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一部国庆档电影带火深圳5区!深圳又一个最新规划将引爆10个增长极

深圳梦 2022-06-24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成为了2021年国庆档的热门影片。


《我和我的父辈》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组成,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 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其中,《少年行》单元一开映,深圳元素扑面而来……


▲《我和我的父辈——少年行》预告片


从梧桐山远眺……


京基100、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深圳湾……星海湾1号、西部通道
▲图片来源:《我和我的父辈——少年行》预告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 《我和我的父辈——少年行》热映之前,深圳出台一份重磅规划:在第十七届文博会期间,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过官网公布《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划》主要聚焦八大亮点特色,打造十大增长极,体现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其中特别明确十大增长极,根据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提出十大重点发展文化产业领域: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时尚创意产业圈;数字创意走廊;文化装备研发中心;大湾区影视产业基地;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湾区演艺之都;国际知名黄金珠宝产业中心;全球游戏电竞之都;高端工艺美术集聚区。
其中与电影相关的规划有:以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为重点,加快推动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湾区演艺之都。支持有条件的区出台和完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优化影视产业发展环境。推进中国(深圳)新媒体广告产业园、T-PARK深港影视创意园、注艺影视基地、定军山数字电影文化科技创意园、深圳东部影视产业园等影视类产业园区更好集聚影视产业资源,强化产业载体支撑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新桥影视产业小镇、华强方特后海总部基地、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大鹏影视产业园等一批影视主题园区、基地……本文后续内容中有专门介绍。



南山元素满屏溢出


《少年行》中有许多南山元素南山地标处处可见小编看电影时数出了下面这些南山元素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场景呢?


▲深圳湾, 片中“小演员家”取景地

▲海上世界,片中“科技比赛”取景地


▲南山外国语集团滨海小学,片中“麻花实验学校”取景地


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科技强区和双创高地。而南山作为深圳的缩影,如何迈出一条自立自强之路,答案就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科技赋能教育,南山区在创新教育方面,提出了“六个一百”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树立引领辐射的创新教育标杆,打造深圳先行示范的创新教育标准,构建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校环境。


「 150多位 · 南山群演er   」


沈腾此次自导自演,和老搭档马丽、“开心麻花”成员再度合体,齐聚“麻花实验学校”彰显爆笑团魂。老戏骨李雪健也惊喜曝光,破次元合作的化学反应引发观众期待。



麻花实验学校

取景于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小学

150多位可爱的南外学生、老师们

也参与到《少年行》的拍摄活动中



学生们在参演电影的过程中

被高科技的氛围所感染

在他们心中种下了

探索科学的种子


▲南山学生拍摄花絮


▲南山学生与沈腾合影


随着南山日益优美的城区环境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喜欢在南山取景住在南山更时不时能偶遇明星


(来源:南山文体通 南山区融媒体中心)





在福田取景的这所学校亮了


走进影院不少眼尖的深圳观众发现,影片中由沈腾执导并主演的《少年行》单元主要取景深圳福田红岭实验小学。


沈腾饰演的机器人“星一浩”肩负特别使命从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小小,两人意外组成了一对临时父子。



沈腾饰演的机器人,被片中的“假儿子”吐槽:“你这也太像人了吧”,这位来自未来的机器人“双下巴、大肚腩”,褶子里都是笑点,喜剧效果直接拉满。



在机器人老爸的影响下,少年小小将坚定地追求科学梦想,少年强则国强,伟大梦想、科技创新精神在这对“父子”间实现传承。



据悉,不少红岭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本色出演”,在影片中作为群演扮演了“麻花实验学校”的师生。


师生参演


后来有很多同学反映,拍电影比他们想象的要艰难、辛苦多了,一遍遍地NG,而他们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演员们投入工作、专注奋斗的样子,这对他们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老师说:“我们借这个机会也教育孩子们,每件事的成功都是要付出汗水和奋斗的”。

据介绍国庆假期里,学校还将组织教职员工包场看《我和我的父辈》,不少同学也自发去观看这部电影,在影院中看到熟悉的校园,令人自豪又亲切,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


一次观影,一次感悟与成长,孩子们释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在观看完《少年行》篇章后,孩子们不禁发出这样的心声:

少年负壮气
奋烈自有时
今日争立报国志
明朝看我少年行

小编看到这样一个评论

四个故事中就最后一个最搞笑,现场笑得停不下来,能让大家快乐说明故事已经成功了。前三个故事讲前辈的磨难,前人的磨难不就是为了后辈能快乐幸福的生活吗。

确实,其实欢乐就是《少年行》的内核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快来福田打卡一下这所”未来学校吧“

红岭实验小学极富设计感和未来感的校园与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故事十分契合。


不仅如此,近年来,福田区在教育事业方面还有跨越式发展,实施学位供给“双十工程”,“十三五”期间新增学位4.3万座、是“十二五”期间的3.6倍,历史性解决长期存在的“学位缺口”难题;全市率先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创设“课堂革命·福田表达”等全国性教育品牌,义务教育质量居全省区县最前列,获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高等教育机构从无到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等相继落地,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正式运营。城市建设方面,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像电影里面的未来教育、未来城市福田区正在一步步实现中。


(信息来源:福田教育)





《少年行》曾在宝安拍摄!

