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9月 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要闻速览

张爱龙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2-06-21

1、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工厂成功交付

2021年9月1日,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模块化工厂建成交接仪式在云南玉溪沃森疫苗产业园现场隆重举行,玉溪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领导,沃森生物高层领导和玉溪核心管理团队,以及森松集团领导和项目人员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意义非凡的时刻。玉溪沃森mRNA新冠疫苗模块化工厂建设项目的成功交接,是森松赋能生物制药产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本项目为目前国内mRNA新冠疫苗工厂采用EPC模块化建造的首个项目,模块化工厂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森松在此项目中提供从前期设计、详细设计、建造,FAT、运输、现场安装及调试的“一站式”服务。(详见往期文章“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工厂成功交付”)

2、文献速递 | 科学家开发出高活性迷你版CRISPR系统Cas12f1

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的Yong-Sam Kim团队对Cas12f的tracrRNA-crRNA(gRNA前体)进行系统性优化,开发出高活性迷你版CRISPR系统Cas12f1,相关研究于2021年9月2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题目为Efficient CRISPR editing with a hypercompact Cas12f1 and engineered guide RNAs delivered by adeno-associated virus优化后的迷你版CRISPR系统Cas12f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编辑活性可媲美SpCas9,而大小仅529氨基酸,有利于AAV载体递送系统对此基因编辑系统的递送,为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便利。(参考资料: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1-01009-z)

3、mRNA后重磅核酸领域—eRNA崛起,4.4亿美金B轮融资

Laronde公司宣布获得 4.4 亿美元外部融资,以进一步推进 Endless RNA™ 平台,这是一种新型的工程RNA(engineered form of RNA),可以通过编辑,在体内表达治疗性蛋白质。Endless RNA™ 或 eRNA 是在 Flagship Labs 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合成闭环 RNA。由于 eRNA 没有游离末端,因此不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且非常稳定,可以长时间表达蛋白质。此外,eRNA 可以提供蛋白质编码和非蛋白质编码功能。

4、重大制度创新!细胞和基因产品在正式上市前应用的出口,深圳拟推动拓展性临床试验用药制度落地!

深圳新兴领域又一重要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一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条例的一大亮点是推动拓展性临床试验用药制度落地,以满足急需医治、缺乏有效医疗手段的患者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需求,同时也是细胞和基因产品在正式上市前应用的一个出口,满足患者和企业双方的需求。《条例(草案修改一稿)》明确,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的细胞和基因药物,经初步观察可能获益,符合伦理要求的,经审查、知情同意后可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内用于其他患者。同时规定,医疗机构要向患者充分告知风险、不良反应、救济措施等等。受试者有权随时退出其参与的拓展性临床试验。(详见往期文章“重大制度创新!细胞和基因产品在正式上市前应用的出口,深圳拟推动拓展性临床试验用药制度落地!”)

5、文献速递 | 姜虎林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基因治疗LHON罕见病的最新成果

近期,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30.849)在线发表了中国药科大学姜虎林教授团队的最新基因治疗研究成果“Pathologically Responsive Mitochondrial Gene Therapy in an Allotopic Expression-Independent Manner Cures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针对LHON治疗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姜虎林教授团队构建了一种病理微环境响应的线粒体基因递送载体(TISUH),实现了优异的原位线粒体基因治疗。TISUH通过三苯基膦和氟化作用克服LHON中降低的MMP,实现较好的病变线粒体靶向。此外,TISUH在高线粒体ROS条件下发生降解释放功能基因,提高基因转染效率,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突变带来的异常。在传统LHON小鼠模型和基因突变诱导的LHON小鼠模型中,TISUH介导的基因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病理响应原位线粒体递送平台,为难治性LHON及其他mtDNA突变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鉴于该体系较复杂,目前研究团队着力开展更为简单高效的体系来逆转LHON,并进行其成药性研究。(详见往期文章:姜虎林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基因治疗LHON罕见病的最新成果“”)

6、基因治疗公司NeuExcell Therapeutics完成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

专注于脑退化疾病与脑损伤基因治疗公司NeuExcell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了上千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凯风创投领投,元生创投、元禾原点、美国清源创投和英诺天使基金等机构跟投。(详见往期文章“基因治疗公司NeuExcell Therapeutics完成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

7、上海朗昇生物启动先天性黑矇症基因疗法(LX101)的临床研究

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近期发布:中国人类遗传资源行政许可事项2021年 第十六批审批结果,结果显示,上海朗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于2020年01月1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汪枫桦)申办的基因疗法项目“在先天性黑矇症(LCA)患者中评价AAV2-RPE65基因治疗制剂(LX101)的一项探索性临床研究”通过审批,审批号为:遗办审字〔2021〕GH3663号,其医疗机构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基因疗法LX101以AAV2为载体,将正常功能的且编码序列经优化的RPE65基因,导入体内视网膜细胞2恢复视力。(详见往期文章“上海朗昇生物启动先天性黑矇症基因疗法(LX101)的临床研究”)

8、诺未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开启DNA疫苗2.0时代

诺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未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国信海翔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国信海翔”),该项投资已在海翔药业(证券代码:002099)2021年半年度报告摘要中披露。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一代HPV治疗性DNA疫苗和肝癌DNA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和IND申报。(信息来源:诺未科技)

9、加速mRNA药物管线推进!仁景生物研发中心及中试平台B村竣工

B村新晋客官仁景生物的研发中心和中试平台已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据悉,此中心近3000平米,拥有支持mRNA创新药物的研发平台及符合cGMP标准的中试洁净厂房,能为公司技术创新及产品管线的推进提供全面硬件支持。预计该中心即将启动临床样品生产,以全面支持公司mRNA产品管线的临床报批需求。(信息来源:BioBAY)

10、FDA批准Poseida Therapeutics同种异体CAR-T免疫基因疗法的IND申请

Poseid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已批准其细胞与基因疗法P-BCMA-ALLO1的IND申请,这是该公司首个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同种异体CAR-T疗法。Poseida Therapeutic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STX)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利用专有基因工程平台技术开发针对包括肿瘤、血友病A、鸟氨酸转氨甲酰酶 (OTC) 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症 (MMA)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细胞和基因疗法。(详见往期文章“FDA批准Poseida Therapeutics同种异体CAR-T免疫基因疗法的IND申请”)

11、一年2针的降脂siRNA疗法Inclisiran再次发表新进展

诺华近期公布ORION-9、-10和-11 III 期临床试验的两项汇总事后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每年接受两次Inclisiran治疗,可以有效且持续地降低ASCVD两个亚组患者的LDL-C水平。这两个亚群分别为伴随脑血管疾病(CeVD)和多血管疾病 (PVD)的ASCVD患者。Inclisiran是欧洲首个也是唯一获批用于降低LDL-C的小干扰RNA (siRNA) 药物。目前,正在接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和其他卫生监管部门的审评。(详见往期文章“2021 ESC:一年2针的降脂siRNA疗法Inclisiran再次发表新进展”)

