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陳葆珍|賞析〈情侶堤〉──讀遠方詩集《上世紀最後de 對白》

陳葆珍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右上角选“全文翻译“可阅读简体或英文       

The Lovers, Idyll on a Bridge, Émile Friant ,1888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6年12月97期



陳葆珍,女,1936年出生,廣東臺山縣廣海鎮奇石村人。美籍華文作家。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永久會員、副監事長。紐約詩詞學會、詩畫琴棋會會員。




賞析〈情侶堤〉

──讀遠方詩集《上世紀最後de 對白》



陳葆珍


這道長堤

橫貫我的青少年

即使學富五車

我卻認不得那兩個字

老師沒教

時代的辭典裏也沒有

這個美名

本身就是時代變遷的見證

雖然堤上芳草萋萋

並沒有一棵屬於我


──〈情侶堤〉原詩  一種熾熱的情感被歲月流水蕩滌得所剩無多。誰不愛過恨過笑過哭過……銀鬢面對情侶堤,一片淡然無奈。
 詩中“青少年”“時代變遷”,巧妙點出感情寄托的時間跨度。飽含著説不清道不完的情海波瀾。用誇張修辭“即使學富五車,我卻認不得那兩個字”還不夠,又潑以濃墨:“老師沒教,時代的辭典裏也沒有”,以推卸無法解析“情侶”辭義之責任。如此乖巧,正道出世態之炎涼。仔細玩味,又與詩人共鳴。不禁對此辭亦惘然。篇末一語,撼人心弦。掩卷反思,莫不淒然。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元好問〈摸魚兒〉首句之問號,不知是否出自原著?但願有此問號。誰都知曉,此名句之緣起:元好問“乙丑歲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纍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
 幾回寒暑之老翅,“隻影向誰去”?於“鶯兒燕子俱黃土”之時,當年殉情之雁魂,可曾在情侶堤上飛過?可曾質問:為何在“直教生死相許”之後加個問號?
 遠方此詩,符合劉勰所言:“情者文之經”。非因詩題有“情”字才如是說。全詩被一條大堤橫住了。詩人的心也被它梗住了。何堤?情侶堤也!
 何謂“情”?人“由於外界刺激而引起喜怒哀樂的心理反應”也。“曾經滄海難爲水”,步上情侶堤,自有一番觸動。於是便“為情造文”。
 《文心雕龍◎情采篇》提出的“為情造文”“述志為本”。在遠方詩中合二而一。“情”在上面已談及。那何謂“述志為本”?志者,“心之所之也”。相當於我們所說的“思想”。如果說“情”重於感性那“志”則重於理性。劉勰在《文心雕龍◎附會篇》提出的“必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強調“情志”綜合的概念,以構成文學内容的思想感情。此說與黑格爾的“充塞滲透全部心情的那種基本的理性内容”的提法相通。
 滲透遠方〈情侶堤〉所流露的感情之“基本的理性内容”何在?詩人沒明言。其實凡人對此亦難解。問題關鍵在於何謂“情侶”?這是全詩最理性的問題。對此之解,存於無解之中。正是此無解才最有理性的。詩人已點出破譯之法:“這個美名,本身就是時代變遷的見證”。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對這個“情”各自闡述,以“情”為“侶”之定語,各有千秋。其最理性的尺度,存於各人心中。
 予曾亦師亦徒,未得師傳更未口授“情侶”辭義。還得重溫元好問之“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屆時,或許會理解詩人遠方這種滲透了思想成分的這種感情的深意。 2006.10.3寄自紐約




    


 近期回顧


秦松|詩人與詩及其他
越南華文現代詩先驅──馬禾里詩專輯
程一身|瓦蘭詩中的肉體與靈魂
劉火|詩.譯詩.翻譯──Dickinson(狄金森)詩藝術技巧散談
黑馬|詩,是一場豔遇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