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第二次被骂之后,我居然开心了起来......

肖一凉介 肖一凉介 2022-03-19

大家好,其实从开头就可以清楚地发现,今天的作者既不是「肖一」,也不是「凉介」,因为这篇内容既不是「杂谈」,也不是「干货」。至于为什么要推,是想跟你们分享一件开心的事。


文 | Bert
编辑 |Bert
字数 | 3112

可能一些加了我好友的人,大概知道在前段时间我有一篇文章引发了争议,然后收获到了一些不太好听的声音。
那是我第一次因为自己的文章被骂,而且那些骂声中不乏低俗的字眼,所以当时我很受打击。
在被情绪冲昏头脑后,我做出了一些退让的反应,现在想来觉得当时太逊了......有点类似于你们每次吵完架后觉得没发挥好的意味。
具体细节我就不多说了,因为确实不再重要了。
但没多久,我再次因为一篇文章被骂了,不过这次,居然是个「反转剧」......

1


3月20日00:15

一网友在我的这篇文章下留言了,
系一篇谈到「青年大院」的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如标题所言,是来骂我的。
本来呢,我早睡了,起个夜看了一下手机,瞬间清醒了。
虽然这个网友是来斥骂我的,
不过好在没有「低俗龌龊」的字眼,所以我完全可以接受。
遂打算跟他说道说道,因为他言语间的「硬伤」我实在是不能忍。
所以我就针对他的言论一一做了回复.
本来吧我认为他心中早已有了「预判」,
我就算解释得再「头头是道」,他应该也会「不以为然」。
不过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剧情开始「反转」了。

3月20日01:20

他在公众号后台给我发了信息:
头像已作出处理,聊天记录已征求本人同意后发出
我本以为他不会认同我的回应,
谁知道他却向我道歉了。
于是我在「惊讶」中很「开心」地回了他。
所以这个事件就到此为止了。
本来以为会是场骂战,谁曾想最后是个「Happy Ending」。

2


这是我第二次被骂的经历,
但不得不说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成长之一:低到尘埃,开不出花朵


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一张相片背后写了一句话:
低到尘埃,开不出花朵
我一直以来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在除了「爱情」姿态之外,它还可以被解读出一种「自强」的生活态度。
回想我第一次被骂的时候,我发了长文回应,但主要是「妥协」和「退避」。
本来对于他们的逻辑不「自洽」,我想去逐一反击的。
但由于情绪的影响,加之不想事情继续恶化,所以选择了那样一种回应。
但事实证明,
我的回应显然没有得到「谅解」,反倒是让他们更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
于是我后来认识到:
他们心中已经拟好了判决书,我就算低到尘埃也开不出花朵,只会被他们继续狠狠地踩进土里。
所以我现在认为,
对弈」才是更好的方式,你既说得振振有词,那我就与你说道说道,看看谁的逻辑才能自洽。
第二次被骂的时候,我尽力做到了这点,在看到骂声的时候我很「平静」。
继而仔细读了他的语言,发现没有「低俗」的字眼,所以可以与之「对弈」,然后就有了开头的回应。
其实我认为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成长」。
在第一次被骂之后,我的专业老师来询问情况。我当时很「悲观」地觉得自己做不了媒体行业了。
雷军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我想说「站在风口,上帝都会被攻击
涉足媒体行业你一定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你就算做得再理性客观,一样会遭受到各种「非议」。
所以我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和「否定」,觉得自己的「承受能力」还不允许我进入这个行业。
但好在,这都是有一个过程的。
这次被骂让我学会了控制情绪,并以一种冷静的方式作出了回应。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也许下一步我要做的是如何「不去回应」就能平静看待一切,
毕竟不是每次非议我都能有「回应」的机会。
如同中学课本里的那篇文章所言: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成长之二:理想信念,坚定与实现