12、加科思药业战略投资细胞疗法公司Hebecell 布局iPSC-NK疗法

2021年8月31日,加科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167.HK)宣布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美国生物科技公司Hebecell。加科思将与Hebecell在全球共同开发新一代基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自然杀伤细胞疗法(iPSC-NK)。iPSC-NK细胞疗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来源于可无限增殖的诱导性多能("iPSC")干细胞,而无需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因此有望标准化生产,有潜力成为“现货型”产品。此外,此疗法无需等待制备的事实有助于增强该方案商业化前景和大规模生产的潜力。目前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需要从患者自身的血液中分离淋巴细胞,必须在体外经过复杂的制备过程后再将被分离的细胞回输患者体内。因此,由于细胞资源有限、制备时间长、生产成本高昂,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

13、安斯泰来暂停基因疗法AT132临床试验

2021年9月1日,安斯泰来(Astellas)公司宣布, 在一名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严重不良事件后,已暂停针对X 连锁肌管性肌病 (XLMTM) 患者进行研究性基因疗法AT132的临床试验。2020 年 8 月,Astellas 和Audentes 报告接受 AT132 治疗的 X 连锁肌管肌病临床试验患者的三例死亡。三名患者死于败血症和胃肠道出血并发症。所有这些都是肝功能衰竭的后果,导致该临床研究被暂停,此后,在该公司放弃临床研究中使用的高剂量AT132后于年底取消。 当前,该公司在监管机构要求临床暂停之前自愿暂停了临床试验研究。Astellas来表示,今年夏天早些时候,临床试验受试者者接受了低剂量的 AT132,但在给药几周后,发现受试者肝功能异常,患者有间歇性胆汁淤积病史,这会影响胆囊中的胆汁流量。(信息来源: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astellas-pauses-dosing-of-gene-therapy-following-additional-liver-related-concerns/)

14、中国第二款CAR-T产品!药明巨诺 瑞基奥仑赛正式获批

2021年9月3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最新公示,药明巨诺靶向CD19的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relma-cel,商品名:倍诺达)已正式获批。公开资料显示,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这一批准,不仅意味着药明巨诺自2016年创立之后,迎来了首款获批上市的创新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不仅是中国第二款获批的CAR-T产品,也是中国首款1类生物制品的CAR-T产品。(详见往期文章“中国第二款CAR-T产品!药明巨诺 瑞基奥仑赛正式获批”)

15、文献速递 | 最新研究发现NgAgo具有DNA编辑能力

2021年9月3日,普渡大学Kevin V Solomon团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6.97) 在线发表题为“NgAgo possesses guided DNA nicking activit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NgAgo 在非嗜盐宿主中表达不佳,即使在重折叠后,大多数蛋白质仍不溶且无活性。然而,可溶性部分确实起到了切割 DNA 核酸内切酶的作用。NgAgo 与其他具有催化活性的 pAgo 共享规范域,但也包含以前无法识别的单链 DNA 结合域 (repA)。repA 和规范的 PIWI 结构域都参与了 NgAgo 的 DNA 切割活动。NgAgo 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和体外在指导序列 3' 末端外 1 nt 处切割靶向 DNA。该研究还发现,这些核酸内切酶活性对于大肠杆菌中增强的 NgAgo 引导的同源重组或基因编辑至关重要。(参考资料: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b757/6363767)

16、FDA为基因疗法召开“马拉松式”会议,对其安全性保持谨慎乐观

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召开针对基因疗法的专题会议,在两天备受关注的会议上,与会者几乎没有提出能显著改变这一快速发展领域研究进程的建议。会议主要讨论基因治疗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几项建议,包括在动物中进行更长时间的测试,对临床试验受试者进行更全面的筛查,以及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严格的后续监测。虽然他们对最近几项基因治疗研究报告的严重副作用感到担忧,但他们没有建议FDA减少或限制临床测试。华尔街分析师称:因此有理由充分相信公司机构推进的基因疗法临床开发将快速进行。Raymond James的分析师丹妮尔·布里尔(Danielle Brill)在给客户的一份名为“天不会塌下来”(The sky is not falling)的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不会对基因治疗行业产生任何直接影响。”(详见往期文章:FDA为基因疗法召开“马拉松式”会议,对其安全性保持谨慎乐观

17、呈源生物完成近50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基因合成技术助力细胞基因治疗研发

合成生物学与基因细胞治疗公司呈源生物(RootPath)日前完成近5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云九资本、鼎晖投资共同领投,弘毅生命科学基金跟投,老股东经纬创投持续加码。泰合资本为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呈源生物在任意序列高通量、长片段、高准确率基因合成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以及将其基于超高通量TCR基因合成和功能验证技术的个体化TCR-T治疗项目推向临床开发阶段,包括在中国建设适用于IIT和一期临床试验的GMP车间。(详见往期文章:呈源生物完成近50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基因合成技术助力细胞基因治疗研发

18、NeuExcell和Spark达成研究合作协议,为亨廷顿舞蹈症开发新型基因疗法

NeuExcell Therapeutics和罗氏集团子公司Spark Therapeutics (RO、ROG;OTCQX;RHHBY)宣布了一项基因治疗合作协议,旨在为亨廷顿舞蹈症(以下简称HD)患者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协议条款,Spark Therapeutics将获得NeuExcell专有的神经再生基因治疗平台的使用权,NeuExcell的研发团队将与Spark Therapeutics密切合作以推进该计划。根据期权许可,NeuExcell将获得高达约1.9亿美元的预付款、许可费、研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特许权使用费。根据本协议,Spark Therapeutics享有NeuExcell的HD计划的全球独家授权许可。(详见往期文章:NeuExcell和Spark达成研究合作协议,为亨廷顿舞蹈症开发新型基因疗法

19、斯丹赛获超4千万美元C轮融资,实体瘤CAR-T免疫基因疗法获得美国FDA IND批准

近期,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4千万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VGC(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领投,另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此外,美国FDA于8月31日批准了公司基于CoupledCAR技术平台开发的实体瘤细胞治疗产品GCC19CART 的IND申请,这是一项评估GCC19CART 在复发或难治(R/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本轮融资将用于创新性CoupleCAR平台技术的研发,推进结直肠癌和其他实体瘤的细胞治疗产品开发,加速在美国及中国的临床试验进程。(详见往期文章:斯丹赛获超4千万美元C轮融资,实体瘤CAR-T免疫基因疗法获得美国FDA IND批准

