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潜航》—— 小说连载之十七、十八、十九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21-02-11

    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的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前文回顾:

《潜航》——小说连载之一          

《潜航》—— 小说连载之二

《潜航》—— 小说连载之三          

《潜航》—— 小说连载之四、五

《潜航》—— 小说连载之六、七     

《潜航》—— 小说连载之八、九、十

《潜航》—— 小说连载之十一、十二、十三

《潜航》—— 小说连载之十四、十五、十六


文/成文




第017章 第一个处分


陈雨杰抄报训练一周,竟然笔惊教官,并传到大队和训练基地首长的耳朵里。

很快,训练基地内部就传开了,十七中队有个天才新兵陈雨杰。

单就抄报而言,陈雨杰也真是够天才的。因为新兵训练结业的最终考核速度不过是分速一百一十码、持续抄收五十组。这样的成绩,需要近十个月不间断的训练才能结业。然而,陈雨杰却以七天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别人十个月的训练内容,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其实,就是陈雨杰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天才的脑袋,能很快记得住那些个嘀嘀哒哒的数码,而且记忆的速度还格外的快。

有调查说,凡天才都有其天才的培育环境,80%以上的天才,是在天才的环境里长大的,而非真正的实打实的天才。

陈雨杰这个所谓的天才就是这种类型的。这还得从他小时候家里的一件当时全村唯一的一件“高档家电”说起。

大约在他刚出生时,远在烟台市的姨父,给父亲捎来一台小枕头大小的便携式收音机,外壳还有一个真皮套套着的那种。

父亲对这件贵重的礼物爱不释手,每天晚上都会把这台收音机放在枕边,一边听收音机一边睡觉,而且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大多数时候就这么开着收音机直到天亮。

陈雨杰自小就在收音机的噪声中一天天长大。收音机里有时说话、有时唱歌,到了没有任何节目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台时断时续的收报机,里面嘀嘀哒哒的电码声,自小就在他的耳边响着。

虽说收音机里的电码声音一般比较慢,但一天到晚听到个三两次的电码声,对陈雨杰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影响。直到前年那台收音机寿终正寝,家里人睡觉时、特别是在深夜里才听不到那些个“咝咝啦啦”的噪音和不紧不慢的嘀嘀哒哒的摩尔斯电码声。

因此,对于摩尔电码,陈雨杰早就耳熟能详,虽然不知道那一串串的电码是什么意思,但它们之间字与字、组与组的间隔时间,陈雨杰早就掌握得淋漓畅快。可以说,陈雨杰的报务训练,已经从出生没几天就开始了,一直训练了十八年。

陈雨杰真的感觉这没什么,但他跟着大家一起训练显然是“吃不饱”。于是,在他的要求和中队干部的安排下,开始在教研室里吃上了“小灶”:人家是五十多人用一台智能训练机,而他是自己专用一台。

李教官告诉陈雨杰,尽管他的天赋不错,但也不能漫着锅台上了炕,一般的过程还是要走的,但时间不一定要那么长。

就这样,战友们从分速二十码开始,每天以一至两个码的速度逐渐增加,而陈雨杰却从分速五十五码开始,视情况加快速度。直到在一个速度段内确实练得很扎实,并且做到不漏不错,才能相应提高到新的抄收速度。

李教官对陈雨杰实施的是“休克”式训练法。即,在某一个速度段练习过关后,突然大幅提高抄收速度,让本来悠闲般的抄报,一下子变成手忙脚乱式的,持续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速度降下来抄收。如此反复进行,抄收的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不过,这个方法,只能针对像陈雨杰这样接受能力较快的兵。

半个多月过去了,陈雨杰抄收数码报的速度突飞猛进,能够很好地稳定在分速一百一十码的水平上,最高可以抄收分速一百三十码的单音频数码电报,这是所有新兵五个月内无法达到的顶峰。

