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回放】基因治疗时代来临,如何才能让百姓用得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在生物医疗领域,基因治疗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之一,承载着数百种先天遗传罕见疾病和多种后天性疾病治疗甚至治愈的希望。经过几十年年曲折式的发展,基因治疗的时代终于来临,不仅陆续有新的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上市,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重金涌入这一赛道。基因治疗到底是什么?它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是哪些?如何让百姓用得起基因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赛道的投资逻辑又是什么?第一财经邀请科研、产业、投资三大领域专家为您共同解读。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下午好,欢迎收看第一财经大直播风口调研“医”场干货系列特别节目第五期。在生物医药领域,基因治疗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之一,承载着数百种先天遗传罕见疾病和多种后天性疾病治疗甚至治愈的希望。有人称,如果把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称为生物医药的前两次革命,基因治疗将引领生物医药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经过几十年曲折式的发展,基因治疗的时代终于来临,不仅陆续有新的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上市,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重金涌入这一赛道。今天我们就通过现场调研和专业访谈,带领大家走近基因治疗,从技术、产业、投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节目的嘉宾有:
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 王海蛟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蔡宇伽
高临咨询大健康产业负责人 吴曦

主持人:谈到基因治疗,或许很多观众朋友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大概是“基因治疗”这个名词,陌生的则是它背后的科学原理。我们不妨从近期很热的一条新闻开始今天的探讨。近日,一则“高中学历父亲为救患罕见病儿子自学制药”的新闻引发大众广泛关注。我们也联系到了这则新闻的主人公徐伟。他为何选择自制药?目前的进展如何?对于舆论他又有何回应?一起来看短片。

徐伟:6个月大的时候就发现他翻身、抬头都比同龄人要落后,所以就带他去医院做常规检查,但是检查下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所以当时医生就建议我们去查一查基因。大概3个月以后我们拿到报告,报告上就写ATP7A基因突变,这个变异会导致Menkes综合症。

当时通过病友群,Menkes身体无法吸收微量元素铜,氨酸铜可以绕过肠胃来进行补充铜。当时不知道,这个氨酸铜是全球已经上市的公开售卖的氨酸铜,后来找到药厂,药厂也不愿意做,而且做的成本和时间周期都比较长,需要的金额比较大,所以才考虑自己来合成。伊利司莫铜是去年5月8号还是几号,科学杂志上最新发表的一篇用于治疗Menkes病的药,它对比了组氨酸铜,伊利司莫铜可以更有效的治疗Menkes病,当时我们就进行尝试,现在应该三四十万。

基因治疗是最根本的解决案,前不久刚刚拿到体外购件ATP解码的序列,进行融合表达,验证到它已经进入表达,并且具有生物学活性,接下来一步就是包装成科研级的AAV病毒,然后进行动物实验。正规的研发,需要有很多的流程的审批,包括立项,包括前期的一些理论验证,但实际上我们就是因为根据国外的一些做动物实验的这个基因治疗的方案,你不需要什么申请、报备,可以通过公司的这种形式就可以开始构建你自己的序列来进行验证。如果一切顺利,其实两个月就可以真正出现临床级AAV病毒。

我们最初的目的就是救好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现在也在找这个医院,看哪家医院的主治医生感兴趣,可以以医院的角度、以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

在大多数人看来,可能他们只看到了一个结果,看到了一个标题“高中生自己来自制药”。如果光看结论的话,肯定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你怎么去确保那些安全性的问题。但其实这些东西都可以查得到,你只要根据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不建议自制药,但是我建议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学更加了解自己的疾病,你就会觉得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绝望,实际上是有方法的。

主持人:看完这段采访,相信大家对于短短一句新闻标题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徐先生在采访中也提到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目前基因治疗的研发与商业化之间存在矛盾,研发成本高、患者数量少,卖得贵普通患者买不起,卖得便宜药企又难以生存。基因治疗到底如何走出这种尴尬境地,真正成为患者的新希望?我们今天的节目也将围绕这一话题,从研发和商业两大方面着手探讨。首先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技术研发上。

主持人:在短片中,徐先生提到组氨酸铜和伊利司莫铜只能缓解孩子的病症,要想治愈还必须依靠针对Menkes的基因疗法。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除了短片中提到的Menkes综合症,基因治疗还适用于哪些病症呢?

