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警惕恶意抹黑清华大学的舆论倾向”的倾向
今天原本的计划是接着《亨特认罪与弹劾拜登,给你们讲几个笑话》发一篇后续《今日华盛顿诡谲的官场》,会非常有意思,但早上醒过来翻到新京报发布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某学者写的《警惕恶意抹黑清华大学的舆论倾向》一文,有点想说的话,《诡谲的官场》明天再发。
新京报这篇评论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民族情绪炮制争议话题、煽动对立,早已成为了一众无良自媒体账号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这句话说得很对,许多人还记得被封掉的“至道学宫”,夸张程度比起我常写的美国那边的极右翼阴谋论者不遑多让,鼓动力之大,要放在美国是像Lauren Boebert之流可以进国会的。这种账号必须要警惕。
但是,我们也要指出,《新京报》的话又是习惯性的只对一半,那被有意或者无意忽略掉的另一半,同样值得我们警惕。
另一半有什么,给大家举几个不远的例子。
我们在《那些为川普辩护的中国“高知”们》里介绍过2020年10月《纽约时报》中文版上某位海外华人发的奇文,那篇文章里作者批判了国内大学教授圈子里一堆著名的“自由派”因为反 反到失心疯,全都违背自由主义的价值,成了懂王的支持者。作者特意提到,有一位女学者,别人反对懂王,她还在推特上爆粗口。这位女教授,就来自清华。
这件事还有个后续,后来懂王声名狼藉之后,隔年女教授在台湾《思想》杂志上发了一篇自辩文章,文章写得扭扭捏捏、曲径通幽,大概意思是“当初不是我非要支持川普,而是被那些不支持川普的老朋友给气的、给逼的,他们的作风简直就是极左文 余孽”。
清华是多面的,我想问的是,这样的清华,这样的老师,值不值得警惕?
这位女教授同院系还有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同事,也是学术界、舆论场响当当的大人物,作为非专业人士,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之时,他写过一系列“网络重要指示”,在一批学者的圈子里疯传,指示基本上都跟下面这条别人发的微博的意思很相近:
请问,这一面的清华,这一面的老师,值不值得警惕?
上面说懂王是这两年的试金石,验出了国内很多所谓自由派、尤其是成名几十年的老自由派的成色,这事后面还有更有趣的内容。今天以清华举例,所以我就不讲北大那俩圈子里流传更广的笑话了,我们以清华某位已经调走的知名教授为例。
这位教授我上学的时候曾经很尊敬,选修他的公选课,成绩还是前三。他和夫人都是知名学者,在懂王的问题上,坚持了自由主义的价值,是很值得敬佩的。
但就是这样一位教授,在前一段时间,去参加了冲绳驻日美军的一日公开营活动,他抛开美国不断在中国周边增兵增预算增基地不谈,抛开冲绳当地人几十年不停歇地要求美军基地搬走不谈,抛开日本媒体上时不时就爆出的驻日美军强奸、车辆撞人等等丑闻不谈,抛开这两个月还在热头上的美军基地乱排放有毒污水事件不谈,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里,肉麻地称赞“美军与日本人民是真正的鱼水一家情”,然后习惯性地带一句阴阳怪气“不像某些国家”。
请问,这种带有逆向民族主义情绪的选择性叙事,甚至可以说在紧张的安全局势下别有用心的片面叙事,值不值得警惕?
这位教授是被调走了,但还有没调走的呢,我们再举例。前两年,“双赢等于中国赢两次”的梗在网络上爆火,以清华新闻学院某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网红,将之归罪于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将后者描述为“爱国贼”。当初上海、北京不少跟这位新闻学院教授价值观接近的有名的政治学者、法学者、新闻学者,都在文章里痛快地引用这一则“爱国贼”事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L4y1s75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6470438e40441dda01b13db0076a96f3)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会发现“双赢等于中国赢两次”最早是美国企业研究所2011年报告里写的,后来懂王的司法部长威廉·巴尔演讲时引用,将之发扬光大,形成破圈效应。
也就是说,金灿荣讲了一个笑话,结果被一位自诩理智清醒的新闻学院教授,不核查来源,不看上下文,自以为得计地当成了一个笑话,无限演绎。
后来事情过去整整一年多,这位新闻学院老师的微博还在用winwin“笑话”金灿荣。这就已经不是让人唏嘘、而是恐怖了,你是新闻学院的老师诶,你活在怎样的信息茧房里啊,一年多了都没个正经人提醒你一句吗?这么久你自己都反应不过来要去查一下原文吗?你这么砸自己的饭碗,别人还敢报新闻学院吗?
我想请问,这一面的清华,值不值得警惕?
这两天我在重翻台湾王晓波教授的《民族主义与民主运动:一个统派知识分子的探索》一书,书里有一章“讨论与批判”让人印象深刻,《沙文主义及其他》一文的旁边是《知识分子的崇洋媚外》、《排外与媚外》、《从崇洋媚外到民族意识的觉醒》。太阳底下无新事,民间的极端民族主义永远只有和知识分子的崇洋媚外摆在一起谈才全面,才能谈出个所以然。
像《新京报》以及上面举例的几位清华高知,喜欢批判“极端民族主义”,这没问题,但问题是,你自己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有没有时不时地开展过自我批评,想过你是这种“极端民族主义”的催化剂呢?
遇事就摆臭架子,趾高气昂地“批判”对面“极端民族主义”,除了甩锅和虚幻的自我满足,请问还有别的建设性作用吗?
你想解决极端民族主义的问题,就必须正视自己催化剂的身份,不然一本正经地拉偏架,最后只能导致两边谁也不服气,无穷无止的骂来骂去。
严于律人,宽于待己,幻想靠骂人来争取大多数普通人的支持,既幼稚,也猥琐。我说句不客气的,有些读书人,真是没出息。
前两天我在介绍自己的书橱时提到过,清华里有很多三观正、思维正常的老师,不管是新左派还是自由派,都有。但问题是,他们因为正常,不会受到《新京报》这样的媒体的钟爱,在舆论上也不能吸引到像上面几位高知或者至道学宫那样的追捧。但是他们,才代表了清华的很多面里,真正可贵的那一面。
看《新京报》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可能根本就稀里糊涂的评论,还不如去刷两条毕导或者女流的视频。至少像我这样的清华毕业生,是非常讨厌《新京报》借清华搞议题设置的。不是因人废言,而是《新京报》的分析浅陋,私心和藏藏掖掖的东西太多。砸自己牌子就算了,你爱砸不砸,就请不要在砸清华的牌子上面推波助澜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