这中间,陈雨杰还有限地学抄了由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字码报,分速基本控制在六十五码到时七十码的速度。发报训练方面,在李教官的悉心调教下,已经基本掌握了跪姿发报的全部要领,手、腕、臂的配合很科学、很自然、也很到位,发报的手法清晰、流畅,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感觉。

内行人听陈雨杰发报,感觉就像听歌一样,美中不足的就是速度比较慢。用李教官的话说,要是速度能达到每分钟一百二十码以上,听起来就会与智能训练器发出的电报声没有太大的区别了。这种非常标准的发报手法,多少年也才出了陈雨杰这么一例。

眼看着自己在专业训练中已经把所有的战友远远地落在了后面,陈雨杰开始有些心不在焉起来。

又是一天上午的第二节课后,没有丝毫紧张感的陈雨杰百无聊赖,找到李教官和四班长请了假,说是要到炊事班帮厨。

这是他第四次要求帮厨了。按说,新兵专业训练期间,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安排出公差的,但教官和区队长、班长都清楚,陈雨杰目前的专业水平,多数新兵就是打了赤脚三个月甚至五个月也追不上他,愿意帮厨就由着他好了,反正又不出训练基地大院,就让他如愿以偿了。

陈雨杰一路哼着歌,不紧不慢地向中队食堂走去。到了炊事班的门口,见大门半开着,隐隐传出人的说话声。

陈雨杰想开他们个玩笑,吓他们一吓。这几天过来帮厨,早已经与炊事班的战士们混得熟了。于是,陈雨杰蹑手蹑脚地沿墙角靠了过去。

……

“你是说咱中队的那个‘神抄手’啊,听说当时教官和中队长都看得傻了呢!”

“啥子哟,说不定在家就学过的喽。到了部队上,就来个猪鼻子插葱——装象呗!”

听到这儿,陈雨杰微微一笑,心说,听着那曲里拐弯的口音就知道是炊事班那个四川籍的掌勺大师傅段水根,他这是不服我呀。

段水根是上一年入伍的四川兵,因为抄报训练时总混码,到了分速七十码时,无论如何也进行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就下了炊事班,为此他还难受了好一阵子呢。

陈雨杰退后几步,边往前走边大声叫到:

“嘿!我——来——了!”

几步就窜到了段水根的面前。

“叫啥子叫哟,吓死个人的。”段水根说。

“我今天帮着咱饮事班干点什么?”

进了屋以后,陈雨杰装着什么也没听见的样子,笑呵呵地问。

“哈,有的是活儿,先洗菜,然后切肉,再蒸米饭,最后帮水根同志炒菜。”炊事班吴班长很快安排好了他今天要干的活儿。

陈雨杰在帮厨过程中,总想找个机会整治一下那个对他不太服气的大师傅段水根,但就是没有合适的机会。

第二天,机会终于来了。

负责采购的上士刚刚买菜回来,正开始忙碌着摘菜洗菜时,发现酱油不多了。

看看炒菜时间还早,段水根说:

“班长,我去打酱油好了。”

“行,早去早回。”吴班长同意了。

说罢,段水根扭身往外走。

这时正埋头洗菜的上士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冲段水根说:

“水根,小心啊,三轮车的手刹不太好用。”

“知道了。”

陈雨杰灵机一动,忙说:

“班长,我跟水根同志一起去吧,也好有个照应。”

“行,去吧、去吧。”

陈雨杰与炊事班的几个人三来两往的,早就熟得不能再熟了。吴班长在心里也早就把他当自己班里的人一样看待了,因此也没去多理会。

段水根骑着三轮车,陈雨杰则装上两只酱油桶,一屁股坐在三轮车的后车帮上。

段水根一边不急不慢地骑着三轮车,一边对陈雨杰说:

“前边下坡,太陡了、手刹车也不好使,你就下来走走吧。”

陈雨杰狡黠的一笑,说:

“行,到时候我下来帮你拽着点儿,保准没事。”

两个人说着说着就到了那个足足有三十度的下坡。

看看差不多了,陈雨杰“噌”地跳下车,双手攀住三轮车的后屁股,一哈腰、往前推着紧走了几步,然后一使劲一松手:快跑吧你!

