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8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这有什么好吵的?

3号厅检票员工 2022-06-13

写在前面

我对《亲爱的小孩》这部剧的情绪,真的算是蛮复杂的。

戏外,看着一群人批评它制造焦虑,是在给老百姓添堵,对此我很愤怒。

艺术本就有呈现现实的属性,甚至是职能,只要困境是真实的,在现实中有迹可循,那便是有意义的。


戏内,我也很愤怒。

愤怒在于它前三集的真实,细腻,以及女性视角,在后面被彻底丢弃了,沦为一部二十年前盛行的那种狗血家庭伦理剧。

“可惜”两个字,都不足以概括我对它的复杂情绪,本该成为一个里程碑的作品,却又成了一部八点档。

《亲爱的小孩》


诚然,这部剧的剧名,就决定了它所有的故事和矛盾都是围绕“孩子”展开的。

 

因为生了小孩,夫妻产生矛盾导致离婚;后期又因为小孩得了白血病,两个重组家庭面临要不要再生一个去救小孩的抉择。


看起来,《亲爱的小孩》确实是一个家庭伦理剧的故事,但前三集的好便在于——


它意识到了“孩子”的背后是什么,这个「是什么」与母亲,生育,以及女性,紧紧地关联在一起。



所以,我们今晚会主要聊它的好,毕竟那是很多国产剧都做不到的。


 
看似正常的不正常

这部剧前三集,没有那么多大开大合的吵架,它在做以往国产家庭伦理剧都没在做的事情——
 
去塑造一个看上去一切正常的家庭。
 
丈夫肖路(秦昊饰)工作很拼命,下班后还会去小摊给怀孕的妻子一诺(任素汐饰)买面吃,削苹果,捏腿捶背。
 


一诺生完以后,她的父母、婆婆、朋友和小舅子都过来关心她和小孩,婆婆也不觉得生女孩不好,一片和乐融融。
 


两个人有房有车,有能力请月嫂帮忙带孩子,家庭条件其实比现实里的很多家庭还要好。

而在这种“正常”里去呈现恐惧是如何产生的,又不点破这种看似正常的不正常,远比刻意制造的矛盾冲突要真实与骇人。

 
一个是它选择以女性视角切入,去拍一诺生产的前中后的整个过程,直接地呈现出这种恐惧。
 
剧的一开场,就是一诺在卸妆露出脸上的妊娠斑,落下衣服后是如箩的孕肚、肚皮上的妊娠纹,镜子里的她在泪目中努力练习微笑。
 
配上庄严的交响曲,压抑的浴室环境,以及逼仄的镜头,越发放大怀孕带给她的外貌焦虑。
 


这个切入视角选择是巧妙的,让我们能立马代入到一诺的身上,通过她作为一名妻子,一名母亲,一名媳妇的视角,看到很多平日里会在无意识中忽略掉的细节。
 
比如,一诺刚生产完想喝水,但一诺的婆婆、小叔、爸爸和朋友的注意力都在小孩的身上,没人注意到这件事。
 
镜头以围绕孩子来展开的话语为背景,多次特写一诺想去够桌上的水杯,手却始终使不上劲的无力感。
 


直到一诺的母亲进来病房,才注意到女儿想喝水,在吵闹声中轻轻地安慰道:“没事。”


如果缺乏女性视角,我们的关注点很有可能也只会落到小孩身上,而这些忽视被我们看到了以后,就会有意识地重视起女性产后的需求与精神状况。
 
看到一诺在夜里想喝水,旁边的丈夫睡得死沉,那种没被照顾到的孤独感;
 


还有,她在睡前检查月嫂写的笔记,跟丈夫抱怨月嫂写得有问题,他不在意的态度在加重她产后焦虑的情绪。

我们也就不会认为,孕妇产后焦虑、抑郁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另一个是通过上帝视角去补充女性视角,更全面地指出恐惧产生的原因。
 
还是说前面提到的那碗面,作为观众,我们看到了一些一诺所看不到的东西。

肖路是在外面吃了一碗加了辣椒的面以后,才给妻子拿了不加辣椒的回去,谎称自己没先吃时还打了一个饱嗝。


还有,他错过送妻子进手术室的时间,在一诺看来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回家,实则他是看球赛喝啤酒睡过去了。
 