可有你熟悉的镜头?


国庆假期,由沈腾导演的《我和我的父辈》之《少年行》火热上映,有笑有泪的情节让观众大呼过瘾。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曾入驻宝安拍摄,也是新桥影视基地摄影棚去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入驻拍摄的第一部院线电影



沈腾自导自演的

《我和我的父辈》之《少年行》





主要讲述了一位来自2050年的机器人穿越到2021年的深圳,遇见怀揣科学梦的少年,并帮助少年追求科学梦想的故事。剧中,沈腾饰演的机器人双下巴、大肚腩一出场就把喜剧效果拉满,老搭档马丽、开心麻花成员们齐上阵,李雪健、张小斐特别出演,片中还是熟悉的爆笑配方,现场观众不时爆笑。




沈腾饰演的机器人“星一浩”

肩负特别使命从2050年回到2021年

邂逅了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小小

可谓科幻感十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32784xs0mn

▲《我和我的父辈》预告片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海上世界

……

电影中的深圳元素层出不穷

其中不少经典场面精彩镜头就是在

新桥影视产业基地一号摄影棚拍摄的

这也是新桥影视产业基地

自去年10月份投入使用以来

入驻拍摄的第一部院线电影

去年10月,棚高24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新桥影视产业基地一号摄影棚正式启用。据了解,一号摄影棚“大”而“有料”,在内部设置上,完整配备有实景棚、拟音室、初剪室、道具间和剧组餐厅等功能空间,是深圳市首个以国际标准建设的现代数字化摄影棚




随着一号摄影棚的启用

新桥影视产业基地“客似云来”

摄影棚接连有好戏上演,排期紧锣密鼓

2021年国庆献礼之作,由沈腾执导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少年行》,由江疏影、刘敏涛、彭昱畅主演的年度职场大剧《女士的法则》都是在这里完成置景拍摄。 


“看到不少深圳地标,感觉挺亲切的。”市民陈先生说,“我本来就是个影迷,但是在自己家门口拍的大片还是看的比较少,我们本来就是科技创新之城,《少年行》在这里拍太合适了。”

“听说是在宝安的摄影棚拍摄的,早就在期待这部电影上映了,”在宝安工作的赵女士说,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在宝安拍摄或者宝安出品的影视作品。


据悉

目前一号摄影棚全年预约已满

未来宝安市民还会看到

更多带有宝安元素的影片


(来源:宝安日报 清平古墟影视小镇 记者 | 胡小娟 文/图)





坪山的“出镜密码”原来是……

国庆档电影宝藏取景地大揭秘!


沈腾在《我和我的父辈》

影片中执导并主演了

第四篇章《少年行》

值得一提的是

《少年行》中70%主要场景

小小家、星海湾1号天台

均是在“深圳坪山国际影视城”完成拍摄的




▲《少年行》在深圳坪山国际影视城完成拍摄


你所不知道的坪山:
华南热门影视基地




早在沈腾之前,已有许多综艺、电影制作团队选择坪山作为取景地。如腾讯视频年度重量级综艺项目《创造营2020》,就在坪山拍摄。《创造营2020》主题曲MV的拍摄场景,原本是坪山的一处集装箱堆场。影视作品的魅力和坪山的独特风格相辅相成,让这个地方成为了代表着活力形象的网红打卡点。




同年腾讯视频另一部重量级综艺《潮玩人类在哪里》同样在此取景。此外,在坪山进行过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作品也不在少数,除了最近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辈》,还有《羞羞的铁拳》(开心麻花出品电影)、《奇迹年代》(文牧野导演、易烊千玺主演)、《战疫天使》(邱礼涛导演,刘德华主演)、《荣耀乒乓》(爱奇艺出品、白敬亭主演)等。


事实上

坪山之所以能够吸引到

这么多重量级的综艺、影视项目

前来取景拍摄

离不开其自身的优势


坪山区的专业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影棚和拍摄基地,同时,坪山区拥有多种风格的艺术建筑和人文场景,可以满足各种影视取景需求。除了《创造营2020》《潮玩人类在哪里》的取景地深圳坪山国际影视城,《羞羞的铁拳》的取景地坪山体育馆,坪山还有在深圳剧院建筑中非常出名的“戏剧盒子”坪山大剧院。此外,还有客家文化代表、古色古香的坪山大万世居,觉得眼熟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在深圳航空宣传片中见过它了。值得一提的是,东江纵队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也可以为相关题材的拍摄提供支持。