这时,段水根发现屁股底下的三轮车不但没减速,反而越发快了起来,不由大惊:

“我不太会骑三轮,快停下、停下……啊——”

陈雨杰脸上露出嬉戏的笑,心说:吓死你,叫你品尝一下什么是七窍升天,那感觉……嘿嘿。

但见三轮车越跑越快,真的刹不住了,歪歪斜斜地飞奔而去。

段水根真的不怎么会骑三轮,看到前面的那堵墙也不知道拐弯,直直地往上撞去,眼看着要出事了。

此时,陈雨杰也慌了神儿,感觉这个玩笑开得大了。

只听“嘭——”的一声闷响,段水根连人带车撞上了那堵本不该撞上的石墙。血,立刻从段水根的额头上流了下来。

陈雨杰的脸“唰——”一下就变白了,一扭身飞似地向不远处的炊事班跑去……。

晚饭后,十七中队召开了专业学习开始后的第一次全体军人大会。

中队长铁青着脸,用那闪着寒光一般犀利的眼睛,扫视了一下全体官兵,然后定格在陈雨杰的身上足足有五秒钟。开门见山地说:

“同志们,今天全体军人大会的内容只有一项,宣布处分决定。同志们,经中队党支部研究并报大队党委批准,决定给予陈雨杰同志警告处分。……” 

 


第018章 一封“家书”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陈雨杰向班长和区队长请了假,买了满满一网兜的营养品,十分歉疚地来到训练基地卫生院段水根所在的病房。

一进门,陈雨杰还没等段水根说话,就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诚恳地说:

“水根同志,对不起、对不起啊,我、我确实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我吧。”

段水根“哈哈”一笑,紧跟着吸了口凉气,皱了下眉,扶了扶头上的绷带,风趣地说:

“你小子也有服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你?你哪有那么坏哟。别说啥子原谅不原谅的。”

“你不生我的气?”陈雨杰惊喜地问。

“生啥子气哟,我们现在都年轻,不磕不长的嘛,再说喽,我这笨脑壳,没准磕巴几下子就变聪明了哩,抄报就有可能超过你喽!”

陈雨杰的眼圈湿润了。

昨天,当陈雨杰见段水根真的撞了墙晕倒了,还磕破了头、流了血。他一阵心惊肉跳,他真的害怕了,真怕段水根有个好歹的。

他一溜急跑,赶紧叫了炊事班的两个人,七手八脚地把段水根送到了训练基地的卫生院。拍片、检查等等,一阵忙活后,医生告诉他们,病员只是轻微脑振荡和皮外伤,没有大碍,休息一周就可以出院了。

但陈雨杰知道,这次的玩笑开得太过了。也是自己和段水根运气好,否则的话,自己怎么可能仅仅一个警告处分就算过去了?

对于中队给自己的这个处分,他没有一顶点儿的怨言,处分得太轻了。假如段水根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就不是警告处分甚至记过处分了,弄不好还会判刑的。

想到这儿,陈雨杰的后背感觉凉丝丝的。

说心里话,他真的被段水根这个比自己早一年当兵的普通战士的觉悟感动了。尽管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山南海北,但彼此建立起来的感情却是真挚的、无可替代的。

通过这件事,陈雨杰终于体会到了“战友”、“同志”那更深一层的内涵,这是一种没有亲身经历无法理解的、特殊的友谊和感情,这种友谊和感情弥足珍贵。

陈雨杰感觉自己长大了。要说自己称呼别人为“同志”只是改变了一种称谓,那么现在,他对“同志”“战友”的理解,早已经穿透了字面而深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已经开始感觉到别人称呼他“同志”或“战友”的无上温暖,也感觉到了这种称呼的份量。

