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晟(山东):在脱贫攻坚中创新“党建+”乡村综合治理模式|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编写按:自2018年6月启动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活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伙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展现爱乡人物风采,“爱故乡行动”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人物故事,敬请关注。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一起爱故乡!
人物简介:
孙晟,1981年生于莘县,山东省委编办综合处副处长,鄄城县彭楼镇刘大楼村第一书记。
事迹概述:
孙晟2017年2月,被选派到菏泽市鄄城县彭楼镇刘大楼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帮扶工作。驻村以来,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引领”(以党建为中心,强化市场引领、法治引领、文化引领)的总体帮扶思路,分别制定了“两补一提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补齐民生保障短板,提升党建水平),“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张规划蓝图”的帮扶规划协调各类资金四千余万元投入到村庄建设中,村庄环境大大改观,初步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经过一年的努力,帮包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都有了巨大提升。
取得的经验:
乡村振兴的灵魂在党建,关键在文化,必须通过“塑形”与“塑魂”相结合,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让文化自信充满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拔穷根,治穷病,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面临的困难:
1、村里缺少致富带头人,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很多人安于现状;
2、村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存在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现象;
3、各种客观条件制约,扶贫项目落地难。
在黄河之滨、雷泽水畔,广袤的鲁西平原、革命老区上,坐落着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老村——刘大楼行政村。村北侧有刘林,为明代弘治年间监察御史刘忠及其家族墓葬,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贯穿菏泽市与鄄城县的259省道、横穿鄄城县南侧的经济大道交叉穿村而过,村距离德上高速仅10分钟车程,距离京九铁路仅4公里。村南侧为“一区一园一市”,即舜王新型农村社区、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园、国家级中药材市场。这样一个村,历史文化不可谓不悠久,交通区位优势不可谓不明显,产业优势不可谓不显著,但是,这个村竟是一个“三无两乱两差一低”的落后村,“三无”即无支部书记、无办公场所、无集体收入,“两乱”即村庄建设乱、治安环境乱,“两差”即干部素质差、社会风气差,“一低”即脱贫攻坚的士气和信心低。在上一届村两委换届过程中,甚至发生了几起砸墓碑,烧祖坟,挖棺材的恶性事件。村里偷盗、抢劫、杀人现象时有发生,刑满释放人员多达10余人,其中2名还混入了党组织。
2017年2月,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进驻刘大楼行政村,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面对村里的现状,第一书记工作组陷入沉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村庄的贫困落后?想来想去原因只有一条,党的领导极度弱化。所以,驻村工作一开始便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引领”的帮包思路,即始终以党建为中心,强化市场引领、法治引领、文化引领,重新让这座千年古村焕发出发展的活力。
村扶贫车间生产加工耳机
从零规范,党组织焕发新活力
驻村工作前,刘大楼行政村的党支部软弱涣散,多年没有吸收过新成员,支部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且裙带关系严重,已经无法正常运转。针对这个现状,第一书记工作组重新规范起党的组织生活,强化“三会一课”,规范“四议两公开”制度,以“党员活动日”为载体,按期召开支部会、村委会、全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一开始,活动组织很不顺利,不仅响应者寥寥,会场秩序也较为混乱,酒后参会、会场抽烟、嗑瓜子……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且参会人员经常互相打断发言,议题讨论无法顺利进行。第一书记工作组着手规范会议制度,与参会人员约法三章:会前不喝酒、会中不抽烟、会中不接听电话。同时,严格执行党的民主决策程序,村里的大事、要事都先通过支部会讨论,再逐步扩大范围。会议制度的规范引起了党员的参与热情,渐渐地,参会党员变得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在外打工的党员也特意回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生怕被党组织抛弃。在此基础上,第一书记工作组重新完善了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和监督制度,修订完善《村民议事监督委员会章程》《村规民约》等相关规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制成展板悬挂上墙。同时,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宣讲会、赴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党性教育、十九大精神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考察刘大楼村周边的中药材市场
补齐短板,贫困村铺上新道路
开展脱贫帮扶工作,最首当其冲也最当务之急的便是修路。由于之前村内各家族矛盾严重,每次有人牵头想修路,都会受到其他家族的压力,最后不了了之,导致十几年来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决定修路后,村里不少人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以为这次修路行动最终也会跟以前一样,喊喊口号开几次会就没了下文。第一书记工作组高度重视这次修路,将之视为入村工作后的第一场硬仗,也做好了碰钉子的准备。第一根钉子便是资金问题,由于县里提供的修路资金不足,需要村里自筹一部分资金,开始,村里人热情并不高,尤其是各家族均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号召大家不捐款。为带动大家积极性,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孙晟带头捐款1000元,几位村干部也纷纷出资捐款200至500元不等,在第一书记的带动下,捐款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刘根起身患脊柱炎,几乎失去劳动能力,是村里远近皆知的贫困户,其儿子在贵阳医科大学读研究生,每年光学费便要花费上万元,在家庭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他将自己攒出来的500元齐齐整整地双手放入捐款箱中,这一举动震撼了很多人,阻碍修路的几户人家渐渐坐不住了,纷纷捐出了修路资金,最终,第一书记工作组募集到资金10万余元,刘大楼村道路建设顺利开工,成了鄄城县第一个开工修路的贫困村。道路建设过程中,第一书记工作组每天一大早便骑着自行车在各处施工点检查施工进度,村里不少人都说:“感觉这第一书记就像村里自家人,天天出门就能见到。”同时,第一书记工作组充分调动村干部积极性,让村干部每人对一段道路负全责,仅仅3个月的时间,6.6公里崭新的乡村公路贯穿于村里的各个角落,不少村里人都感叹: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好干部,刘大楼村十几年未动的大问题终于解决了!