除了完备的专业基础设施

极具人文特色的城市景观外

一直以来

坪山区积极支持影视作品取景、拍摄

以推动城市良好影视创作环境的构建

一起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影视文化产业

已成为坪山区文化产业

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之一

坪山区正酝酿出台

助力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

支持和鼓励影视文化产业

在坪山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坪山正以独具特色、

近悦远来的内涵和气质

吸引更多影视剧

来到这里取景

相信未来坪山er会看到

更多带有坪山元素的镜头



怎么样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

坪山简直星光璀璨

未来可期

想要狠狠地安利坪山呢

那就来吧!


(来源:坪山发布 统筹策划:平轩文)



开心麻花华南总部基地已落户深圳龙岗


作为沈腾首次担任导演拍电影,开心麻花好友齐助阵的《少年行》,除了在深圳取景外,不得不提的是,开心麻花华南总部基地早已落户深圳龙岗。


为促进龙岗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圳市龙岗区政府邀请全国舞台剧领军品牌—开心麻花的华南总部落户深圳龙岗区。2016年5月13日,双方举办了项目签约仪式。 



据悉,开心麻花在此开展四大核心业务:原创音乐剧制作、百老汇合家欢剧制作、原创话剧制作、戏剧教育培训业务。而龙岗区也将被打造成为中国顶级、世界一流的戏剧研发制作基地,演艺产业将成为其新名片。另据了解,华南总部制作中心成立后,开心麻花将与龙岗区每年至少推出一到两部原创剧目,在龙岗首演发布,并进行全国巡演。该基地的第一部作品,将是开心麻花与音乐鬼才哈林庾澄庆携手打造的音乐剧。该音乐剧汇集了海峡两岸的精英创作人才,融合了开心麻花的喜剧基因与哈林百变的音乐风格,将作为基地孵化的首部作品面世。


提到龙岗的文化产业

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不得不提


2020年底,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是同批广东省唯一入选项目。



据了解——

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自坂田起,终于坪地,横贯龙岗东西两端,全长约 46 公里,覆盖面积达 32 平方公里,华为、华侨城文化、中华商务、艾比森、洛克特视效等龙头企业落户其中,初步形成了工艺美术、文化装备、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数字印刷、演艺娱乐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仪式 (2020年度)”也落地龙岗。《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0年,网络文学全年新增签约作品约200万部,全网作品累计约2800万部,全国文学网站日均更新字数超1.5亿,全年累计新增字数超过500亿;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人,网络文学继续发挥龙头和核心作用,拉动下游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深圳发了一个大榜单,全国网络文化作家沸腾了,又一万亿级产业将大爆发





深圳将出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


在2021年第十七届文博会期间,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过官网公布《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划》主要聚焦八大亮点特色,打造十大增长极,体现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求。


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全面总结评估深圳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


深圳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公开征求

《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局在全面总结评估我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草拟了《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21年10月8日前通过来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书面反馈我局。

邮寄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6003-4号荣超商务中心B座1501室

联 系 人:王旭峰

联系电话:88101063

电子邮件:wxufeng@wtl.sz.gov.cn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9月24日


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

(征求意见稿)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基本途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重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涌现,文化科技融合效应日益凸显,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行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明显提升,进一步巩固了深圳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截至2020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02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5.8%上升到8%,年均增速远高于全市GDP增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随着深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必然对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更多更高的需求,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重将显著提升,对文化产业发展将带来新的需求。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新加速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应用场景日趋广泛,创意设计、数字创意、时尚文化等优势产业前景广阔,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贸易等全面发展,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加快演进,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同时也应看到,深圳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偏少,高端文化人才比较缺乏,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


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深圳市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抓住“双区”驱动和“双区”叠加的重大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科技支撑和创意引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拓展对外文化贸易,着力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率先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深圳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确保导向正确和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坚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出深圳科技支撑和创意引领的优势,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精准对接,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意水平。加快推进技术、业态、模式和管理创新,引领全国文化科技和创意设计发展潮流。


——坚持跨界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为其他产业赋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坚持湾区协同。充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整合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推动创意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流动,促进大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共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产业集群,提高大湾区文化产业总体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链条优化和价值拓展,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着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充分激发文化市场活力,推动深圳成为创新创意引领潮流、文化科技特色鲜明、文化形象开放时尚、文化产业充满活力的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到2025年,率先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增加值超过32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8%,进入全球文化产业发达城市行列。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文化业态更加丰富,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特征更加明显。内容原创和科技含量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劲。文化服务业占比超过50%,数字创意、设计服务、时尚文化、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占文化产业的比重超过60%。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适应消费升级和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打造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构建时尚文化品牌群,打造文化品牌之都。


