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信徒丨动态平衡与技术分析
请问在目前(2017年)整个市场仍不低估的情况下,如何动态平衡和控制股票的仓位?另外,个股买卖点上,你是否还采用技术分析来进行优化?
研读:
问题分三部分:
① 2017年市场的估值高度
② 仓位动态平衡
③ 卖出策略是否用技术分析
先看看市场估值高度。
现在看,2017年初还处于偏高位置,到年底最多就算正常区域,不能算低估。
至于动态平衡,这个目前我主要用在目标市值上。大致就是基于对未来目标市值的理解,定期或定幅会做动态调节。相当于高了卖点,低了补些,但主体仓位还在。
不过基于最近中概的波动,我对基于目标市值的动态平衡又有些新的思考。关键有2点:
① 对于底部区域买的东西,做动态平衡太奢侈。
比如中概这次一天暴跌,隔天暴涨,导致我触发了一次临时买入,一次临时卖出。虽然一天一夜加仓部分就赚了40%,但从超长期而已,这个幅度完全是小虾米。
在相当低的位置好不容易捡到到超便宜筹码,不该轻易出手。可能有人会说,那假如又跌下来呢,不卖就坐过山车了。而对我言,只要超便宜的筹码的在手,过山车算啥呢?
② 目标市值另一个隐忧,则是如果遇到单边快速牛市,在牛市启动前期的动态平衡可能就会扔掉很多筹码,假如还有所谓的疯狂就彻底无缘。
E大曾在邮件中说到,目标市值半年为宜,我现在也觉得可能3个月调一次还是偏快了。当然盈亏同源,如果我把策略调整钝化,一样会有其他问题产生,这个另说。
恩,实际上这个也跟提问者的第③问契合,就是卖出时是否使用技术分析(右侧/趋势)。
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回答。
原文:
我觉得这个问题隐含两个假设条件:
第一,整体市场不低估;
第二,需要动态平衡控制股票仓位。
我们分别来进行说明。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目前的市场是否低估,站在不同的周期来看可能答案不同,整体而言,肯定没有2012年年底那时的估值低,但也确实说不上很高。眼光放两三年来预测的,是可以投资的区间,但不属于绝对的大机会区间。
研读:
作者说得很好,站在不同的周期看,的确结论不一样。
以万得全A为例,现在后视镜看,相比2018年,2017年太高了,接下来一年下跌很多。但拉出看,也算还行。
而从机会来说,的确不算啥机会,2018年底E大定义的钻石坑才算。
原文: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个人是不做什么动态平衡的,我的价值观是找经营态势向好,业绩逻辑比较清晰、可持续的公司,然后有便宜的价位就买入,有更便宜的价位就继续买,直到买足。假设买了一堆公司后,除非我当初的买入逻辑是错误的,否则是不会根据短期的上涨就去做新的仓位平衡的。真正的好投资机会,其逻辑起码能支撑几年,因为一点儿上涨就卖出,然后买个看起来估值便宜的,这种所谓的动态平衡我个人觉得太关注短期波动,也有点儿投机取巧的嫌疑,我个人并不是很赞赏。当然短期的大幅暴涨另说,那有可能做一些头寸上的调整,因为我不想在一只股票上押上太多的期望。
研读:
这个正好回答了我最近的思考。
正如上文说的,站在什么周期看,可能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近一年来我越来越关注超长周期的战略资产配置,这时按季调整的动态平衡都开始显得有点频繁,更别说网格了。
原文:
总的来说:
(1)要记住投资最终需要靠大格局的成功,动态平衡这种技术性手段不是不能做,但别混淆了主次关系。特别是如果你的选股价值观是找成长性好的公司,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可选择对象能换来换去,动作频繁后往往让组合变得更平庸;
(2)要不要动,动多大仓位,没有统一答案,以让你自己感觉心理舒服为宜。舒服的标准是:不担惊受怕,睡得踏实,能接受意外情况的发生(这个意外包括意外下跌和意外上涨)。
研读:
恩,作者用的是大格局。
大致跟自己描述的超长周期的战略资产配置相对应。而心理舒适问题,E大已经说了无数次了。
原文:
最后讲一下个股的买卖点,是的,在交易阶段我是要看图形的。当价值判断与图形达到共振时,我的决策会更干脆一些。当价值判断很有吸引力,技术指标却很差的时候,我会相对谨慎一些,买入的节奏可能会相对放缓或者更克制一些。卖出时也差不多如此。
研读:
理念学到了。
不过技术形态的一些知识我还需学习下,目前还比较生疏。
复利信徒:
复利信徒丨指数投资的 + & ×
复利信徒丨去散户化与指数基金
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的文章,仅用于个人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群升级 ——
又到了E大投资研究群(LV2)缩表的时间,目前该群459人,这次缩表后新群(LV3)的人数上限调为400人。
已经在群中的同学,请在本文下方留言“LV3”,将获得新群暗号。
不在LV2的同学不用留言,拿到暗号也进不了新群。本次留言有效期到2022-3-31 22:00,之后留言无效。
留言后别催,人多处理需要时间,一周内处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