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末耶稣会士:苏格拉底、亚历山大均为基督徒,是很晚的人物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3-01-30


 

据现行西方史,与中国的春秋战国同时期,欧洲有一个古希腊;与中国的孔子同时期,古希腊有一个苏格拉底;比中国的秦始皇统一中国还要早百把年,古希腊人创建了一个足以让欧亚非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按古希腊史,有这么一个师承关系,老师苏格拉底培养了优秀学生柏拉图,柏拉图培养出了优秀学生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是一个王子,王子即位后打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明朝末年,络绎不绝的欧洲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他们留下了不少的关于古希腊史的汉字文献中,并大量谈及苏格拉底、柏拉图培、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耶稣会士笔下的这些人物,比现行西方史中的时间要晚上千年。

一、耶稣会士笔下的希腊

17世纪初即明末来华耶稣会士艾儒略《职方外纪》关于希腊的全文如下:

厄勒祭亚在欧逻巴极南,地分四道,经度三十四至四十三,纬度四十四至五十五。其声名天下传闻,凡礼乐法度文字典籍,皆为西土之宗,至今,古经尚循其文字。所出圣贤及博物穷理者,后先接踵。今为回回扰乱,渐不如前。其人喜啖水族,不尝肉味,亦嗜美酒。东北有罗马泥亚国。其都城周裹三层,生齿极众,城外居民绵亘二百五十里。有一圣女殿,门开三百六十,以象周天。附近有高山名阿灵薄,其山顶终岁清明,绝无风雨。古时国王登山燎祀,其灰至明年不动如故。


有河水,一名亚施亚,白羊饮之即变黑;一名亚马诺,黑羊饮之即变白。有二岛,一为厄欧白亚,海潮一日七次。昔名士亚利斯多,穷物理,惟此潮不得其故,遂赴水死。其谚云:亚利斯多欲得此潮,此潮反得亚利斯多。一为哥而府,围六百里,出酒与油,蜜极美,遍岛皆橘柚香橼之属,更无别树,天气清和,野鸟不至其地。[1]



全文翻译如下:

1.希腊在欧洲的最南边,分为四个地区,经度若干,纬度若干。

2.希腊在欧洲非常著名,是西方的礼乐法度文字典籍的源头,至今,凡是西方古代经典,都使用希腊文字。

3.长期以来,希腊圣贤辈出。自从被土耳其占领后,逐渐不如过去了。

4.希腊人爱吃水产品,不吃肉,嗜酒。

5.希腊的东北与罗马尼亚接壤。

6.希腊的都城,里外三城,人口极多,城外居民区绵延250里。

7.都城内,有一座圣女殿,它开有360个门,以对应一年的360天。

8.都城附近有一名叫阿灵薄的高山,山顶长年天晴无云。古代的时候,国王登山烤肉祭祀天神,留下的灰烬,直到第二年依然保持原状。

9.在希腊,有两条河。一条名叫亚施亚,白毛的羊,饮了这河的水,毛会变黑;另一条河名叫亚马诺,黑毛的羊,饮了这河的水,毛会变白。

10.希腊有两个岛。一个名叫厄欧白亚,这个岛边的海水,一天涨潮七次。古代希腊有一个名士,名叫亚里士多德,精通人世间的一切,唯独弄不明白这一天涨潮七次的原因,因此跳海自杀。希腊有个谚语:亚里士多德没有弄清海潮,海潮却得到了亚里士多德。

11.希腊的另一个名叫哥而府,周长600里,出酒与油,蜜极美,岛上全是橘柚香橼这几种树,没有其它树木。这里天气清和,野鸟不至其地。

这些,就是1609年离开欧洲的艾儒略心中的希腊。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与现行西方史完全不一样的以下信息:

1.古希腊文字的流传使用,从未中断。直到17世纪初,凡是西方古代经典,都使用希腊的文字。

2.古希腊文明的传承,从未中断。直到17世纪初,希腊圣贤依然代有人出。仅仅是在被土耳其占领后,人才不如以前多罢了。

3.希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希腊的都城巨大,里外三层,人口众多。但是,都城外居民区就绵延250里,在山连山的希腊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暂且不论。

