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江:胡耀邦的小学成绩与同学刘绍熙

观潮钱江 钱江说当代史 2021-04-04


      胡耀邦上小学时成绩怎么样?每天崎岖山路上学往返影响他的学业吗?拜访了他的小学同学刘绍熙先生,再赴浏阳西岭下苍坊村敏溪边实地考察,途中成四句,书写如下:

        敏溪流水绕前村,

        行路山间山外春。

        仰笑横刀成典故,

        从兹西岭喻昆仑。


  
  1926年,10周岁的胡耀邦在苍坊村上完三年级初小,报考了20华里外的文家市里仁学校高小。

      文家市不是“市”,而是当地群山环抱中的一个集镇。

里仁学校却是有些来历的。早先,这是当地文庙,始建于1814年,1841年建成文华书院,辛亥革命前的1910年改作里仁学校,远近闻名。
       1926年,里仁学校高小招生50名,四乡报名学童约有200多人。学校规定,报名者要交一块大洋的报名费。

       一块大洋,对文家市一带农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胡耀邦的父亲拿不出这块大洋,使他对胡耀邦是否上高小产生犹豫,但在一位亲属劝说下,他最后打定主意要供胡耀邦继续升学。
  胡祖仑找了几位往来较多的族中亲友,都没有借到钱。但在报名截止期前,他从一位同族长辈处借到了这块大洋。这件事给幼小的胡耀邦留下了特别深刻印象,直到晚年还多次提起。(按胡耀邦堂侄胡德谦说,胡耀邦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向提及这段往事,但都没有点明这位亲友的名字。胡德谦和笔者都推测,这位帮助了胡耀邦上学的的长辈可能是胡祖仪) 
  里仁学校入学考试中,胡耀邦名列前茅,顺利入学,编入第11班。

     湖南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现为秋收起义纪念馆

  里仁学校由文庙改建,庙堂高大,房屋不少,已有寄宿条件,胡耀邦的同班同学中有好几位寄宿生。但是家住20里地以外的胡耀邦不能寄宿,因为父亲再也拿不出钱了。
  胡耀邦的父亲胡祖伦当时靠挑煤为生,一大早赶到文家市去,挑出煤来到东乡去卖。胡耀邦早出晚归,清晨常常和父亲伴行。
  从苍坊村到里仁学校要走20里山路,是对胡耀邦人生跋涉的最初锻炼。上学的日子里,胡耀邦每天至少要在路上行走4个小时,总是走得饥肠辘辘。
  学校一周学习6天,周末早放学,胡耀邦要赶回家中干活,次日帮助家里劳作一天。他个子矮小,可能与少年时代粮食不足有关系。
  胡耀邦有哪些小学同学?
  笔者在本世纪之初就此求助于胡耀邦的堂侄胡德谦先生,他也在搜集这方面史料,特地前往文家市里仁学校检索现存档案,列出了当时(1926年)同年级第10和第11两个班若干同学名单:
  第10班:杨世峻(即开国上将杨勇,当时用名杨世峻)、李友嘉、彭梅钦、萧建福、萧益绍、蔺鸣皋、邓学霖。为7人。
  第11班:胡耀邦、甘厚乾、甘厚纲、陈典礼、陈世爱、刘绍熙、陈闻赫、曾祥豪。为8人。
      上述胡耀邦的小学同级同学中,本文作者只访问到了刘绍熙先生。
  那是因为开始寻访已晚,胡耀邦的小学老同学们不再等我,多已经驾鹤离去。而笔者通常情况下只能找有机会的情况顺访,待找到刘绍熙老先生面前时,已是2005年6月。当时出差经过上海,由老朋友、老同事范伟国陪同一起拜访,才完成了半年前相约的访问。访问时刘老先生的女儿刘家蒂在侧。
  刘绍熙与胡耀邦同龄,时年90岁,对胡耀邦记忆清楚,但是许多细节毕竟已经消失在岁月之中了。

