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虔謙|風的粼光——讀達文詩〈在塵埃的籬笆間〉

虔謙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右上角选“全文翻译“可阅读简体或英文       

 Sunset On The Seine At Lavacourt,Claude Monet,1880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11年10月126期




風的粼光

——讀達文詩〈在塵埃的籬笆間〉

兼敘新詩對古詩的超越之一 



虔謙



‍  在塵埃的籬笆間

  黃昏靜靜地躺著

  漂洗炊煙


  幾聲歸巢的鳥鳴

  進入森林的陵墓裏

  使山變成剪影


  月亮

  撐起水的殿堂

  把淚光晾在天空


  與朦朧的河面悄聲細語

  風

  踏著自己鱗光閃閃的影子遠去


〈在塵埃的籬笆間〉,這個題目給我的是一個塵世的意境。籬笆肯定是塵世的;還有,那籬笆,是在塵埃的包裹裏。


 “黃昏靜靜地躺著,漂洗炊煙”這裏,黃昏不僅僅是靜態的,黃昏還是動態的。不僅如此,詩人更往深處推演了一步:那就是比喻和描寫的水乳交融。黃昏,彷彿在以它特有的顏色,漂洗著炊煙。可以想像,黃昏下的炊煙,不再是白色的,而是金色,或桔紅色,或紫紅色的。


 假如你再細細玩味一下,這裏這個黃昏,依稀還有一點點擬人性。


 “幾聲歸巢的鳥鳴,進入森林的陵墓裏,使山變成剪影”這段我只想說一句,鳥歸山空成剪影的意象,在我讀過的中國古今詩詞裏我還是第一次讀到。它從形象和聲象兩方面,把黃昏後的山的一個特點非常生動地刻畫描寫了出來。


 “月亮,撐起水的殿堂,把淚光晾在天空”月光如水,月光如淚光。淚,是水的殿堂;這殿堂,是月亮撐起。這裏,詩人再度顯示了他精湛的描寫技巧:月亮不僅是動態的,不僅具有擬人性,而且比喻和描寫水乳交融,天衣無縫。


 “與朦朧的河面悄聲細語,風,踏著自己鱗光閃閃的影子遠去”從描寫的角度上說,這三句是本詩的登峰造極。為什麼這麼說?你看,風不僅是動態的,不僅是擬人的,不僅比喻和描寫水乳交融,而且,風,是在和其他物體的流水般自然的聯繫之中的;風,與河面渾然關聯,和諧一體。我把這樣一種聯繫的描寫技巧或方法稱作聯態。


 基於以上的鑒賞,相比之下,我認為中國古代詩不乏國畫般的靜態描寫和大意象烘托,不乏比喻甚至擬人,但是較少有動態的描寫角度,更少有聯態的角度。像這首詩這樣水乳交融般地把比喻、描寫、擬人、動態及聯態等幾種技巧融匯貫通,整合運用,我更是沒有讀過。這樣的描寫,使得詩意象層次化,多維化。一首詩,不再是朗朗上口那麼簡單。你要讀,要細細讀,細細品嘗和玩味想像。


 關於動態和聯態再舉一個例子:


 思念一片片倒下 ,倒下成山

 倒下成水,倒在你遠去的懷裏成溫柔

(摘自石子雲:

  一千座雪白的祝福,移上天空)


思念是動態的,通過它一片片倒下成山,我們讀出這思念的巨大。通過它倒下成水,我們讀出這思念的悠長。思念又是聯態的,它和愛人的遠去聯為一體:它倒在了愛人遠去的懷裏。這最後的聯態描寫,使我們讀出這思念的溫柔。


 莫要厚古薄今。全維性──就是把比喻、描寫、擬人、動態及聯態等幾種技巧有機地整合運用──是當代華語新詩超越中國古詩的地方之一;而動態和聯態的觀察、思維和描寫角度及技巧,在全維性裏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達文這一首詩,它豐富的意象全維和多層次性,它各種技法的水乳交融,集中表現了當代詩人詩技法的精進。從內容上說,詩人能夠在塵世裏觀察、體驗、捕捉到如此細微寧靜的意境,實在是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活生生的和美妙的體現。


2011年4月


 


 近期回顧孫冬、馮冬|殘酷詩序言
向明|語言的結晶──論小詩兼讀張國治
向明|陪周公看“未來”──未來主義笑談
張索時| 詩的使命 ──再評北島答記者問
陳葆珍| 一首讓我不敢再讀的詩
向明|《詩之島》上〈鹿回頭〉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