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政策出台!基因与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试点获批,试点期三年。

为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为产业创新发展赋能,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印发《关于同意在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的批复》。


在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公司、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和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主体,探索开展基因与细胞治疗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3年。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将依托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细胞存储、研发、生产制备、临床转化应用等全闭环管理环境,对标国际通行做法和标准,在有效防控风险的条件下组织开展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试点,为国家试制度、试标准,为患者创福利、增生机,为行业谋发展、拓空间。


在充分论证、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推动在细胞采集、生产制备、运输、质控、院内放行、风险控制等方面形成若干技术规范或标准;在细胞治疗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审评审批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方面形成若干制度创新成果;探索在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同情用药、进口国外已上市国内未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细胞治疗按照医疗技术准入开展临床收费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奠定坚实基础。


--------批复全文--------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在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的批复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你们《关于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基因与细胞治疗)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在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血液病医院(血研所)”)、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公司、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和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主体,探索开展基因与细胞治疗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3年。
二、血液病医院(血研所)要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对标国际通行做法和标准,发挥细胞治疗“国家队”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依托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细胞存储、研发、生产制备、临床转化应用等全闭环管理环境,坚持小切口推进,坚持底线思维,在有效防控风险的条件下,组织开展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试点,为国家试制度、试标准,为患者创福利、增生机,为行业谋发展、拓空间。
三、血液病医院(血研所)要进一步完善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在充分论证、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推动在细胞采集、生产制备、运输、质控、院内放行、风险控制等方面形成若干技术规范或标准;在细胞治疗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审评审批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方面形成若干制度创新成果;探索在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同情用药、进口国外已上市国内未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细胞治疗按照医疗技术准入开展临床收费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奠定坚实基础。
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以下简称“自贸区创新发展局”)、滨海新区高新区要加强对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支持指导和协调推进,及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根据试点需要组织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措施,确保试点任务目标落实到位。滨海新区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积极支持试点开展。
血液病医院(血研所)应组织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公司、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和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联动创新示范基地的相关配套制度,整合用好各主体专业力量,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确保试点任务目标落实到位。
五、需要协调天津市相关部门支持的事项,可报请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协调推进。试点中的重大问题,血液病医院(血研所)、自贸区创新发展局要及时向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请示报告。


来源: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相关文章推荐:
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中的脂质体纳米粒
基因编辑技术或可让异种器官造福更多患者
拓展全新药物形态,mRNA技术大有可为
国内首个ALD体内基因治疗临床实验通过审核
2021年第三季度基因、细胞和RNA治疗行业前景报告
CAR-T细胞基因疗法定价正式公开,120万元一针
mRNA行业深度报告:乘势而起,时代新秀
全面布局细胞及基因治疗,高瓴加大投注新技术领域CXO公司
定价120万元的细胞治疗药物,未来患者自付不会超40万
走过至暗时刻,回顾mRNA疫苗的前世今生
西湖大学首次报道TAM碱基编辑器高效治疗DMD疾病
基因治疗时代来临,如何才能让百姓用得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诺华SMA基因疗法在华临床申请获受理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后的猪肾脏移植给人类,功能正常且未发生免疫排斥
拼多多/百度/字节跳动/搜狐等创始人纷纷转战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
基因疗法的治愈效果长达十年甚至有望更久
把糖揣进了错误的兜-聊一聊AAV的交叉包装与嵌合包装
刘如谦团队将先导编辑的效率提高近8倍,推动此技术走向临床
Intellia公司又一款体内基因编辑药物进入临床
头豹研究院-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资策略(二)
基因治疗在张江已聚集成势,上海大布局生物医药前沿产业
干货分享 | 新型递送载体实现治疗性基因编辑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无商业用途,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