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冬VS田野|消费社会里,不世出的大师们为何如此不合时宜
作者:树神
销声匿迹了很久的徐晓冬再次以“打假”先锋的面目出现在大众面前。根据微博博主王志安的爆料,1月12号晚上,徐晓冬跟一名叫做田野的“里合腿”大师在廊坊进行了一场正规的武术比赛,和曾经与徐晓冬对垒过的雷雷、丁浩等人一样,田野的攻击几乎没有给徐造成什么威胁,对于徐干脆直接的出拳,他更是无法招架,比赛结果没有什么悬念。
徐晓冬的第一次“打假”风潮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今天这场比赛,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比武、看武与主办的人都不纯粹了许多。消费主义的入侵更加深入骨髓,人们召集,策划这场比赛,并不是要继续揪出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害群之马,而是看重噱头背后切切实实的流量与金钱。
这场比赛的主办方是一家名叫“终极勇士”的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比赛的播出版权被“格斗世界”买下,王志安的文章提到几处很能彰显其意图的细节:
1. 终极勇士的世界格斗精英赛1月12日晚上一共有11场比赛,前面十场出场的 都是职业拳手(每场均为中国拳手对战外国拳手的组合),徐晓东和田野的比 赛虽然是业余级别,却放在压轴的最后。
2. 比赛时,主办方要求田野穿上一身非常夸张的毛绒大衣
3. 田野在比赛前得到了“刘强东”的支持,还被许诺输赢都有巨额奖金。除刘强东之外,成龙,马云都加了他的微信并且支持他。
曾经在被众多正派宗师群起而攻之时委屈不已的徐晓冬说过,自己是传统武术的爱好者,所作所为不是碰瓷,而是要刮骨疗毒、正本清源,只有这样中华武术才有重新崛起的可能,言下大有一个殉道者的觉悟。单从这场比赛来看,他似乎已经转变了态度,决定做一颗顺滑服帖的资本主义螺丝钉。唯一没有怎么改变的,反倒是徐一直以来的对手,那些以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自居、却在现代搏击术面前显得一叶障目的大师们。
|比赛前一天,田野在微博发的宣传照
处境尴尬的大师们
田野又名田庆斌,今年54岁,出生在东北雪乡,目前居住在青岛。田野在微博中多次表示把与徐晓冬的对战看作打响弘扬中华武学的第一炮,但即使从他自己写的履历来看,他也称不上是什么有来路的高手。他的绝技“里合腿”是自己自创,并不像其他名头响亮的传统武功一样大多已经传承了十几代。他的两项主要成就,一项是曾经在俄罗斯大败俄方四个对手,一项是受过中国国家拳击队原主教练王国钧的指导。此外并没有参加过职业拳赛。
|田野本人的微博发言
这也是网友觉得赛事主办方如此恶意不厚道的原因,跟雷雷(“雷公太极”宗师,启蒙老师是杨氏第四代传人)和丁浩(咏春拳手)等人相比,田野再狂也不过是一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武术爱好者,比赛方用了各种手段把他忽悠上场,大肆消费他,让观众用看待小丑的眼光围观这场有卫道性质的悲壮比赛。
|号称刘强东的人开赛前对田野做出的奖金承诺
田野至今还未在微博做出对于比赛的任何回应,但雷雷的微博有关太极拳的内容照旧更新,丁浩在失败后更是说换一个平台或地方再次比赛的话,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打败徐晓冬。
|雷雷在败于徐晓冬之后说“太极拳只适合健身”
追溯徐晓冬第一次声势浩大的“打假”,直播平台和各大论坛吵得不可开交,自媒体热切地生产出一篇篇十万加,就不难发现消费主义在事情开端时就已经早早掌握了约架性质的决定权,而正是在这样一个被消费主导的社会里,不出世的武学大师们才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消费社会的弃儿
鲍德里亚说,消费社会的逻辑是人们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而不是那种把财富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占为己有的逻辑。要成为消费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它被消费,但被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性。
清朝末年中国经历全面的民族危机时,各界精英提倡“尚武”的民族精神,希望以此振奋中华,可思想和体制的全面落后又岂是区区强生健体能力挽狂澜的,武术被捆绑上政治含义,对其包含民族主义思想的消费依然延续到今天。
|以“踢开东亚病夫的招牌”为卖点的系列电影《叶问》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火的电影《少林寺》其实正是我国将武术当成符号来消费的开端,其热播的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欲求。还没更得上钱包膨胀速度的商品文化让武术成了一种炫目的消费品,本质上和手表及收音机并无区别。
90年代武侠文化大热后,现实生活中的武术家并没有跟上消费社会的节奏,精神上,现代人生活的“武”方面被宣传手段更为科学的健身占据,虽然人们投身其中为的也不是强身健体,而是新时代“身材管理”口号下自律型的中产阶级幻觉。物质上,失去了那些除暴安良的侠义空想后,最强健的武师也只能靠保安性质的体力活谋生,他们经历着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贫困,被规训成一个失败的消费者,就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虚构的情节一样,武术梦只能靠足球实现,身怀武艺,却毫无用处,依旧是不折不扣的社会底层。
收徒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了武术家想要体面地活着的唯二手段,有时是二者兼顾,但带有“执师如父”、“传内不传外”等明显农耕文化特征的教授理念,使得武术传播范围受到极大限制,仅有的真功夫也在师徒间的层层猜忌下流失严重,武术研究趋向形而上学。明明是功夫却不能打,武术家失去了消费文化下对战比赛这个唯一的出路。
本文并无意讨论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实战意义,但我想如果有一个传人不把弘扬传统武学视为自己的唯一使命,说不定他练的就是真功夫。
参考资料:
《当代民间武术家生存状态研究》,侯胜川
《当前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消费社会的逻辑视角》,侯胜川
该内容为腾讯独家合作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日刻观】系列 谷大白话的不安 | 伊能静的脆弱公主梦 | 郝蕾羞辱炸裂式演技 | 天一案背后的耽美文化 | 你们对张爱玲有什么误解 |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我国诞生,却成为希特勒式的人体实验
▼
ID:reknow24
日 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