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江:胡耀邦为他扬起生命的风帆

观潮钱江 钱江说当代史 2021-04-04


今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105周年

                                   

胡耀邦一席话,将王金锐从人生绝境中一把拉了出来,使他挺过了“文革”磨难,振作起来生活,终于看到生命的晚霞缤纷灿烂。胡耀邦与王金锐的故事,是这位人民之子波澜壮阔的人生河流中溅出的一滴水珠。
值此胡耀邦诞辰105周年之际,笔者校阅此文,纪念胡耀邦,也怀念我的朋友王金锐先生。
   人民之子胡耀邦
正文:
1972年初,胡耀邦带着一身风尘从河南潢川“五七干校”回到北京,闲居富强胡同6号。“文革”炼狱磨砺了胡耀邦,在回到北京的时候,他对“干校劳动”已经有清楚的看法——它绝不是时髦的“锻炼、改造”,而是对知识分子和干部的折磨、是对他们宝贵生命时间的空耗乃至摧残。
回到北京,胡耀邦日夜读书,深长思考。

 1.陌生人推门而入求见胡耀邦

这年盛夏的一天,富强胡同6号小院悄无声响,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
来者人到中年,一身旧衣服洗得发白,眉头像身上的旧衣服那样皱皱巴巴。他目光茫然地径直进了院子,直直走向胡耀邦的书房,不敲门,轻轻一推就进来了,望着正在读书的胡耀邦说,用不大的声音说:“您就是耀邦同志吧?”
北京富强胡同6号,胡耀邦在“文革”中的住所,也是王金锐几次前来见到胡耀邦的地方。

胡耀邦并不惊讶,点头说:“我就是胡耀邦,你进来谈吧。”他已经习惯了接待陌生人。
来者就是王金锐,他站着说,我本来是北京市公安局的普通干部,“文革”受了很大冲击,现在精神很苦闷,我能不能向您说说,求您给指点指点?
胡耀邦拉过一张椅子,请陌生人先坐下,又起身倒了一杯水递过来,说:“我们慢慢谈,没有关系。我现在也是闲居之人,有人来就谈谈,也知道点外面的事,没有人来我就看书。我现在是足不出门,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马列书。”
 胡耀邦静静地听来客介绍自己。
 他叫王金锐,1931年生于北平,祖上“成份”不好,算是官宦人家。父亲王楚卿,当过北洋政府总统段祺瑞的“文丞宣官”,相当于内府管家,颇有些积蓄,在北平城里的东四九条买下一个四合院,8间房屋。这个家庭有二女一子,一子就是王金锐。旧家庭看重独子,父亲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购房时将王金锐写成家产继承人,尽管当时这孩子只有7岁。
王金锐虽说在旧式家庭长大,却是这个家庭的叛逆者。他性格活泼,接受了革命思想,中学时代就参加学生运动,1948年参加中共外围组织“民联”。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王金锐投身公安工作,当年入党,当过民警、派出所所长。因文笔见长,调任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研究科科长,参加了许多文件的起草。建国后17年,都在忙碌中度过。
“文革”爆发,北京市公安局诸多负责人顷刻间被打倒,划入“黑帮”,投进“牛棚”遭受残酷迫害。王金锐从心生疑窦,渐渐转为完全不能理解。1967年,他毅然上书毛泽东主席,表达对“文革”的质疑。他在信中说,原北京市公安局的负责人们,在“文革”前的岁月里,都勤勤恳恳地为保卫您而工作,怎么会在一夜之间都成了“反革命”、“大特务”呢?一定是发生了误解,而且是很大的“误解”。为此他上书请主席明察。
 王金锐在信的上端写了“冒死上书”4字,自己手捧着送到中南海西门递了进去。谁知道几天后等来的是抄家和毒打,被打成“反革命”关入地下室、再进“牛棚”,再后来索性投入良乡监狱,前后整整3年。他的父亲也被“轰”出北京返回静海,不久死去了。
 1970年8月4日,良乡监狱主管将王金锐的历史深查数遍,没有发现足可定罪之处,就将他定性为“阶级异己分子”,宣布开除党籍、公职,勒令退职回乡。
回乡回哪里呢?并不是回北京东四九条他出生的地方,而是发落回父亲的出生地——天津静海县靳官屯。
出狱不过一个月,孤零零的王金锐回到陌生的静海。那个耕地紧缺的地方并不欢迎王金锐归来,而且宣布他为“阶级敌人”,受管制劳动,不能住在村里,只能在野坟边的一间破屋里度日。
几个月后的1971年春节前夕,王金锐骑自行车独自返回北京,想过一个安静的春节。谁知一进自家院落,就被当上了“治保委员”的邻居撞见,当场宣布:“地富反坏右”这“五类分子”不得在北京过年,勒令王金锐马上返回“原籍”。王金锐只好又在腊月二十九骑车返回静海。
天地茫茫,举目无亲,寒风呼啸,把王金锐整个身心都冻透了。他的手脚麻木,一时间万念俱灰,曾想到一了万了!可是想到可爱的孩子还幼小,如若都扔给妻子,于良心何忍。回到野坟破屋里,孤苦的王金锐真不知道生活的出路在哪里?
1972年春,在乡间苦熬了一年多的王金锐回到北京。这时妻子去了天堂河农场劳动,他就在家中看护3个孩子。由于全无收入,他得到处找点杂活,帮助妻子养家糊口。人生至此,苟且度日,心境变得非常恶劣。他时常感到,生命对自己来说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但是自杀又未免太过懦弱!亦不足取。
生活看不到出路,寻死又万万不能。王金锐歧路徘徊,深感到陷落在极端困境中的生活实在是痛摧肝胆的大苦大难。有一天他在痛苦中突然想到,既然在屈辱中闷头苦想想不到一条出路,就应该去找一个明白人请求指点迷津。

