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作者:昱微《都挺好》剧集已过2/3,热议点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对明玉的伤害,彻底过度到了以苏大强为首的三位苏家男性身上。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在国产电视剧中要么处于模糊状态、要么担起一家之主的父亲,却成了整部剧中最坏的一个。网友高度一致地认为剧中的一切矛盾都源于这位父亲,他坏得最透彻。尽管苏母是造成剧中男性性格缺陷的关键,但好歹有能力维稳家庭,而苏大强却造成了大家庭和小家庭的重重崩坏。他以父之名轮流向三个子女宣泄自己毫无休止的欲望,推卸一切责任,成功造成身边人反目,且毫无自省能力。以他为中心,也将苏家两位儿子对父亲性格弱点的复制展现出来。而像该剧一样不止刻画一位男性角色,而将整个家庭男性角色的缺陷都展现出来也从未有过。作者大马士革野菜分析了自《渴望》以来国产影视剧中的父亲形象,认为强势母亲与附属父亲的结合是一个趋势,比如《双面胶》、《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权的消退,而仅仅是为了讨好女性受众所作的戏剧逻辑的转变。因而在这些剧中,软弱无能的父亲游离在外围,他们沉默、形象模糊、几近消失。于是观众记住的,也大多是作态十足的母亲典型。但《都挺好》直接从强势母亲的去世讲起。被长期压制的父亲夺回了权力,却原形毕露,指向更大的崩溃。悲剧源头不是苏母,而是父权下的家庭《都挺好》展现的家庭形态是我国典型存在却容易被掩盖的,苏大强等男性的缺陷看似是苏母所致,却是典型父权社会对男性的反噬。社会规则向钱权化发展以来,传统男性的地位变得不稳定,无能的男性有了更多被指认的理由。而苏大强出生的时代又是被社会牺牲的“无能者们”频出的时代。他们生于50、60年代,在饥荒中度过童年,在文革中度过少年,靠集体工作生存、“凑活”着进入婚姻,教育和社会能力缺失,也没机会为自己活,当然,更没有自我意识和尊重他人自我的意识。于是一旦生活变动,男性的无能很容易暴露出来,并成为妻子喋喋不休的理由。之所以喋喋不休,正因为父权社会中女性的一切都围绕男性展开,人们在评价一个女性时,评价的也大多是其丈夫的价值。而建国后女性虽然拥有了更多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但仍然逃不开父权观念的控制,反增加了婚姻对象无能造成的痛苦。如剧集和网友的补充,苏母在母亲的强制下因城市户口和苏大强结婚,为了弟弟的户口又在母亲的设计下和领导好了,准备和老相好离开时又发现怀了明玉。苏母和苏父因怀明玉被降职,家庭条件也因此骤降。她被迫借助男性实现个人价值,却失败了,只好一边埋怨,一边利用丈夫的弱点在家中施展权力,同时把实现价值的希望寄托在剩下的男性——儿子身上。此外,人生失败的母亲还会通过控制儿子弥补安全感的缺失、通过依恋儿子弥补爱的缺失。但可悲的地方在于,当她们一边向儿子传达“不要像你父亲一样”的愿望时,又不可避免地将儿子引向和丈夫一样的人。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典型家庭:强势的母亲、无能的父亲、被控制而继续无能的儿子、被忽视而没有安全感的女儿。而像父亲一样软弱无能的儿子,又倾向于寻找像母亲一样拥有控制能力的女性做妻子。于是我们看到,剧中的两位嫂子虽说有完美化的塑造倾向,但都属于有分析能力和控制力的类型。然而一旦大的矛盾爆发,儿子们的软弱就会爆发,而且表现出毫无自我控制力、行为混乱的特点。比如苏明哲失业时,好面子的他想对来美国的明玉隐瞒,却在饭桌上被戳穿。明玉仅仅说了两句“你有苦衷可以说出来”,明哲就立即爆发,先是传达“你是来看我笑话”的愤怒,然后抱着小咪直接离场。苏明成就更不用说了,他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可以随时随地的崩溃。因而两位儿子在父亲的激化下继续酿造家庭悲剧,开启恶性循环,并很有可能成为苏大强的翻版。苏大强们仍然难以被推翻而苏大强这位父亲虽然在妻子离开后暴露了生活能力弱、自私窝囊的弱点,又是极其聪明的。他看得到子女的弱点,懂得利用别人的弱点满足自己的欲望,施展隐性暴力。|博主@马里奥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