       胡耀邦1981年 12月2日致刘绍熙信首页(1)
  原来,刘绍熙出生在浏阳当地一个说得上富裕的家庭,父亲毕业于湖南大学后留学日本,归国后到湖南公路局做事。
       刘绍熙是住宿生,回忆说,他的初小和高小都在里仁学校度过,四年级时,胡耀邦入学和他同班。
       刘绍熙觉得,他自幼是一个学习用功的孩子,成绩总在全班靠前。但是胡耀邦来了以后,情况有变化。开始他曾想,胡耀邦每天往返上学路上要走4个小时,那么他每天读书时间肯定比胡耀邦多上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
  可是有一回学校公布学生成绩,刘绍熙惊讶地发现,胡耀邦居然名列年级第一,他刘绍熙是第三名。刘绍熙心中不服,暗暗地用功。没有想到胡耀邦多次获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他也就慢慢服气了,两人的关系很好。
  刘绍熙回忆,小学时的胡耀邦身材瘦小,显得头很大,因此他常常叫胡耀邦的外号“大头”。

        胡耀邦1981年 12月2日致刘绍熙信(2)

  本文作者关于胡耀邦小学读书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只有这些了。在结合文献资料,可以肯定,尽管胡耀邦每天走读辛苦,他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和同学的关系也相当好。
  小学毕业后,刘绍熙到长沙求学,和胡耀邦一别半个世纪。遥像当年,刘绍熙也曾是热血青年,读中学期间考进了黄埔军校。但后来他渐渐打消壮怀激烈的念头,成为一个普通职员,在上海度过了一生。
       “文革”之后,看到小学同学胡耀邦成为中央总书记的消息,刘绍熙写信祝贺,希望有机会相见,由此得到了胡耀邦1981年12月2日的回信,全文如下:
绍熙学兄:
  不是你再次提起,我真的把你忘了,前天我问及杨勇同志,他倒很记得起你。
      老实处世,积极奉公,在旧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您现在能够安度晚年的结果。
      我们一定有机会相会。你如获便来京,我不反对。但是我经常外出,可能碰不上,吃闭门羹。这两年我总要去上海一趟,那时定约你晤谈。
      我们小时候的同学,文化大革命前,我知道的,在四川有陈闻赫(重庆某纺织厂工程师)、蔺万和、李绶莲(两人的工作单位记不起了),在广东有曾祥豪(在海南岛当汽车司机),听说已退休回家乡、在贵阳有甘厚乾(始终没有联系过)。关于上海和华东地区,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
      我是在我们党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担任现在这个职务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名实不符。我们党中央的核心,现在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几位老一辈仍在起核心作用。这一点,大概你有所风闻。因此,我希望一切了解我的熟人,切勿作任何不符合事实的溢美之言。事关国家声誉,务使注意,千万千万。
匆此并祝你们全家好!
         胡耀邦
            1981年 12月2日
   
   刘绍熙收到此信,欣喜万分,期盼和胡耀邦见面。

      胡耀邦1981年 12月2日致刘绍熙信(3)
   
      1983年春是刘绍熙的母亲90岁大寿。春节前夕,刘绍熙携妻子李清俊从上海到长沙为母亲祝寿并过节。
      年初四,刘绍熙随同妻子到岳阳看望妻兄。年初五是2月17日,妻兄接到从长沙拍来的电报,说有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到长沙,请刘绍熙初六(也就是次日)下午3时前赶回长沙相见。
     刘绍熙一看电报就知道,胡耀邦到长沙了,因为他在北京没有别的同学。
     当时岳阳、长沙间公路交通不顺畅,刘绍熙和妻子坐火车连夜赶回长沙。
     第二天下午,刘绍熙、李清俊夫妇,还有三妹刘绍真、三妹的女儿刘芹一起来到长沙九所胡耀邦下榻处。胡耀邦已经站在门口等待了。
     原本是久久期待的同学会面,但因为是面见总书记,刘绍熙见到胡耀邦的时候突然紧张了起来,只说了一句“耀邦同学!”接下去居然磕磕绊绊,不知道说了什么。最后总算说完整了:“你在百忙中接见我,太感谢了!”
       这样的情况胡耀邦见得多了。他笑着将客人请进屋子,一起饮茶,请每人吃一个长沙蜜橘。
      刘绍熙盯着胡耀邦看啊看啊,渐渐辨认出当年“大头”模样,谈起了往事,心情又渐渐平静下来。

      胡耀邦1981年 12月2日致刘绍熙信(4)

