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忠成|多元混生的詩叢林

林忠成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新大陸詩刊       

Tiger in a Tropical Storm (Surprised!),Henri Rousseau, 1891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5年8月89期





多元混生的詩叢林



林忠成





 目前,能正常運作的詩論壇大約有300家,我是其中270家的註冊用戶,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分別上這些論壇去溜溜,截取資訊或與老朋友嘮嗑。


 這麼多論壇,可以分成幾種特徵:  


A:喧嚷式。較突出的有揚子鰐、他們、詩選刊、詩江湖等,這些論壇的遊客大部分時間都在詩週邊吵吵嚷嚷,成日裏刀光劍影、殺聲震天,只有少部分內容在指向詩本質,大部分言論都是漫駡、挑釁、對不同審美趣味的人進行人身攻擊,很多已涉嫌誹謗、侵害名譽了。只不過大夥都沒那麼較真,你踹我一腳,我啐你一臉,論戰雙方誰也不純淨罷了。有人樂此不疲,當作生平快事,本無可厚非,各人趣味不同嘛。參與謾駡的,既有中間代的名流,也有70後、80後的小雀們。中間代的一些口語宗師,之所以撂下臉面與小雀們糾纏不休,有時出於維護自己的價值體系,有時為維護自己的詩壇權威地位,摁低別人以鞏固自己。70後、80後的夥計們,出於“進入歷史的焦慮”往往顯得心浮氣短,通過不斷地折騰,吸引他人“眼球”。“眼球經濟”不是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正方興未艾嗎?另一些,可能出於對自身被邊緣化、荒漠化的一種反抗,官刊不發咱的詩,民刊圈子氣又太濃,只剩下互聯網成了這群人安身立命的依託了,假如這最後一塊陣地還不能吸來大家的眼球,那還有救麼?其實我挺理解這幫夥計的焦慮,他們沒有什麼優勢引起關注,即使寫出了好作品,也會被晾好長時間才會被人注意,甚至被埋沒。歷史對成名作者與未名作者的接納速度是不一樣的,這當然對後輩作者很不公平,這個局面是由老牛拉破車的文學體制與落後的審查制度決定的。這些喧嚷的論壇的存在,當然是必要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嘛,“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薩特)。它們提供了一個寬容的詰辯環境,允許各種思想自由交鋒,這本身是一個詩叢林健康生態的體現,不能動則封掉別人的IP。論壇上的遊客都心明如鏡,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沒必要把論壇辦成“清教徒俱樂部”或“平面教堂”,“異質互生”難道不是這個世界的原生態嗎?


B:平和式。它們構成了目前詩論壇的主流,包括此次入選《網路集團軍大展》的中國新詩刊、第三條道路、漢詩評論、新詩代、第三說、審視等,也包括未收入〈大展〉的趕路、東北亞、流放地、新漢詩、平行、詩旅程、詩歌月刊、北回歸線等。它們品性純正、溫文爾雅、和風習習,不搞極端,那邊的遊客沒有誰會隨地吐痰或在大街上脫褲子,幾乎聽不到潑婦駡街。這些論壇是比較純粹的詩交流平臺,是作者們交流寫作經驗,探討詩理論的天堂。各註冊用戶就詩語言風格、結構變異、意象營造、歷史源流、象徵體系等具體寫作過程作各種探討,這對詩在技術上的進步作用是明顯的。


 喧嚷式、平和式這兩類論壇的點擊率高,帖子刷新快,人氣旺,尤其是那些能定期或不定期推出紙刊的那些論壇為甚。往論壇上貼作品,貼得再多都是過眼雲煙,不會留下什麼痕跡。有實力推出紙刊的論壇,吸引人的就是它們可能讓你留下痕跡,讓你的作品進入紙刊,從而幫助許多人釋放了“進入歷史的焦慮”。當然,這個歷史不是整體史,只是局部史。這些論壇推出的紙刊,印刷越來越精美,品質越來越高,影響也越來越大,有的民刊的發行量快接近官刊了。其中比較優秀的是:《伯樂》、《第三條道路》、《中國新詩刊》、《新漢詩》、《趕路》、《新詩代》《野外》、《中西詩歌》、《新城市詩刊》、《垃圾運動》、《北方向》等,其中論壇已經停止運行而紙刊仍在出版的《撒嬌》讓人懷念不已。


