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译后编辑及其研究简史》文献推介


A Brief History of Postediting and of Research on Postediting

译后编辑及其研究简史

作者:Ignacio García

本篇文献摘自里斯本大学英语研究中心出版的

New direction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Special issue of Anglo-Saxónica,本文选自其“技术翻译”章节,主要介绍了20世纪译后编辑简史及其研究方法发展历程。

下载链接:https://kdocs.cn/l/ceUwKOa4u5rQ?f=201


Part.1

引言


本文讨论了20世纪译后编辑简史和译后编辑研究简史。译后编辑简史分为起始阶段(1950-1966)和延缓阶段(1967-1999)译后编辑研究简史主要介绍不同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Part.2

译后编辑简史


20世纪的译后编辑历史就像机器翻译的历史一样,1966年自动语言处理咨询委员会(ALPAC)的一篇报告为标志。在此之前,译后编辑的特征是富有开拓性,充满热情,而现实条件受到当代机器发展的限制。在此之后,有一段时间的延迟发展,当时只有少数公司和机构部署了机器翻译,研究主要由实践从业者完成。这个阶段随着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而终止。



1950-1966

起始阶段

(Inception)


1.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充满研究热情和远见,但缺乏通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2. 1954年1月,Georgetown实验, 标志着多个国家开始资助这项研究。

3. 1954年3月,“Mechanical Translation”杂志创立,汇编已经发表的机器翻译文献。

4. 1961年,RAND公司的“俄罗斯文本译后编辑手册”项目。

5. 1966年,ALPAC的报告“语言与机器——翻译和语言学中的计算机”,证明了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的高水准,将译后编辑作为保证输出有用性的唯一途径。

6. 1968年,机器翻译和计算机委员协会(AMTCL)将其名称中的“MT”删除,称为“ACL”。



1967-1999

延缓阶段

(Latency)

1. 1968年,Systran成立,客户包括外国技术部(FTD)、通用汽车、卡特彼勒、欧盟委员会等。

2. 20世纪80年代,泛美卫生组织 (Pan-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成功开发了一套英语-西班牙语系统。

3. 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替代了打字机,输入数据不再是一项单独技能。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译后编辑可以在显示器上完成,原文和译文并排显示,因此译后编辑者需要掌握新技能。

5. 20世纪90年代初,PCMT,或者说基于个人计算机的一种机器翻译产品出现。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会议和期刊开始关注机器翻译;“翻译记忆库”诞生。

7. 20世纪90年代末,“免费在线机器翻译”( Free Online Machine Translation) 诞生。

8. 20世纪末,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本世纪中叶先驱者们的梦想。


Part.3

译后编辑研究简史


译后编辑研究可以从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发展的前两个主要阶段来界定。在起始阶段(Inception),主要是实证性的,由等待技术成熟的理论家进行;在延缓阶段(Latency),调查基本上是实践导向的,由大型机构进行。

实证/学术研究

1. Yngve认为“如果译后编辑者是某一特定知识领域的专家,他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2. Miller和Beeve-Center,引入了三种评估方法。

3. Pfafflin,继续Miller和Beeve-Center的路线,但是使用的是多项选择的形式。

4. Carrol的目标是“开发一种相对简单但是准确有效的技术来衡量翻译质量”,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具备专业知识而不懂俄语,另一组精通俄语而无专业知识,第一组将文本与发布的译文进行比较,第二组将文本与俄语原文进行比较,实验结论表明单语言者比双语言者能更快更好地区分质量。

5. Orr和Small,实验用多选问题的形式,测试者是不同领域的学生。通过将人工译文与MT原始文本以及MT译后编辑文本进行对比,综合来看人工译文均优于以后编辑文本,而MT+译后编辑则优于MT文本。虽然人工译文和译后编辑文本差别不大,但译后编辑过程要求高,成本也高。

6. ALPAC报告附录14中的研究中,23名参与者翻译一个文本,对另一个MT输出文本进行译后编辑,并完成一份问卷。总体发现,人工译文和译后编辑的速度相同,但对于翻译速度较快的译者而言,译后编辑妨碍了他们的速度。

7. Van Slype,1979年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报告,结果显示,大约88%的终端用户认为原始机器翻译是可以接受的(“在特定条件下”)。


实践者的研究

1. Ruffino指出,依赖于受控英语的使用和对工具的需要,促使译后编辑人员直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工作。

2. Sereda指出,如果能够避免“在纯粹的风格变化上浪费过多时间”,译后编辑者的日均输出可能会比正常翻译高出3-4倍。

3. Green建议使用重复文本进行译后编辑,先对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批量编辑,这样最常见的错误就可以提前修正,将译员的烦恼系数降到最低。

4. Wagner指出大多数法语翻译人员会忽略机器翻译提供的输出。

5. Laurian根据实际优先级对编辑进行了重新分类,有助于快速决定某个文本是否适合采用译后编辑。

6. Vasconcellos认为译者对MT的态度是影响机器翻译最关键的因素,同时,译后编辑中涉及学习曲线。


Part.4

重回主题


通过简短回顾,我们发现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的先驱们对人类和机器预期实现的共同目标有着非常现代化的愿景。令人意外的是,前5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在关注关键问题,比如何时进行译后编辑、文本的可译性、以及是否适合进行机器处理;如何进行译后编辑、根据翻译目的决定译文质量达到出版级别还是大体上理解就可以;谁适合做译后编辑,职业译员还是双语(单语)行业专家。


机器翻译的发展不再涉及大型计算机,而是依赖于强大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翻译人员不再依赖听写和打字机,而是依赖支持机器翻译的翻译记忆软件。随着机器翻译的快速发展,每个译者都应考虑是否选择使用译后编辑,这有待通过研究来得出结论。


Part.5

讨论


译后编辑是人类修改机器生成的翻译,以达到可接受的最终产出的过程。虽然这个定义表面上很简单,但是可行的机器翻译输出是什么?可接受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复杂的,并和当时社会的人力和技术支持有关。许多这样的问题都是由先驱者提出并回答的,他们建立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当时的技术条件非常有限,但是现在,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多语言网络未来依赖于机器翻译。本文展示的是机器翻译发展的前几十年(1950-1999)学者及专业人士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译后编辑的,我们今天的译后编辑发展也是建立在当时的基础之上的。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 END -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专题组致力于普及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相关知识,追踪国内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教学与研究动态

推文编辑:宋若溪  李鸣晨  王晨谕

指导/审核:王雪红

项目统筹:王晨谕

资讯推荐


《翻译技术100问》读书分享会CUT4:翻译技术学习——道法术器势

▶ MTPE专题推文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Lynne Bowker机器翻译素养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ChatGPT时代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文献推介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国际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认知研究路线图(2011—2021)》文献推介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译后编辑的能力结构与课程设置——基于国外译后编辑课程的前沿分析》文献推介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书籍推介2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书籍推介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9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文献推介 (上)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8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7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6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5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人工智能辅助译后编辑新方向——基于ChatGPT的翻译实例研究》文献分享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4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3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机器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本质》文献分享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2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 A short guide to post-editing 书籍推介 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