20、BioMarin基因疗法BMN307遭FDA暂停临床

2021年9月6日,BioMarin公司(纳斯达克代码:BMRN)宣布FDA暂停了该公司治疗苯丙酮尿症(PKU)基因疗法BMN307的 I/II期临床研究。BMN307是一种以AAV5为载体的基因疗法,其搭载的目的基因可表达功能正常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通过将PAH基因递送到肝细胞,肝细胞可作为产生功能正常的PHA的“工厂”,最终使PKU患者的血液苯丙氨酸(Phe)浓度正常化。此临床试验暂停是基于一项临床前非GLP药理学研究的新数据,该研究旨在了解BMN307药效活性在带有两个种突变(一种突变是敲除了PAH基因,另一种突变则可以使小鼠出现免疫缺陷。)的小鼠中的持久性,这两个突变可能使小鼠易患恶性肿瘤。此外,上述临床前动物实验采用了高剂量的给药(2e14 vg/kg),较高剂量的AAV给药确实存在较高的毒性风险。但公司进行的 I/II期临床试验采用的剂量为较低剂量(2e13 vg/kg、6e13 vg/kg)。由于AAV整合导致的癌症尚未在大型动物或人类中观察到,因此,临床前啮齿动物研究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详见往期文章:BioMarin基因疗法BMN307遭FDA暂停临床

21、文献速递 | 基因编辑进展!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精确切割RNA的CRISPR系统--Cas7-1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细菌酶,研究表明这种酶能够轻松地切割和编辑RNA,这种新发现的可以编辑RNA的酶被命名为Cas7-11,它可以在不伤害细胞的情况下切割编辑RNA,这表明它除了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研究工具外,还为治疗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平台。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9月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ogrammable RNA targeting with the single-protein CRISPR effector Cas7-11”。

22、文献速递 | 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细胞使其分泌药物抗炎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对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进行基因组改造,基因编辑改造后的细胞植入皮下,以递送抗细胞因子生物药物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炎症。当植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小鼠模型中后,经基因修饰的细胞自动感知并响应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治疗水平的药物,该药物通过与细胞因子白介素-1结合从而减少炎症并防止骨侵蚀,相关论文以题目“A genome-engineered bioartificial implant for autoregulated anticytokine drug delivery”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详见往期文章: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细胞使其分泌药物抗炎

23、创新细胞治疗公司士泽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启明创投和礼来亚洲共同领投

近期,新一代干细胞治疗创新企业士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和礼来亚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共同领投,道远资本、嘉程资本跟投,士泽生物天使轮股东峰瑞资本、元生创投、泰达科投全部追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士泽生物核心产品管线的研发和生产车间的建设。 (详见往期文章:创新细胞治疗公司士泽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启明创投和礼来亚洲共同领投

24、博雅辑因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疗法ET-01多中心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完成主要研究者所在机构临床启动及首例患者入组

中国北京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2021年9月8日,博雅辑因宣布旗下子公司广州辑因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造血干细胞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的多中心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登记号:CTR20211297)已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该临床试验的另一位主要研究者所在机构、位于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也已完成研究中心启动工作。博雅辑因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转化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研发针对难以根治的遗传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该临床试验是评价ET-01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开放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再生医学诊疗中心主任、教授施均博士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儿科教授吴学东医学博士,参加机构还包括深圳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详见往期文章:博雅辑因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疗法ET-01多中心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完成主要研究者所在机构临床启动及首例患者入组

25、超30亿美元!基因泰克携手Adaptimmune开发同种异体细胞疗法

2021年9月7日,癌症细胞疗法研发公司Adaptimmune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Adaptimmune”)宣布,已与罗氏公司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达成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开发和商业化同种异体细胞疗法,治疗多种肿瘤适应症。根据协议,Adaptimmune公司将获得1.5亿美元的前期付款,并且有可能获得超过30亿美元的研发、监管和推广里程碑付款。两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是联合开发靶向5种癌症相关靶点的同种异体T细胞疗法,另一方面包括开发个体化同种异体T细胞疗法。(来源:创鉴汇)

26、礼来押注13亿美元!看准RNA碱基编辑疗法,计划1年内推出首款候选药

2021年9月8日,礼来(Lilly)签订了另一项重大的 biobucks 协议,宣布引进ProQR的RNA编辑疗法技术,研发重点是肝脏和神经系统的遗传疾病。礼来向MiNA支付2000万美元预付款,并对ProQR进行3000万美元股权投资,以及12.5亿美元的里程碑金额,使用其Axiomer (RNA 平台)。(信息来源:药研网)

27、文献速递 | 基因治疗的革命性研究成果,将AAV进行定向进化,有望将“药物”递送到任何组织

2021年9月9日,博德研究所Mohammadsharif Tabebordbar等人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Directed evolution of a family of AAV capsid variants enabling potent muscle-directed gene delivery across spec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一种体内策略来进化和严格选择腺相关病毒 (AAV) 的衣壳变体,这些变体能够有效地递送到所需的组织。使用这种方法,该研究确定了一类含有 RGD 基序的衣壳,其在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静脉注射后以优异的效率和选择性递送到肌肉。在两种遗传性肌肉疾病小鼠模型中,证明了与天然存在的 AAV 衣壳相比,这些工程载体的效力和治疗功效显著增强。该研究的选择方法中的最优衣壳变体显示出在各种近交小鼠品系以及食蟹猴和人类原代肌管中递送的保守效力,递送依赖于靶细胞表达的整合素异二聚体。总之,该研究报告了跨物种的高效肌肉定向 AAV 衣壳变体家族的进化、工程和机制表征。 该研究在多个遗传性肌肉疾病小鼠模型中证明了这些载体的治疗功效,即使在低剂量下也是如此。这些载体有可能促进针对大量肌肉骨骼疾病的肌肉定向治疗基因递送。更广泛地说,此处描述的 DELIVER 系统提供了一个高度适应性的平台,用于识别体内任何组织或细胞类型的精确 AAV 衣壳变体,这可以极大地扩展该载体系统跨领域和学科的临床和实验应用。研究人员预计,在其他组织和器官系统中采用 DELIVER 将在加速基因治疗和其他基因组医学方法的开发和转化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治疗各种人类疾病。(来源:iNature)

28、《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发布

2021年9月9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召开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会,正式发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定于2021年10月1日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和海南省先行试点实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去年年底公开发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对该《管理办法》的试点作出工作重要指示,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详见往期文章:《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发布