江青在“文革”中集会上讲话


找谁谈谈呢?他觉得应该找一个在“文革”中遭受了磨难的老干部,为什么他们遭受了奇耻大辱而不死?那一定是有坚定的信念和独到的思想,应该听听他们在苦难面前有何见解。王金锐想到了胡耀邦。
说起来,王金锐和胡耀邦还有那么一层关系,他的妹妹王玉如1963年与原《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黎群结婚后,王金锐去过几次妹妹家,逐渐熟悉了妹夫张黎群。张黎群向他谈起胡耀邦,总是十分敬佩,说此人刚正,心地善良,有着人世间的高尚人品!“文革”开始后,王金锐有一次去团中央,正见到胡耀邦双手被扭到背后挨斗。胡耀邦在遭受红卫兵辱骂抓头发压迫弯腰之时,仍然奋力抗争,大声说:“我不是走资派!”胡耀邦这时表现出的勇气给王金锐很大震撼!
王金锐想,这个胡耀邦就属于遭大劫难而不死,还在生活的人,他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心里怎么想的?应该找他问问。胡耀邦的住址,久做公安工作的王金锐是知道的。
约在1972年8月的一天上午,王金锐鼓足勇气,直奔富强胡同,到了胡宅推门而入。结果,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坐下来,整整一个小时,将自己的苦楚向胡耀邦倾倒出来。
说到最后,王金锐禁不住说:“耀邦同志,我现在实在痛苦,有时真不想活下去了。可是我还有年幼的儿女,怎么办呀?我心里的委屈不知道向谁说呀!”言罢泪如泉涌。

