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颠覆性进展!刘如谦团队进行了遗传改造,将先导编辑的效率提高近8倍,推动先导编辑技术走向临床!
另外,2021年10月4日,博德研究所刘如谦(David R. Liu)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 在线发表题为“Engineered pegRNAs improve prime editing efficienc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展示了包含逆转录酶模板和引物结合位点的 pegRNA 3' 区域的降解会毒害先导编辑系统的活性,从而阻碍编辑效率。该研究将结构化的 RNA 基序合并到 pegRNA 的 3' 末端,以增强其稳定性并防止 3' 延伸的降解。由此产生的工程化 pegRNAs (epegRNAs) 在 HeLa、U2OS 和 K562 细胞以及原代人成纤维细胞中将主要编辑效率提高了 3-4 倍,而不会增加脱靶编辑活动。该研究优化了 3' 结构基序的选择并开发了 pegLIT,这是一种用于识别 pegRNA 和 3' 基序之间的非干扰核苷酸接头的计算工具。最后,该研究表明 epegRNA 提高了安装或纠正与疾病相关的突变的效率(点击阅读)。
2021年6月28日,博德研究所刘如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Britt Adamson及Jonathan S. Weissman在Nature Biotechnology 在线发表题为“Efficient C•G-to-G•C base editors developed using CRISPRi screens, target-library analysis, and machine learn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描述了一套与机器学习模型配对的工程 CGBE,以实现高效、高纯度的 C•G 到 G•C 碱基编辑。该研究进行了针对 DNA 修复基因的 CRISPR 干扰 (CRISPRi) 筛选,以确定影响 C•G 到 G•C 编辑结果的因素,并利用这些见解开发具有不同编辑配置特征的 CGBE。总之,这项工作中提出的碱基编辑器和计算工具大大提高了 CGBE 介导的颠换碱基编辑的靶向范围、有效性和实用性(点击阅读)。2021年6月2日,博德研究所David R. Liu(刘如谦)等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Base editing of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rescues sickle cell disease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定制的腺嘌呤碱基编辑器 (ABE8e-NRCH) 将 SCD 等位基因 (HBBS) 转换为Makassar β-珠蛋白 (HBBG),这是一种非致病性变异 。将编码碱基编辑器和靶向指导 RNA 的 mRNA 离体递送到 SCD 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 (HSPC) 中,导致 80% 的 HBBS 转化为 HBBG。将编辑过的人类 HSPC 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中 16 周后,HBBG 的频率为 68%,缺氧诱导的骨髓网织红细胞镰状细胞减少了 5 倍,表明基因编辑是持久的。为了评估 HBBS 碱基编辑的生理效应,该研究提供了 ABE8e-NRCH 并将 RNA 从人源化 SCD 小鼠导入 HSPC,然后将这些细胞移植到辐射小鼠中。十六周后,Makassar β-珠蛋白占血液中 79% 的 β-珠蛋白,缺氧引起的镰状细胞减少了三倍。与接受未编辑细胞的小鼠相比,接受碱基编辑的 HSPC 的小鼠显示出接近正常的血液学参数和减少的脾脏病理。编辑过的骨髓的二次移植证实了基因编辑在长期造血干细胞中是持久的,并表明 20% 或更多的 HBBS-to-HBBG 编辑足以进行表型拯救。人类 HSPC 的碱基编辑避免了在 Cas9 核酸酶处理后观察到的 p53 激活和更大的缺失。总之,这些发现表明 SCD 的一次性自体治疗可以消除致病性 HBBS,产生良性 HBBG,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双链 DNA 断裂的不良后果(点击阅读)。
2021年2月19日,博德研究所刘如谦(David R.Liu)及哈佛医学院Dong Min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Phage-assisted evolution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proteases with reprogrammed specific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具有同时阳性和阴性选择的噬菌体辅助蛋白酶进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三种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NT)轻链蛋白酶。该研究将BoNT / X蛋白酶进化为单独的变异体,这些变异体优先裂解囊泡相关膜蛋白4(VAMP4)和Ykt6,进化了BoNT / F蛋白酶以选择性裂解非天然底物VAMP7,并进化了BoNT / E蛋白酶以裂解磷酸酶和肌腱同源蛋白(PTEN),但不是神经元中的任何天然BoNT蛋白酶底物。进化的蛋白酶显示出特异性的大变化(218倍到 11,000,000倍),并且可以保留其形成自我递送至初级神经元的全毒素的能力。这些发现为重新编程蛋白酶建立了通用平台,以选择性地切割具有治疗意义的新靶标(点击阅读)。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无商业用途,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