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堂上,教师到底该站哪?

课堂上一切皆学问,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对于优秀教师来讲,哪怕是课堂的站位都会成为一门学问。在恰当的实际采取不同的站位,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育是学生在交互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所站的位置,这些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事情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哪儿。


课堂上,老师都站在了哪儿?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现实的课堂中,老师都站在什么位置,这样的位置又有什么利弊?



1.长时间站在讲台上

【课堂样态】老师站在三尺讲台,或侃侃而谈,或奋笔疾书;孩子们端坐在下面,或静心凝神仔细聆听,或放纵思想的野马任意驰骋,或昏昏欲睡强力支撑……


【利】方便老师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


【弊】老师的话语不能很均衡地传送到每个孩子的耳中,前后排学生听课的效率会出现很明显的差异;老师这样的站姿,会增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双方各自扮演角色,互不干涉,也很难谈得上互动、交流和融合。


2.习惯性地站在某些学生附近

【课堂样态】老师走下讲台,站在某些学生附近,长时间对着部分学生。


【利】老师习惯性地站在某些学生附近,会使这些学生集中注意,认真听讲。


【弊】老师背对着的学生会因为失去老师目光的关注而逐渐懈怠,开始讲小话,做小动作。


3.不断“游走”

【课堂样态】老师选择站立的地方比较多,如讲台、每一个孩子的座位前后,还有座位之间的过道、教室后面。老师的站姿也是动态的,随着课堂的节奏有目的的移动,或徐或疾,或立或蹲。


【利】老师在相对广阔的空间“游走”,可以关注每一个孩子;老师站姿的丰富,则预示着课堂交融的丰富和情感关注的丰富。


【弊】过高频率的游走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教师到底该站哪?

为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站在哪儿?以下给大家总结了几个小技巧:


1.站稳“三尺讲台”

【情境】讲解重要概念和知识。



【技巧】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要“站稳三尺讲台”,通常要站在讲台中央。讲解过程中除了口头语言有轻有重、轻重缓急外,要辅以必要的形体语言。当重点内容出示于黑板或多媒体上时,教师身体应尽可能接近内容,以侧身位站立,头部面向学生,并借助手势,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融入学生“堆中”



【情境】与部分学生交流或小组合作讨论。


【技巧】当与部分学生交流时,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去。这样,部分学生被“圈”进教师的“视力范围”,可能会使学生们异常地积极,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不宜时间过长冷落其他同学。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远离讲台而融入学生“堆中”,随时了解小组的讨论情况,甚至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在参与某个小组研究活动时,教师应俯下身子使自己的视线与学生视线处于同一平面,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




3.巡回式地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

【情境】学生自主阅读。


【技巧】学生自主读书时,教师应巡回式地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做既

能掌握学生的情绪波动,也能调配课堂时间的火候。同时,还能及时提醒那些“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同学。为避免学生“眼花缭乱”,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要做到“动”要“轻、缓、慢”,以不打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优。


4.充分利用教室前后黑板

【情境】板书内容较多的课堂。


【技巧】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让原来属于最后面的学生成为第一排,使全班学生没有了绝对远距离的感觉,非常利于学生心理上的平等感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会感觉到教师的关心。




5.不要影响学生视线

【情境】多媒体教学;教师写板书。


【技巧】让孩子看多媒体屏幕时,教师要站在大屏幕两侧或第一桌两边,为的就是不影响学生看大屏幕的视线。板书时,很多教师习惯背对学生进行板书。这样,教师将板书遮住,不利于使学生看到板书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写字是他们的学习的重点内容,但老师把板书的字遮住,学生不能看到老师板书的笔顺、笔画以及字的间架结构等,这样对需重点掌握的字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在板书时,最理想的姿势是侧身板书。


6.站在学生身侧

【情境】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成果。


【技巧】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身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

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有利于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


图片来源网络




7.站在讲台下边一侧并面向提出/回答问题的学生

【情境】学生提出/回答问题。


【技巧】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站在讲台下边的一侧并面向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当学生个体提出问题时,或与学生个体进行交流时,教师应尽量避免与学生个体距离过近,这样容易使提出问题的学生产生“压抑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同时也会容易使其他学生游离问题之外。因此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站在讲台下的一侧,并用眼睛余光提示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研究中。



精彩导读


1、教育方法:

(1)打造学生认可的“班级惩罚制度”  

(2)班规范例

(3)教育学生的忌讳 

(4)到底该如何与学生谈话

(5)陈保峰 | 非穿不可的校服  

(6)新任班主任的“专题班会”

(7)中职生与高中生的家庭背景比较分析

(8)招致学生反感的教育方式

(9)陈保峰 | 破解学生违规违纪的魔咒

(10)如何面对“教不好”的学生?

(11)新任班主任的“专题班会”

(12)好孩子根本不是夸出来的

(13)班主任开学要做的几件事

(14)主题班会的设计

(15)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16)解决学生上课讲话的招数

(17)班级期末工作的注意事项

(18)乱班的治理策略

(19)班规四问

(20)班级管理之道

(21)如何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

(22)班级管理的策略

(23)教师应避免的16种行为方式

(24)学生越来越难教,我们该怎么办?

(25)班级管理三部曲 | 人治·法治·自治

(26)学生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

2、学生教育素材:

(1)自律让你自由                      

(2)你连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3)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4)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5)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6)致早恋学生的一封信

(7)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8)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9)我很累,但无路可退

(10)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11)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12)凡是太聪明太算计的人,都很不幸

(13)你的不自律,正慢慢毁掉你

(14)莫言: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15)混日子

(16)“份外工作”是“机遇”还是“累赘”?

(17)白岩松:不读书,你还能拿什么和别人拼?

(18)最可怕的是,自己没本事还瞧不起工作

(19)你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

3、教学方法:

(1)新任班级的授课技巧                         

(2)课堂管理的十项建议

(3)特级教师的11个建议——如何上课   

(4)听课——如何内行听门道

5)一堂课的导入与收尾技巧                     

(6)教师听课,到底该听什么?

(7)如何上好一堂课——优质课的考量维度   

(8)微课制作详解

(9)教师说课的六大核心艺术

(10)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1)教师备课备什么?

(12)教师备课的要义

(13)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锦囊

4、其它

(1)不被“特色”所折腾                           

(2)陈保峰 | 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3)“把基础做好”是最好的办学特色

(4)教书是一场修行

(5)陈保峰 | 大数据下的中高职院校——网民对中高职院校的关注度

(6)跪着教书,不可能教出站立的人

(7)学生一出事,我们就遭殃

(8)中职生与高中生家庭背景的比较分析

(9)是谁让学校成为了“无限责任公司”?

(10)陈保峰 | 2016年技工院校与中高职院校学历教育情况比较

5、招生策略:

(1)技工院校报考指南                 

(2)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致初中毕业生的公开信

(3)陈保峰 | 微信招生秘籍            

(4)陈淑英 陈保峰 | 口碑营销

(5)陈保峰 | 中职生源果真触底回升了吗?

(6)招生过程中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

(7)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技工院校的差异性选择

(8)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致初中毕业生的第二封信


本文转自《好教师》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留言,我们将立即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