修路之后紧接着就是修下水道,由于环保督查等因素的影响,水泥、沙土、人力等成本飞涨,现有的25万元“一事一议”资金无法满足全村铺设下水道的需求,资金困难让工作陷入停滞。此时,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孙晟在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接受党性教育,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孙晟深受触动,他想,红色基因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红旗渠这股精神应该应用在脱贫攻坚战中。回村后,第一书记工作组号召全村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让几户在外干建筑队的村民带着大伙自行铺设自家门前下水道,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最终全村下水道全部按计划铺设完毕,村里的排水问题彻底解决了。
刘大楼村生产桥建设
关注民生,足不出村服务有保障
农村地区由于不同村落间隔较远,面向农村老百姓提供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还不充分不均衡,第一书记工作组致力于使村民能享受到与城市相仿的公共服务,从而大幅改善民生水平。驻村后,第一书记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发现村里有一个现象:由于村卫生室条件有限,很多人身体不舒服都选择忍耐,忍无可忍去医院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此时治疗费成了很大一笔花销,导致很多人因病致贫。针对这种情况,第一书记工作组协调省科学院为村卫生室建立了健康查体中心,共配备了价值20万元的“云健康”查体设备,从此村民身体出现异常,可以在村卫生室免费体检,解决了村民的看病医疗难题。
医疗条件好了,住房也不能落下。刘大楼村有一户远近闻名的贫困户刘希章,打了一辈子光棍,没有收入来源,自己的住房破败不堪,一到阴天下雨便成了“水帘洞”,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第一天,他便找到第一书记,希望能修修自己的房子,好让自己有个家住。但由于他实在贫穷,连拆掉旧屋的钱都出不起。得知他的情况后,第一书记工作组主动联系县有关部门,协调资金进行危房改造,同时带领村干部进行捐款,为他垫付基本的住房修缮资金。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2017年底,两栋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房子内部修葺一新,搬进新家第一天,他感慨地说:我穷了一辈子,终于是住上新房了!我一定得多活两年,才算对得起党的关爱!过年期间,省编办领导特意看望了他,并为他送去慰问礼品。可惜天不遂人愿,春节一过,体弱多病的他便因病去世了,此时距离他搬进新房还不到一个月。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组访问农户
挖掘底蕴,仁德精神续写新篇章
乡村的文化底蕴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治理乡村要充分发掘文化底蕴,保护文化遗产,发扬历史传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凝魂育人。刘大楼行政村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北侧的刘林为明代弘治年间监察御史刘忠及其家族墓葬,刘忠生前为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深受皇帝赏识。刘大楼村的刘林承载着村民的精神寄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计划通过实施刘林的保护开发,筑牢村民与历史的精神联系,发掘刘林的精神内涵,并提出“千年古村,仁德大楼”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仁德即明德、亲民、止善,充分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的要求。通过刘林的精神传承,力争把刘林建设成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齐鲁好家风教育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以文化自信振奋贫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决胜脱贫攻坚的精气神,激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目前,第一书记工作组已协调省文物局申报了刘大楼村明代刘氏家族墓地文物维修保护方案,争取到文物修复专项资金394万元。
村里的北狮皮制作工艺
选优培强,新两委班子谱写新辉煌
在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和驻村工作组的带领下,刘大楼村的党组织重新变成了带领村民前进的战斗堡垒,2017年末,刘大楼村恰逢三年一度的村两委班子换届,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这个之前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同第一书记工作组多次沟通换届具体问题,担心出现赂选等不良现象。在镇委镇政府和第一书记的监督下,村党支部和村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整个选举过程风清气正,没有任何违纪情况,新选出支部委员4人,村委委员5人,全部是村民心中真正为大家做事的能人干将,比如退休在家的小学校长刘希元,原本家住刘大楼村,后因村里风气太差搬到了鄄城县城,听说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这一年刘大楼村的变化后,主动回来要求参选,并在全体村民的选举下高票顺利当选刘大楼行政村主任。整个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重磅来袭|第二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暨第六届爱故乡大会即将在重庆隆重举办
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向宏彩(湖北):勿忘初心,打开乡村孩子的阅读之窗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网站:
https://www.aiguxiang.com.cn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网站: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