 2,胡耀邦一席话给他勇气和力量

胡耀邦静静地坐着,听王金锐倾诉,并不打断。待王金锐说完渐渐安静,又过了片刻,胡耀邦说:“我和你过去不在一起工作,没有工作上的接触,所以具体的事我不好表态。但是我从你说的话来判断,我可以相信你。1949年的时候,你才是一个17岁的青年,刚离开学校的学生,对党对毛主席哪里会来那么大的仇恨?那几间住宅写上了你这个继承人的名字又算什么?如果自己的住房也算剥削,那剥削的面也未免太宽了。我相信你不会对我说瞎话。”
胡耀邦说:“我现在也是闲人,刚从干校回来,我帮不上你什么。但是,我可以以一个老党员、老同志的身份来劝你,你要听我诚心的奉劝。”
王金锐看着胡耀邦,听他说些什么。
胡耀邦说:“我要奉劝你的,就是你无论如何要挺过来,不要自杀,要坚强地活下去!”
胡耀邦加强了语气说:“一定要挺过来,顽强地活下去。”
王金锐默默倾听。
胡耀邦说:“我劝你要挺住,要顽强地活下去,是指你还得有遭受最坏打击的准备。不管打击多重,也得顽强地坚持。只有顶住了,顽强地活下来,才有可能在最后弄清楚是与非、对与错。我不管你那些具体的事,只要你相信自己没有反对党和毛主席,自己是一个学生并没有剥削,那么不管怎样定你为‘阶级敌人’,搞什么‘专政’,到最后都得烟消云散。至于时间要熬多长,我不知道,不能判定下来,但是你自己得坚信。如果没有坚定和坚信,没有做最坏的打算,也许就看不到烟消云散的一天。”
胡耀邦说,像老舍,不是有名的文学家吗?还有田家英,那是多好的人呀。他们本来都是党和国家的优秀人才,却在运动中自杀了。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他们不死,有什么问题,不是可以弄清楚吗?可是他们死了,就看不到弄清问题的一天了。所以,自杀是一条不可取的路,你不要走!
胡耀邦说:“一时间,别人不理解你,不敢接近你,又算得了什么,也不要委屈。你理解自己,你自己没有做坏事,别人不理解你,不正是可以自己多看看书,无人打搅吗。”
听了胡耀邦这些话,王金锐感到心情好多了,感到热血又在血管里奔涌了。
话题转移,胡耀邦问及天津静海农村的情况。王金锐说,农村穷困极了,好多孩子上不了学,学校也不开课。
胡耀邦听了心情沉重,说:“那么多孩子不念书,不学习,不求知识,我们国家的人才从哪里来。靠白纸一张连文化知识都没有了,就算是革命了吗?如果这样革命的话,最终结果又是什么?”
胡耀邦劝王金锐,把眼界放宽,把孩子养大,尽到为父之责。
胡耀邦说到了困居中的自己,说:“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位卑不敢忘忧国,要有忧国忧民之心。不让我去团中央上班了,干校也干得差不多了,给了我时间,我就读马列的书,想天下事。”
话说到这时,王金锐才想起来,于是告诉胡耀邦自己和张黎群、王玉如夫妇的关系,介绍他们近况说,张黎群到成都的西南局工作没多久,被打成“西南的邓拓”,受尽折磨,被发落到德阳落凤坡庞统庙“劳动改造”,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查出来,现在渐渐恢复了自由。
胡耀邦听了说,黎群的事我们今天就不谈了,我们今天主要就谈你的情况。

“文革“中闲居的胡耀邦认真读书,这张照片摄于1972-1975年间
这次谈话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一直谈到中午,胡耀邦主动说:“我现在没有什么好招待你的,就在我这里吃一顿便饭吧。”说着,胡耀邦到外屋去招呼李昭,三人在一起吃了一顿极简单的中饭。饭后,胡耀邦对王金锐说,中午我要休息一下,就不留你了。
他叮嘱王金锐:“你要好好看书,好好生活,想得宽些远些。什么时候农村回来,什么时候觉得心里不开心,想不通,就来找我。我的小门随时开着,夜里有事来找我,我也叫人开门。我相信我的直觉,不会把你当敌人。顺便问候黎群,说我想念他。”
王金锐听得这番话,恨不得大哭一场,哽咽地说:“耀邦同志,我感谢您!也感谢李昭同志,你们给我了温暖,也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一定照您说的去做,不管有多大的难处,我也要挺过来。”
王金锐想到,万一哪天感到心情不行了,还能再找胡耀邦聊聊,就说:“耀邦同志,如果我遇到挫折,实在想不通就来找您,行吗?”
胡耀邦说:“我的门对你开着,李昭你说对吗。”
在他身边的李昭连连点头。