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 王海蛟

王海蛟:我看了这个片子之后觉得父爱很伟大,的确是无法想象是一个高中学历讲得非常专业。首先我觉得他自己提到一点,本身这个孩子是一个基因缺陷型的,这个缺陷体现在他可能是少了一些基因,也有可能是有些突变引起了他无法对铜离子进行一个吸收,导致铜离子缺乏引起的疾病,所以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说试图让他的基因变得不缺陷,这就是基因治疗的原因。剩下的只能说是你不断外部给他补充,补充完之后还会被消耗掉,还要继续补充,这是他现在做的事情,不管是组氨酸铜还是伊利司莫铜,我相信时间长了会有一定的副作用给这个孩子,所以我觉得这是父亲希望做的事情。

我们讲基因治疗最早在全球的应用也是从罕见病和先天性遗传病开始应用的,学过生物学的都知道中心法则,基因决定了最后的生命体。 

主持人:目前全球范围内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有多少?这些药物主要覆盖了哪些疾病?从获批药物种类来看,目前采用的主流作用机制是哪一种?

蔡宇伽:目前全世界已经获批基因治疗药物各个国家加起来一共有20种,有针对肿瘤的,有针对严重的免疫缺陷症的,有针对视网膜疾病的,各个系统都涵盖到了。将来它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比如说HIV以及疱疹病毒感染,目前这两个病毒感染是无药可以根治的。
目前基因治疗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基因替换的策略,基因编辑策略目前仍在临床进行当中。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嘉宾提到,基因编辑是基因治疗的一种重要作用机制。的确,近年来基因治疗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基因编辑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从最早的基因编辑工具问世至今,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也被授予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两位发现者。那基因编辑技术到底如何应用于基因治疗?基因编辑药物研发的全流程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记者前往了一家专门从事基因编辑技术与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的企业——上海辉大基因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一起来看短片。


主持人:我们看到短片中提到辉大团队今年研究发现了两类新的Cas13系统。这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关系是什么?除此之外,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主要有哪些?目前这些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局限性/安全隐患主要有哪些?

姚璇:这两类基因编辑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基因编辑工具知识产权壁垒都是在欧美国家,我们团队今年发现这两类新的基因编辑工具之后我们突破了这个壁垒,我们可以基于自己的基因编辑工具开发我们自己真正原创的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这两个基因编辑工具,我们既可以治疗一些mRNA表达异常的疾病,同时也可以针对于对mRNA编辑去修复一些因为单个点的突变导致的疾病。神经、眼科、肌肉、耳朵等等同时开展,不仅拓宽了广度,同时是编辑mRNA安全性会更好。

主持人:正如前面的实地调研和演播室讨论中多次提到,递送是基因治疗过程中的关键。这一点也可以从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印证。虽然基因治疗这个名词好像最近才算在普通民众中“火”起来,但它的最早尝试其实可追溯到1970年一场失败的临床治疗。自此开始,科学家们纷纷尝试通过引入正常基因组替换突变基因组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但一直没出现能将外源基因传递给人类细胞的有限工具。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载体技术逐步发展,基因治疗才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基因治疗中,载体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如此重要?

王海蛟:你可以简单把载体理解为是快递员,或者运输工具。基因治疗的药物载体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有效的物质你怎么把它给输送到你的体内,一是要输送的量,比如说100,到体内的时候最好还有100。效率低下引起安全性的问题,还有就是输送的目的地得准确,这是它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目前常用的基因治疗载体主要分为哪些类?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的优缺点主要有哪些?

蔡宇伽:基因治疗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递送的药物,递送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毒载体,一类是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现在临床上获批的药物有基于逆转录病毒,有基于慢病毒,有基于腺相关病毒,这三种病毒前两种是整合型的,腺相关病毒一般认为它是非整合的,尽管它是有部分的背景整合。另外一种基因治疗的载体叫非病毒载体,包括纳米脂质体。总的而言,病毒性载体它的发展较快,已经有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它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成本也高。非病毒载体它的发展临床阶段要慢一些,它的优点是成本低,缺点就是效率也低一些。

持人:可能讲到这里,很多观众朋友还是会感到有些困惑。载体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中国基因治疗企业的载体研发和生产状况如何?遇到的主要难点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跟随记者前往杭州嘉因生物的实验室去一探究竟。

主持人:如何确定哪种基因治疗药物应选用哪种递送载体呢?理想的递送载体应该满足哪些标准呢?未来还有哪些技术壁垒需要突破?

高临咨询大健康产业负责人 吴曦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蔡宇伽

蔡宇伽:载体技术的壁垒我认为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细胞的靶向性,我认为未来的基因治疗技术我们可以把病毒载体或者非病毒载体直接打到患者体内,这种载体它会自动的去找到相关的细胞,然后进行修复或者改造,这个非常关键,这样我们可以把基因治疗的流程缩短,从而把成本降下来,让老百姓用得起。另外一方面是整合的病毒载体,比如说我们想要慢病毒,它是一种近似随机的整合,理论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我们将来能够控制这个慢病毒,让它整合到它想整合的地方,我们就把基因治疗载体现在所面临的,经常谈到的安全性问题,那就完全解决了。