——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培育和壮大文化总部企业,打造国际一流文化产业总部基地,集聚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抢占产业链高端。加快发展游戏电竞、网络视听、信息服务终端等数字文化产业,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原创研发水平,打造文化科技产业高地。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各区(新区)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打造若干优势产业门类,形成区域发展特色。培育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带和功能区,打造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


——对外文化贸易不断拓展。充分发挥全国对外文化贸易龙头的优势,集聚对外文化贸易资源。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和国际文化产业合作,建设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构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基地。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多元文化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竞争力显著提升。产权、人才、信息、技术、金融等要素市场不断优化,文化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创意氛围更加浓郁。


“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现状
2025年目标值
1
文化产业增加值
2200亿元
3200亿元以上
2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
8%
超过8%
3
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产值占比
不足50%
60%以上
4
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
61个
80个以上
5
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8个
15个以上
6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1个
2个
7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15家
20家以上
8
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
2996家
3600家以上
9
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超过10万家
超过12万家
10
全国文化企业30强
2家
2-3家
11
文化类上市企业数量
50家
60家
12
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数量
4个
6个
13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3个
5个
14
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
2个
4个
15
市级文化企业孵化器
暂未认定
10个
16
引进国内国际知名艺术品拍卖机构
3家以上


二、增强两大核心动能,

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能级


(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构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高地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文化科技原创研发,推进科技在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全面赋能,促进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和文化科技创新高地。


1.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大数字文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数字文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面向行业通用需求的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完善文化产业“云、网、端”,打通“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平台,推动文化产业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新型文化产业链体系。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网络信息、新一代文化装备、数字展示等产业形态,鼓励创作数字内容精品,拓展数字文化消费新领域。探索建立网络游戏、虚拟现实、交互娱乐、数字文化装备等领域相关标准,积极参与数字文化领域国际标准建设。


2.培育“数字文化+”新型业态。发挥深圳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优势,扩大5G、大数据、云计算、超高清、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创新应用,实现优秀文化内容与创新技术的融合,推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加快数字文化与先进制造业、消费品工业,与社交电商、社交媒体等在线新经济的多元融合,引导龙头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建设多元融合平台和网络,推动产业互联互通。创新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更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云演艺、云游戏、云展览等业态,提升以虚拟沉浸与体感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文化装备实力。


3.促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行动,运用数字技术对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提升,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文化载体数字化运行管理水平。鼓励互联网平台开发文化服务功能,拓展新兴数字文化资源传播渠道。推动5G+4K/8K超高清在演艺产业应用,支持文化场馆建设在线剧院和数字剧场,支持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网络平台开展直播或演播活动。推进传统文化场馆、景区景点、特色文化小镇及街区开发数字化展览展示项目。


(二)强化创意设计引领,打造国际时尚创意之都


充分整合利用全球创意设计资源,积极引进国际高端设计资源。围绕创意设计价值链部署创新链,提升创意设计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促进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扩大“设计之都”的国际影响。


1.壮大深圳设计力量。加强“设计之都”生态载体建设,加快建设深圳创意设计馆和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提升和建设一批创意设计主题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快湾区时尚总部基地、罗湖中洲坊创意中心建设,完善国际文化创意孵化中心功能,打造国际知名创意设计品牌。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集群。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创意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国际知名创意设计和研究机构总部落户深圳或者在深圳设立研发总部。加大高端创意设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集聚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意设计人才交流合作。


2.提升深圳设计影响力。坚持以“深圳设计”提升“深圳品牌”,形成一批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竞争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品牌企业。鼓励深圳设计龙头企业制定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探索建立深港澳创意设计联盟,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创意设计合作圈建设,着力构建接轨全球的完整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强与国际一流设计赛事机构合作,办好深圳设计周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提升中国设计大展、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和创意十二月等重点创意设计活动的影响。在国际知名设计城市建立海外推广中心,对接深圳与国际创意设计资源。


3.强化创意设计赋能。推动创意设计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支持运用新技术提升创意设计能力,着力拓展创意设计新领域、新优势。推进创意设计与旅游、体育、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创意设计提升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拓展大众消费市场。充分发挥创意设计的赋能作用,促进其他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时装、珠宝首饰、艺术陶瓷等传统产业和家居饰品、工艺礼品、当代工艺画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支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促进文博、非遗资源与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三、强化五大发展支撑,