4.希腊名士亚里士多德是跳海自杀的。

5360个门的圣女殿,长年天晴无云也无风的阿灵薄山,白羊饮了变黑羊、黑羊饮了变白羊的河流,诸如此类的事情,人世间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从苏格拉底到亚历山大,均为基督徒

按照现行西方史,“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生卒年是公元前469至前399年,柏拉图生卒年是公元前427至前347年;亚里士多德生卒年是公元前384至前322;西方的第一个大帝亚历山大的生卒年是公元前356年至前323年。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尽管基督教《圣经》中无时间概念,没有记录过耶稣的出生年月,但是按现行西方史,耶稣出生于公元初,他只活了30来岁。

这就是说,古希腊的四个著名人物,至少比耶稣早300年,也就是说,他们死了300年后,世界上才诞生基督教。

但是,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高一志在《齐家西学》说:

束格辣德,吾西大贤,往往感谢天主三恩:一曰天主生我,即赋我以性灵,不投于禽兽中;二曰天主生我,即赐我男位,不投于女中;三曰天主生我,置我于文学之邦,不投于陋夷中。[2]


束格辣德即苏格拉底。这段话的大意是,苏格拉底是西方的大贤人,他常常感谢天主给他的三大恩德,一是让他投胎做人而不是做畜生,二是让他成为男人而不是女人,三是让他出生于文学之邦而不是蛮夷之地。

姑且不论这段话之公然剽窃,但是,已经证明了一点:苏格拉底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毫不意外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也是一名基督徒,《齐家西学》:

罢辣多,上古大贤,其治国所叮咛者,惟是敬天主第一,事奉父母第二。盖曰:“天主恩大,父母恩亦大,故施仁于天主者,无不施仁于亲。不施仁于亲者,可谓施仁于天主乎?”[3]


罢辣多即柏拉图。这段话的大意是,柏拉图是西方上古时期的大贤人,他治理国家时再三叮嘱大家:敬天主第一,事奉父母第二。他说,天主恩大,父母恩也大,虔敬天主的人,没有不孝敬父母的;不孝敬父母,算得上虔敬天主吗!

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斐礼伯王,也是基督徒,《齐家西学》:

斐里伯,往为西国智王,初闻世子生,曰:“天主赐我子,喜其可以承祧。又有亚里斯多名贤可师,喜更甚矣。”[4]


斐礼伯是当时西方最有智慧的国王。他听到自己的儿子出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地说:天主赐给我儿子,我的江山有继承人了,这真是大喜事;现在又有大贤人亚里士多德做我儿子的老师,真是喜上加喜啊!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国王斐礼伯,统统是基督徒,这就是“古希腊”。可见,古希腊实际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基督教王国。

如此说来,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都是公元后的人和事。

 

三、苏格拉底是希腊的教育部长,柏拉图是宰相

古希腊确实是政教合一的基督教王国,而且,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希腊名士是古希腊的高级官员。

因为有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存在,古希腊成了西方世界的“文学名国”:

昔者厄肋济亚,文学名国,有一童,习于罢辣多名门。[5]



束格辣德大贤,劝进其门者,设两道……罢辣多久习此学,计继其师业,则避华美之地,而于荒僻之处设帷焉。[6]



束格辣德,亦近古之理学也,凡习其门,先修七年之默,然后许言。[7]


读罢以上三则,我们会误以为苏格拉底、柏拉图是专心致志地在深山老林偏僻处办学,过着清贫生活的教书先生。事实并非如此。《齐家西学》:

罢辣多大贤,常戒乳母,勿使乱述邪言,曰:“童心若蜡,印易成迹。”[8]


柏拉图十分富裕,他的孩子们竟然有专门的乳母!无疑,他家一定是仆佣成群。

耶稣会士笔下的苏格拉底,日子也过得很舒坦,唯一令他烦心的是老婆太凶,经常在公众场合让他毫无面子:

束格辣德,上世大贤也,妻山弟伯性悍。或问何以忍之,贤答曰:“水车之轮,无时不嚣,曾无怨者。吾于妻,亦作是观耳。”[9]