 3.李昭递来了救命钱

听君一席话,王金锐开始改变对苦难的态度。既然像胡耀邦这样的老干部把我当人看,我为什么要轻看自己呢?
和胡耀邦握手道别,走出富强胡同的时候,王金锐实际上已经重新换了一个自我。他的脚步变得坚定起来。他要对得起自己的妻子,他也深爱自己的子女,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把孩子养大成人!他仍然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坚信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
几个月过去,天气转凉。一天,王金锐6岁的女儿王红突然发起高烧,咳嗽不止,服感冒药不见效。王金锐背起女儿到了东单三条的儿童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肺炎,当即留院治疗。医生告诉王金锐,这次住院,要有几百元的花销。
王金锐一贫如洗,身边几元钱都拿不出来,一听要几百元,脑袋轰然一响,愁云遮目,霎那间天都暗了下来。抢救女儿性命要紧,他不顾一切,先将女儿送进了住院部。
可是又从哪里去找这几百元钱呢?妻子还在天堂河农场,电话都打不通,怎么办?
女儿留在医院,王金锐漫无头绪地走出医院想办法筹钱。此时秋风萧瑟,透骨冰凉。他一时解不开头绪,只顾朝前走去,不一会儿就走近了王府井,离开富强胡同不远了。王金锐决定,索性去看看胡耀邦,再向他吐吐苦水,消除些苦恼,然后再想办法。这样想着,他第二次跨进胡耀邦家的小院。
胡耀邦正在家中,看到王金锐又来了,打过招呼问道:“最近看什么书了?”
王金锐说:“塌不下心来,读书读不进去。”
   胡耀邦说:“有什么事不踏实?学习要下狠心,要抢时间呀。”
  王金锐心里纷乱,问候了几句,告辞要走。胡耀邦招呼李昭,留王金锐吃晚饭。王金锐说:“我现在哪里吃得下晚饭呀!”
胡耀邦问,这又是怎么了?
王金锐一时顾不了许多,就将女儿患急病住院,身无分文,缴不出住院费的事情说了。还说现在就要回家,先安排两个孩子吃饭,晚上再来看护住院的女儿。
胡耀邦一听就明白了,说:“孩子住院,需要不少钱吧?你现在没有工作,哪里来的钱。”说罢,他高声叫道:“李昭,我们支援一下吧!”
李昭闻言进屋,将王金锐拉到另外一间屋子里,请他稍等。不一会儿,李昭回来了,交给王金锐一个信封,说:“这个你拿去先用。我们现在也不宽裕,但是一定要支援你一下。”
王金锐极力推辞。这时胡耀邦进屋了,说:“你赶快走,救孩子要紧,急性肺炎是有危险的。”
听胡耀邦这么一说,王金锐也是走投无路,当下接过信封,谢过胡耀邦、李昭出门。
他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400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钱,几乎相当于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的工资,孩子住院治疗急性肺炎基本上够了。王金锐顾不得其他,用这笔钱将女儿救治过来。后来知道,胡耀邦、李昭并没有多少积蓄,信封里的钱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大数。
转眼到了1973年春节,王金锐带上病愈的女儿王红登门拜谢。胡耀邦见到小女孩,疼爱地摸摸她头顶,拿出几粒糖果给她。
王金锐千恩万谢,一叠声说胡耀邦、李昭是孩子的救命恩人。
胡耀邦打断了王金锐的话说:“不要提什么帮助的话,谁有困难帮助一下是应该的。”
王金锐惋惜的是,因为家境实在困难,没有照相机,没有能在当年为女儿和胡耀邦、李昭拍一张合影,留下终身遗憾!
靠李昭递过来的钱,治好了女儿的病,王金锐更加增添了生活信心,决心在苦难中走一条自学道路,于是下决心自学中医。他的一片诚心感动了著名中医祝谌予,收为弟子,由此一直顽强地学习到“文革”结束。

4. 胡耀邦吃了王金锐送的一粒糖

1976年10月6日晚上,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四人帮”被擒拿,实际上终结了“文革”。消息传出,举国欢庆。10月16日,“粉碎四人帮”的消息正式公布,北京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欢庆游行。
王金锐充满喜悦地走在游行队伍里。尽管还是待罪之身,没有了党籍和公职,但是得知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王金锐马上意识到,苦尽甜来的日子终于要来了。