夯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推进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进一步完善文化金融合作机制,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强文化产业投资,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1.优化文化金融发展环境。出台《关于推进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完善文化金融融合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推进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和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文化金融领域的应用,建立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和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发挥深圳数字文化产业和金融科技发达的优势,深化文化金融服务手段和方式创新。大力发展文化消费金融,加大数字货币和移动支付在文化消费领域的应用。完善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功能,健全投融资服务网络和中介服务体系。支持组建深圳市文化金融合作联盟。


2.创新文化金融合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服务文化企业的特色分支机构或文化金融事业部,推动完善文化贷款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支持设立文化产业类创投基金,引导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投资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引入风险投资、上市、发债等多种形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以市场化融资方式为主,政府产业资金、政府引导基金等财政资金发挥撬动作用的多元化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出线上化、智能化、批量化信贷服务,开发符合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和特点的金融产品。


3.拓宽文化投融资渠道。加强文化企业上市培育,鼓励上市文化企业利用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丰富战略布局,鼓励中小文化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发行集合债。吸引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落户深圳,鼓励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文化产业子基金。推进无形资产融资模式创新,支持金融机构、文化企业开展以版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探索扩大供应链融资。完善保险、融资担保制度,充分发挥现有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作用,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双创债券、资产证券化、集合信托、短期融资券等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开展境外业务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跨境文化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的对接,推动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向融合、相互促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1.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载体。进一步丰富甘坑客家小镇、大鹏所城、观澜文化小镇等的文化和旅游业态,着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互促,形成文化旅游融合的示范。高质量完成华侨城创意园、南头古城等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特色小镇的改造提升,完善各文化街区、小镇的公共配套设施设备。推进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业态的引入布局,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深圳文化旅游新亮点。深入挖掘现有文化产业园区、文艺场馆、古墟镇、古村落等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2.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融合业态。加快推进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特色民宿等文旅融合业态提质升级,不断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支持华强方特、华侨城集团等文化和旅游融合代表性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文化企业与互联网旅游企业对接合作,促进数字内容向旅游领域延伸,强化文化对旅游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作用。利用数字展示、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加大对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等文化和旅游项目的设计开发,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业态。

3.统筹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掘利用。加大文化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依托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等资源,推动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统筹开发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富有文化底蕴和改革开放元素的文化旅游景点。积极开发红色旅游、滨海旅游、乡村旅游,精心打造城市文化旅游IP,办好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和旅游文化表演活动,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文创产品等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景区,转化为旅游产品。借助科技与设计创新平台,大力开发深圳原创、融入深圳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购物品牌,擦亮“深圳礼物”名片。


(三)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坚持把扩大文化消费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加强需求侧管理,以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不断释放文化消费潜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1.丰富文化消费供给。加快建设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重大文化设施,强化特色文化街区消费功能,支持演出场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产业园区等合理配置文化休闲区,丰富文化消费供给。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支持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加快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加大特色文化消费宣传。开展文化消费惠民,推动演出票、日间KTV订房打折等惠民举措,探索发放文化消费券。加大原创歌舞剧、音乐剧、话剧、影视动漫等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提升文化内容产品供给质量。


2.培育新型文化消费。大力培育云演艺、云展览、云娱乐等新型消费形态,积极开发适应“Z世代”消费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更多网红打卡点。培育“食、游、购、娱、展、演”等多样化、多业态的新型商业模式,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加快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拓展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文化艺术、演艺产品数字化水平。丰富网络音乐、网络表演、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内容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产品供给,提升文化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的数字化水平。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引导线上用户实地体验、线下消费。


3.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加大夜间文化消费产品供应,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市民夜间文化休闲生活。加快推进文化娱乐场所转型升级,加大高雅艺术票房补贴力度,培育和扩大文化艺术消费群体。编制文化消费地图和指引,增强文化消费宣传推广精准性。策划举办消费周、消费月、消费季等主题活动,加强深圳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宣传推广。举办数字文化消费体验活动,鼓励商户推出折扣促销、消费分期、奖品激励等刺激消费的营销手段。加大政府购买优质文化服务力度,联合金融机构、知名企业举办消费促进活动。


(四)深化大湾区产业合作,打造国际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对外交往等优势,重点推动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合作,完善文化产业开放和协同发展机制,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文化产业城市群。

1.深化与港澳文化产业合作。深化深港文化产业合作,加强影视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共同打造国际影视产业发展高地。建设深港创意设计产业合作平台,吸引香港创意设计人才来深创业。加强深澳在创意设计、演艺和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办好深澳创意周、深澳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加强深港澳会展行业交流,用好香港、澳门会展资源和行业优势,策划举办大型文创展览,支持深圳文化企业参加香港国际影视展、香港书展和香港设计营商周等会展。利用港澳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优势,通过现有贸易渠道将深圳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国际市场。


