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明|詩人須機敏

向明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新大陸詩刊       

出發定型沙字,馮明秋,2015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2年8月第71期


向明(1928年6月4日-),本名董平,臺灣現代詩詩人。任《藍星詩刊》主編、《中華日報》副刊編輯,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等。



詩人須機敏



向明


 要求詩人既機智又敏銳似乎與要求詩人寫詩,既要“一詩千改始心安”,復又“吟罷一個字,撚斷數根鬚”等等期許相違背。前者似乎是要詩人反應快速,出口成章,後者卻又要求慢工才能熬出細活。難道兩者真的是不相容的麼?其實我倒認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由於後者的積累,有多深的功夫,才有多快的反應。後者是前者的後援,惟有費心費力的下苦功,才能讓前者得心應手。就以曹植的〈七步詩〉為例,七步之內就能吟成一首詩打消兄弟相殘的意圖,化險為夷,不能不說曹植實在反應快速機敏。但是曹植本乃公子哥兒,宮庭之內那裡見過“煮豆燃箕”這種只有農家才有的尋常景象?但是僅僅只走七步,便在他詩中出現了。這種從腦內提取出的相應適切意象,如無平日多重吸收,多看,多聽,多閱讀的間接經驗攝取,那裡會令深宮太子的曹植那麼快的唾手可得?可見曹植平常是個肯用心用功的人,隨時在腦內貯存可用的詩材,那怕是“煮豆燃箕”這種尋常物事。

 古代詩人由於多是十年寒窗苦讀出身,腹中積學深厚,人生經驗也豐富,所以大多才思敏捷;加之平時吟詩作對,即席賦詩的機會多,能言善對和出口成章乃平常事,像初唐的王勃,宋朝的晏殊、蘇東坡,明代的解縉都是才高智絕,文妙筆快,對答如流的名嘴型詩人,他們都有很多表現機敏的軼事。號稱六一居士的宋朝詩人歐陽修,平時作文非常謹慎細心,真是一詩千改,必定要達完美境地始肯罷休。但他也是反應快速,沉著不動聲色的詩人。

 歐陽修早年家貧未仕之時,常常背著行囊四處求生計,一日日暮行至一城下,城門已閉,僅留一老者在城上把守。歐陽修拱手請求老者放他進城。老兵盤問他的底細,問他這麼晚進城幹什麼?歐陽修答稱:“我乃讀書人,遠道而來,要進城投宿。”老者一聽是讀書人,便有意考問他的根底,說要出一對聯,如果答得上,便開門讓他進城,對不出便只好明日請早。接著就說:

  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

 歐陽修一聽原來這老人出的是個關聯格的對子,也沒遲疑便答話說:“出對子容易,對對子難呵,請先生先對吧!”老者一聽便大聲說:“我是要你對對的,不是聽你抱怨。”歐陽修笑著說:“學生已經對過了。”老者一想歐陽修的話,恍然大悟,馬上下來打開城門讓歐陽修進城。原來歐陽修的話組成對子便是:

  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古代詩人才思敏捷,可以有隨時被挑戰的機會。現代詩人寫的詩既無格律,也無聲韻,更不作興吟詩作對,即使真有滿腹詩書,便給的口才,靈巧的反應,也秀不出來。這是現代詩人的遺憾。
 



    

▼ 近期回顧


北塔|從窗裡看雪──讀《非馬的詩》

紀弦|論感覺與幅射──讀秀陶詩集《死與美》

江天|關於生態環境詩

劉耀中|他們的詩不會死亡

向明|新詩人的課題

魯鳴|昨天和明天都很近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