为防止陈雨杰受了处分想不开,影响今后的专业训练状态,班、区队和中队领导都分别找到陈雨杰,做他的思想工作。

陈雨杰表示,请中队领导放心,自己一定会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在哪里跌倒就会在哪里爬起来,要以优异的训练成绩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这是陈雨杰的真心话。

陈雨杰一如既往地训练、帮厨。期间,有战士讽言剌语地说:陈雨杰,你这兵当的真值了哈,荣誉有了、神抄手当上了,还背上了个处分,好的孬的一样不缺啊。

每当此时,陈雨杰就会说:对啊,处分有什么呀,一个背着、两个挑着、三个抱着,训练、处分双丰收,多好吗,敢不敢试试?

这天中午吃完了午饭,陈雨杰像往常一样,不急也不慢地往回走着。不知不觉中指导员跟了上来。

“小陈啊,感觉最近中队的伙食怎么样?对你这个吃惯了镘头的山东人来说,一天两顿大米饭,还习惯吗?”

“报告指导员,伙食很好、也很习惯,我很喜欢吃大米饭。”

“嗯,好啊。”指导员顿了顿,接着说:

“我看你最近心情蛮开朗的,工作训练也都很正常,热情也很高。可有的同志向我反应说,你对这次的处分很有抵触情绪啊,说什么一个处分背着、两个处分挑着,三个处分抱着,有这种情况?”

陈雨杰释然一笑,说:

“是,我是这么说过。”

然后,陈雨杰又严肃地说:

“指导员,你信不过我?我已经向中队党支部保证过了,一定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说到做到!”

指导员肯定地点了点头,赞赏地说:

“好同志啊,不过,小陈同志,我们革命战士可要言而有信,只说不做可要不得的啊。”

说着说着,他们已经进了中队所在的宿舍楼大门,两个人就散去了。

回到宿舍,陈雨杰从床底下拖出小板登坐下来。

心里在想:指导员刚刚对自己说的话已经相当明白,虽然自己工作、训练样样抓得紧,但总有人在说三道四,还把自己的玩笑话像风一样,给吹到了中队领导的耳朵里,搞的中队领导也对自己放心不下。但话又说回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越是这时候越是在考验自己,把持得住、不再违纪犯错就是好战士。鲁讯先生不是也说过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想着想着,陈雨杰的心里就敝亮起来,心里的包袱转眼间化为乌有。

“啊——!”不知是谁在自己身后大叫了一声。

陈雨杰一愣神,把自己从刚才的回味中拉了回来。

“哟,是文书同志,把我吓一跳,干么呢?”

陈雨杰打心里尊重这位中队文书,尽管他只比自己早当一年兵,论岁数才大了自己不到一岁,但没外人的场合,他还是尊敬的称呼他为老兵。还有,文书小周的毛笔字、钢笔字写得好,据说还在报上发表过诗歌什么的,所以在陈雨杰的心里,小周文书那可是文化人呢。

“陈雨杰,老家来信了,给!”

“啊,真的?快给我!”陈雨杰惊喜的说。

对于新兵来说,来封家信那是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也难怪前辈们总结出“新兵信多、老兵事多”的条辞。

看看文书小周出了门,陈雨杰把目光收回来落在了信封上。

看着这封家信,陈雨杰心里产生了问号:虽然信封上的地址是山东老家,但这笔迹根本就不是父亲的。

他带着疑问撕开了信封。

“陈雨杰:

 你小子最近混得不错啊。爬墙外出“学雷锋”被纠察逮着了不说,还跟训练基地的周副主任搭上了,胡乱提了几条建议还真被周副主任采纳了,在全基地挂了号、出了名;专业训练一周就能抄收分速一百一十多码的电报;趁帮厨的时候,把掌勺大师傅段水根弄到卫生院,自己则搞了个处分玩玩。真是要名有了名,要利也有了利。只不过这“利”不太好拿到桌面上来哈。……”

是61号、李永富处长!陈雨杰高兴得两颊红彤彤的,心里连连地说着:“61号没忘了我们,李永富处长没忘了我们!”