2.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深化创意设计、数字创意等领域合作,推动深圳文博会与广州文交会要素对接、资源共享、项目合作,促进两地重要文化展会活动的联动和双赢。探索建立广深两地产学研联合机构,共同推进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加强深莞惠在文化制造、印刷、动漫游戏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先进文化制造业集聚中心,促进产业资源有序流动、合理分工。推进与珠江口西岸城市文化产业合作,探索在非遗传承与开发、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


3.打造文化产业合作平台。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粤港澳大湾区馆”,集中展示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促进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融资合作和项目交易。办好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港澳设计三城展、文博会澳门精品展等大型文创展览和交流活动。充分整合大湾区文化产业资源,在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出版印刷、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数字展览展示等多个行业领域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拓展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引导港澳企业来深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搭建文化产业合作平台。


(五)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构筑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


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加快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交流,推动深圳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贸易中心,构筑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


1.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文化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支持文化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支持深圳文化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文化数字化服务,依托域外优秀文化资源合作开发数字化产品。支持文化企业赴境外参加影视、动漫、创意设计等国际知名展会,鼓励文化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游戏出海、全球巡演、中外共建文化项目等新渠道新模式拓展国际业务。建立深圳市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培育制度,争创更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推动深圳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


2.加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平台作用,促进中外文化产品和项目的交流合作。鼓励文化企业和行业组织在境外举办文化产业专业会展。充分发挥港澳对外联系广泛优势,探索在深圳建立文化产业国际合作联盟,推动国际文化人才交流合作,多渠道吸引境外优秀创意人才来深创新创业,吸引外商来深投资文化产业项目。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构建文化贸易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国际文化贸易综合服务。用好前海自贸区开放政策和功能优势,支持前海打造面向海外市场的文化产品开发、创作、发行和集散基地,推动文化贸易发展。


3.发展文化保税服务。推动文化产品保税空间建设,建成集文化产品仓储物流、展览展示、拍卖洽购、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能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仓储、展示和交易平台。完善文化保税服务,为保税仓(区)内的国内外文化生产、贸易机构提供专属保税服务,实行“免证、免税、保税”政策,提供文化保税仓储、文化设备保税租赁、文化进出口代理等专业服务。探索新型保税监管机制,国内文化产品入区即视同出口,可以申请出口退税,免征或缓征货物进口关税及代征税,区内文化企业间的交易不缴纳增值税,促进货物自由流转。


四、实施四大行动,

优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


(一)实施文化企业孵化行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加快培育和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国有文化集团、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不同所有制和规模文化企业的协同发展,构建充满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


1.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推动国有文化集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文化集团资本运营能力,拓宽文化产业经营领域,显著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深圳文化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和外溢发展,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企业总部建设。吸引国内外龙头文化企业在深圳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建设文化创新创意中心和文化科技研发中心。完善“深圳文化企业100强”发布制度,催化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文化企业。


2.培育中小微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推出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平。引导中小微文化企业树立工匠精神,围绕细分领域强化“专精特新”方向,加强细分市场产品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鼓励大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开放平台、产业协作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微文化企业协同发展。建立瞪羚企业、雏鹰企业培育机制,形成文化产业梯次发展格局。组织开展中小微文化企业房租补贴、空间支持、金融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扶持计划,切实减轻中小微文化企业负担,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实施文化企业孵化行动。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创新和资本集聚优势,依托龙头文化企业、高校和文化产业园区等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企业孵化器,吸引高校师生、科研人员以及其他创业者入驻创业,为初创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项目提供设施齐全的办公空间以及全方位配套服务。整合各类创业载体、孵化器、加速器、共享空间等创业资源,完善创意孵化功能,加强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宣传推广、投融资、信息技术服务等平台建设,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助力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引导龙头企业利用其产业资源和产业链条,孵化相关文化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二)实施文化品牌塑造行动,打造多元城市文化名片


加强深圳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服务)的品牌塑造与推广,加快培育品牌文化企业,形成一批“深圳创造”文化品牌矩阵,扩大深圳文化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影响。


1.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塑造。支持文化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品牌运营和管理水平,把产品质量控制贯穿于创意、研发、技术、工艺、材料、设计、生产、检测、售后服务全过程。支持优势龙头文化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商标品牌示范基地等创建工作。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动漫、游戏、珠宝首饰、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打造一批全国知名文化品牌,提高深圳区域品牌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健全文化产品品牌体系。支持文化企业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知名品牌,打造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内涵品质、创意水平。加强创作适应“Z世代”青年文化需求的优质文化产品,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国际文化潮流的文化精品。促进优秀文化产品的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水平。