C:落寞式。論壇本身就是荒野上的植物群落,自生自滅。許多論壇的斑竹由於工作繁忙或生活緊張,抽不出時間來照看自家的園子。有的是斑竹自己缺乏號召力,無法形成磁場效應。遊客來了,沒人搭理,時間一長,這些罎子自然雜草叢生,一派蕭條,門前冷落車馬稀呀。這樣的論壇大約有50-80家左右,如中間、好色、詩文化、鋒刃、進行、文學島等。


 



 以上三類論壇是國內的,在國外,詩論壇不多,只有一行、新大陸,剛誕生的北美風、常青藤。一行與新大陸都以紙刊作為強有力的支柱。一行的紙刊出版近幾年陷入了困境,出版時間遙遙無期,有時兩三年才出一冊。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據一行論壇的主持藍皮先生說,主要是經費。可能還有精力投入的原因,嚴力老同志滿世界跑,管理論壇、編輯出版的日常事務全落在藍皮一人肩上,不累都不行呀。如此下去,一行作為民刊中的國刊,必將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是否最後只出現在人們的回憶錄中,讓時間去驗證吧。


 創辦於洛杉磯的《新大陸》,其實一直都處於被忽略的不公正地位。它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是目前海外華文詩刊中惟一定期出版(雙月刊)的刊物,堅持了十幾年,不論是狂風暴雨還是驚濤駭浪,都未能終止它的出版,16開彩色封面。所有編輯事務、經費籌畫,都由主編陳銘華先生負責,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與不索回報的奉獻精神,是做不到的。《新大陸》對中國詩的貢獻,其實不遜於國內哪家官方詩刊,更不遜於哪家民刊。不論是當年叱吒風雲的朦朧詩大將北島、芒克、舒婷、多多,還是鷹睨長空的第三代詩人于堅、韓東、周倫佑、楊藜、西川、王家新、歐陽江河、楊煉、翟永明,以及目前活躍在國內詩壇的中間代、70後、80後作者,大部分都在上面發過作品。但是,評論家們提到海外民刊對中國詩的貢獻時,總是對《新大陸》避而不談。其實,它已漸漸形成廣場中的一塊偉岸豐碑,你無法繞過去,假如你寫的詩史要讓人信服的話。


 當年如雷貫耳的《今天》至今還在海外以季刊形式出版。我曾在陳仲義先生家讀過幾本1996-2000出版的《今天》。令人相當費解的是,主編北島主要是以詩聞名詩壇,其到目前為止的文學成就也主要在詩,為什麼要花大量版面發小說、無關痛癢的散文、雜文、不著邊際的文學評論?詩版面只佔了可憐的十分之一左右。它沒有建立自己的網站,許多人根本找不著它,難怪徐江說它“日趨狹隘的編選趣味使它成為一種只流行於少數先鋒詩人圈子的老頭兒刊物。”今天的《今天》已成了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老年俱樂部會刊”,少數詩貴族聊以自慰的一份《老年生活》。當今活躍詩壇的作者,可能有許多根本不知道它的現在的存在。可以說,自它移到國外後,就成了70年代末期的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回音,消失在大部分詩人的視線以外,談不上什麼影響不影響了。我曾問過陳仲義先生,“北島的敏感政治身份會不會妨礙《今天》進入中國海關?”陳老先生相當果決:“《今天》在國內暢通無阻。”


 此外,一個奇怪的現象是,與大陸轟轟烈烈的詩網路運動相比,臺灣卻冷冷清清,至少在國內300家論壇的連接上,我沒有發現一家是來自臺灣的。另外,臺灣的重要詩刊《創世紀》、《現代詩》、《海鷗詩刊》、《乾坤詩刊》等別說建立詩網站,連個電子郵箱也沒有,這是愚鈍如我輩者相當納悶的地方。 






 近期回顧


向明|煽情詩的現代情趣
譚五昌|論蔡克霖〈大雁塔〉
梁光焰|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點生長——非馬開創的獨特的新詩之路
向明|艾略特的貓兒們
任知|給極少數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