第二个成长我得感谢这位陌生的网友,
因为他让我积累了一个「舆论引导」的案例。

 01   版权意识

如果你在文首仔细看一下这位网友最初的言论,就会发现他的「版权意识」是很模糊的。
但后来我回复后,他说到,

所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当下国内的「版权生态」可以说是很恶劣的,甚至可以说是盗版滋生的「有利土壤」。
对于洗稿的问题,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

洗稿

▶ 概念以更换一定的表达方式来将他人的作品内容变成自己作品的行为。▶ 分类(1)表达偷换型洗稿
这一类洗稿比较好界定,通过对比文本的方法就可以很轻松地识别,所以版权法尚有规制空间。
(2)思想偷换型洗稿这一类洗稿就比较难界定了,因为一些思维上的逻辑借鉴不太好用具象的数据去分析,那么这一块基本就只能用媒体职业伦理去约束。
▶ 版权法(1)认定方法:「整体感知法」和「抽象过滤法(2)成立公式:「接触+实质性相似-合理使用(3)构成因素:「实质性相似」判断依据: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合理使用」判断依据:有限表达、必要场景、公有领域。[1]
以上就是关于洗稿的简单介绍,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版权法」保护的:
是思想的独创性表达,并非为了帮助作者垄断事实或观念本身,从而避免社会创新。
所以这就注定了有很多「边界」是版权法不能把控的,我们则不能一味去「苛求」严格的法规来规制。
这次的事情让我看到,很多大众的版权意识是「薄弱」近乎「虚无」的,这无疑助长了恶劣版权生态的气焰
而他们中又有一些人并不是「恶意助势」的,而是不懂、不理解。
所以在我们的通识教育和文教宣传中,版权意识的教育是否也要提上议事日程呢?


 02   拟态环境

这个网友的信息中还提到一点:
可能由于我身边接触的大多数人的媒介素养,都足以让他们辨别什么是「拟态环境」,什么是「现实环境」。
所以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只是简单提到。
但我发现在不懂新传之外的群体,他们可能对于意象形态构建的「现实」仍坚信不疑。
所以在这里解释一下「拟态环境」的概念:

拟态环境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并非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指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并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而人们通常认识不到这一点。

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2]

我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
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这样一延伸就可以发现,这个概念可以不只用来提示「媒体」的力量,还可以用来解释每个「社会角色」所塑造的舞台形象。
如果还是觉得抽象,可以去看看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相信这部电影可以清楚地解释。

正是因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不那么「客观」的世界了,

那么媒体就更不能用「情绪」建构事实,

煽动公众的事则要尽力「规避」。


 03   态度劝服

除了一些基础媒介知识的普及,他的意见转变也让我看到「态度劝服」的一个可能性。

他说尽管他没看懂我回复的意思,但依然要给我道个歉。
我的「逻辑回应」生效了,这就说明在情绪面前,「理智」并不是全然无用的。
但同样的,我们还需要看到一点:不是所有的网民都是固执的「群氓」。
他们中有部分人并非「油盐不进」,一些理性客观的回应也许就会让他们放下偏激。
所以我也懂得了在舆情事件中,不要一味谴责网民的极化情绪,因为有部分人的情感是「朴素」的,而不是「蓄意」的。
而这部分人就像「中间势力」,我们当然要争取,至于那些挑拨情绪和煽动民粹的「顽固势力」,我们才要去进行斗争。
所以怎样去引导朴素的网民「复归」到理性的道路之上,我想这也是媒体需要去思考和行动的事。
吴青峰说「温柔地推翻这个世界」,这个「温柔」或许值得给媒体人们以思考。


参考资料:
[1]彭桂兵,陈煜帆.作品洗稿审视——《甘柴劣火》事件为例[J].闻记,2019(08):46-54.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最后想说,
这篇文章我没有「标题党」哦,
文是对题的❤️
还有,
如果你们有任何不同的意见,
只要没有低俗龌龊的字眼,
不涉及到人身攻击,
我们都可以一起
对弈


—END—


肖一杂谈



凉介干货
▼请关注一下吧,肖一和凉介都在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