3.强化文化品牌宣传推广。引导文化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产品品牌。推动重点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具有较高美誉度的文化企业品牌。持续打造“设计之都”名片,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菜单”系列品牌的影响。有序推出一批市场影响力强、社会反响度高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品牌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扩大深圳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品牌的影响。


(三)实施文化产业空间拓展行动,做强做大产业载体


加强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进一步优化全市文化产业功能区布局,着力提升园区(基地)运营管理水平,打造行业门类齐全、产业特色鲜明的协同创新平台和促进文化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


1.优化文化产业功能区布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功能区发展,推动产业资源和配套服务设施向重点区域倾斜,优化布局文化产业功能区、产业园区、特色街区、文创空间,实现集聚发展、错位发展。鼓励通过收购、升级改造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通过功能性流转、创意化改造,有效盘活各类空间资源,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支持各区(新区)根据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引导各类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运营空间,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专业空间。加快推进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小镇建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落及产业布局。


2.规范文化产业功能区管理。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的规范管理,突出文化内涵和主导业态,实现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园区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园区发展动态,加强园区跟踪管理与服务。开展园区运营管理评估考核和奖励,完善文化产业园区认定、考核和退出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组织开展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和认定到期园区复核,实现园区动态管理。


3.提升文化产业功能区服务水平。推动有条件的园区、基地建设专业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促进园区由要素集聚空间向创新发展平台转变。引导园区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园区办公和公共服务条件。高水平建设华侨城、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提升现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功能,打造国家级产业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完善园区周边交通、生活、文化消费等配套设施。支持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等行业组织发展,搭建园区间交流合作平台,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和交流合作。


(四)实施服务平台优化行动,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加强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文化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构建文化政策、文化贸易、文化金融、知识产权、文化企业孵化等服务平台体系。


1.搭建文化经济政策服务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各级、各部门涉及文化企业相关产业政策,通过编印政策汇编、官方网站公开、政策咨询、政策宣讲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便捷政策服务,指导企业享受相关产业政策和人才、住房等配套政策。支持各区通过开通服务热线、在文化产业集聚区设立服务窗口等形式,为文化企业提供项目落地、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粤港澳登记大厅,打造集孵化、登记、维护、开发、交易、输出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2.建设区域合作平台。推进国内文化市场和国际文化产业合作,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文化资源要素,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平台。发挥深港澳创意设计联盟、香港演艺人协会、澳门电竞协会等行业组织的纽带作用,加强与港澳在创意设计、动漫影视、演艺音乐等领域合作。支持龙头企业与各国合作伙伴共建产业园区、孵化器和双创中心,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引入国际文化人才和创意资源。支持文化企业、行业协会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研究机构的合作,打造国际知名文化产业资源集聚中心。


3.提升服务平台服务效能。加快推进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文化会展核心平台。完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的服务功能,服务更多文化企业拓展对外文化贸易。支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打造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建设国家版权创新基地、版权示范园区、数字出版基地、国际版权交易机构等知识产权服务平台,鼓励支持版权输出,构建版权登记、保护和交易平台。


五、打造十大增长极,

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南山区为核心区域,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合理布局,形成文化科技资源聚集优势。加强文化科技共性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文化科技创新载体,支持文化科技企业创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基础服务设施和开源开发社区建设,加强文化科技集成应用和服务创新,加快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机制,探索建立文化内容资源数据中心和交易市场,为文化科技企业的品牌成果推广提供支撑保护。


(二)时尚创意产业圈。以福田车公庙、罗湖水贝—笋岗、南山南油、龙华大浪等时尚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加快建成亚洲领先、全球知名的时尚产业之都。加强时尚设计资源整合,强化传统特色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全面提升时尚设计能力。优化时尚设计发展生态,着力打造若干高端时尚消费街区和集研发设计、品牌聚集、展示发布、消费交易、体验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时尚特色小镇。支持国际知名创意设计机构、科研机构总部落户深圳或者在深圳设立研发总部,扶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创意设计中心。


(三)数字创意走廊。支持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出台支持龙岗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加快整合区域内龙头文化企业、重点产业园区和高校资源,重点打造影视动漫、游戏电竞、创意设计、数字终端、数字展示、数字娱乐等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展示中心、孵化中心、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网络文学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策划举办“未来设计大奖”数字创意比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招商大会等活动。


(四)文化装备研发中心。充分发挥深圳高新技术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优势,提升文化装备的科技水平,加强高端装备和文化消费终端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在智能文化装备生产各环节的应用,提升沉浸式设施、无人智能游览、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技术水平。加强新一代智能化家用视听设备、移动视听设备、可穿戴设备的研发生产。加快舞台演艺设备、数字化影院视听系统的集成设计和应用推广,实施“百万超清”计划。加强文化装备和消费终端前沿技术研究,提高文化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吸引国际资本来深建立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


