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江:胡耀邦重走泸定大渡河铁索桥

观潮钱江 钱江说当代史 2021-04-04

 

  题记:1985年夏,胡耀邦决心再走长征路,选择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为起点。9月27日,他走上了当年作为年轻红军战士冲过的大渡河铁索桥。

        四川泸定县大渡河铁索桥。当年的红军就是朝这个方向进攻,夺取对岸的敌军阵地。    钱江  摄于 2009年
正文:
  四川泸定县大渡河铁索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重走长征路,就从这里开始。时在1985年9月27日。
  这天早晨,胡耀邦从雅安登车出发。因道路崎岖,车行整整一上午,中午时分到达大渡河边的泸定县城泸桥镇。他在县委招待所匆匆几口吃完午餐,接着听取县委负责人简要汇报,然后走上街头,向大渡河铁锁桥走去。
  总书记来到泸定的消息闪电般传遍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县城。人们涌向泸定宾馆,阻塞了穿城而过的川藏公路。他们踮起脚来,翘首以待。
  从县委招待所泸定宾馆到泸定桥不过一街之隔。门前道路上挤满了人, 一旦胡耀邦出现在面前,人们又自动让出一条夹道,瞩目凝视。这时不知谁高叫了一声“总书记!” 人群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胡耀邦向眼前的人们挥手致意,他重走50年前长征路,就从这里开始。 
  这年6 月底,中央书记处决定,在长征路上修建若干红军纪念碑。书记处书记们讨论时说,不同于别的地方为纪念某一事件或某一战斗修建纪念建筑,现在要建造个“总碑”,纪念持续一年多、行程万里的红军长征。要建成立体雕塑,体现出悲壮气势,表现出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历尽艰险、付出极大代价的主题。会议决定由成都军区党委和四川省委组建领导小组,成立建碑办公室落实工作。
  书记处成员的讨论勾起主持者胡耀邦对万里长征的回顾。他过问纪念碑修建,还决心到长征中走过的地方再看一看,特别是要再走大渡河铁索桥,再走雪山草地,看一看50年过去,长征路上有了哪些变化?
  胡耀邦是9月26日乘飞机降落四川邛崃县机场的,在雨城雅安视察了一天,第二天早上进入藏区,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等陪同。
    泸定县委提前一天接到通知,在铁索桥上安排接待。泸定桥文物陈列馆女讲解员李晓燕告诉笔者,那天她在桥头等候多时,已知要接待一位“首长”。待到这位“首长”来到跟前,才发现走到面前的竟是总书记胡耀邦!她心情兴奋,也顿时紧张起来。
  胡耀邦随和的神情很快使李晓燕的心情平静下来。她看到,胡耀邦久久地凝视浪涛汹涌的大渡河,凝视由13条铁锁链拉起来的泸定铁索桥,没有出声。
  50年前的1935年5月29日清晨,长征中的红军一军团第4团,由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两昼夜强行军320华里,赶到泸定桥西岸占领阵地。
  泸定桥建成于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两百多年间曾是大渡河上唯一的桥梁,是川藏交通的咽喉要道。渡过大渡河,中央红军才能摆脱敌人的围堵。
  这一河段的大渡河宽百余米,河水湍急迅劲。泸定铁索桥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河谷,红军赶到时,河对岸川军撤走了桥面木板,13条大铁链凌空于大渡河上。

     胡耀邦来到泸定大渡河铁索桥。左1是警卫秘书李汉平。大门内右1着风衣者是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    钟金华  摄影

  红军组织了22人的突击队铺设木板,在枪林弹雨中爬过铁桥,最后冲到对岸,以牺牲4人的代价占领对岸的泸定县城。
  夺取泸定大渡河铁索桥的意义重大,红军至此摆脱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险境,走向雪山草地。此后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就不再有大规模的激烈战役了。
  22名勇士夺桥之后,红军主力蜂拥过河,队伍中就有胡耀邦。当时他19岁,在遵义城外负伤方愈,身体相当虚弱。有些遗憾的是,当年在烽火硝烟中匆匆过桥的胡耀邦并没有认真地看一眼铁索桥,只是跟随着队伍赶紧朝前走。
  随着光阴流逝,大渡河铁索桥在红军长征中的意义越来越显著,是长征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也在胡耀邦心中加重了分量。
  50年后,胡耀邦又来了,身穿一袭米色风衣。
  他看过了清朝康熙帝题写的泸定桥石碑,接着走上东岸桥亭。李晓燕告诉胡耀邦,泸定铁索桥两桥墩之间长度是100米,微微下垂的13条铁链101米长。悬空的桥底距河面10米左右。13条大铁链共有12164个铁环,300年来承载人来车往,体现了建造者的智慧。
  胡耀邦听得很仔细,问过了桥的结构。他对巨大的铁锁链格外感兴趣,挨个数着向桥中央走去。