陈雨杰接着往下看去:

“陈雨杰同志,请你时刻记住,自己不仅是一名解放军新战士,还是一名特殊战线上的新兵。实事求是地说,你够聪明,能注意在平凡的工作训练中想着如何锻炼自己、如何提高自己,没有丝毫懈怠,这一点其他同志应该好好向你学习。不过,你要注意了,专业虽然要学好,但那不是最重要的。平时确实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但更需要注意保护自己——你要学会懂得“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啊。你最近的表现我很满意,包括你‘帮’段水根住院一事,所有精彩之举,我都作了详细记录,你的第二档案里已经记了三颗星,五颗星以后你就毕业了。”

看来,要当另一个合格的陈雨杰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陈雨杰以为,自己把段水根给整到医院里去了,61号知道了准会骂他个狗血喷头、找不到北。可没想到,他不但没有骂自己,甚至连一句埋怨自己的话都没有,反而表扬自己把段水根整到医院里有一定的精彩之举。

真不知道61号是怎么想的,难道说,干这一行的人的思维与平常人有着大不一样的地方?

陈雨杰越往下看,心里越没有自信。

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61号都知道,好像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自己说什么,他都能看到、都能听到一样。看来,自己从荒岛回来后,61号仍然在关心着自己,自己并不是断了线的风筝啊。

陈雨杰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一丝的不自在。他想,自己周围可能有不少的战友,就像王影,她那位正军职领导的爸爸,做梦也不会知道自己那娇滴滴的女儿,不仅仅是训练基地的无线电机务教练员呢。

王影的爸爸王振山,原海军常规潜艇第十七支队正师职支队长。八年前,王振山率2612号潜艇远赴第二岛链远航训练,顺利突破X国布设于海底的侦察声呐阵地,顺利地在指定海域浮起升军旗。五年前,王振山再次接到命令,率2658号新式常规潜水艇进行最大自给力远航训练。三个半月后,王振山又一次不负众望,凯旋而归。不久后,王振山被任命为L基地副军职副司令员,一年后,又晋升为舰队副参谋长分管军事训练工作。

陈雨杰把信揣进怀里,大脑却在高速地运转起来:自己工作的侧重点目前是训练,包括专业训练,但重点却不是专业训练。刚刚收到的李永富处长发来的“家信”已经明白的说明了这一点。

 


 第019章  机务教研室的女教官


王影,舰队王振山副参谋长的女儿,海军M训练基地无线电机务教研室教练员、机务教员,而且还是一名有三年兵龄的义务兵。

王影很聪明,当兵第二年,就夺得舰队军事大比武通讯组义务兵无线电机务第一名,成为M基地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女性义务兵教官。那时他的父亲王振山还远在L基地任副司令员,无论如何也影响不到她的比武名次,掺不进任何的水分。

陈雨杰日复一日地吃着小灶,数码报已经能熟练抄收分速一百三十码不漏不错、字码报已经能熟练抄收分速一百一十码不漏不错,不仅是教员认为再训练下去太没有必要,就是陈雨杰自己也已经感觉没啥劲,训练积极性越来越低。

于是,在教员的建议下,他决定进一步学习一下机务,特别是收发信机的原理和调谐使用。征得中队领导和区队长、班长的同意后,陈雨杰决定,改全天候抄报训练为上午视情抄报、发报,下午机务训练。

自打前几天收到61号的信后,陈雨杰感觉自己老实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没再想什么馊主意、时不时地搞点什么新名堂。尽管61号说,给他实习期内以充分的自由,他可以自主决定在不严重违纪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制造故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方方面面的说做经验,提高和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自己的档案已经记载了四颗五角星,已经不愿再去整点什么事出来,处理好了会再添一颗星。但要是处理不好,恐怕不但不会再添一颗星,还会被摘掉一颗星。这样的事,61号做起来会毫不含糊、一点儿情面也不会给的。