29、锐正基因完成数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构建基因编辑和递送产业化平台

2021年9月9日,锐正基因(苏州)有限公司(简称:锐正基因)宣布已完成数千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君联资本领投,Cormorant跟投,将用于支持公司研发平台建设与管线的快速推进。锐正基因成立于2021年7月,主要聚焦于细胞内包括细胞核内靶点,基于新一代安全、高效、靶向性优异的基因编辑、RNA编辑和递送技术,行业领先算法的脱靶效应分析手段,以及经过行业验证的CMC工艺开发、GMP生产和商业化经验和能力,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能够治疗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和后天获得性疾病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信息来源:锐正基因)

30、Precision BioSciences公司和iECURE联手开发体内基因编辑疗法

2021年9月9日,iECURE和Precision BioSciences公司宣布达成一项许可和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iECURE计划推进Precision公司的PBGENE-PCSK 9候选药物到1期临床试验,并获得Precision公司的PCSK 9导向的Arcus核酸酶的使用权益,并为遗传病开发更多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信息来源:https://finance.yahoo.com)

31、基因治疗公司LEXEO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

2021年9月9日,临床阶段基因治疗新锐LEXEO Therapeutics 宣布完成由 D1 Capital Partners 和 Eventide Asset Management 领投的 1 亿美元 B 轮融资。LEXEO是一家完全整合的临床阶段基因治疗公司,推进腺相关病毒 (AAV) 介导的遗传病治疗,由罕见疾病和基因治疗行业的资深人士Steven Altschuler博士,R. Nolan Townsend博士和Jay Barth博士与基因治疗先驱者Ronald Crystal合作创立,并在今年1月份刚完成8500万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将支持LEXEO推进临床管线的开发以及加快心脏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步伐,包括近期收购Stelios Therapeutics获得的罕见心脏疾病基因治疗项目和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项目(LX1020 和 LX1021)。

32、治疗前列腺癌,老牌溶瘤病毒公司推进转基因腺病毒药物进入三期临床

近期,临床后期生物制药公司Candel Therapeutics宣布,其新型溶瘤病毒免疫疗法CAN-2409已完成在中高危局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关键3期研究的患者招募。本次临床试验旨在评估CAN-2409联用伐昔洛韦(valacyclovir)与单独的护理标准放射治疗对新诊断局限性前列腺癌伴中高危复发风险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信息来源:https://www.biospace.com)

33、陆道培医院 CAR-T临床试验项目取得新进展

陆道培医院自2015年7月开始启动CAR-T细胞治疗血液病临床试验,作为国内最早启动CAR-T细胞治疗的单位之一,至今已有逾千名患者入组,而且临床数据显示疗效显著,副作用可控。目前陆道培医院 CAR-T临床试验涉及的靶点主要有CD19、CD7、CD22 、CD19+CD22双靶点、CD19+CD20双靶点以及BCMA等。值得一提的是,临床数据提示,CD19+CD22双靶点治疗弥漫大B淋巴瘤,CD7 CAR-T治疗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方面均取得了出色的临床效果。(信息来源:陆道培医学团队)

34、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CRISPR编辑干细胞疗法获FDA快速通道资格

2021年9月9日,Vor Biopharma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工程化造血干细胞(eHSC)候选药物VOR33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AML患者体内,肿瘤细胞表面会大量表达CD33蛋白。而靶向CD33的靶向疗法可能因为与健康细胞表面表达的CD33结合,“误伤”健康细胞而产生毒副作用。过去一些大规模的基因组研究表明,不少血细胞在不表达CD33时也可以健康存活。VOR33基于Vor专有的eHSC平台开发。在eHSC平台上,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敲除编码CD33的基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NO-2a5wUedpbbZ7ScqwDw)

