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看看郝蕾的朋友圈:看她怎么羞辱炸裂式演技
作者:树神
昨天在微博上刷到橘子电影对郝蕾的采访,这条视频虽然热度不高,即使是观点鲜明的长截图微博转发也没有过万,但就是那么有力,掷地有声似的。像是《末代皇帝》的导演贝托鲁奇去世时陈冲缅怀他的那段话,缱绻哀伤,满富真情,跟之后明星站队蒋劲夫时毫无逻辑和底线的发言一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陈冲缅怀贝托鲁奇导演的微博
视频里,郝蕾穿着简单的白T,语气从容自如,但谈起表演来字字珠玑,想必让不少人额头冒汗。她有点像一个美丽而严厉的中学老师,万事以学业(演艺)为先,身上有一种挺拔庄严的魅力,让学生们又爱又怕。
炸裂式演技是一个骗局
郝蕾首先批判的是当下十分推崇,经常受到赞誉的“炸裂式演技”。随着流量明星逐渐占领市场,粉丝和宣发都需要明星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来安身立命,但出于时间、经历、感受力等等条件的限制,他们大多数只能选择一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带有强烈表演痕迹的“表演”。
|王俊凯跟欧阳娜娜在《演员的诞生》中走的就是爆发式路线,《演员的诞生》节目本身也受到了郝蕾的批评
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几乎可以用号啕来形容的哭泣和喊叫,被看成将情绪集中于一点的投入性爆发。平地起波澜都不会?没关系,失聪、失明甚至失了智(通常是阶段性的)任君挑选,配上几个似是而非的跌跌撞撞和委屈巴巴就能自圆其说。生活中毕竟看不到这样过山车般的情绪波动,不明就里的观众被宣传方“你知道ta有多努力吗”的文案一糊弄,也觉得新鲜,禁不住跟着拍起手来。
肤浅化、噱头化对艺术审美的破坏如大风过境,寸草不生。能飙高音等于唱功好,一个小时长镜头等于导演功力深,画画要画得像,写作要金句频出,书法反正都是草书看不懂,那就给您表演个注射器喷墨吧。
郝蕾只是非常平淡地点破了这个骗局:
“炸裂式演技非常可笑”
“所有的所谓的大的爆发力,都是你一个戏剧学院大二的时候应该做到的。”
“斯特里普是一个技术派演员……技术不达标,那只能最高偶像是斯特里普”
|来自微博@不当粉头别搞我了
最重要的,“你永远在演一个人,而不是所谓的戏”,炸裂式演技的噱头,恰恰是将剧本,人物,场景都拿来作为流量明星作秀的垫脚石,明明都8102年了,表演这门生意还是没能进入艺术的殿堂,鲜肉小花走的依然还是百年前捧角的那条路子,用白先勇在《游园惊梦》里的话说,是“一出台,也不管清唱的规矩,就脸朝了那些捧角的,一双眼睛钩子一般,直伸到台下去。”
巧合的是,跟炸裂式演技同样被用烂的教科书式演技似乎最初就是源自郝蕾,只不过她的原话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进入到表演教科书里”,这两种说法看似类似,其实天差地别,她自己也曾经在采访中做过解释。
“因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表演教科书,或者是任何一个好的演员伟大演员他也不可能成为一本表演教科书,因为我们的表演体系只有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你自己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单独的体系的,你只可能是在这两种体系当中然后出现你自己的个人的总结和风格,对吧。”
北电著名教授林洪桐在表演学专著《表演生命学》中提出,艺术是讲层次的,有格调的区别。从歌唱到影视表演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最低级的,是表现自己的虚荣心和肉体、外貌;
第二个层次,是表现技术、表现技巧;
第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表现艺术,表现人的生命、心理和灵魂。
这段话与郝蕾参与娄烨《颐和园》选角的过程相当贴切,郝蕾当时拒绝了《颐和园》的邀约,理由是害怕男朋友看到里面裸露的场景而变心,可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娄烨坚定了要让她演主角的想法,他在一部纪录片中说:“为什么选择郝蕾,因为她是四百多演员里惟一拒绝这个角色的,并且她拒绝的理由是会失去爱情。这是余虹能说出来的话,所以我一定要让她演。”
学霸就一定能演好戏吗?
炸裂式演技之外,还有一种靠学历论座次的评价风气有相当大的拥趸。靳东、马思纯等明星贩卖文艺人设翻车后,常有人拿欧美高学历演员和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来做反例,高智商,肯钻研,这样的特质当然有助于演员更好地诠释角色,可这种论调在一边倒的“踩一捧一”下常常昭示着一种粗暴的慕强心态,出身牛津剑桥,就一定能演/拍出好戏吗?
|对演员吹嘘的点还包括情商高,人品好,会说话等等
在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走红的男性罗伯特·泰勒出演过《茶花女》和《魂断蓝桥》这样的优秀作品,跟他演对手戏的是嘉宝和费雯·丽,可他就是一个学业成绩平平的人,高中时天赋主要在田径和音乐上,大学先学的是音乐,后来转到医学,最后才决定从事表演,在戏剧学校被米高梅公司相中,签订了长达十七年的合约。二战时他还不顾粉丝和经纪人的反对坚持去参军,身上没有一点学霸的样子。米高梅本来打算把他按花瓶培养,可他就是有心气,出演的角色脆弱而寂寥,有极高的感染力。
|罗伯特·泰勒
马龙·白兰度的母亲是酒鬼,父亲憎恨他,经常贬低侮辱他。他高中留过级,后来被送到沙塔克军事学院,也辍学了,最后在纽约的一家戏剧职业学院毕业。
白兰度从小就善于模仿,可以学习玩伴们的动作神态,并且符合他们特点地表现出来。他最早的表演是为了让他的母亲别专心酗酒而模仿家庭农场里的牛和马。
|马龙·白兰度,《欲望号街车》
白兰度把“方法派”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表演老师斯黛拉·艾德勒曾经说过,有一次在教学中,她让同学们去模仿鸡,假设炸弹即将落在他们身上。大部分同学都疯狂地跑来跑去,但白兰度冷静地坐着,假装在下一个蛋。当艾德勒问他为什么选择这样做时,他说:“我是一只鸡,我对炸弹有什么了解?”
|马龙·白兰度,《教父2》
读书多跟有文化并不能直接转换成演技,一个人一生的体悟错综复杂,不一定要通过书本。将文学作品“翻译”成有灵气的表演也要求更高的天才和缘分,没办法靠博古通今的人设走捷径。可以用不读书评价演员的急躁和不敬业,但历史证明高学历无法成为好演技的保证,更不该作为表演世界的入场券。
郝蕾在几年前的采访中说,希望若干年后大家能用“一个值得尊重的女艺术家”来评价自己,在最近的采访里,她连这个也不在意了。
“作为艺术家来讲人格的遗产是作品,至于其他人应该怎么说,跟我的感知是没有关系的。”
该内容为腾讯独家合作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日刻观】系列 天一案背后的耽美文化 | 你们对张爱玲有什么误解 |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我国诞生,却成为希特勒式的人体实验 | 高铁父亲猥亵女儿|中国家长为什么喜欢用摸孩子私处表达“爱”? | 章小蕙的身份及文化魅力,要逼死一批时尚博主了吗? | 生娃英雄煮肘:直男癌面具下,藏着一个瑟缩的皇帝梦 | 张雨绮的快意恩仇,不代表女性力量
▼
ID:reknow24
日 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