直到今天,陈雨杰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将来要做什么事,像他这样接受双重训练的人有多少人。

他只知道,61号对他的训练十分严格,对他的每一点点进步十分关心。当然,他的每一个小小的心眼也会被61号看个明明白白,进而一针见血地点破他心里的小九九。

所以说,尽管陈雨杰不想再搞点什么名堂出来,但就这么平平淡淡地混日子,恐怕也是瞒不过61号的,弄不好还会因为自己“不思进取”而摘掉一颗星。

真是进退两难啊。

周一上午八点。太阳像个大大的红苹果,散发着柔柔的暖意。淡淡的海风轻轻地吹拂着路边的白杨树,大而厚实的叶片发出一阵阵“哗啦啦”的响声。

陈雨杰早就去过无线电机务教研室,印象最深的也是这里,因为这里有两名花儿一样的女兵。虽然说不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心里却怀着一种向往、亲近的美好感觉。

今天,得到中队领导的特许,陈雨杰可以不用列队,自己单独去无线电教研室就可以了。

进了教研中心大楼,陈雨杰“噔、噔、噔”一溜小跑着来到位于三楼的无线电机务教研室。

陈雨杰举起右手,力量适中的敲了三下门,声音宏亮、浑厚地喊了一声“报告!”

只听室内响起一声既柔美又透着刚性的回答:“请进!”

陈雨杰听声音就知道,那一准儿是机务教研室的教练员王影。推门而进的同时,一个笔直的立正、敬礼后,声音极其宏亮地报告:

“报告教练员同志,十七中队学兵陈雨杰奉命报到,请您指示!”

其实,做这番既敬礼又报告的,陈雨杰是抱着半认真半调侃的用意,并显示一下他作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王影从办公桌边转出来,很气质地伸出她的纤纤玉手,很平淡地笑了笑之后,才传出她节俭般的妙音:

“啊,陈雨杰同志,欢迎你!”

对这位师姐,陈雨杰只有佩服的份儿。

就冲她敢活吃海边乱石堆里飞一般乱爬的海潮虫以及看了就想吐的海蚯蚓这一点儿,陈雨杰就不敢在她面前造次,打心里把她当做师姐一样敬重。

倒是一边的吴倩倩、王影的副手,一脸的嬉皮笑脸,对陈雨杰夸张地点了点头,并极具讽刺般地尖叫了一声:

“啊——陈雨杰,你就是那个全基地鼎鼎大名的陈雨杰?”一边说着,一边背着手、歪着头,滑稽地绕着陈雨杰转了一圈。

“很平常啊?!没长什么三头六臂的吗。”

“好了倩倩,别胡闹了,给人家留点男子汉的面子吧!”王影对吴倩倩摆了摆手。

吴倩倩见王影制止了自己对陈雨杰的进一步调侃,便“嘿嘿”一笑,大方地伸出右手,笑呵呵地说:

“陈雨杰同志,欢迎你来机务教研室!”

与王影一样葱段般胖乎乎的小手。

伸出手的同时,吴倩倩还不忘调皮地补充了一句:

“放过你了!”

陈雨杰绅士般礼貌地轻轻握了握吴倩倩的手,说了声:

“谢谢!”