35、AbbVie和REGENXBIO合作,17亿美金助力研发眼科基因疗法
2021年9月13日,AbbVie宣布与Regenxbio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商业化抗VEGF基因疗法RGX-314,AbbVie将向REGENXBIO支付3.7亿美元的预付款,REGENXBIO有可能获得高达13.8亿美元的额外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RGX-314 使用了Regenxbio公司的AAV技术平台,通过 AAV8载体将编码可以中和VEGF活性的抗体Fab片段的基因导入患者细胞,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ET-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和其他慢性视网膜疾病。(消息来源:https://news.abbvie.com)
36、传奇生物在美国启动抗 CD4 CAR-T 基因疗法Ⅰ期临床试验
2021 年 9 月 13日,传奇生物(NASDAQ: LEGN)在美国新泽西州萨默塞特宣布启动一项名为 LB1901 的Ⅰ期临床试验,这是一种在研的靶向 CD4的自体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和难治性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或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CTCL)。LB1901靶向的 CD4靶点,是一种在大部分T细胞淋巴瘤亚型中均匀表达的膜表面糖蛋白,该试验于美国FDA批准传奇生物提交IND申请之后开始启动。Ⅰ期临床试验由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医学部教授 SwaminathanP.Iyer博士领导实施,这是一项针对复发或难治性PTCL 或 CTCL患者的开放、多中心、多队列的临床研究(NCT04712864),试验招募已在美国开展。(消息来源:南京传奇生物)
37、Neurogene基因治疗药物NGN-101的IND申请获FDA批准
2021年9月14日,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新药研发商Neurogene Inc.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NGN-101的IND申请。NGN-101是以AAV为载体转导CLN5基因的基因治疗药物,用于治疗巴顿病,通过脑室内注射和玻璃体腔注射形式给药。
38、再凌生物完成4500万美元首轮融资,开发NK细胞治疗
2021 年 9 月 13 日,Cytovia Therapeutics, Inc.(“Cytovia”),一家开发同种异体“现成”基因编辑 iNK 和 源自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CAR(嵌合抗原受体)iNK 细胞和 NK 细胞增强多功能抗体的生物制药公司,以及其新成立的专注于中国的合资企业 CytoLynx Therapeutics(“CytoLynx”,再凌生物)宣布已完成 4500 万美元的融资。机构投资者为其管道的 IND 启用和初始临床开发提供资金。(消息来源:医药合作投融资联盟)
39、Walking Fish 完成5000万美元A轮融资,加快针对多种疾病B细胞疗法的开发
2021年9月13日,B细胞工程领军企业 Walking Fish Therapeutics 公司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Emerson Collective, Illumina Venture及种子轮投资者泉创资本。本轮融资旨在开发针对癌症、罕见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的B细胞疗法。鉴于B细胞产生抗体等蛋白的能力,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基因编辑改造B细胞,使其成为生产特异性抗体等蛋白的工程化B细胞,用于治疗癌症、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部分罕见病等疾病。(消息来源:https://globalgenes.org)
40、国内首个mRNA疫苗项目出海,沃森生物海外首站墨西哥揭开序幕
2021年9月14日晚间,沃森生物联合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艾博生物”)共同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首次墨西哥研究者会议召开线上会议,这是该疫苗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的首个海外研究者启动会。本次III期临床试验,将评价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在 18 周岁及以上人群中接种的保护效力、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会上,墨方透露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或有可能成为墨西哥药监部门批准的最后一个针对原始株进行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案。(详见往期文章:国内首个mRNA疫苗项目出海,沃森生物海外首站墨西哥揭开序幕
41、文献速递 | 大火的mRNA新冠疫苗效果怎样?最新研究发现免疫力至少持续六个月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LJI)的研究人员有助于回答一个问题:接种疫苗的人对COVID-19的免疫力能持续多长时间?他们报告,低剂量的Moderna mRNA-1273新冠疫苗产生的免疫力至少可以持续六个月,而且没有迹象表明接种者需要加强注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9月14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ow-dose mRNA-1273 COVID-19 vaccine generates durable memory enhanced by cross-reactive T cells”。事实上,虽然Moderna mRNA-1273新冠疫苗在临床试验参与者完全接种后至少6个月内导致了强烈的CD4+(辅助性)T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和抗体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很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这些作者还发现,这种强大的免疫记忆在所有测试的年龄组中都持续存在,包括70岁以上的人,这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到严重COVID-19影响的人群。(详见往期文章:Science |大火的mRNA新冠疫苗效果怎样?最新研究发现免疫力至少持续六个月
42、CRISPR抗病毒治疗获得重大进展:美国Excision公司HIV治疗临床研究获批
2021年9月15日, Excision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批准了该公司EBT-101的IND申请。EBT-101是一种基于CRISPR的基因治疗候选药物,用于HIV病毒的治疗。Excision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启动首个在人体内的1/2期临床试验,以评估EBT-101在HIV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EBT-101是一种基于CRISPR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旨在通过切除HIV前病毒DNA,从功能上治愈HIV感染。(来源:本导基因)
43、针对80%-90%实体瘤的TCR-T疗法获批临床
2021年9月15日,专注于开发实体瘤TCR-T疗法的T-Cure Bioscience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TCR-T候选产品的研究性新药(IND)申请,将启动针对表达KK-LC-1抗原的肿瘤(如胃癌、宫颈癌、肺癌、乳腺癌和其他KK-LC-1阳性上皮癌)的1期临床研究(NCT05035407)。(消息来源:医麦客)
44、基因编辑疗法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 向FDA递交人体临床试验申请
2021年9月16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联合创建的基因编辑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发布消息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接受公司开发的体外基因编辑疗法NTLA-5001的IND申请,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NTLA-5001是体外经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T细胞受体(TCR)的T细胞基因疗法,靶向WT1抗原。Intellia计划在既往接受过一线治疗的持续性或复发性AML成人患者中开展一项评估NTLA-5001的1/2a期临床试验,并在年底前启动患者筛选。
45、驯鹿医疗宣布完成1.08亿美元C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细胞疗法全球开发
2021年9月16日,驯鹿医疗,一家处于临床阶段、致力于细胞治疗和抗体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完成1.08亿美元C轮融资,加速公司在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细胞疗法产品管线的全球开发进程。本轮融资由鼎晖百孚领投, 并由建银国际作为主要投资方参与;光大控股、基石资本、信银投资、Plaisance Capital进行跟投;现有股东高瓴创投持续加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驯鹿医疗多款创新细胞疗法的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上市申请和商业化。此外,公司还将利用募集到的资金开拓更广阔的异体通用与实体瘤治疗细胞产品管线,拓展核心产品的全球合作,进一步丰富现有产品管线。(信息来源:驯鹿生物科技)
46、又一合成生物学独角兽上市,Ginkgo Bioworks敲响开市钟声
2021 年 9 月 17 日(美国时间) ,合成生物学细胞编程公司Ginkgo Bioworks宣布和 Soaring Eagle Acquisition Corp(Nasdaq:SRNG)完成业务合并,合并后公司改名为Ginkgo Bioworks Holdings,并于上午9:30分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NYSE)敲响开市钟(股票代码:DNA),据悉,Ginkgo Bioworks 以每股 10 美元的价格公开发行股票,开盘价为每股11.15 美元,盘中最高交易价达每股14.25美元,现目前涨幅为6.65%。(来源:synbio深波)
47、天津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正式挂牌
2021年9月17日,京津冀细胞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挂牌仪式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举办。“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于今年6月正式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在本次论坛上正式挂牌。“细胞谷”的建设已经写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及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中。(信息来源: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48、宜明细胞完成近两亿元B轮融资,加速国内外生产基地建设
2021年9月17日,宜明(北京)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宜明细胞)正式宣布完成B轮近两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毅达资本、IDG资本联合投资,现有股东聚明创投、华盖资本、同创伟业、中关村启航投资、方富资本等继续加持。此次融资距宜明细胞完成上一轮融资仅半年多的时间,充分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对宜明细胞在基因治疗CDMO领域当前成绩的极大肯定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本次融资将进一步提升宜明细胞在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CDMO领域的领先地位,加速推进公司国内外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推广,持续推进载体技术和工艺的开发与创新,在已经完成的200L无血清悬浮制备基础上,加速500L、2000L产能的落地,全方位提高GMP级AAV、质粒、慢病毒、腺病毒等产品的产能,加速国内外CGT新药的开发、上市进程。(信息来源:http://www.ubrigene.com)
49、32亿元!云顶新耀进军mRNA药物创新,在亚洲新兴市场推动疫苗及药品研发
近期,云顶新耀宣布与mRNA药物和疫苗开发公司Providence Therapeutics达成两项最终协议:第1项协议是关于在大中华区、东南亚、巴基斯坦等亚洲新兴市场获得Providence的mRNA新冠候选疫苗的授权许可;第2项协议是关于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 Providence 的mRNA 技术平台在全球开发mRNA产品。根据协议,云顶新耀将以现金形式支付Providence 1 亿美元预付款,以及后续高达4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本次交易总计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详见往期文章:32亿元!云顶新耀进军mRNA药物创新,在亚洲新兴市场推动疫苗及药品研发
50、国内领先的基因编辑疗法公司瑞风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近日,国内基因编辑疗法领先企业瑞风生物成功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生创投领投,创新工场、博远资本、招商证券投资、光大控股等跟投,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先期开发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和支持管线系统化布局。创新工场合伙人武凯表示,瑞风生物是国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基因疗法的第一梯队企业,创始人梁峻彬博士是一位优秀的连续创业者,其核心团队也兼具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一流的学术履历,同时又年轻有冲劲。瑞风生物虽然创办不久,却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一系列管线进度推到了靠前位置,并在血液系统,眼科,呼吸和神经中枢系统等皆有布局。创新工场非常看好公司的持续研发能力,相信未来能够成长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因治疗企业。(详见往期文章:国内领先的基因编辑疗法公司瑞风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51、文献速递 | 低内毒素含量基因工程菌株的使用降低基因治疗制品的免疫原性
即使是输注到体内的制品中内毒素(LPS)含量低至10个内毒素单位(EU)也能引发机体强烈的过敏反应、脓毒性休克,甚至宿主的死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输注的基因治疗药物其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0 EU/剂量/眼或不超过0.5 EU/mL。从制品中去除LPS费时、费力、成本高,且导致被纯化载体回收率差,因此,在源头消除内毒素是很重要的。为此,研究人员对菌株LPS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改造,通过敲除7个基因(ΔgutQ、ΔkdsD、ΔlpxL、ΔlpxM、ΔPAGP、ΔlpxP和ΔEPTA),将LPS的多糖链和两个次生酰基链删除,修饰后菌株称为ClearColiK 12菌株,其合成的LididIVA不能被TLR 4所识别,因此不能激活NF-κB通路,不诱发机体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总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learColi K12菌株可以有效消除基因载体制品中的LPS,其在未来的临床基因载体制品制备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详见往期文章:文献速递 | 低内毒素含量基因工程菌株的使用降低基因治疗制品的免疫原性
52、文献速递 | 新型基因疗法通路或能保护机体抵御癌症和痴呆症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USP11 controls R-loops by regulating senataxin proteostasi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基因疗法通路,其或能揭示维持机体基因组健康的重要调节机制,这一途径或能保护机体抵御诸如癌症和痴呆症等严重限制生命的疾病。在这项研究中,人们发现,当机体中的细胞翻译DNA信息并生产蛋白质时,经常会出现翻译错误并损伤基因组,从而诱发癌症和痴呆症等疾病。然而,通过研究细胞如何修复DNA翻译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以维持机体健康,科学家们发现了三种重要的蛋白——USP11、KEAP1和SETX。这三种蛋可以通过高度协作运转,严格调控DNA的转录过程,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通过了解细胞如何保护自身免于出错,从而避免人类患上某些高风险的疾病,科学家能够修改这些蛋白质的行为从而最终达到促进人们健康的目的。这项发现能够帮助科学家研发出靶向作用该通路中一种或多种蛋白质的诊断检测方法和药物,从而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和神经性疾病。(详见往期文章:Nat Commun:新型基因疗法通路或能保护机体抵御癌症和痴呆症
53、CDE征求:CAR-T产品指导原则意见
2021年9月18日,CDE发布《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产品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诚挚地欢迎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后续完善。征求意见时限为自发布之日起1个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产品具有新颖性、复杂性和技术特异性的特点,随着此类产品的研发进展和陆续申报上市,为促进企业及早发现此类产品的风险,提供有效地风险最小措施,确保上市后安全性风险可控,有必要对申报上市的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提出要求和提供指导。CDE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产品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详见往期文章:CDE征求:CAR-T产品指导原则意见
54、科科济药业CT041 CAR-T治疗消化道肿瘤最新进展
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 2021)于2021年9月16日-21日举行。科济药业(股票代码:2171.HK)自主研发的CT041(一种靶向Claudin18.2(CLDN18.2)自体CAR-T候选产品)研究者发起试验的进展,于9月19日在ESMO 大会上以口头报告形式发布亮相。本次在ESMO进行口头报告的专家是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的齐长松博士。研究结果显示,与历史数据相比,CT041在难治性CLDN18.2+消化道肿瘤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在晚期胃癌患者中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消息来源:http://finance.eastmoney.com)
55、世界首富投资干细胞重编技术
近期,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亚马逊(Amazon)创始人、世界首富杰夫·贝佐斯最新投资了一家名为Altos Labs的初创公司,该公司致力于研究如何逆转衰老过程。该公司将主要专注于一项名为“重编程”的技术,这项技术旨在延缓衰老,延长人类寿命。(详见往期文章:央视最新报道:世界首富投资干细胞重编程技术!主攻细胞“抗衰老”!