1976年10月16日,北京举行“粉碎四人帮欢庆大游行

1976年10月16日,天安门城楼上,主持“粉碎四人帮”行动的主要人物:华国锋(中)、叶剑英(右)、李先念(左)
10月16日午后,走在游行队伍里的王金锐,从东城北新桥附近走到东单,走过了天安门广场。他感到疲累,但兴奋之情不减。走近王府井大街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胡耀邦。前一阵子“反击右倾翻案风”风声正紧,他生怕胡耀邦心情不好没有去看望。现在不同了,如果把天安门广场上游行人群的欢乐情景告诉胡耀邦该有多好!
想到这里,王金锐加快步伐,来到了不远处的富强胡同。这回,王金锐不走后门了,他按响了胡耀邦家前门的门铃,出来一位中年保姆为他开了门。这时是下午3、4点钟,保姆告诉王金锐,耀邦正在北屋看书。
王金锐走到了北屋门口,刚要推门,隔窗看到胡耀邦正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读书,手里夹着一只笔。或许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胡耀邦埋头写了起来。
看到这个场景,王金锐不忍心进门打搅了。他想到,“四人帮”倒台了,胡耀邦一定会肩负重任重新出山,一定会考虑国计民生大事情。此刻,应该让他静静思考。
想到这里,王金锐缩回脚步,悄悄地退了出来。走出前门的时候,他对中年保姆说,外面很热闹,天安门广场上百万人大游行,耀邦怎么也不出去看看?
 “文革”结束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胡耀邦

保姆说,这些天耀邦根本不出门,整天在屋看书想事。他也和大家一样,在高兴的时候喝杯酒。不过大多时候还是在屋里不言语,看书。
王金锐对保姆说,那就请你耀邦面前代问个好,说那个离开公安局被赶到农村的姓王的来看他,问他和李昭同志好!说我参加了庆祝游行,我的事也许有希望解决了!
这句话使中年保姆也高兴起来,说我一定转告。她还说,耀邦一家对她很好,耀邦是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挑剔。
保姆还说,现在你的事有解决的盼头了,她听了也高兴。
有盼头了!走出胡耀邦的家,王金锐的心情重新兴奋起来,他还要走回家去。那天晚上,他觉得星光灿烂。 
但是,王金锐没有想到,他向市公安局提出申诉还是受到了冷遇和拖拉。眼看入了深秋初冬,还没有得到消息,焦急的王金锐又一次来到胡耀邦家中求助。
胡耀邦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王金锐的申述书,说:“我现在说话也不一定有用,你的事情我交给北京市委试试。”
几天后王金锐再去打探消息,胡耀邦告诉王金锐:“你的信我转给了北京市委的吴德,请他按政策解决。市委办公厅来电话说,你的事情还得刘传新研究答复。现在刘传新不表态,还得等着。”(本文作者注:吴德是当时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刘传新是“文革”中的北京市公安局长,在“文革”后的“清查"中自杀)
然而这时的胡耀邦已经有了信心,他说,相信你的问题早晚会解决,拖就拖一拖吧。
这回,胡耀邦转交申诉很可能起了作用。几个月后,王金锐的冤案彻底平反,恢复了党籍和工作。
1977年初春时节,王金锐又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这回,他是来领取被扣发的工资的。拿上这笔钱,王金锐不禁百感交集,转身到王府井买了一盒球形巧克力,20粒,还有一盒点心,骑车来到胡耀邦的家。正巧,胡耀邦在家正准备吃饭。他看到王金锐拿来了巧克力和点心却生气了,说:“为什么要给我送吃的?”
王金锐大声说:“耀邦同志,我的事彻底解决了!什么异己分子都不是了,已经恢复了党籍、公职,户口也有了,补发了工资。耀邦同志,您为我的事操了那么多心,送你一盒巧克力,是我和孩子的一点心意,不是送礼!你给我的勇气和力量,是一盒糖能报答的吗?”激动的王金锐觉得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涌上心来要对胡耀邦说,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不由地失声大哭了起来。
胡耀邦马上明白了,转嗔为喜,说:“好好,这是好事,这盒糖我吃了。”
王金锐打开糖盒,胡耀邦取出一颗糖放到了嘴里。
李昭听到屋里有人哭,也走了进来。听说了王金锐的事情,她非常高兴,说:“我为你们家高兴,这盒礼物破例收下,也算是祝贺!”
说罢,李昭请王金锐吃饭。
在胡耀邦面前,王金锐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挚关怀。他没有吃饭,告辞了,说,我还要回家收拾东西,一两天回农村迁户口。
胡耀邦对王金锐:“把家安顿好,回来好好工作。你已经不再年轻,不能再耽误了。”他特意叮嘱:“对过去整过你的同志,要理解、要宽容,不要记嫌记仇,要争取一道共事。有些人也是无辜的,教训各自吸取。”
谢过胡耀邦,王金锐开始了新的生活。