而在肖路离开以后,一诺失望地说:“真走啊”,我们都很清楚她想要的是陪伴, 但肖路优先考虑的永远是他自己。

在照顾妻儿的事情上,肖路一直都是这样一个精神缺位的状态,但他又不是故意的,也在做很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肖路只是像大部分中国普通中年男性那样,无法共情女性,也不知道应该去理解妻子,这才是一切家庭矛盾的根源。


拿一诺产后失禁的那场戏来说吧。
 
一诺把所有人都叫了出去,她无法接受自己在生产面前尊严尽失,肖路跟她说完“我是不是你老公”后,亲力亲为地帮她换衣服。

看起来是肖路不嫌弃妻子脏,实则是剥夺了她的最后一层遮羞布。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这种缺位就更明显了。
 
孩子得了黄疸要住院,肖路用“不是什么大事”去安慰妻子,其实就是没注意到她产后焦虑的情绪。
 
更为直观的对照还是在行动上,夜里孩子哭了是一诺先爬起来,肖路躺在床上问要不要帮忙,却连什么是爬服都搞不清楚。
 


是,肖路白天工作确实很累,人也是先替自己考虑的自私动物,这些照顾不到位看起来都很正常,都是人之常情。
 
但一诺白天在家照顾孩子也累,她想要的也不是多赚钱换个大房子,而是丈夫能在需要的时刻陪伴在她和孩子的身边。

也就是说,丈夫的照顾不到位,同时意味着需要妻子独自承受生育疼痛,时刻照顾孩子的责任,以及产后抑郁、焦虑等状况。


那么,这种我们习惯的“正常”,是不是本身就存在问题,是一种不正常呢?
 

这也是《亲爱的小孩》前三集的目的所在,它在不经意间拍出了各种各样的“我们总觉得”:
 
我们总觉得丈夫在一个家庭多少能帮上一点忙,凡事亲力亲为,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也总觉得妻子休了产假,应该承担起更多照顾小孩的责任,何况还有婆婆或月嫂帮忙一起带。

至于婆媳关系之间存在的矛盾、育儿观点的不同,只能去接受,世间没有两全的办法。


可这些放在这部剧里都是不成立的。

它用各种细节、对话,去消解掉我们所以为的“正常”,呈现夫妻之间责任的不对称,这些都是当下中国婚姻、生育里最为常见的现象。
 
 
沦为常规的家庭伦理剧
 
可到了第四集,一切都跟泄了气似的,这些前面塑造得好好的东西,全都没了。
 
其中最为核心的女性视角,编剧写着写着好像写忘了,自己一开始是由一诺的视角去切入的了。
 
随着双方母亲走入这个家庭去照顾孩子,一诺的女性视角就涣散掉了,剧情老套地去拍我们早就看过八百回的,不同阶层、不同生育观之间的矛盾。
 


一诺婆婆负责呈现陈旧的生育观,一诺母亲则站在其对立面,坚持科学育儿的那一套。

这些确实都是真实存在的家庭问题,但人设都太陈旧刻板了,同时编剧又太想面面俱到地去呈现每一个人物,于是他们一家五口整整吵了两集之久。

这样的争吵只让人觉得吵闹,是无意义的。

同时也是一种偷懒,编剧不去刻画夫妻逐渐走向婚姻尽头的内因,而是将一切归咎于外化矛盾。

 
至于最后离婚的直接理由,又再一次落入俗套的俗套里,丈夫出轨。
 
看得出来编剧是懒得去想了,所有的情节都很直白,很凑巧——
 
在孩子生病的那个雨夜,一诺特别无助的时刻,肖路刚好在让出轨对象别再联系自己;
 


出轨对象在被肖路微信拉黑了以后,非得去到孩子的周岁宴上大闹;
 


一诺原本想再给肖路一个机会,却又刚好看到出轨对象跟肖路最后告别,摸他脸庞的那一幕。


这些情节编下来,好像出轨是丈夫的配套形象似的,也就跟着抹掉了前三集里肖路所体现的中国普通中年男性的模样。

《亲爱的小孩》看上去就是一笔糊涂账,费了老大的力气去打好一个扎实的基地,楼却建得很随意。

但起码它还是打了一个地基,还是拍好了前三集,这也还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吧。

「也还算」这个词,也是我们对国产剧的寄望。

音乐/《亲爱的小孩》

配图/《亲爱的小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