主持人:那聊到这里,我们基本了解清楚了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也引发出了关于基因治疗商业化的讨论。在我们节目的开头,“高中学历父亲为救患罕见病儿子自学制药”事件主人公徐先生也一阵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还有一则新闻也曾引发巨大关注。西安一名不满两岁的患儿因四肢无力、运动落后被家长带到医院求诊,最终被确诊为罕见遗传性疾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经家长同意后,医院使用了诺西那生钠Spinraza进行治疗,这款药2019年2月份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引进国内,当时售价为70万一针,目前降价后为55万元,售价全国统一。其实在全球,还有一种治疗SMA的药物非常有名,甚至被誉为“制药史上单价最贵药物”,那就是索伐瑞韦Zolgensma,售价约折合人民币1448万元。我们调研的杭州嘉因生物也研发了针对SMA的基因治疗药物,嘉因生物研发的这款药物成本情况如何?业内研发企业对于商业化有何看法?我们一起来看采访。

主持人:我们通过一张图来看一下基因治疗的产业链。中上游负责制备与供应,包括原材料/载体/目标成分的培养与纯化、生产设备应用、体术提升等,中下游则负责开发与应用。中国基因治疗行业是否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当前中上游和中下游企业分布情况、盈利状况如何?

王海蛟:目前中国的基因治疗行业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具备的产业链,应该说按照这张图来看,毫无疑问中上游的厂商它已经获得了收入,产生了利润,因为它本质上有点像服务商,只要你想进行产品开发,你就得用到它的服务。下游主要是产品商,比如我是做药物开发的,要药物上市之后才能获得收入来源。从长期来看,下游的药品一旦能够上市销售,给它的回报是长期的、稳定的。   

主持人:在全球范围内,基因治疗是投资圈的一大热点。2020年,海外就有TAYSHA、Passage Bio等7家基因疗法公司IPO,总募资额高达12亿美金,相较2019年增长173%。在中国国内,基因治疗领域也引起了包括红杉中国、北极光、险峰资本、华控基金等多家一线投资机构的追逐。2020年,全球基因治疗市场规模达到2.3亿美元,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获批产品不断增多,疗效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全球基因治疗市场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预计未来5年,全球基因治疗市场将以178%左右的增速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以上。

主持人:为什么基因治疗赛道如此火热?当前国内外基因治疗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

王海蛟:首先我觉得“火热”这个词我认为还谈不上。
从您刚才读的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得到,首先IPO总募资额12亿美金,不到100亿人民币,2020年全球药物治疗市场总规模1.2万亿美金,到2025年能够勉强到300多亿美金,所以从这几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基因治疗对比传统的药物领域来讲,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早期的领域。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为我们共同解读基因治疗这一话题。从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基因治疗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如今的确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蓬勃发展时代。但要想让基因治疗真正成为相关患者的新希望,既离不开研发方面的继续发力,也需要拥抱商业化的未来,期待普通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基因治疗药物的这一天早日来临。

来源:第一财经
—END—

为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合作交流,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朋友,微信公众号“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组建了专业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院校/企事业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如果您是PI/ 教授/主管及以上职务,还请注明。


往期文章推荐:

FDA 发布 CAR-T 细胞治疗药物研发指导草案(附全文)

FDA发布《基因编辑疗法指导原则草案》,临床随访至少15年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和质量相关法规解析

提升高产细胞株筛选效率,助力基因治疗、抗体药物等工艺开发

AAV药物关键质量属性及其分析质控难点

高达15亿美元!诺华与 Voyager就AAV衣壳开发达成合作协议

传奇生物BCMA CAR-T说明书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3.7)

细胞基因治疗 CDMO 行业深度报告

首次利用干细胞分化出功能完全的胰腺β细胞

从法规角度看病毒载体工艺放大中质量的重要性

经纬行研丨忽然一夜清香发:基因治疗行业研究

聚焦基因治疗领域 和元生物拟首次公开发行1亿股

聊一聊AAV载体上目的蛋白表达框的设计

深度报告|小核酸药物:剑指慢性病广阔市场

中国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白皮书

重组AAV基因载体治疗眼部疾病的四大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技术及应用不断突破, mRNA疫苗前景广阔

诺华15亿美元完成对眼科基因治疗公司的收购

2022年生物科技领域十大并购目标,主要涉及基因治疗领域

细胞基因治疗CDMO行业报告 | 未来已来,关注病毒载体外包生产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监管科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行业深度报告|多能干细胞成药潜能突出,开创干细胞药物新纪元!

基因编辑的干细胞替代疗法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用于治疗糖尿病

“一步治愈式”基因疗法:短期利基市场?

基因治疗关键质量属性分析技术进展

基因治疗、抗体、小分子等药物递送技术的前世今生

基因治疗中的核酸药物及非病毒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的质粒DNA的下游纯化工艺

病毒类生物制品的连续生产工艺概述

Nature年度总结|2022年值得关注的七大生物技术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