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东杰《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出版

王东杰 随读随写 2019-04-10

王东杰:思想对手如何成为孪生兄弟

李剑鸣:革革命史的命

彭小瑜:电动车后视镜里的古罗马政治


作者: 王东杰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392

定价: 59.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070580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撷取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几个片段,探讨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构性异变,以及崩解后的传统碎片在此过程中发挥的催生、转化与突破作用。在其中可以看到:儒家的道德自省逻辑如何将社会进化论改造成为强大的行动机制、历史观的改变如何重新塑造中国人讲述自己过去的方式、声音文化的兴起如何引发知识变革中的“声音转向”、“道”的意识怎样参与现代学术理念和制度的型塑、科学概念怎样刷新传统宗教的形象、新旧文学怎样直接间接地对新史学的科研实践提供支援。这番回顾表明,激活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既依赖于对我们自身传统丰富性和开放性的肯定,又依赖于对这些素质的强化和提升。

 

作者简介  · · · · · ·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出版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待出)等。

 

目录  · · · · · ·

序论

第一章 “反求诸己”与晚清思想界对进化论的认知

第一节 起步未久的竞争

第二节 “竞于理”与“竞于力”

第三节 天行与人事

第四节 余论

第二章 清末民初新史家寻找中国历史“进化”的努力

第一节 史家的焦虑

第二节 寻找“进步”

第三节 余论

第三章 近代社会变革与言语文化的兴起

第一节 “言语”的发现

第二节 民权政治与“言语”的勃兴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近代文化的“声音转向”与知识革命

第一节 从取象到拟声

第二节 声音转向中的知识场域

第三节 “声音”的象征意义与知识现代性

第四节 余论

第五章 革命经验与任鸿隽的“建立学界论”

第一节 书生造反与从政生涯

第二节 觇国者“先观学界”

第三节 余论

第六章 “宋学”修养与任鸿隽对科学的诠释

第一节 “字彼之真以道”     

第二节 走向“明道”的“求真”

第三节 结论

第七章 科学和近代道教之污名及其净化

第一节 道教的衰落

第二节 道教与“旧文化”

第三节 “学”与近代知识人的道教批判

第四节 道教徒的回应

第五节 道教与中国科学的起源

第六节 结论

第八章 贯穿于“疑古”与“释古”之间的“故事”眼光

第一节 “层累说”的建设向度

第二节 历史研究中的“故事眼光”

第三节 结论

第九章 从缪钺看文辞修养对现代史学研究的“支援”作用

第一节 史学视野中的“文史结合”

第二节 “文史结合”路径的形成

第三节 现代学风转移与“由文入史”

第四节 结论

征引文献

后记


【资讯】

陈中梅《希腊奇迹的观念基础》出版

黄云眉《鲒埼亭文集选注》再版

刘永华《时间与主义》出版

邱澎生《当经济遇上法律: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出版

杜正贞《近代山区社会的习惯、契约和权利》出版

《区域社会史研究读本》出版

高田时雄《近代中国的学术与藏书》出版

《尘封的历史——汉学先驱邓嗣禹和他的师友们》出版

李永晶《友邦还是敌国?——战后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出版

刘柠《这么多年了,我们还是不懂日本》出版

【封赏】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