56、积极搭建基因治疗技术平台 华海药业:创新是第一竞争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十四五”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称,2019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3172亿元,生物药迎来新机遇,预计2025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8310亿元。作为制剂国际化龙头和极具前瞻眼光的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华海药业亦积极搭建细胞和基因治疗平台。2019年,华海药业便设立子公司赛斯尔擎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斯尔擎”),主要从事基因治疗技术研究,目前已取得不错进展。华海药业这一前瞻性布局不仅抓住了市场趋势,更是体现了其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消息来源:中国江苏网)

57、科学发现提高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疗法的新方法
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在CAR-T细胞疗法的基础上,同时刺激产生一种酶,从而提高T细胞攻击和摧毁实体癌的能力。通过对CAR-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之释放出更多的苷脱氨酶,肿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被打破,使这些杀癌T细胞能够更好地渗透癌症。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Human Gene Therapy期刊上。(来源:生物谷)
58、我国第二款上市CAR-T疗法已开出全国首方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周剑峰教授为一例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开具了全国首张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倍诺达)的处方。这是国内第二款获批上市的CAR-T免疫细胞疗法,也是中国首个1类新药CAR-T产品,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信息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59、官方表态“干细胞化妆品是伪概念”
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科普文章《“干细胞化妆品”是个伪概念》,指出目前干细胞技术在医学领域大多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另外,在2021年颁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里面,也未收录称含有“干细胞”的化妆品原料。目前,国家药监局未注册或者备案任何干细胞相关的化妆品原料。(详见往期文章:官方明确表态!国家药监局:“干细胞化妆品”是个伪概念

60、吉凯基因科创板IPO被否

2021年9月22日,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底71次审议会议召开,吉凯基因IPO被否。

(详见往期文章“吉凯基因科创板IPO被否”)

61、诺华又收购一基因治疗初创公司Arctos Medical,看好光遗传学技术

2021年9月21日,诺华(Novartis)宣布收购Arctos Medical,使其眼科基因治疗产品中结合Arctos Medical的专有技术,开发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腺相关病毒载体产品,用以治疗晚期失明患者,本次收购的具体交易金额未曾披露,Arctos Medical公司也没有披露与此次收购有关的产品管线和技术细节。此次收购凸显了诺华对光遗传学技术用于恢复失明患者视力的潜力的看好。虽然Arctos Medical公司没有披露与此次收购有关的产品和技术细节,小编通过文献检索,找到一篇相关文章,Sonja Kleinlogel教授于2020年发表在《Molecular Therapy》上,其题目为《Empowering Retinal Gene Therapy with a Specific Promoter for Human Rod and Cone ON-Bipolar Cells》。(详见往期文章“诺华又收购一基因治疗初创公司Arctos Medical,看好光遗传学技术”)