(五)大湾区影视产业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区出台和完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优化影视产业发展环境。推进中国(深圳)新媒体广告产业园、T-PARK深港影视创意园、注艺影视基地、定军山数字电影文化科技创意园、深圳东部影视产业园等影视类产业园区更好集聚影视产业资源,强化产业载体支撑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新桥影视产业小镇、华强方特后海总部基地、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大鹏影视产业园等一批影视主题园区、基地。推动现代科技与影视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文化科技融合特点鲜明的骨干影视企业。支持举办影视业相关主题高端赛事、展览、论坛、沙龙等活动,办好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加强与国际国内影视业交流合作。


(六)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艺术品创作生产、艺术品交易、艺术品金融、交易市场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形成统一开放、机制灵活、运作规范,充满活力、吸引力和创新力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建设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支持国内外知名艺术品拍卖机构落户深圳或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引进世界知名艺术机构来深开设画廊,支持港澳和内地知名画廊来深开展业务,加快培育艺术品产业市场主体。打造高端艺术博览会,支持艺术品物流、仓储、咨询、保险、鉴定评估等专业配套服务机构发展。探索艺术品通关便利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七)大湾区演艺之都。以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为重点,加快推动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湾区演艺之都。加强原创策划,突出创作生产质量,打造一批精品剧目。鼓励演艺产业载体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支持开发沉浸式、互动式新产品。支持旅游演艺精品开发,鼓励演出院线、演艺联盟发展。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扶持民营文艺团体创新发展,壮大演艺机构实力。引导商业购物中心、主题酒店、体育设施等引入特色演艺资源,打造一批文化演艺与商业服务高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


(八)国际知名黄金珠宝产业中心。加快提升罗湖水贝和盐田等黄金珠宝中心能级,构建集总部集聚、黄金金融、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品牌运营、展示交易于一体的“世界珠宝之都”。加快推动黄金珠宝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黄金珠宝产业由销售中心、制造中心向创意设计、智能制造中心转变。完善“保税+”珠宝玉石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立黄金珠宝国际综合性交易平台,打通黄金珠宝境内外双向流动通道,形成全新黄金珠宝线上投资消费链。强化设计研发、原材料进口、生产制造、保值增值等产业链,推动黄金珠宝产业向高价值产业链转型。策划举办国际珠宝展会、品牌发布会等国际性行业活动,扩大深圳珠宝博物馆的影响。


(九)全球游戏电竞之都鼓励游戏原创产品开发,支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题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游戏产品。进一步丰富网络游戏品类,鼓励开发各类功能游戏。提升游戏创新技术应用,鼓励游戏企业研发VR、AR、MR、裸眼3D等前沿科技与游戏相结合的产品。支持有条件的游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鼓励电竞俱乐部加快发展,引入国内外领先的电竞企业,建设电竞企业总部。鼓励社会机构建设或改建专业电竞场馆,举办电竞训练与比赛。支持举办国际顶级电竞赛事,吸引LPL、KPL等顶级电竞职业联赛落户深圳。加快建设集电竞竞技、电竞创业、游戏研发、硬件制造、AR/VR科技展示于一体的世界级科幻旅游目的地,培育都市电竞消费新业态。


(十)高端工艺美术集聚区。大力实施工艺美术产业振兴工程,加快推进工艺美术行业向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工艺美术集聚中心。推进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创作生产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高品质工艺美术产品。加快工艺美术集聚区建设,着力提升罗湖工艺美术集聚区、大芬油画村、幸福珠宝产业园、观澜版画基地、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松岗琥珀文化产业园等集聚区建设水平,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工艺美术”发展,探索基于数字化的个性定制、精准化营销、网络化共享等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办好工艺美术博览会等专业展会,吸引全国优秀工艺美术大师和技艺在深圳集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宣传文化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加强与发改、财政、规划、税务、金融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确保规划任务的落实。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定期发布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年度白皮书。


(二)强化政策支撑。立足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推动完善市、区两级文化产业政策,更好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盘活旧厂房、工业园、城中村等土地资源,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市、区宣传文化发展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联动支持,更好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和人才支持政策。


(三)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改革,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切实减轻文化企业经营负担。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和违法行为。支持组建文化产业类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挥行业服务功能和纽带作用。


(四)培育文化人才。加快培养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完善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把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的人才培养优势,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培养紧缺人才。积极引进海外和港澳高端文化产业人才,提升深圳文化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支持新型文化智库建设,加强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网站)


还有哪些大热的影视剧
是在深圳取景拍摄的呢?
快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