这时王影抱来了厚厚两撂书。

这些书有大的,也有小的,有纸质封皮的,也有墨绿色塑料封皮的。

无论大本的还是小本的,里面都有大大的插页,而且全是密密麻麻、左联右接的设备图纸。有大功率发信机的、也有短波收信机的、长波接收机的,还有快速发信终端机的,大小三十多台设备的说明书、方块图、原理图等图纸,林林总总上百本。

王影放下所有的书本,微微一笑,说:

“陈雨杰同志,这张桌子暂时就是你的了。这里是机务教研室里所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设备构成方块图、原理图。从现在起两周内,你的任务就是看书,把这些书从头到尾看一遍,脑子里尽可能多记些东西。开始吧。”

“记住啊,好好看,别让我们看扁了!”吴倩倩不忘激一下正发愣的陈雨杰。

“啊、呵呵……,当然,瞧好吧。”

说这话时,陈雨杰的心悬得高高的,没有一点儿的底气,但嘴上还是有点儿硬。他想,要是一但学不好,岂不是真让吴倩倩这个黄毛小教官看扁了?不行,得好好学、认真看才行。

就这样,在吴倩倩的无意激将之下,陈雨杰一反刚走进教研室时的油滑与浮燥,现在真的静下心来,认真地看起书来了。薄薄的说明书好办,一字一字地看就是了,但那些个厚厚的图册,展开来每一张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符号和线段,一时让他有点儿眼花缭乱。在请教了师姐这些图纸的看法后,慢慢地看懂了、明白了。

陈雨杰每天吃过了早饭,就早早地来到机务教研室,打扫卫生、打开水、擦桌子抹椅子,等两名女教官走进教研室时,已经桌明几净了不说,她们的水杯里已经泡好了香香的清茶,有时还能偶然间在水杯旁多一小袋炒瓜籽或烤花生什么的。

两位美女也不说什么,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徒弟孝敬师傅的一片心意。

就这样,一直到晚上八点半,教研中心的下课铃声才慢吞吞地响着,把一队队的学兵送回他们的寝室。

三天过去了。

五天过去了。

八天过去了。

陈雨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个生活学习的节奏,身边的两个美女并没有引起他太多的注意,只有偶尔哪一张图纸的某一个地方卡了壳时,他才会起身问一问王影或吴倩倩,明白了就再一屁股坐在那里埋头看他的书。

刚开始,王影与吴倩倩还笑吟吟地由着他低着头、不知疲倦般地看着书。几天后,陈雨杰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看书,对两位美女熟视无睹。她们心里反而越来越不忍起来。这小子,鬼点子多,好惹麻烦,但他学习刻苦,确实用功,竟然不知道休息,真难得!

不行,每天上午、下午和晚自习加起来少说也有十个钟头,再加上这家伙晚自习后还要带个一两本书回寝室去看,这一天怎么也有十一个钟头在学习。

会不会累坏了啊。两名女教官开始担心起陈雨杰来了。

于是,三张办公桌的机务教研室里,气氛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本来是每天陈雨杰来得最早,现在两名教官来得最早,而且地面、桌椅卫生、打水、泡茶的事儿,陈雨杰再也插不上手了。水杯里的水不多了,陈雨杰还没来得及续上,两名教官就主动给他倒好了,有时还会意外的收到一两块糖果。但陈雨杰却像块木头一样,一声也不吭。

一百多本大大小小的说明书、电路图图册,几乎占据了陈雨杰的大半张桌子。然而,当陈雨杰把电路图册一张张地翻开、铺在桌子上的时候,一张三抽桌无论如何也不够用了。

一会儿往前推一点儿,一会再向右挪一点儿,几天下来,本来是每人一张的三抽桌,倒被陈雨杰又“霸占”了一张来,上面全是展开的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电路图。

占了人家两位大小姐的地方也不知道说一声“谢谢”,致使她俩对陈雨杰很有“意见”。

他痴迷了,对那些蜘蛛网一样的电路图痴迷了。

看着沉迷于书海的陈雨杰,王影和吴倩倩对视一眼,一个“好主意”在她们的脑子里蹦了出来。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原创 |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原创 | 挂光荣之家三轮车的故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投稿或购物咨询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西沪港战友之家”是一家致力于促进退伍战友们情感交流、信息共享的民间组织。欢迎老兵将家中的土特产品上架到“水兵便利店”销售,有货源的战友可添加微信:154443939咨询,产品标准为:自家生产,货真价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