 5.胡耀邦说,你坚持下来坚持对了吧

王金锐平反后离开公安局,到旅游系统的北京烤鸭总店办公室任副主任,代行主任工作。有一次,胡耀邦和姬鹏飞来烤鸭店宴请外宾,见到了王金锐。
就在前些天,王金锐通过努力从故宫博物院找回了“全聚德”老匾,还没有悬挂出来。他抓住短暂机会问胡耀邦:“‘全聚德’老字号可以恢复吗?”
胡耀邦马上回答:“怎么不可以恢复?一个烤鸭店可以流传百年 ,就说明这老店老招牌尤其应该保留风味特色。好的传统和特色为什么不可以保留,进一步改善?”
宴会后,胡耀邦与操办宴会人员包括厨师合影。
又过了几年,王金锐调任煤炭部外事局联络处长,负责与投资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美国石油富商哈默博士的联络,有一次陪同哈默到中南海面见总书记胡耀邦。
这时,他已有几年不见胡耀邦了。胡耀邦老远认出了王金锐,主动打招呼。王金锐赶紧上前和总书记握手。胡耀邦和王金锐打趣说:“你看,劝你坚持下来,坚持到今天对了吧,不然什么也看不到了。”
哈默在旁,王金锐不便多说话,他只对胡耀邦说:“您一定要注意身体。”
胡耀邦说:“我现在睁开眼睛就是文件,就是会议,一天到晚的工作,我的责任只能如此吧。”
这就是王金锐和胡耀邦最后一次见面。
又过了几年,胡耀邦去世了。他辞世后的第一个春节,王金锐带着女儿王红到胡耀邦家看望李昭。他拉着女儿告诉李昭:“这就是当年您和耀邦同志为我救下来的孩子。”
李昭欣慰地笑道:“好哇,都这么大了!”
这回,王金锐有照相机了,他拉着女儿站到李昭身边,拍下一张合影。拍下这张照片,想起了当年往事,王金锐流着眼泪说:“当年是胡爷爷、李奶奶帮助了你,不然你也许活不到今天了。”
李昭打断了王金锐的话,说:“不要再提这些。只要孩子长大成人,有出息,有上进心,耀邦在天之灵就高兴了。”
王金锐拉着女儿王红,向胡耀邦的像深深鞠躬。
   王金锐(左1)和女儿王红(右)与李昭1990年春节合影(照片由王金锐提供)
 本文依据2005年秋对王金锐先生的多次访问记录。
   (本文完)

本文以《胡耀邦为他扬起生活风帆》为题首次发表于2006年第5期《党史博览》杂志。发表之后,王金锐先生与我长谈,仔细订正、补充,希望再写续篇,把他和胡耀邦的故事完整地告诉人们。
他说,人生是有意义的。自己晚年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认真回顾一生。
他于病中写下长长的回忆文字,自行印刷,梳理和解剖自己的一生。与胡耀邦的交往,以及他对胡耀邦的认识,是这些文字中重要的篇章。
王金锐先生于2015年辞世。此前一年,王金锐先生写信给我,说他将坦然离去,因为已经把想做的做了,想写的写了。他说,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能和伟人胡耀邦有这样刻骨铭心的交往,是他一生的荣幸。
 值此胡耀邦诞辰105年之际,笔者再次校阅,作个别文字订正,亦表示对王金锐先生的怀念。
 (2020年11月19日)

钱江:胡耀邦和一代名将陈正湘
钱江:胡耀邦的小学成绩与同学刘绍熙
钱江:胡耀邦的出生和起名
钱江:客家人后代胡耀邦家族史简说
钱江:胡耀邦和第二任秘书郎宗耀(下)
钱江:胡耀邦和第一位秘书贺明(下)
钱江:胡耀邦和岳阳楼
钱江:胡耀邦重走泸定大渡河铁索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