撤乡并村动作大,小县合并再发力
湖南衡阳:区划调整引发市县PK
湖南日报刊文论衡山县、南岳区、衡东县整合
《衡阳日报》刊发市民政局领导文章:从南岳衡山地名说到政区调整
湘阴、汨罗分县过程
王莽为何酷爱改地名?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地名天梯题目的解释
地名大会第二季开播之日,晋城华洋发布“一字千金”征集令
阳城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拜年小品:新年地名春联及胜地待对邀联
珍贵史料:文革中重庆市两份更改地名通知
嵌入海南全部13州县,奇巧称绝!雷琼道署堂名联之谜
冀豫村名争改朝阳沟,八方网友热议抒高见
语不惊人死不休 店名刁过叼得一
中原城市行政区划大转身
兵马俑地名的拜年辞,了得太太!
高铁站命名,钩起两县长期伙同一个副县长的奇事
一个南方大县的并村样本:怎样撤并70%的建制村,刷新70%的村名?
看17组省份怎样对对子
乾卦六态:撬动晋南中部发展大场的行政区划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