62、不用打针!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为你的肺“戴上隐形口罩”

近期,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徐俊杰在2021年中国药学大会发表题为《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抗疫贡献与中国创新》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吸入剂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吸入剂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由军科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合作研发,是全球首个公开发表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的新冠疫苗。雾化吸入免疫,即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口部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激发黏膜免疫,而这种免疫方式是通过肌肉注射所不能带来的。(详见往期文章“不用打针!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为你的肺“戴上隐形口罩””)

63、普利制药与Celsion公司达成合作,进军DNA疫苗领域

普利制药(300630)9月21日晚间公告,近日与美国生物制药Celsion Corporation(以下简称“Celsion公司”)签署了关于DNA疫苗的相关合作协议。普利制药将为 Celsion公司生产DNA疫苗的临床批样品以及在该产品获得批准使用的商业批供货。本次合作是双方合作的第二个质粒DNA新药项目,双方第一次合作项目是GEN-1,其将编码IL-12的DNA质粒整合到一个独特的纳米颗粒输送系统中。GEN-1免疫疗法目前跟化学疗法相结合,用于新诊断的卵巢癌患者,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普利制药已成功的生产临床批样品,用于Ovation 2研究。本次合作充分表明国际客户对普利制药在制剂国际化生产领域、研发技术、质量等方面的高度认可,公司在核酸药物领域已有专业制造能力。(详见往期文章“普利制药与Celsion公司达成合作,进军DNA疫苗领域”)

64、文献速递 | 从不可分裂到分裂:心肌细胞基因上的重编程使心脏再生成为可能

由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心肺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eart and Lung Research, Bad Nauheim)科学家牵头组建的国际性研究小组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通过控制重编程因子对心肌的改变而促进其在体内的增殖,能够实现小鼠损伤心脏的再生。在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重编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控制最为重要,太弱不能帮助心脏再生,太强则导致肿瘤的形成。这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Science杂志,题为:Reversible reprogramming of cardiomyocytes to a fetal state drives heart regeneration in mice。(详见往期文章“文献速递 | 从不可分裂到分裂:心肌细胞基因上的重编程使心脏再生成为可能”)

65、文献速递 | 提升AAV产率新策略,利用CRISPR-dCas9进行全基因组基因转录激活筛选潜在靶标

HEK293细胞系及生产AAV的其它细胞系,最初并不是作为AAV载体生产而改造建立的,所以这些细胞系可能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来提高AAV的产率,由于AAV病毒基因组复制及包装机制过于复杂等因素,其改进AAV生产细胞的合理设计充满挑战。借鉴衣壳进化策略中采用的高通量文库的筛选方法,也许可以筛选出靶点来改造生产AAV的细胞,提高AAV产率,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基因组基因转录激活筛选策略,来鉴定可提高AAV载体产率的候选基因。大致原理是:将基于 CRISPR 的全基因组转录激活筛选的sgRNA文库插入 AAV 载体中,并在 HEK293 生产细胞中反复进行病毒感染和病毒拯救,从而富集特异性sgRNA(见图1)。通过这种方法鉴定出了一些候选基因,例如纺锤体和动粒相关复合亚基 2 (SKA2)基因、肌醇 1, 4, 5-三磷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ITPRIP)基因等。其研究成果以《Genome-wide activation screens to increase adeno-associated virus production》为题,近期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IF=8.886)杂志上。(详见往期文章“文献速递 | 提升AAV产率新策略,利用CRISPR-dCas9进行全基因组基因转录激活筛选潜在靶标”)

66、复诺健获投逾1.2亿美元D2轮融资,加速推进溶瘤病毒疗法开发

2021年09月24日 – Virogin Biotech Limited(复诺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诺健”)宣布获投逾1.2亿美元D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寿大健康基金领投,深创投、中信建投、广发乾和等机构跟投,现有股东磐霖资本、领道资本持续追加投资。BMD资本继续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款将用于现有溶瘤病毒临床项目的加速推进,mRNA技术平台的建立和持续投入,后续创新产品管线研发推进,上海南翔复诺健全球研发生产中心的建设,以及潜在的战略合作。(详见往期文章“复诺健获投逾1.2亿美元D2轮融资,加速推进溶瘤病毒疗法开发”)

67、开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复诺健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来了

9月25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复诺健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开工仪式在上海举行。这标志着中国生物复诺健mRNA疫苗产业化项目的扬帆起航,也是中国生物推进新一代mRNA疫苗产品开发,惠及社会民生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中国生物复诺健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总建筑面积超过3.25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将超过1.6万平方米,竣工投产后将成为国内设计产能、技术方面领先的mRNA疫苗生产车间,充分满足生物医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要求,打造低碳、节能、环保的现代化智能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详见往期文章“开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复诺健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来了”)

68、两位mRNA先驱获拉斯克奖,张锋导师凭光遗传学获奖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医学研究奖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本月,2021年拉斯克奖揭晓。Peter Hegemann、Karl Deisseroth以及Dieter Oesterhelt获得Albert Lasker基础医学研究奖,主要原因是发现可以激活或沉默单个脑细胞的光敏微生物蛋白,并将其用于开发光遗传学。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 获得Lasker~DeBakey临床医学研究奖,主要原因是发现了一种基于mRNA 修饰的新治疗技术——能够快速开发高效的 Covid-19 疫苗。(详见往期文章“众望所归!两位mRNA先驱获拉斯克奖,张锋导师凭光遗传学获奖”)

69、上海: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前瞻布局,持续推进脑科学

9月26日,上海举行“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新闻通气会,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亮点。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鸿毅,上海科创办专职副主任、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尧水,市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清共同出席新闻通气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关于生物医药,上海着力在三个方面发力:第一方面是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制剂、先进工艺、公共卫生、急需医疗物资等领域加强公关和产业化突破。第二方面是加强前沿领域布局,在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开展前瞻布局,围绕脑科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等领域也持续推进。第三方面是加强创新成果转化,特别是推出“1+5+X”重点生物医药园区,现在可以说做到地等项目、楼等项目。特别是在临港生命蓝湾,上海提供定制化高水平标准研发的大楼和标准的厂房,可以做到拎包入住,来了就可以开展研发和生产。(详见往期文章“上海: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前瞻布局,持续推进脑科学”)

70、药明巨诺 BCMA CAR-T 获批临床,瑞基奥仑赛 1 年随访数据公布

2021年9 月 26 日,药明巨诺 BCMA 靶向自体 CAR-T 药物 JWCAR129 获批临床,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这是药明巨诺的第 2 款 CAR-T 疗法。JWCAR129 基于药明巨诺从 Juno 获得许可的 CAR 结构体(H125 载体),与 Juno 的 orva-cel 相同。为精简抗 BCMA 产品组合,2021 年 2 月 BMS 已宣布暂停 orva-cel 的临床研发,不过这与其临床表现无关,orva-cel 平台仍是 BMS 下一步策略的重要部分,因此 BMS 计划继续在中国利用基于 CAR 结构体的 orva-cel 开发 MM 产品,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有建设性的新选择。目前据药明巨诺披露,在 IND 的同时,该公司已就该适应症展开 JWCAR129 研究者发起的试验。(详见往期文章“药明巨诺 BCMA CAR-T 获批临床,瑞基奥仑赛 1 年随访数据公布”)

71、博腾生物战略客户集中签约,共筑基因与细胞治疗产业未来!

