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懂王驾临俄亥俄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3-04-18



昨天,懂王戴着MAGA标志性的红帽子,来到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灾区慰问灾民。围绕着这起泄漏事故的政治斗争,愈发地有趣了起来。

先简单回顾一下会与今天文章有关的背景。

在《气球、北溪、化学泄露:美国舆论管制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里,我们介绍过英国《卫报》与美国国内媒体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从豁免铁路安全条例到放松危险化学品运输管制,奥巴马、懂王和拜登都脱不了干系,民主共和两党议员都收过铁路利益集团的游说好处

在《猜一下俄亥俄泄漏事故对美国政局的影响》里,我们着重介绍了现任交通部长、民主党的明日之星布蒂吉格,分析了为什么虽然他现在遭受两党从极左到极右议员的抨击,但实际上这个事不会给他增加任何额外政治风险,相反这是个积攒政治资本的好差事

在昨天的《拜登乌克兰之行在美国国内引发的反应》里,我们补充介绍了布蒂吉格的应对,他选择对奥巴马和拜登的责任绝口不提,猛轰懂王和铁路利益集团,同时强调自己“计划”颁布一系列新规范。而铁路利益集团的回应也非常“美国”,说一切等带有行业自管性质的相关部门调查完再说。场面看似热闹,其实各方玩的就是一个心照不宣。

今天有消息放出来,虽然初步报告可能今天就出来,但“相关调查”多久才能真正做完呢?预估是18个月,也就是2024年的8月。不出所料的话,相关赔偿和追责的完成时间要更晚 。

同样是在《拜登乌克兰之行在美国国内引发的反应》里,我们还介绍了美国国内对拜登的不满。在总统日当天拜登去基辅捞取政治资本,却不去行程只要二十四分之一的俄亥俄,他给泽连斯基送钱,他手底下的应急管理部却拒绝了俄亥俄州长的援助请求,东巴勒斯坦县长说看着拜登感觉自己脸上被人狠狠抽了一耳光——这种叙事从极右翼阵营扩散到了普通民众中。

就是在以上背景下,懂王在昨天来到了俄亥俄东巴勒斯坦,对着镜头问:(拜登)他们听见人民的呼声了吗?

懂王这句话听上去很“悲惨世界”,事实上他还有一句很“切·格瓦拉”的话:他们都会来,因为我要来。

对懂王驾临俄亥俄,BBC起的标题是“川普说官员对俄亥俄火车脱轨‘漠不关心’”。应该说这个题目起的还是很客气的,不然的话就不会把“川普说”放在最前面了,而会是“川普前往俄亥俄,拜登政府被批评对事故漠不关心”。

我们可以对比民主党喉舌《纽约时报》的标题——“川普访问东巴勒斯坦,寻求与拜登对比”——《纽时》的题目就是生怕读者不了解懂王“阴暗的小心思”的起法,然后副标题里还要再强调一下懂王的劣迹。

懂王在东巴勒斯坦见了吐槽拜登的县长,还捐了名为“川普水(Trump Water)”的瓶装水。在简短的演说中,懂王抨击拜登等人对东巴勒斯坦的“背叛”,强调“现在需要的不是借口,而是结果和答案”,“东巴勒斯坦人民需要知道他们没有被遗忘”。

懂王当然没有提自己任上关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和铁路安全方面的“政绩”,现场有人问他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懂王镇定自若地说“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针对懂王的片面叙事,拜登方面早就用片面叙事进行过回击。一开始是懂王儿子小川普在推特预告懂王将要访问东巴勒斯坦,小川普的话讲得很有煽动性,他说当“所谓的领袖不出现时,人民就会看到真正的领袖在哪里”。白宫发言人Andrew Bates立马回怼道,懂王应该为“把东巴勒斯坦人民出卖给铁路游说集团而道歉”。

打个不太整洁的比方,现在的情景就是屁股都不干净的双方互相拣对方的屎往对方脸上糊,同时假装自己的光屁股一尘不染。

在事故发生整整二十天后,在懂王造访了东巴勒斯坦之后,一个新消息是布蒂吉格说也要来了。某种程度上这个消息比懂王驾临俄亥俄更有趣,因为民主党喉舌们为了保护这位未来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煞费苦心的样子可谓跃然纸上。

作为对比,我们还是先来看BBC的上面那篇报道,报道里提到了布蒂吉格在周二是接受CBS采访,承认自己“本该早一点就事故发声”,“这是一个教训”。

看完BBC的报道我们再来看民主党喉舌的报道,这次我们以POLITICO举例。在布蒂吉格的报道前面,先有一篇懂王的稿子,题目就很奇怪,叫“川普访问俄亥俄脱轨事故发生地,给了拜登团队喘息之机”。

POLITICO什么意思呢?基本上是说懂王自己跑到聚光灯下,这样拜登团队就可以更方便地指责是懂王任上放松相关监管导致的今天的灾难了。

不得不佩服美国媒体人的脑回路。不过这篇稿子还不能完全体现美国政坛“丧事喜办”的风格,关于布蒂吉格的那篇独家报道才能。

题目“布蒂吉格周四将造访俄亥俄事故地”,关键是正文,可能是这篇不长的报道里最关键的一段:

这段里像“exceedingly”、“especially”、“unusually”这一连串的副词的使用简直绝了。为了各位更方便地体会民主党喉舌的语气,我这里翻译一下:

对一位交通部长来说,访问火车脱轨事故地是极其极其罕见的,特别是对一起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来说——即使这次事故引发了非同寻常的广泛舆论关注,这部分是源于电视上事故有毒黑云的图像,以及空气和水质安全引起的当地居民的愤怒。根据联邦数据,每年差不多有1000起火车脱轨事故。

不讲奥巴马和拜登的责任也就罢了,不讲布蒂吉格自己承认的迟缓反应也就罢了,还要反过来强调“没有人员伤亡”——是的,一时半会死不了,也就是一个小镇近五千人吸毒气、喝毒水而已,这还没有算对河下游和下风口的宾夕法尼亚州居民的影响。

还要用平均每天三四起火车出轨事故来论证这起事故的普通——怎么,平均每天三四起是个很光荣的数据么?

最因吹斯听的是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论证第一句“对一位交通部长来说,访问火车脱轨事故地是极其极其罕见的”——是啊,布蒂吉格部长辛苦了,居然愿意花半个钟头路程跑一趟。举轻以明重,至于总统先生,不来就更合理了,毕竟连交通部长来一趟都是“极其极其罕见”的。

在美国当官还真容易,在美国做正规媒体的门槛还真低,怪不得有那么多精英人士对这种体制赞不绝口。

我们之前说俄亥俄泄漏事故对布蒂吉格来说不增加任何额外政治风险,相反是个积攒政治资本的好机会,现在媒体喉舌们粉饰的力度,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体会这一点

— END —


特殊时期,可能有用:
新冠防护房屋改进方案,查漏补缺清单
新冠家庭自助指南
新冠后遗症家庭自助指南
新冠餐饮业自助指南
新冠癌症患者自助指南
新冠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助指南
新冠学生家长自助指南
新冠婴幼儿家长自助指南
常见新冠自愈过程
海外钉子户的防疫经验
疫情期间开门、开窗、开抽油烟机和换气扇的注意事项(by Ohhei)
新冠有后遗症吗?感染后如何降低长期症状风险?
将个人防护融入日常生活的场景流程(by Luxeni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