      胡耀邦回忆往事,说到入学里仁学校:“那个时候,家境贫寒,考学校时,需要交一块光洋的报名费。父亲拿不出,眼看报名的截止日期就要到了,还是在一个亲戚的劝说下,父亲借了钱才交上报名费。”
  关于入学的情况,刘绍熙对胡耀邦说:“记得当时二百多人报考,只录取50人,你名列榜首,令我们羡慕。”
      接下来交谈健在的其他同学,刘绍熙发现,胡耀邦知道得比他还多。听胡耀邦随意说起,一位同学病重,他出钱资助过;一位同学为孩子上学的事求助,他馈送了学费。
      刘绍熙很感动,心想这些同学都是普通人,而你胡耀邦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了,毕竟相差悬殊,且和小学同学分别了几十年。
      刘绍熙又感到,岁月如流,万物变化,唯有胡耀邦的热忱是不变的!
      聊天是随意的,刘绍熙心情激动,反而说不出多少话。倒是夫人李清俊和三妹刘绍真,还有外甥女刘芹这3位女宾,不胆怯,争着和胡耀邦说话。

       胡耀邦1981年 12月2日致刘绍熙信的最后一页(5)
     
  3位女宾中,年轻的刘芹为这次会见“立下大功”。原来,这次到长沙之前,刘绍熙写信给胡耀邦,说起自己将在春节到长沙为母亲祝寿。结果胡耀邦到了长沙以后,马上要人打电话给上海刘绍熙的家里,询问刘绍熙在长沙的地址。
       当时刘绍熙在上海的家中没有电话,上海市委办公厅派人赶到住处询问,讨得长沙地址;在长沙找刘绍熙,他又去了岳阳妻兄家,亲属不知详址。
  外甥女刘芹头脑灵活,马上再和上海取得联系,最终找到了岳阳的地址,使这次会得以实现。胡耀邦得知了此情,点名要刘芹一起来。
  刘绍熙和胡耀邦说过一些话之后,后半段谈话多是在胡耀邦和3位女宾间进行,很轻松愉快。刘绍熙坐在一边享受幸福时刻。
       时间过得很快,胡耀邦留客人晚餐,拍照留念。

     1983年2月18日,胡耀邦在长沙和小学同学刘绍熙及家人合影。前排左起:刘绍熙、胡耀邦、李清俊。后排左起:刘绍珍、刘芹。
     
      餐后告辞,胡耀邦送给刘绍熙一篓蜜橘、4盒切片糕,说:“这是我送给你母亲她老人家的礼物,祝贺她九十大寿!”
      这句话又让刘绍熙激动起来。他只在信中顺便告诉胡耀邦,总书记居然就记住了。刘绍熙顿时想到,胡耀邦是一个孝顺的人,母亲却已故世,而自己的母亲还健在,因此能来长沙享天伦之乐。想到这里,刘绍熙握住胡耀邦的手说不出话来。
  和胡耀邦道别之后,刘绍熙心里马上萌发一个念头,要邀集几位小学老同学一起去北京见胡耀邦。因为他刚刚离开胡耀邦,却又想见他了。他有这个信念,亦表明当年和胡耀邦过从甚密。(2005年6月17日在上海访问刘绍熙的记录,采访得到了刘绍熙女儿刘家蒂的帮助)
     刘绍熙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晚年胡耀邦与小学同学最热闹的一次会面,是他召集起来的。时在1984年4月下旬,刘绍熙联络了小学同学陈闻赫、杨竞燮、吴端统,4人一起到北京看望胡耀邦。
  胡耀邦在中南海和他们会面,聊家常后陪同游览中南海,分手时向每位同学赠送一瓶从朝鲜带回来的酒,一本中南海景色图片集。
  这是胡耀邦最后一次和小学同学在中南海边散步,当时没有呼唤专职摄影人士,由一位秘书拍下了他们在一起的照片。这张照片拍得很业余,由于离得远,面部都不甚清晰,但他们走在一起的轻松快慰是看得出来的。这也是胡耀邦最后一张和同学们的户外合影。
  本文作者在刘绍熙家中橱柜里看到胡耀邦赠送的礼物,酒已经喝完,酒瓶作为珍藏。
        (2020年10月2日校阅)


感谢范伟国先生一同采访,并帮助拍摄录像!

感谢刘绍熙先生的女儿刘家蒂的帮助!


 

钱江:胡耀邦把童年洒落在山岭中

钱江:胡耀邦的出生和起名

钱江:客家人后代胡耀邦家族史简说

钱江:在弗农山庄考察华盛顿与黑奴

钱江:中国走上世界乒坛第一推手蒙塔古

钱江:蒙塔古怎样推动新中国加入国际乒联(2)

钱江:此战役决定美国命运:葛底斯堡国家军事公园

钱江:林韦的精神是不倒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