苏格拉底的老婆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霸道女人。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怎么能忍受得了?他说:水车的轮之,无时不发出噪音,没见谁抱怨过,我就是把老婆当水车看待的。(顺带出一个思考题:欧洲何时出现水车的?)苏格拉底看起来很潇洒,其实他也常常后悔结婚。

按现行西方史,苏格拉底,柏拉图仅是思想家,因为没有任何机会从政,一辈子都只是政治上的空想家。现行西方史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只顾教书育人做学问,那么,养家活口的经济收入从何而来?更何况,教书育人和做学问也必须花费大量钱财做后盾。

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回答了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本来就是一名权力不小的官员:

束格辣德及其弟阿日搦,皆上古名士也,遇幼者溺于邪,即杖其亲、掌其师。[10]


哪一个孩子不成器不走正道,苏格拉底不仅杖击这个孩子的父亲,而且会打他老师几个耳光。

苏格拉底哪来如此大权力?很可能,苏格拉底是希腊王国的“教育部部长”:

厄肋济亚,吾土邻国也。古俗,恐人有困冗,失训其子,则在在立公学,延四方名师,重其禄,以公教之。又恐有懈不教子者,则立公司,以指其迷而开导之。[11]


耶稣会士说,高一志说,希腊与我的祖国相邻。自古以来,希腊就重视教育。为了不让穷孩子失学,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公立学校,延请四方名师,给他们很高的薪水,让他们安心教育孩子们。为了确保老师们的教学质量,政府又建立了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育部”,以指导教育工作。由此看来,古希腊“公司”的一把手,与苏格拉底的行为颇为相称。

作为古希腊的教育部长,苏格拉底自然实现了财务自由了。

柏拉图的地位就更高了,他谈论的都是国家顶层问题,《齐家西学》:

盖治国安邦,道莫善于文学也。故罢辣多尝云:“国家之幸,莫大乎使持政者务文学,或务文学者持国政也。”[12]


柏拉图说,要想治国安邦,最佳途径就是重视“文学”,因此,主政者善于“文学”或者善于“文学”者主政,是国家之幸。

在耶稣会士笔下,柏拉图就是一名“主政者”:

罢辣多,上古大贤,其治国所叮咛者,惟是敬天主第一,事奉父母第二。[13]


既然称其“治国”如何如何,那么,柏拉图即便不是宰相,也是尚书级别的职务。在柏拉图的治国实践中,他的始终关注的头等大事是:敬天主。

古希腊假冒伪劣产品盛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为此,柏拉图专门下达工商业的政令:

罢辣多氏禁工人无得造赝物,犯者罚正值。[14]


柏拉图下令:谁敢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一经发现,按正品价格处以罚款。

国王是基督徒,任用基督徒为宰相、教育部长,以“敬天主第一”来治国,无疑,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国家。这就是古希腊的真实面貌。

 

伊朗史中的亚历山大


四、亚历山大的王国

在中国古代,县令被称为父母官。如果一个县令真正做到爱民如子,百姓就会给他立生祠,求上天保佑他。有趣的是,耶稣会士笔下的西方也是这样的:

昔一府感王恩,立祠祀之。[15]


西方国王得到百姓认可,百姓也给他立生祠。显然,这是十分奇怪的事情。

在耶稣会士笔下,古代西方小国林立,这些小国国君与古代中国县令一样,负责处理与百姓生产生活相关的所有具体事务。亚历山大的父亲斐礼伯王的国家版图很小,因此,他治国的所作所为,与中国的县令差不多,《达道纪言》:


斐礼伯王听讼,忽寐。……[16]



亚历山大世袭国王后,依然如此:

历山王听讼,闻告者,反塞一耳。或异而问故,王曰:“留其一以听诉者。”[17]


中国的县令最复杂的工作,就是审理案子。亚历山大父子作为国王,都亲自到衙门审案子,足以证明他们的国家不过是蕞尔之邦,其所属至多三五万户人家,所以,才和中国古代的县令一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此等繁杂的事务。

斐礼伯王少年时代读书不多,工作中常常感到知识不足,所以高度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任命亚里士多德为太子太师:

古西名王,有子曰历山,傅以亚里斯多,命之曰:“尔师大贤,幸勿懈于学;吾昔未成学而听政,几不胜任。兹尔当国重统,以吾为戒可矣。”世子受王命,侍贤师数载,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无理不究,竟成其学,壮而以美治,君数大邦矣。[18]


在亚里士多德精心培养下,亚历山大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无理不究,成长为统治几个大国的明君。

当然,亚历山大的地盘的扩大,是靠武力打出来的:

历山,古明王,帅师数万,征服敌国。[19]


从此,统一的政教合一的“古希腊”基督教国家诞生了。亚历山大十分敬重“帝师”亚里士多德:

有臣问曰:“斐里伯,王父也;亚里斯多,王师也。二恩孰大?”王曰:“父使我嗣国为王,师使我为国明王。彼传性,此传学,则善师之助亲多矣。”[20]


在亚历山大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恩情,比父亲还要大。

于是,亚里士多德可以在优越的条件下专心自己的研究。他什么都研究明白了,唯独搞不清厄欧白亚岛边的海水一天涨潮七次的原因,因此跳海自杀。亚里士多德及其这件事影响是如此之大,竟然成为艾儒略《职方外纪》介绍希腊时唯一提到的与人物相关的事情。

单纯看亚历山大的经历,与现行西方史中关于“亚历山大帝国”的描述差不多。但是,根本不同之处有二:

第一,耶稣会士笔下的“亚历山大王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国家,而现行西方史中的“亚历山大帝国”是一个以“希腊化”为使命的国家,与基督教毫无关系;