  胡耀邦重走大渡河铁索桥    钟金华  摄影
  
  大渡河涛声有如沉雷,风吹桥动,左右摇晃。胡耀邦缓步而行,来到河心位置站住,眺望两边景色。不知道此时的胡耀邦想起了什么?
  他想走到桥对面去,当年他就是从那里踏上铁索桥的。才走出两步,对面的警卫示意,最好不要前行。
  胡耀邦没有坚持,掉头走回来,边走边对身边的李晓燕说:“当年红军是在没有桥板的情况下,边前进边冲锋。现在我们是在有桥板的情况下,走路还摇摇晃晃,还有点心惊胆战。所以……”胡耀邦加重了语气说:“当年红军真的不容易。红军精神万岁。”
  离开泸定桥,李晓燕引导胡耀邦参观数十米外的泸定桥纪念馆(现已拆迁)。它于1979年建成,1980年对外开放,是一座二层小楼,有5个展厅,主要是图片,也有一些实物。
  看过了陈列,回到一层大厅,按照事先安排,李晓燕请胡耀邦题词留念。

  胡耀邦为泸定大渡河铁索桥挥毫题词   钟金华  摄影
  
  胡耀邦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走向案前,一边问道:“我写什么好?”
  来到案前,胡耀邦已经想好了要写的词句,风衣都没有脱,就提起笔来,在整张宣纸上以酣畅浓墨写下一联:“飞身可夺天堑,健步定攀高峰。”

     胡耀邦为泸定大渡河铁索桥题词:“飞身可夺天堑,健步定攀高峰”。         钟金华 摄

    他一次写成。放下笔来,大声问:“写得怎么样?”
  李晓燕觉得,胡耀邦带着满意神情看了自己刚刚写下的对联。
  往事三百年,泸定虽当川藏要冲,毕竟昔日里边远蛮荒,走过大渡河铁索桥的诗人词客并没有留下多少传播久远的佳作名联立于桥亭。现在有了,挥毫题写者正是当年冲过大渡河铁索桥的红军战士胡耀邦,此联抒发了他的情怀,将和泸定铁索桥并传。 
  放下毛笔,胡耀邦登车继续西行,前往川西甘孜州。
                       (完)

  
作者附记:
  胡耀邦走后,时任文教局负责人的王玉模和县文管所所长王淑贤商量,联系成都杜甫草堂管理所,将胡耀邦所书制作成红底白字、足有一人多高的两块木牌对联,分别挂在泸定桥东的桥亭大门两边直到今天,成为大渡河上泸定桥胜迹。
  为完成本文,笔者到泸定县,采访了泸定县前任人大主任王玉模、讲解员李晓燕、泸定县县志办公室周建苹,得到了原《甘孜日报》记者钟金华、总编辑鄢正刚的帮助。
  同事刘裕国陪同访问,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此一并致谢!
  本文以《胡耀邦重走泸定铁索桥》为题,发表于2010年第2期《党史文苑》杂志,本次略有修订,增补了照片。
              2020年6月29日
     

钱江:胡耀邦和第二任秘书郎宗耀 (上)

钱江:胡耀邦和第二任秘书郎宗耀(下)

钱江:胡耀邦最后的山水间远行:在张家界(上)

钱江:胡耀邦最后的山水间远行:在张家界(下)

钱江:她在白宫北门外坚持抗议35年

钱江:白宫北门外杰克逊总统铜像昨日历险

钱江:詹大方用相机记录扣林山战斗

钱江:扣林山战斗前哨遭遇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