9月26日,“博腾生物战略客户集中签约仪式”盛大举行!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港药溶瘤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南京卡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惟佑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吉智药(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五家基因与细胞治疗领域的优秀企业与博腾生物签署战略合作,珠联璧合、强强联手,共筑基因与细胞治疗产业未来。(详见往期文章“珠联璧合|博腾生物战略客户集中签约,共筑基因与细胞治疗产业未来!”)

72、星尘生物完成6000万美元融资,新一代细胞治疗驶上快速道

2021年9月27日,TriArm Therapeutics Limited (简称“TriArm”)宣布完成A轮一共三期融资。至此TriArm在A轮融资总额为6千万美元。A轮投资得到Panacea Venture、VI Venture、HT Captial、Efung Capital、LO Co-Investment Fund、金浦健康基金和瑞伏医疗健康基金和其他国际投资公司大力支持。TriArm Therapeutics Limited是新一代的细胞治疗产品公司,由Panacea Venture发起,并由首席执行官Dr. Jay Zhang和首席科学官Dr. Jim Lu联合创建,拥有多个创新管线,其中一款已在台北与上海两地启动临床试验,一款在德国开展临床研究。两款正在进行临床研究规划。公司目前同时在星尘生物(上海)、创恩生医(台北)和TriArm Germany(德国)推进各项产品。

73、基因疗法治疗重度血友病的上市许可申请获EMA受理

BioMarin制药公司前不久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受理了用于重度血友病A(Hemophilia A)成人患者基因疗法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的上市许可申请(MAA)。对MAA的审查即刻开始,预计 CHMP 意见将在 2022 年上半年发布。BioMarin提交的文件包括参与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基因疗法3期GENEr8-1研究的 134 名受试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所有受试者在接受 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 治疗后至少进行一年的随访,同时1/2期的剂量递增研究中的6e13 vg/kg和4e13 vg/kg两个剂量组分别进行4年和3年的随访。(详见往期文章“基因疗法治疗重度血友病的上市许可申请获EMA受理”)
74、4亿美元助力基因疗法开发,Amicus宣布成立新公司
2021年9月29日,致力于研发罕见病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Amicus Therapeutic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OLD)宣布,将通过最终的业务合并协议成立新一代基因疗法公司Caritas Therapeutics,根据协议,Amicus 基因治疗业务将由 ARYA Sciences Acquisition Corp IV(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RYD)收购,Amicus基因疗法业务将与ARYA Sciences合并,构成上市公司Caritas Therapeutics,并预计获得4亿美元的起始投资。Amicus 将成为 Caritas 的最大股东,拥有约 36% 的股权。目前其基因疗法管线包括治疗法布里病、Batten病、庞贝病等罕见病的多个研发项目。(消息来源:https://spacalpha.com/n/amicus-therapeutics-arya-sciences-acquisition-corp-iv-announce-696rg)
75、张锋创立的Editas发布其体内CRISPR基因治疗临床结果
2021年9月29日,在第19届视网膜变性国际研讨会(RD2021)上,张峰创立的基因编辑公司Editas Medicine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EDIT)发布了其基因编辑疗法EDIT-101的I/II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在治疗后长达15个月的时间中,未见严重的临床毒性。接受中剂量EDIT-101治疗的4名患者中,一名患者的视觉功能在三项测试中都获得改善,功能改善持续至少6个月。EDIT-101是以AAV5为载体的基因编辑疗法,将编码saCas9的基因和gRNA装进AAV5载体中,通过视网膜下注射将基因编辑系统导入患者感光细胞内。gRNA指导的Cas9基因编辑可以消除CEP290基因上的致病突变,进而改善感光细胞功能。(消息来源:https://www.genengnews.com/news/editas-early-data-for-crispr-therapy-edit-101-shows-efficacy-signals-in-two-patients/)

76、文献速递 | Nature 长文报道:可爱龙实验室揭示CRISPR-Cas系统Prespacer方向性整合机制

2021年9月29日, Nature以长文形式报道了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可爱龙实验室题为Mechanism for Cas4-assisted directional spacer acquisition in CRISPR-Cas的研究成果。该论文首次阐述了CRISPR-Cas系统中Cas4如何识别PAM并协助Cas1-Cas2捕捉Prespacer,以及如何调控Prespacer进行方向性整合的分子机制。(详见往期文章“文献速递 | Nature 长文报道:可爱龙实验室揭示CRISPR-Cas系统Prespacer方向性整合机制”)

77、瑞科生物与瑞吉生物达成mRNA疫苗合作协议

近日,江苏瑞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科生物”)与深圳市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吉生物”)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武汉瑞科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科吉”),聚合双方优势,着力展开mRNA疫苗领域深入、广泛的研发及产业化合作。本次合作是双方为落实早先达成的在mRNA传染病疫苗领域进行战略合作的协议而采取的举措。合资公司由瑞科生物控股,落地武汉光谷。合资公司将利用mRNA技术和新型佐剂技术开发新一代新冠疫苗,并计划逐步拓展至其他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合资公司的成立,将充分发挥瑞科生物和瑞吉生物双方的优势,力求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疫苗企业。


广告: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溶瘤病毒产业发展白皮书
Nature综述:mRNA疫苗的前世今生
基因疗法治疗重度血友病的上市许可申请获EMA受理
高中学历父亲回应救儿子自制药:将投入基因编辑工具研究
上海: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前瞻布局
文献速递 | 提升AAV产率新策略
诺华又收购一基因治疗初创公司,看好光遗传学技术
普利制药与Celsion公司达成合作,进军DNA疫苗领域
文献速递--眼科基因治疗领域几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2021年9月20日 | 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一周要闻概览
CDE征求:CAR-T产品指导原则意见
工程菌株的使用降低基因治疗制品的免疫原性
CAR-T、因疗法治疗HIV/AIDS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mRNA供应链或迎爆发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发布
基因治疗新成果,将AAV进行定向进化,有望将“药物”递送到任何组织
FDA为基因疗法召开马拉松式会议,对其安全性保持谨慎乐观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无商业用途,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