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
如果说连续两天更新
根本就不像我
那么
连着三天更新
可能这个主页菌疯了==
毕竟这是一个三个月不更新
也是家常便饭
的佛系公众号主
用各种颜色皮一下真开心
严肃地说
我又更新了(废话不然现在看的是啥)
今天的内容是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中的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请再一次一口气读完
今天会分享的数据,包括:降水量数据、风速数据、气温数据、湿度数据;全国的,2010年到2016年的,日值,365天 X 7年。获取方法见文末上面一点点~~
不过话说,今天的月色可真美啊。抱歉不打断了,继续皮说下去。啊对了,最近的文章过程不很详细,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生态这部分虽然看着都是公式,但其实没用啥不常用工具,不就是【栅格计算器】代入公式计算,高中数学就能看懂这些公式(还别说,最复杂的符号不过是累加求和符号西格玛Σ,百度了下,高中数学课本里有,至少江苏课本里有==),此外让我讲公式我是真讲不明白照着用就好;二是涉及到气象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在之前的文章里提了那么多次方法都一样,土壤数据其实就是字段运算,找到字段就好,也不用多说了;三是,我懒。
懒
懒懒懒
懒懒懒懒
(一个字看多了会觉得它不像个字这是为什么呢)
第三篇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1.1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
1.2 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1.3 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评价
1.3.1 评估模型
以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能力指数作为评估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Sws为防风固沙服务能力指数,NPPmean为多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K 为土壤可蚀性因子,Fq为多年平均气候侵蚀力,u 为2m 高处的月平均风速,u1、u2 分别表示在z1、z2 高度处的风速,ETPi 为月潜在蒸发量(mm),Pi 为月降水量(mm),d 为当月天数,Ti 为月平均气温,ri为月平均相对湿度(%),D 为地表粗糙度因子,θ为坡度(弧度)。是不是很简单。
1.3.2 单因子计算
NPPmean(多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NPP可以从网络获取(上上篇文章“【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中分享了),在获得NPP数据后可以轻易的计算出平均值。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的历年平均NPP。
K(土壤可蚀性因子):指土壤颗粒被水力分离和搬运的难易程度,主要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体结构、渗透性等土壤理化性质有关。上一篇文章“【双评价学习笔记】生态—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中提到了计算方法,这边直接用就好了。
K值(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结果
Fq(多年平均气候侵蚀力):用公式算:
Fq为多年平均气候侵蚀力,u 为2m 高处的月平均风速,u1、u2 分别表示在z1、z2 高度处的风速,ETPi 为月潜在蒸发量(mm),Pi 为月降水量(mm),d 为当月天数,Ti 为月平均气温,ri为月平均相对湿度(%)。也就是说,算这个玩意,需要用到的数据有:降水量数据、风速数据、气温数据、湿度数据。(今天会分享,这四个,全国的,2010年到2016年的,日值,自己下载了玩去吧)
先计算ETP(月潜在蒸发量),第一步是处理好每个月的月均气温:
多年月均气温(1月)
第二步是处理好每个月的月均湿度:
多年月均湿度(1月)
第三步是代入公式计算ETP:
ETP(1月)
算好了ETP,接着计算风速u。
u 为2m 高处的月平均风速,u1、u2 分别表示在z1、z2 高度处的风速。一般来说,气象站实测的风速数据,都是10米高度的风速,为了计算“防风固沙”,要把这10米高度处的风速转换成2米处风速,就用公式代入计算:
月均风速
算好了风速,接着处理下月降水量(降水量可不是一个月30天平均,而是加起来):
1月降水量
好了,都算完了,然后代入公式计算Fq:
多年平均气候侵蚀力(我可能某个异常值忘了处理==)
D(地表粗糙度因子),直接用坡度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地表粗糙度因子
1.3.3 因子归一化
将各因子归一化处理,使用最大值最小值法将数据归一化到0-1之间。归一化处理可以使用【模糊隶属度】工具。(上上篇文章中提到了)
1.3.4 模型计算
将归一化的各因子,按照前文提到的计算公式使用【栅格计算器】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能力指数。
上文提到了,今天分享的数据:降水量数据、风速数据、气温数据、湿度数据;全国的,2010年到2016年的,日值,365天 X 7年。
老规矩,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双评价8”。
以下是分享的几个数据的字段说明:
上文提到了,今天分享的数据:降水量数据、风速数据、气温数据、湿度数据;全国的,2010年到2016年的,日值,365天 X 7年。
老规矩,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双评价8”。
防止看不到再发一次!
往期回顾:
土地资源评价(分享土壤质地数据、地形高程数据和研究边界数据)戳下面:
水资源评价、气候评价(分享长时间年值、近几年日值气候数据)戳下面:
环境评价、灾害评价中的干旱部分(分享1950年以来的日值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戳下面:
灾害评价中的雨涝、高温、大风灾害部分(2010年-2017年的全国风速风向数据)戳下面:
生态评价戳下面:
农业集成评价戳下面:
T_T对上面文章的推倒重来戳下面(分享30m地形高程数据):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从这一篇开始,首先是城镇土地资源评价:
城镇适宜性评价中的水资源评价戳下面:
城镇适宜性评价中的气候评价戳下面(分享湿度和温度数据):
城镇适宜性评价中的区位优势度评价戳下面(分享路网、铁路、高速出入口、火车站、机场等数据):
城镇适宜性评价中的环境评价戳下面(其实只有大气环境容量==):
城镇建设集成评价戳下面:
生态重要性评价中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戳下面:
生态重要性评价中的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戳下面:
<END>
整理数据不易
熬夜写文秃头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记得帮我们分享点赞
特别特别喜欢的话
也可以赞赏啦
如需转载文章、投稿或者合作
请直接在公众号后台联系
使用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