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点击上方"德育部落"有更多精彩内容


什么是教育?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


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01. 


1950年,美国有一个叫琳达·布朗的八岁黑人女孩。


她和她的姐姐每天都要走一英里的路到达公共汽车站,然后搭车到距离家里有五英里之远的黑人学校蒙罗小学读书。


然而,距离她家只有几个街区的地方就有一所萨姆纳小学,白人孩子都到这所学校念书。


于是她就问自己的父亲,为什么我不能到这里读书?


那个时候,整个美国都歧视黑人,黑人的子女只能读又差又破的黑人小学。


她的父亲叫奥利弗·布朗,他向地方教育局提出申请,意料之中的被驳回了。


于是,他一气之下,把教育局告上了法庭,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最终法院判他们胜诉。


女孩和她的母亲来到了美国的联邦法院,当天的报纸写着:最高法院宣布禁止种族隔离制度。


这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布朗诉教育局法案,开启了接下来的美国废除种族歧视的一系列运动。


可以这样说,没有奥利弗·布朗的胜诉,或许也不会有后来的著名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了。


奥利弗·布朗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观点,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他说: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社会培养一颗合适的螺丝钉。


这句话厉害了,还是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来的,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寻求自己的幸福,记住不是别人,不是社会,不是国家,而是他自己。


所以,奥利弗·布朗就要帮助孩子寻求自己的幸福,如果在孩子的意识里认为:


白人比黑人好,白人比黑人可以拥有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黑人就是要遭受歧视的,白人就是上等人.......


那么,他的孩子将来会幸福吗?


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02. 


许多年前,一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靠给别人放羊维持生活。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从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


牧羊人回答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去安家。” 


“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飞得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


“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儿子们说:


如果你们想飞,你们也会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父亲。 


牧羊人接着说:“看看我是怎么飞的吧。”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飞起来。 


牧羊人肯定地说:


可能是因为我的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


儿子们牢记父亲的教导,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么长大以后终于飞起来了,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发明了飞机。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到远方的树,为孩子种下幸福生活能力的种子!



 03. 


古典曾经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他在一个小吃店吃饭,走进来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小提琴,旁边跟着一个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刚刚参加过小提琴的三级考试,没考过,嘟着嘴很不开心。


她父亲就说,“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走出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我就希望你有一个这样的爱好,能在这个时刻陪伴着你。”


听完那位父亲的话,他哭了。


他说,让孩子幸福的能力极其重要,在未来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帮你的孩子拿到这个能力,让他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04. 


《美丽人生》是一部让人为之动容的经典电影。


在那个犹太人被歧视、被屠杀的年代,电影中的父子都是犹太人。


“爸爸,为什么这家商店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


爸爸犹豫了一下,说,


“哦,这个啊。不得入内是最新的潮流标志!有一天,我跟一个袋鼠朋友逛商店,但是门口写着袋鼠不得入内。我便说,好吧,我们也没办法,他们不让袋鼠入内。”


“那为什么我们店里没有这个牌子呢?”


“好吧,我们明天就放上一个,让所有我们讨厌的东西都进不去。你讨厌什么?”


童真的孩子想了想,说:“蜘蛛。”


“好,我不喜欢吸血鬼。明天我们就写上:蜘蛛和吸血鬼不得入内。”


像这样父亲想要保护孩子童心不受伤害的片段还有很多。


他们被关押在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里,父亲为了不让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就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残酷,编织一个个美丽的谎言。


他对孩子解释说,他们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只是玩一个游戏,要拿到游戏积分,游戏结束后就会奖励坦克还可以见到妈妈。


他被迫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作,瘦弱的身体扛起了沉重的铁块,他对孩子解释说,这只是为了拿到积分。


哪怕是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被纳粹的枪逼着去执行枪决,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害怕,傻笑着,作出滑稽的动作,让孩子相信这只是一场游戏。


影片的最后,孩子获得了他的奖品:一辆坦克,也见到了妈妈,可是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


父亲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孩子童年的美好,传给他乐观的态度,我所能想到最伟大的教育,莫过于此。



真正的教育更应该的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对孩子进行托举,让他掌握让自己幸福的本领,在将来可以更成功的寻找到自己的幸福。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其实,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也应该是不必追,它是一代人成就一代人,让孩子站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成功的寻找到自己的幸福。


你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所以你要让他成为那个更好的人。

精彩导读


1、教育方法:

(1)打造学生认可的“班级惩罚制度”  

(2)班规范例

(3)教育学生的忌讳 

(4)到底该如何与学生谈话

(5)陈保峰 | 非穿不可的校服  

(6)新任班主任的“专题班会”

(7)中职生与高中生的家庭背景比较分析

(8)招致学生反感的教育方式

(9)陈保峰 | 破解学生违规违纪的魔咒

(10)如何面对“教不好”的学生?

(11)新任班主任的“专题班会”

(12)好孩子根本不是夸出来的

(13)班主任开学要做的几件事

(14)主题班会的设计

(15)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16)解决学生上课讲话的招数

(17)班级期末工作的注意事项

(18)乱班的治理策略

(19)班规四问

(20)班级管理之道

(21)如何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

(22)班级管理的策略

(23)教师应避免的16种行为方式

(24)学生越来越难教,我们该怎么办?

(25)班级管理三部曲 | 人治·法治·自治

(26)学生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

2、学生教育素材:

(1)自律让你自由                      

(2)你连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3)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4)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5)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6)致早恋学生的一封信

(7)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8)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9)我很累,但无路可退

(10)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11)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12)凡是太聪明太算计的人,都很不幸

(13)你的不自律,正慢慢毁掉你

(14)莫言: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15)混日子

(16)“份外工作”是“机遇”还是“累赘”?

(17)白岩松:不读书,你还能拿什么和别人拼?

(18)最可怕的是,自己没本事还瞧不起工作

(19)你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

3、教学方法:

(1)新任班级的授课技巧                         

(2)课堂管理的十项建议

(3)特级教师的11个建议——如何上课   

(4)听课——如何内行听门道

5)一堂课的导入与收尾技巧                     

(6)教师听课,到底该听什么?

(7)如何上好一堂课——优质课的考量维度   

(8)微课制作详解

(9)教师说课的六大核心艺术

(10)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1)教师备课备什么?

(12)教师备课的要义

(13)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锦囊

4、其它

(1)不被“特色”所折腾                           

(2)陈保峰 | 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3)“把基础做好”是最好的办学特色

(4)教书是一场修行

(5)陈保峰 | 大数据下的中高职院校——网民对中高职院校的关注度

(6)跪着教书,不可能教出站立的人

(7)学生一出事,我们就遭殃

(8)中职生与高中生家庭背景的比较分析

(9)是谁让学校成为了“无限责任公司”?

(10)陈保峰 | 2016年技工院校与中高职院校学历教育情况比较

5、招生策略:

(1)技工院校报考指南                 

(2)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致初中毕业生的公开信

(3)陈保峰 | 微信招生秘籍            

(4)陈淑英 陈保峰 | 口碑营销

(5)陈保峰 | 中职生源果真触底回升了吗?

(6)招生过程中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

(7)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技工院校的差异性选择

(8)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致初中毕业生的第二封信


文章转自《中国教育研究》公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附件等)未经核实。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用户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异议请留言,我们将立即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