第二,仅以基督教诞生的时间为界,二者便相差300年。

耶稣会士笔下的亚历山大王国与伊朗历史上的那个基督教王国更接近;而现行西方史中的“亚历山大帝国”的故事情节,也与伊朗历史上的那个王国大同小异。

亚历山大是伊朗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国王,关于他的记载很多。在伊朗史诗《列王纪全集》中,关于他的记载多达220余页。简述如下:罗马人(与现行西方中的罗马不相干)与伊朗人(波斯人)同根同源,但是,罗马是一个基督教国家。罗马与伊朗两军交战,罗马大败,只有很少人逃回首都阿姆利亚城(位于今土耳其的图菲兹湖西)。罗马国王(凯撒)菲利普(即斐里伯)被迫向伊朗求和。伊朗国王达拉布接受了罗马臣服的请求,还纳罗马国王菲利普的女儿纳希德为妃。纳希德因为在与国王达拉布同床共寝时发出长叹,招致达拉布的厌恶。纳希德自此郁郁寡欢而患病,后来靠吃一种名叫“亚历山大”的草药而痊愈。不久,达拉布休掉了纳希德,将她送回了罗马,此时,纳希德怀孕九个月。一回到罗马,纳希德生了一个男孩。纳希德给他取名为亚历山大,因为这种草药治好了她的病。罗马国王菲利普没有男性后人,得了外孙,非常高兴。菲利普对外宣称,亚历山大是他自己的儿子(注:据《列王纪》,西亚地区有娶亲生女儿为妻的习俗),是国王的继承人。国王达拉布早已另觅新欢,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达拉。若干年后,达拉继位为伊朗国王,亚历山大当上了罗马国王。这一年,达拉按照老规矩,派出使臣,到罗马收取贡赋。亚历山大宣布不再承认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拒绝缴纳贡赋。于是,双方开始备战。在罗马城里有一位名士,名叫亚里士多德,主动求见亚历山大。双方相谈甚欢,亚历山大便以亚里士多德为谋士。罗马出兵打下了伊朗的属地埃及,继续向前进攻,大军抵达幼发拉底河边。伊朗出兵应战。双方大战八天,伊朗惨败。伊朗重新招兵买马,再次惨败。罗马大军攻入并占领伊朗。达拉在逃亡途中,被跟随他的两个大臣所杀。亚历山大正好遇到了这两个大臣,命令他们带路,见到了临死的达拉。达拉临终遗言是:请求亚历山大娶他的小女儿鲁珊娜克为妻。亚历山大隆重安葬了达拉,公开绞死了两个弑君者,这赢得了伊朗人的极大信任。亚历山大在伊朗的埃斯塔赫尔正式登基,娶鲁珊娜克为妻。随即,亚历山大带着成捆的中国丝绸(用来写信、传达命令)、无以计数的军队,开始了征服天下的事业。首先,他出兵印度,杀死了印度国王夫尔,任命塞尔沃为国王。随后,去麦加朝圣,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随后,从吉大港沿水路进军埃及。埃及国王卡伯通闻讯,连忙远道迎接,主动臣服。亚历山大在埃及呆了一年。期间,他有一段似是而非的艳遇。在埃及旁边的有一个名叫安德鲁斯的国家,该国女王名叫盖达菲。这个国家用的是中国纸笔、圆规,人们穿的是中国丝绸。女王的宫殿之奢华,令亚历山大大开眼界。女王的内殿,柱子是玛瑙翡翠,地面由檀香木和沉香木铺成,殿内布置的全是中国饰品。这位女王年龄颇大,因为他的儿女都已成家,他的儿子是印度国王夫尔的女婿。女王修养良好、胸怀韬略,令亚历山大充满敬意,不仅表示将与安德鲁斯平等相待,而且今后绝不追究她儿子为印度国王报仇的任何行为。接着,亚历山大继续进军,征服了巴拉赫曼,接着向东征服了埃塞俄比亚。接着,回过头来向西进军,征服了野人世界,建筑了防御隔离野人的长城。接着,亚历山大一边率领大军向中国挺近,一边派人给中国天子送信。中国天子接到信之后,派兵列队欢迎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坐在中国天子的龙椅上,接受中国天子的臣服。鉴于中国天子态度恭敬,亚历山大同意中国天子继续做他的帝王。在中国呆了一个月之后,亚历山大率军回到印度,平定了为印度国王夫尔报仇的叛乱。接着,亚历山大率军向巴比伦进军。所过之处皆荒无人烟,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翻过与天相接的高山之后,终于见到了天堂般的一座大城。城里的人给亚历山大送来了王冠。接着,亚历山大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给亚里士多德写了一封信报告业绩,亚里士多德回信表扬了他。不久,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他被安葬在胡拉姆草原的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妻子鲁珊娜克痛哭中说出了这样的话:亚历山大一生杀死了36个国王,建造了10座辉煌的大城。[21]

根据《列王纪全集》的描述,亚历山大应该是5世纪的人物。

显然,耶稣会士笔下的亚历山大王国、现行西方史中的“亚历山大帝国”的故事情节,均来自伊朗历史上的这个基督教王国,各取所需罢了。不过,现行西方史中,将“亚历山大帝国”实行了时空大挪移,空间上转移到了欧洲,时间上提前了1000年

五、结论

17世纪初来华耶稣会士留下的汉字文献,更接近历史真实。古希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国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均为基督徒,他们活动时间,比现行西方史中的描述要晚1000年。



相关文章,点击:

明末耶稣会士靠剽窃中医,伪造译著,虚构出西洋医学

中国是不是世界天文学的祖师爷?请看资料

20个英文单词,透露出西方天文学的真实源头

西班牙才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格里历也诞生于这里

 明末欧洲传教士说:1610年欧洲天文学水平如此这般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说:“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是这样的

    “古希腊”“文艺复兴”是真是假?明末西方传教士这么说

     修补发布:利玛窦等明末清初的西方传教士的学问有多高?


注释:

[1]艾儒略《职方外纪》,中华书局,2000年4月,第98-99页。

[2]《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47页。

[3]《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31页。

[4]《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21页。

[5]《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21页。

[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35页。

[7]《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41页。

[8]《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23页。

[9]《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01页。

[10]《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26页。

[11]《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22页。

[12]《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46页。

[13]《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31页。

[14]《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44页。

[15]《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45页。

[1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51页。

[17]《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52页。

[18]《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46页。

[19]《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88页。

[20]《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②)》,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第421页。

[21]【波斯】菲尔多西《列王纪全集》,张鸿年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9月,第5、6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